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印度
作者:隨遇而安寫手      更新:2022-03-25 13:39      字數:3413
  “印度的問題大家怎麽看?”

  亞洲是中國的根本。

  比起在世界各地的布局,亞洲才是中國最大的利益點。

  亞洲安穩,中國才會安穩。亞洲強大,中國才能夠更加強大。就算一時半會無法在世界上發揮力量,隻要有亞洲這個基本盤,那麽中國就能夠立於不敗之地。因此對於亞洲,中國的態度是非常簡單。

  那就是亞洲必須是中國的亞洲,亞洲的事情必須要有中國的參與。

  至於有能力成為威脅中國的大國,中國就會通通進行打壓。

  或者說竭盡全力削弱那些國家的實力和潛力,讓他們徹底失去能夠威脅中國的能力和潛力。

  最典型的兩個國家就是日本和印尼。

  在東亞和東南亞來說,隻有這兩個國家有潛力讓中國重視。

  為了遏製日本,中國控製了日本北部的千島群島,把他變成了中國的海軍基地。中國原來的渤海艦隊就建立在這裏。而且這裏還駐紮著兩個軍,七個空軍師,海陸空三軍實力非常強大。

  不僅可以直接壓製日本的北部,還能夠麵向太平洋。

  然後就是南邊。

  中國在台灣地區部署很強大的海軍力量,包括讓琉球獨立,然後在他們那裏也建立了一個海軍基地。直接壓迫日本南部。

  這是針對日本的。

  不僅僅是如此,中國把日本的軍事力量全都消除,隻留下少量的所謂自衛隊。以及限製日本軍事工業的發展。

  中國在這一地區並不需要日本擁有軍事力量,隻要有中國強大的軍事力量,就能夠保證東亞的和平。

  對印尼就更簡單。

  利用公開投票的形勢,讓印尼最重要的兩個島嶼加裏曼丹島和蘇門答臘島獲得了獨立,直接削弱了印尼一大半的實力和潛力。

  讓印尼直接失去了成為大國的潛力。

  張學文的想法很簡單。

  就是不能讓中國周圍出現能夠威脅中國的大國出現。北邊有一個蘇聯,已經讓中國緊張不已。雖然蘇聯的遠東開發非常差,蘇聯在遠東的實力很差,但蘇聯強大的實力依舊讓中國高層擔憂。

  和蘇聯的外交也是中國外交最重要的一項。

  因此其他地方,中國是絕對不允許出現大國。

  也正是因為如此,越南共和國成立的時候,本來越南、老撾、柬埔寨這幾個曾經的法屬印度支那的國家當中有些組織想過要成立一個統一的印度支那共和國。

  但中國卻沒有同意。

  因為如果法屬印度支那真的合作成立一個統一的國家,那麽中國的南部就會出現一個龐然大物。會出現一個潛力巨大的大國。

  這樣的事情中國怎麽會同意。

  因此中國在擊敗日本人的同時,快刀斬亂麻分別成立了越南共和國、老撾共和國、柬埔寨共和國,沒有給一些想要統一成立印度支那共和國的組織機會。

  現在輪到了南亞地區。

  印度的問題。

  說起大國,印度也是當之無愧。作為一個文明古國,印度地盤大、人口多,有成為世界大國的一切權利。而且印度的國大黨現在的老大尼赫魯,這也是一個能力很強的政治人物。

  尼赫魯領導下的印度是一個非常可怕的國家。

  一旦印度強大,那麽就會威脅中國的西藏地區。

  所以隨著中國開始整合東亞和東南亞地區,張學文的目光也放在了印度。英國當初為了抵擋日本人,在印度大肆招兵,然後給了國大黨一個承諾。

  這幾年國大黨在印度各地都獲得了輝煌的勝利,不少重要城市的地方政府完全是國大黨組成的。

  到了現在沒有了日本的壓力,印度國內要求獨立的聲音是越來越大。同樣國大黨也是頻頻要求英國趕緊兌現承諾。而且現在的印度是有實力的,因為他們擁有軍隊。

  大批大批的軍隊。

  相比起來,英國軍隊在印度很少很少。

  英國是聰明的國家。當知道自己無法維護統治的時候,英國就想要退出印度。當然英國政府是要退出,但也有很多要求。

  包括要求印度軍隊繼續在英國軍方的領導之下到歐洲打仗。

  為了這些問題英國和印度最大的黨派國大黨也是頻頻談判。

  印度。

  這樣一個大國要獨立,波及到的可不是一個兩個國家。不說中國,包括東南亞、南亞地區甚至是中亞地區的國家都會受到影響。

  因為印度是大國,他的獨立會徹底改變印度周圍勢力的變化。

  正是因為如此,英國和國大黨要求中國也派出代表參加目前印度獨立的談判當中。

  “整個英屬印度省地方很大,而且耕地麵積也足夠,甚至比我們國家的耕地麵積還要多。這裏能夠養活的人口不比我們中國少。而且英國在印度多年,建設還是可以的。這裏有不錯的交通基礎和工業基礎。比我們當年結束滿清政府時期來說,交通基礎和工業基礎好了不知道多少倍。隻要印度發展不出現問題,印度是有能力成為世界新的工業大國。所以它的獨立會牽扯整個南亞地區的局勢。”

