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英國國債
作者:隨遇而安寫手      更新:2022-03-25 13:38      字數:4713
  “首相,我們需要中國繼續購買我們的國債。”

  1941年,英國倫敦。

  時間已經是進入了1941年,世界局勢是越來越明朗。中美英蘇四個大國的外交大臣齊聚美國華盛頓,還有一大堆跟隨這幾個大國的小國代表,總共三十一個國家參加,開始進行反法西斯聯盟的會議。當然主要是中英美蘇四國的意見,其他的國家大部分都是這幾個國家的跟班。

  會議進行的非常順利。

  在1941年的1月4日,這三十一個國家在華盛頓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標誌著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的成立。

  這一次會議更加明確了各個戰區。

  中國作為亞洲大國,成為了東方戰場的領導者。全權負責此地和日軍交手的一切行動。

  真正的世界大戰。

  在目前的中美英蘇四個大國當中,蘇聯的情況是最艱難的。因為德國的主力部隊,幾百萬軍隊在蘇聯國內和蘇聯軍隊作戰。蘇聯已經丟失了大片的土地,裏麵就有大片的工業基地。還有開戰一年,已經是損失了快兩百萬的軍隊。

  還好蘇聯有廣闊的土地,有足夠的戰略縱深。並沒有一下就被人擊敗。

  但蘇聯目前依舊非常困難。

  為了支援蘇聯,中國已經是給蘇聯送去了六千多輛大客車、一萬多台摩托車,還有一千多架的戰鬥飛機,四千輛坦克。還有六百萬噸的石油,三千萬噸的煤炭等等。

  為了運送這些物資,西伯利亞鐵路那邊沒有任何休息的時刻。幾乎是隔了幾十分鍾就會有一台火車出發,忙碌的給蘇聯運送物資。

  蘇聯的選擇和英國相差不多。蘇聯是沒有發行國債,中國是貸款給蘇聯,給蘇聯貸款了五十億人民幣。

  當然既然是支援,利息非常低、物資價格也是優惠價格。作為利息,蘇聯開放遠東地區,讓中國的企業可以在遠東直接投資。

  有了中國強大工業的支持,蘇聯現在算是抵擋住了德國,穩住了自己的陣線。而且就算是現在中國支援的物資也是源源不斷的送到蘇聯。

  第二個困難的就是英國。

  英國是最早和德國作戰的國家之一,雖然因為擁有英吉利海峽,加上英國強大的海軍實力,所以德國始終是無法登陸英國本土。但德國空軍和英國空軍之間交戰頻繁,還有德國猛烈攻擊英國殖民地,導致英國壓力很大。

  這已經不是一戰。

  二戰的殘酷性遠遠超過一戰,傷亡也是越來越大。而且英國相比起一戰的時候,對於殖民地的控製已經大大不如。甚至英國本來大好的原材料基地東南亞,已經被日本占領,都對於英國有巨大的打擊。弄得英國現在財政情況非常嚴重。

  購買戰爭資源,英國和日本一樣,都是手中沒錢。英國的工業實力是日本的好幾倍,但同樣英國也是缺少工業原材料,以及農產品,這些都需要進口。

  可是英國同樣窮的叮當響。

  而英鎊價格是一跌再跌,甚至如中國都已經開始拒絕接受英鎊。實在是因為英鎊價格貶值太快,大家都不敢接受英鎊。可是英國又離不開中國,英國需要從中國引進大批物資。

  英國在印度的英法聯軍,在澳大利亞的艦隊,都是需要大批後勤物資。如果沒有足夠的物資,他們目前都無法維持。而也隻有近在咫尺的中國能夠大批量的提供這些物資。

  還有目前的救命藥盤尼西林。

  很多國家,包括美國的製藥公司都在投入巨資研製盤尼西林。但現在他們才剛剛解決了從實驗室走向工廠這一步,但產量依舊低的可憐。

  目前提供給全世界的盤尼西林,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中國生產的。

  導致盤尼西林真是黃金價格。

  但對於目前英國這樣和德國一線作戰的英國來說,需要大批量的盤尼西林。特別是英國城市受到德國空軍大規模的空襲,受傷的不計其數。需要很多盤尼西林。

  這都是錢。

  盤尼西林太貴,因此英國買盤尼西林幾個月的花費都是上億美元,幾億美元。可是英國現在窮,真正的窮。自從開戰之後,英國雖然多方麵籌集金銀這些貴金屬,但黃金儲備已經墊底,隻有戰前的五分之一左右。原來的那些都被英國用了。

