第131章:改造運動
作者:烤鹿      更新:2022-03-25 20:37      字數:2247
  蘇陽用根據地的建設,以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具體行動,完美的詮釋了複興派是如何代表人民利益的。

  這比任何東西都有說服力。

  特別是複興派、抵抗聯軍和臨時集權,都不搞官僚,行政人員、軍官和派內骨幹,工資和普通工人都是差不多的,最高收入隻有一個月2000元,基本工資都是1200元,然後按照級別往2000元的極限上一層層的加。

  相當於在努力生產、創造財富的同時,在財富分配上很平均。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而補有餘。

  平衡就意味著繁榮、穩定、發展。

  失衡則會出現蕭條、混亂、停滯。

  西方人為了讓富人更有錢,發明了一個名為‘涓滴效應’的理論,認為不能給窮人發錢,而是應該把錢給那些精英階級,精英階級通過消費等方式,讓財富層層滲透下去,進而形成所謂的‘涓滴效應’。

  然而原時空西方人的時代發展,已經證明這個理論是完全錯誤的。這個所謂涓滴效應產生的相應理念,結果隻會讓富人越來越有錢,窮人越來越窮。

  富人通常是不僅能賺錢,而且花錢的時候賊摳門,很多時候一塊錢要掰成兩塊錢來花。所以指望市場萬能來調劑經濟,完全就是白日做夢。

  所謂經濟危機,西方學者都是說什麽需求不足、產能過剩。然而卻對那些翻垃圾桶的老百姓的需求視而不見,典型的不把人當人看,西方人本質上還是在搞奴隸製,會有這種睜著眼睛說瞎話的經濟理論也不足為怪。

  但是西方人那種模式,絕對不能出現在神州。

  以辯證法思想來看待這個世界,這個世界就是在不斷的失衡、平衡、再失衡、再平衡當中反複循環運動,進而螺旋式的向上發展。

  任何發展都會造成失衡,就會產生內部矛盾、外部矛盾。

  有的國家擅長製造失衡,從而亂中取利,例如在世界上到處製造戰爭、混亂、緊張氣氛。例如燈塔國美麗堅,在原時空就非常擅長玩這一手,隻有世界失衡了他們才能收保護費、賣軍火,才能亂中取利。

  平衡則是穩中取利,以神州為典型的,就是穩中取利。內部失衡了,神州就通過體製優勢,完成區域發展再平衡、城鄉發展再平衡、貧富差距再平衡。

  神州這種模式,就是哪個省掉隊了就集中資源發展哪個省、區域。城鄉發展中農村掉隊了,就集中資源發展農村。貧富差距太大,老百姓掉隊了,就展開扶貧攻堅戰,完成人民收入的再平衡。

  土改分地,也是一種再平衡。

  一個國家能不能長久穩定、繁榮,就看這個國家有沒有強大的再平衡能力。

  而神州曆史上的朝代,每一個朝代的體製都是在不斷發展的,針對前朝出現的問題,不斷的打補丁。

  從一開始的外戚幹政、宦官幹政、武官造反等問題,曆朝曆代都在不斷的打補丁。

  而發展到新神州的時候,體製已經非常強大了。

  新神州通過文化上使用船山學派的東西,形成了強大的集權力量,進而擁有了不斷進行再平衡的能力。

  同時隨著科技的發展,一些問題也被科技給解決了。

  古代武官很容易造反,所以宋代采取了重文輕武的政策。而隨著科技的進步,就不需要那麽做了。

  因為現代戰爭打的是後勤,部隊很難造反了,因為隻要掐死後勤補給,造反的部隊即會被迅速剿滅。

  所以飛鳥盡良弓藏,到了這個時代也未必要這麽搞了,良弓依舊可以繼續用。

  而走狗是肯定是要烹掉的。

  複興派此時打好了基礎,同樣也會具備強大的集權財富,體製也是有巨大的優勢的。

  自我革命、自我平衡。

  就像是有了一個可以持續更新的殺毒軟件一樣,可以隨著這個世界的反複循環運動,不斷的更新毒庫,進而完成自我殺毒,甚至平衡外部。

  蘇陽在根據地建立的平衡力度是很大的,內部不存在什麽階級壓迫,人人的收入都差不多,矛盾雖然還有,但卻非常微小,可以作為良性的發展動力。

  當前根據地麵臨的是巨大的外部矛盾,這是小鬼子在製造失衡,所以就影響發展,根據地老百姓需要把勞動投入到戰爭的消耗當中。

  如果沒有戰爭,解決了內部矛盾之後,老百姓迅速就可以富裕起來。

  當然,如果沒有外部矛盾,內部矛盾也不是那麽容易解決。

  相當於平衡與失衡,就是一種正義、邪惡,建設性的力量、破壞性的力量的較量、競爭。

  而蘇陽的係統,則是打破了這種定律,在失衡的戰爭活動當中,他能獲得積分,從而兌換成各種財富。

  所以當前根據地,在進行戰爭活動的同時,還有能力不斷提高民生。

  來到根據地的那些學生,見到眼前的景象,全都有了一個明確的奮鬥目標。

  他們對複興派的思想、理念,也能快速的接受。

  這些年輕的學生,都還是滿腔熱血、充滿高尚理想的年紀,還沒有被這個把人變成鬼的時代所汙染,複興派就是吸收這些力量,建立一個理想高尚的政派。

  第二批學生有上千人,在派校經過思想的統一之後,蘇陽立即啟動了把派組織建立到軍隊連隊上的製度。

  “武裝力量是集權活動的一部分,戰爭的本質是集權述求得不到滿足而選擇的終極手段。複興派作為代表人民利益的思想派,一切的集權活動都是以爭取人民、民族利益為唯一的出發點。作為人民子弟兵,人民的軍隊要聽派的話,跟派走。要做到派指揮槍,而不是槍指揮派……”

  蘇陽奮筆疾書寫了一篇雄文,發表在了宣傳部剛成立的人民日報、複興日報上麵,下發部隊全麵學習,並貫徹落實。

  複興派軍事委員會,也從派校挑選了三百多名入派學生,迅速建立各級派支部,將派支部建立到了連隊級別,每個連都有一個派支部。

  蘇陽在指示中提到:“複興派對軍隊的改造,亦是在教育人民、改造人民,軍隊也要發揮學校的作用,讓軍人回到人民群眾的時候,也能發揮出時代表率作用,進而挖掘出戰爭的偉力、人民的偉力!”

  文章與指示發布後,抵抗聯軍全軍立即組織學習。

  由複興派領導的這支軍隊,正在這場徹底的改造運動中,發生著巨大的銳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