  廖仲愷作為總理第一個發言。

  “不過目前印度問題很大。英國已經是沒有能力繼續統治印度,但英國顯然是不甘心就這樣離開印度。特別是英國在印度有龐大的產業,他們希望印度能夠保證他們財產的安全。而且還要求印度派兵到歐洲。”

  英國在印度的確有龐大的資產。

  不說別的,目前在印度重要的工廠都是英國資本。印度重要的礦場,也都是英國資本所有。英國別看要退出印度,但印度的經濟命脈還掌握在英國資本手中。

  英國不願意放棄這個大蛋糕。

  還有要求印度出兵等等。在這些問題上印度國大黨和英國的分歧非常大。尼赫魯雖然不是共產主義者,但也是非常信奉社會主義理論的一個人。

  他想要的是印度完整的獨立。

  但尼赫魯也有很多顧慮。畢竟英國在印度多年,別看英國現在式微,但英國在印度還是有很大的勢力和人脈。英國和印度本地不少實力派都有千絲萬縷的聯係,尼赫魯不想在這樣的一個時候和英國徹底鬧掰。

  不要說其他的印度本地實力派,就算是國大黨當年都是英國一手扶持的。國大黨雖然一直謀求獨立,但國大黨裏麵也有很多親英派。

  所以尼赫魯想到了中國。

  希望用中國給英國施加壓力。

  “而且目前印度的問題,不僅僅是英國和印度之間的矛盾。印度國內目前信奉最多的是兩種宗教勢力,一個是印度教的國大黨,還有一個群體是信奉伊斯蘭教的穆斯林。以前他們合作爭取印度的獨立,但是現在眼看要獨立,這兩個教派反而起了衝突。”

  廖仲愷簡單的對於印度問題進行介紹。

  印度問題的確很複雜。

  有印度和英國的矛盾,有印度中央和地方的矛盾,有印度教和穆斯林之間的矛盾,有英國資本和印度本地資本的矛盾。

  反正各種各樣。

  因為印度曆史和中國不一樣。中國一直是一個大一統的國家,這就是中國的傳統。但印度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疆域有多大,各地方都一盤散沙。

  而且英國的態度也是曖昧。

  英國不希望印度強大,不希望自己曾經的殖民地印度成為世界強國。說不定越來越強大的印度就會想到自己曾經被英國殖民幾百年,到時候就會不利於英國。

  這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同樣英國又不希望印度太弱。英國不僅僅是歐洲的攪屎棍,還是世界的攪屎棍。現在中國在亞洲一家獨大,英國希望扶植一個抗衡中國,最起碼給中國牽製的國家。

  找來找去隻能找印度。

  印度最有可能。所以印度國內教派衝突非常大,但英國希望他們能夠和解,建立一個統一的印度共和國。

  但方法不多,教派問題根本就無法解決。

  而且印度教和穆斯林不少人不相信英國。因為中國這些年一直支持印度獨立運動,包括印度教、伊斯蘭教的教派大佬不少來過中國,得到過中國的資助。

  所以英國為了讓這兩個教派和解,隻能是邀請中國代表過來當見證。

  “印度獨立,西藏那邊就不安穩了。”

  很多人都是擔心。

  張學文想了想,然後道:“問題多,矛盾多,這並不可怕。我們不用管人家的事情,我們隻要找準和我們有關係的矛盾,找到我們需要什麽。隻要找準這個,就能夠找到我們應對的方式。”

  印度的問題。

  誰能夠想到中國甚至還能夠參與印度獨立的問題。這本身就是表明中國目前的實力,也是因為這麽多年中國支持印度獨立運動有關。但說起來因為印度一直不是中國的利益集中點,所以中國並沒有多麽關心印度問題。以至於目前中央高層很多人都對印度問題了解不多,一時半會沒有多少建議。

  張學文開始也是有些頭疼。

  中國要什麽?

  但還是那句話。矛盾很多,但想要解決矛盾,就要找出最主要的矛盾。隻要解決了主要矛盾,其他的矛盾就什麽都不是。

  “我們需要的是什麽?我們並不需要一個強大的,要統治南亞的強國。那麽問題就簡單很多。現在印度國內印度教和伊斯蘭教之間的矛盾非常大,甚至到了無可調和的地步。他們甚至是要求各自建立自己的國家,所以才要求我們派出代表進行見證。這對於我們是非常有利的事情。”

  “我想印度獨立太深入的問題我們不要參與,畢竟這是他們內部的事情,我們幹涉太多也沒有什麽好處。我們就僅僅抓住他們教派衝突這一點。要麽是分開建國,要麽就是一個國家兩個自治共和國的加盟形式,要讓他們拿到高度自治。要以信仰自由的理由,要麽自治,要麽各自建立新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