  沒錢怎麽辦。

  現在的情況讓英國的財政大臣霍華德·伍德沒有絲毫的辦法。因此他隻能是寄希望於中美兩國繼續救濟英國。目前世界上有能力救濟英國的也隻有中美兩國。

  英國其實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從美國貸款,或者是讓美國資本購買英國的國債,然後拿著美元去購買中國的物資。

  可是這樣損失會很大。

  因為中國規定,購買中國的物資必須要用人民幣,用這種方法推廣人民幣。因此英國手中的美元要和人民幣兌換,然後才能夠購買中國的物資。但是這個轉換過程當中,英國會損失一大筆錢。雖然中國也有黑市交易,但是如國家之間進行的大規模的貨幣兌換,黑市那點交易量根本就不夠。因此美元必須是通過中國的央行。而隻要通過央行,裏麵的手續費、匯率問題弄下來,會少一大筆錢。一億美元通過中國央行之後,英國會損失幾百萬美元。對於英國這樣缺少資金的國家來說,這樣的損失太大。

  因為英國從中國引進物資,每次都是幾億美元,一下就會損失上千萬美元、幾千萬美元。完全是得不償失。

  因此想要中國的物資,最好的辦法就是直接用人民幣購買。可是因為之前人民幣在世界上流通不多,所以英國手中並沒有多少人民幣。

  上一次中國已經購買了英國國債,解了英國的燃眉之急。但是打仗的時候,需要的物資是平常的幾倍、十幾倍、幾十倍。因此英國目前又是沒有錢,又準備發行國債。

  霍華德·伍德的意思是,再次邀請中國購買英國的國債。

  “霍華德,你應該知道。中國這個東方佬可是野心很大。他們在世界各地到處購買國債,發放貸款,可不是好心的。自從我們同意人民幣可以直接購買我們的國債之後,中國政府和商人陸陸續續購買了超過十億美元的國債,占據我們上一次國債的一半。”

  丘吉爾很是謹慎。

  中國?

  丘吉爾不喜歡,非常的不喜歡。不僅僅是因為中英兩國曆史上的原因,更多的還是自尊心作祟。在一戰爆發之前,英國在中國還是太上皇的角色。

  英國駐中國的大使,英國派往中國海關的人,英國在中國開公司的老板,任何一個出來說話,中國各地方實力派都得聽著。甚至中國的中央政府都要戰戰兢兢。

  那個時候是多麽的威風。

  可是現在呢?

  中國越來越強大。以前來說,英國發行的國債大部分都是被英國自己的人給拿下。後來戰爭開始之後,也是美國的猶太資本購買的最多。

  但現在不一樣。

  中國在一年多的時間當中,政府和各銀行、企業拿下了英國十四億美元的國債。這讓丘吉爾非常擔心。

  國債這種東西一旦完全被某個勢力掌握,他們很容易利用這個控製、影響你的金融。英國一直是世界金融中心,對於這一點比誰都清楚。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英國還看不到戰勝德國的希望。這場戰爭也不知道要打多少年,英國的國債規模也會越來越大。

  一旦讓中國購買英國幾十億美元,甚至上百億美元的國債,未來中國政府可以利用這些東西,極大地影響英國未來的金融經濟。

  中國人會利用這些國債,投放到英國的金融市場,開始滲透英國的金融。

  “溫斯頓,那是我們未來要考慮的問題。現在我們要考慮的是,如何度過目前的難關。我們現在需要中國的支持,需要購買中國的物資。沒有這些,我們的戰爭就無法繼續下去。”

  印度那邊需要的石油、煤炭,甚至是飛機、大炮都需要中國的支持。

  而且目前英國要打仗,需要很多錢。英國發行大規模國債,目前隻有中美兩國有能力購買。現在的英國哪裏有空考慮未來的事情。

  “你計劃讓中國購買多少國債?”

  讓中國購買國債並不是那麽容易。英國政府還需要和中國政府談談,畢竟數目會特別多。這是丘吉爾最不願意的。

  “十五億美元。”

  “十五億?”

  丘吉爾忍不住吸口氣。

  英國發行的國債總規模才多少,就要讓中國拿下十五億美元。不過也是,這樣規模的國債也隻有中美兩國能夠吞下。其他任何的國家以及資本都沒有足夠的實力。

  目前世界上五十多個獨立國家當中,財政收入超過十五億美元的國家都不會超過十個。十五億美元,在目前的世界上是一個巨大的數目。

  “美國那邊?”

