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換屆2
作者:隨遇而安寫手      更新:2022-03-25 13:39      字數:3566
  “子清,我其實一直擔心。”

  劉道一突然很輕鬆的道。

  “子清,我雖然一直沒有跟你說,但我真是非常擔心。擔心你留戀屁股底下的位子。如果你真的留戀那個位置,不願意離開,到時候誰能夠阻止你。現在你下了決心,我真的很高興。”

  “怎麽,你害怕我登基當皇帝。”

  張學文笑嗬嗬的問道。

  “是。”

  劉道一點點頭。

  “子清,說句實話,未來中國曆史上,曆史對於你的評價不會比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差。其實現在民間對於你的吹捧,跟吹捧秦皇漢武沒有什麽區別。如果你真的想要當一個終身的總統,就算是人民黨內也會有大批的人幫你張羅,基本上不會有太多的阻力。我是真的擔心。”

  老頭,兩個人真的已經成為了老頭。

  兩個人五六歲就開始認識,到現在都快要成為六十歲的老頭。兩個人親自見證了中國曆史,或者說親自參與創造中國曆史。因此現在回過頭想的就多。

  劉道一這些年負責人大,各種國家製度方麵的規範性的法律是出台了不少。

  工作進展還是比較順利。

  但總是無法圓滿。

  因為有一個人擋在了人大的前麵,讓人大的很多正常功能無法發揮,那就是張學文。張學文的影響力太大,實力太強。一個人的威望就蓋住了整個中國政府機構。

  因此嚴重的幹擾人大走向正軌,嚴重幹擾其他部門走向正軌。

  張學文一句話,比人大的決策更有效力,比任何法律更有效應。這種情況的出現,是曆史原因,劉道一也無法改變。當然這並不僅僅是張學文一個人的問題。

  還有一大堆的辛亥功勳的問題。

  那些早期的同盟會大佬,也就是同盟會成立的時候就是同盟會舉足輕重的大佬,現在活躍在政壇的也不是一個兩個。

  他們不少人目前都是手握大權,在政府機構的地位很高。

  他們的存在本身就是嚴重幹擾人大的正常發展,嚴重幹擾中國政治正常化。

  因此劉道一才一直支持張學文連任。劉道一是希望張學文在自己退休的時候,把這些辛亥年的功勳、這些同盟會的大佬都一起帶走。

  隻有他們的離開,才能夠讓中國政治真正的走向正常化,也讓人大這樣的機構真正的發揮他的力量。隻要他們存在一天,那麽中國的政治始終是無法走向正常。

  因為他們的革命資曆,已經到了很多部門無法隨意約束的地步。他們的一句話,到了下麵比目前各個部門製定的規定更好用。

  所以劉道一一直希望張學文拉著這些人一起離開政壇。

  可劉道一並不是沒有擔心。

  擔心一旦張學文不想離開,那麽很多辛亥功勳人物也不會離開。甚至一旦張學文為了自己的利益,為了自己不離開政壇,和那些辛亥功勳人物進行利益交換,進行妥協,一個個都不離開政壇,到時候中國的政治幾十年內都無法正常化。

  劉道一和張學文是多年的好友。

  但兩個人都到了這個地步,已經不是四十年前為了革命理想意氣風發的年輕學子。都是在政壇摸爬滾打這麽多年的政治人物。都失去了當年的單純。

  劉道一是真擔心。

  現在聽到張學文想要在1945年退休,劉道一才長舒了一口氣。

  “不過,炳生。雖然我已經跟仲愷談過,讓他再任一屆的總理,來穩定未來的中國政治。但畢竟這一次要離開政壇的人太多,包括寧調元、李根源、仇亮他們都要離開。因此我想你是不是應該留下來,繼續擔任人大委員長的職務。幫助他們過渡一下。”

  是。

  現在把那些辛亥年的功勳人物,六十六、六十七歲,也就是上世紀七十年代出生的大佬人物一起帶走,是張學文最後的目標。除了那些政壇人物,還有一大堆的軍隊高層,張學文都要一起帶走。

  就算有些人年齡不到,就如六十六歲並不需要立即退休,但也不能讓他們繼續掌握實權。

  退居二線。

  去一個沒有多少實權的地方養老。

  可是這麽一大批的功勳大佬退出政壇,一定會讓中國政壇出現一次大的風波,留下巨大的權力空間。張學文需要穩定,政權交接必須要穩定。

  留下一個廖仲愷還不是很放心,所以想了想是不是應該留下劉道一,掌握人大機構。

  “我?”

