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1章:農業改造
作者:烤鹿      更新:2022-03-25 20:37      字數:2162
  根據地已經穩定了下來,所以農業必須考慮了,距離開春土地解凍也就是3個多月左右的時間。

  在這三個多月裏,蘇陽必須把農業搞好。

  要知道現代化這個玩意,很多時候對於一個落後國家來說就是一場災難。

  例如民國就是因為現代化的成本無法轉嫁給農村而嗝屁的,因為現代化就意味著大量人口跑到城市,那麽要養活那麽多人口,負擔就非常巨大。

  所以土改的意義在於,讓人口回到農村有飯吃,而集權隻要養活百分之十幾的城市人口,這樣一來就解決問題了。

  民國之所以無法將成本轉嫁給農民,就是因為地主不在秋天收實物地主,而是在春天就收錢,稱之為打上租。這種金融模式進入農村,小農經濟就大量破產了。

  明末、民國都是死在這個問題上。

  如今根據地正在快速的進行現代化建設,成本則是由係統積分來承擔的。所以蘇陽可以一下子讓大量人口變成工業人口,但農業是工業的基礎,得把人養活才能搞工業。

  大部分人口都成為了工人,少部分在農村,就必須極大的提高農業生產力。

  根據地在蘇陽的指示下,開始迅速向東、向南擴張,同時抗聯軍也派遣了部隊進行了武力配合。同時醫療隊、工業商品跟上。武力是用來對付一些阻礙建立行政的地主、土匪的,醫療、工業商品是為了改善老百姓生活條件的。

  擴張根據地之後也很簡單,直接大麵積招工,直接將大量農業人口轉化為工業人口,然後修路、農改工程。

  農改是必須要搞的,可以提高機械化麵積。農改的流程也就是用工程機械平整土地,建立灌溉係統。

  平鼎山,此時這裏已經變成了一個禁地,蘇陽在這裏建立了倉庫,由他的警衛隊把守。這個倉庫已經變成了蘇陽往外麵運各種係統購買的東西的第一站。

  蘇陽一口氣直接購買了1000輛工程機械,花了十萬點積分,又買了1000名工程機械駕駛員,也是100點一個人,又花了10萬點積分。

  隻見眼前出現的倉庫頓時全是各種各樣的施工機械,還有上千名工程機械駕駛員,這些都是碳基IA雇傭人員,技術程度較低,也不是戰鬥人員,所以價格也不高。

  “嘿嘿!這麽多工程車輛,生產力還不直接爆炸!”蘇陽看著眼前的這些施工機械、駕駛人員。

  這些工程機械一輛輛開了出去,紛紛前往各個工程隊。

  蘇陽感覺購買這些工程機械駕駛員也蠻劃算的,100點積分獲得一個較高產值的勞動力,這些碳基AI根本不用給他們發工資,平時裏也不怎麽消耗財富,供應一日三餐,住著宿舍就能滿足需求了。

  隨著這些工程機械的開出,蘇陽又購買了三千輛渣土車,配套那些工程機械運輸渣土、沙石材料。

  這些渣土車一輛20點積分,十分的便宜,購買了3000輛也隻花了6萬點積分。相比那些武器裝備,很多生產設備實際上劃算多了,所以蘇陽一直沒有亂買武器裝備。

  經過蘇陽不斷的購買設備,根據地的工程隊規模已經十分龐大了。

  這些工程隊當中的勞動力,蘇陽是暫時不打算納入城鎮化人口的,而是打算讓他們待在農村。

  城鎮化意味著高成本,因為一個勞動力背後是要養活妻兒老小的,這些都是成本。因此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們在農村分到土地。

  有土地就意味著有飯吃,進城打工就是零風險,就算是混得再差,也不會變成貧民窟人口。

  原時空的東亞國家,在二戰都完成了土地均分。小鬼子是被鷹醬逼著分地給農民的,彎彎是光頭帶著幾十萬大軍逼著分地降租的,棒子、安南也都完成了分地,所以才有超穩態的社會基礎。

  阿三、巴稀等國家,則是沒有完成分地這個必修課的,城鎮裏一大堆的貧民窟。就是因為工人在城市混不下去又回不到農村。

  農村有塊地就意味著最基礎的生活保障,不管一個人混得再走投無路,都有一個避風港。

  現代化的勞動力基本上都是17~35歲之間的人群,如果把這些勞動力的家人安置在農村,那就可以掐草尖,從而不用承擔這些勞動力的妻兒老小的生活成本,這些成本則是土地產出承擔了。

  至於農村人口生活水平跟不上的問題,在蘇陽這裏也不存在。

  國家資本有體製優勢,可以完成三大再平衡,分別是地域再平衡、城鄉再平衡、貧富差距再平衡。

  地域再平衡就是例如東部經濟發達,中西部經濟落後,國家資本就可以搞中西部大開發,資源向中西部傾斜,從而完成再平衡。

  城鄉再平衡,就是集中資源建設農村,從而完成城鄉再平衡,就如同原時空的神州,砸了十幾萬億建設農村,以消耗內部的產能過剩,結果農民就算是去城鎮生活,也不願意放棄農村戶口,因為農村戶口就意味著福利保障。

  貧富差距再平衡,就是集中資源進行扶貧攻堅戰。

  蘇陽現在搞農改,就是先集中資源建設農村,為的就是先提高農業生產力,讓老弱婦孺都可以完成農業生產,並且可以生活得富裕,同時可以產出大量農產品支撐工業化。

  一旦完成農改,意味著從耕地、播種、灌溉、收割等高強度的農業生產環節,勞動強度大幅度下降,老弱婦孺這些無法參與現代化建設的勞動力,隻需要負責農業生產的一些邊邊角角的零活就可以了,也合理利用了勞動力進行生產。

  大型農業機械農民自然是買不起,但完全不用買,直接由集權提供農機服務,收取勞務成本就行。

  這次農改,要求三個月內完成。

  同時大量的工程車輛、汽車的出現,也對道路產生了要求。暫時也就沒修水泥路了,而是用工程機械迅速開出一條條可以通行的土路,這些路等完成農改之後再修。

  根據地要建設的東西太多了,根據地的麵積則是在蘇陽製定的擴張戰略下迅速向東部、南部擴張,一時間覆蓋的地區、人口都在不斷的增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