  “我已經和他們談過。他們也會購買我們十五億美元的國債。這一次我們發行四十億美元的國債,應該能夠支撐一段時間。如果不夠,我們估計還要從美國那邊貸款。”

  英國的信用還是不錯。

  開戰三年,沒錢的時候英國就發行國債,行情還是很不錯,大家還是信任英國。相比起來,日本在戰爭之後也是發行了大規模的國債。可惜日本的國債開始還有國內民眾積極支持,但是在國際上他的國債就是廢紙,根本沒有資本購買。

  這是差距。

  很多人看好英國,但很少有人看好日本。所以英國的國債有國際資本兜底,但日本國債就沒有人購買。

  “霍華德,我記得中國央行行長就在倫敦。”

  “是。為了和我們談關於在英國設立分行的問題。”

  中國要走出去。

  特別是中國的貨幣要走出去,中國央行的選擇就是讓中國的銀行先走出去。目前中國除了央行,還有好幾個國家控股的大型銀行。

  中國央行行長戴戡,這一次來到英國就是為了和英國商談在英國成立中國銀行分行的問題。

  畢竟倫敦是世界金融中心。

  “你和他談談。”

  丘吉爾雖然一萬個不願意,但是在現實麵前也隻能是低頭。因為目前英國還是需要中國的支持。

  “好。”

  …………

  “英國人又要求我們購買他們的國債。”

  英國著急。

  霍華德·伍德很快就和戴戡接觸,希望中國購買英國國債。當然想要讓中國消化十五億美元如此龐大的國債,英國也做出了不少讓步。

  特別是戴戡和英國一直在談成立中國銀行分行的問題。期初英國這邊是反對的,因為英國他們都知道戴戡說的中國銀行是中國政府控製的國有銀行。一個個別看成立時間很短,但都實力雄厚。一般的私人銀行還真不是他們的對手。

  這樣的銀行進入英國,英國不少銀行業的人非常擔心。

  擔心中國的這些國有銀行利用自己強大的實力擾亂英國的金融。可是現在這個時候英國也是退讓一步,隻要中國銀行接受英國金融的規則,英國不反對中國銀行在倫敦開分行。

  甚至也同意,中國銀行在倫敦開設人民幣、美元、英鎊這些貨幣直接兌換平台。給了中國貨幣走出世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這是大事情。

  因此戴戡立馬向國內匯報。

  戴戡雖然是央行行長,手中流過的資金每天都是幾億人民幣。可是購買十五億美元這樣的事情,還是需要得到更上麵的支持。

  “仲愷兄,資金方麵如何?”

  “沒什麽問題。這些年我國的財政收入增長非常快,而且我國百姓的儲蓄總量也是非常龐大。調動幾十億人民幣,甚至上百億人民幣都不是什麽大問題。”

  廖仲愷回答。

  中國的財政收入,中央和地方財政收入加起來已經是超過美國不少,是目前世界上財政收入最高的國際。當然中國地盤大,要用的錢也很多,所以在財政收入上並沒有多少盈餘。

  但中國銀行不缺錢。

  大批大批的資金躺在銀行,因為中國人的傳統習慣,非常願意進行存款。隨著中國經濟越來越好,百姓口袋裏的錢也是越來越多。他們都喜歡把錢存在銀行,導致銀行的儲蓄率驚人。加上戰爭開始之後,中國的出口猛烈增加,中國政府手裏還是有很多流動資金。

  拿出十五億美元購買英國國債,對於中國政府來說並不是很大的問題,也沒有多少負擔。很輕鬆就能夠解決這個問題。

  “那就可以。”

  對於金融的問題,張學文不是很清楚。但也知道,中國以後成為世界大國之一,主導以後的世界秩序,中國的人民幣必須要得到世界的承認。

  如果是平常,中國要利用自己強大的工業實力慢慢的讓人民幣世界化。

  但現在是戰爭,是最好的時候。是人民幣得到世界承認最好的機會。

  “我們在這方麵的經驗不足,要迅速培養一批懂得世界金融知識的人才。該學習還是要學習,跟英國美國這些國家好好學習。絕對不能吃虧。”

  “這幾年我們已經派出不少人去英美留學,專門學習這方麵的知識。”

  “恩,應該如此。”

  張學文現在考慮最多的就是在戰後的世界秩序當中中國的選擇。如何讓中國成為這場戰爭最大的受益者,這才是張學文目前最關注的事情。

  利用現在戰爭的機會,迅速推廣人民幣。

  包括買英國國債、給蘇聯貸款、成立人民幣直接兌換窗口、未來支援東亞和東南亞經濟複蘇,都會極大地提高人民幣的地位。

  一步步的讓中國真正的成為世界性的大國、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