  劉道一搖搖頭,然後指了指自己的頭發,道:“子清,你看看我的頭發。我今年還不到六十歲,但別人看我都像是八十歲。我的身體扛不住了。最近工作的時候,我總是感到力不從心。”

  張學文不知道怎麽回答。

  劉道一在政壇年級真的不大,可是就如他自己說的那樣,他是老的最快的。不到四十歲的時候,大半的頭發已經變成白頭發。

  今年還不到六十歲,但是一眼看上去,已經是七八十歲的樣子。

  都是早年太拚命工作,加上心事太重,才讓他的身體如此不好。

  “炳生,那麽你認為應該怎麽組成才能夠平穩的過渡。”

  對於人民黨內的接班問題,人民黨大佬也是有不少默契。就如楊維是總統接班最大候選人,廖仲愷的總理位置是留給蔡濟民的。

  因此楊維和蔡濟民都是重點培養的對象。

  但其他位置的爭奪還是比較激烈的。

  就如大家都知道寧調元是不願意連任的,因此寧調元留下的常委位置,以及他的大本營宣傳部門都被很多人看上。

  本來張學文希望留下兩個老人,廖仲愷和劉道一,讓他們穩住局麵。

  可現在劉道一也想離開。

  劉道一的身體是目前中央幾個大佬當中最差的。

  “從現在開始,慢慢的削弱總統的權力。當然我們國家是總統製,為了總統的權力,采取黨政軍一體的策略。如果楊維擔任總統,那麽他必然要擔任人民黨主席、軍委主席的職位。可是他的權力必須要受到限製,不能和你一樣。”

  “這是肯定的。”

  張學文點頭。

  都是一樣的總統,一樣的黨政軍一把手,但人和人也是有不同的。張學文是締造現在這個國家的第一功勳人物,資曆深、威望高、權力大。

  張學文的權力,中國幾乎沒有一個機構可以限製。

  但這是曆史形成的。

  而楊維不同。

  雖然楊維也是老同盟會會員,也是辛亥革命的功勳。但他的資曆、威望不要說和張學文相比,就算是和目前中央高層大佬相比,也是差了很多。

  因此楊維上去,在權力上肯定是無法和張學文相比。

  “不,你沒懂我的意思。我的意思是趁著現在的機會,應該加強一下人大和政協的建設,讓他們兩個機構多發揮一下監督的作用。不是監督總統的權力,而是監督政府各部門的權力。這才是真正的政治正常化。”

  “有道理。”

  製度的建設永遠是最重要的。

  中國的政治製度是完全不同於西方國家的。中國要走的,也是完全和西方國家不一樣的路。中國的政治選拔模式經曆了上千年的發展,有自己最為獨到的東西。

  當然也有自己的缺陷。

  因此把中國上千年的政治模式和人大、政協結合起來,走出一個中國自己的政治製度是非常必要的。不過隻要張學文在,人大和政協一直無法發揮他們的作用。

  趁著楊維上去的時候,完善這兩個部門其實是很好的機會。

  增加對於政府部門的監督功能。

  “所以我推薦兩個人。讓劉複基擔任人大委員長,譚延闓擔任政協主席。”

  “劉複基?譚延闓?”

  “是。湖南高官多,這是曆史形成的。這些年你打壓太多,反而會影響他們。現在我,還有你、寧調元我們選擇退休,再進入兩個湖南人問題不大。如果這一次他們再得不到提拔,以他們的資曆、能力,下一屆任何人上去都很難駕馭他們。重要的是,他們兩個人是非常適合在人大和政協工作的。適合完善這兩個機構的人物,還能夠穩住政治形勢。”

  張學文陷入沉思。

  劉道一此人很厲害,作為發小張學文當然明白。他的這種推薦,除了他說的原因,肯定還有其他的。

  張學文想了一會之後,慢慢的理解劉道一的意思。

  論資曆、能力、實力,這兩個人都不輸於楊維,應該說是遠遠高於楊維。如果讓他們繼續當他們的副總理、副委員長,上去任何人都會頭疼。因為各方麵來說,他們都比不上這兩個人。

  畢竟這兩個人早就有實力去追逐總理位置的,甚至要不是湖南人都是有資格成為總統候選人的。因為年齡原因,不能讓他們強製性的退休,那麽就必須要為下一屆考慮。

  而且以他們的資曆,讓他們負責人大和政協,可以少擔心楊維的幹擾。

  利用楊維權力還弱小的時候,完善人大和政協機構。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譚延闓實力很強,在政府機構太長時間,而且就算換屆的時候也不過是六十五歲。還沒有到退休的年齡。

  與其強製性的讓他退休,或者退居二線,還不如讓他擔任一屆政協主席。

  可是這樣楊維工作就困難。

  總理是廖仲愷,人大委員長是劉複基,政協主席是譚延闓,都是資曆超過楊維的。這是張學文比較擔心的。

  “子清,你不是斷言未來不可能出現世界大戰嗎?”

  “是。”

  “那就對了。未來我們中國也不需要一個和你一樣強勢的總統,強勢的黨政軍一把手。你隻能是一個曆史選擇的特例,而不應該成為常態。總統要有足夠的權力,但不能有無法控製的權力。在他權力範圍之內,他應該要有充分的授權。但不應該是總統範圍內的權力,以後就不應該是總統插手。”

  “我考慮一下。”

  其實中國目前的政體來說,就算是加強了人大和政協的權力,總統的權力還是很大的。畢竟成為總統,加上成為黨政軍一把手,權力來說已經是巔峰。

  劉道一說的或許不錯。

  總統的權力已經夠大,有些必要的限製是需要的。隻要不隨意的幹涉總統的施政,對於總統的權力進行監督也是必要的。

  不過具體的,張學文還需要考慮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