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軍隊改革
作者:隨遇而安寫手      更新:2022-03-25 13:38      字數:4358
  42

  “現在世界形勢一天一個變化,誰也不知道我們什麽時候就會卷進戰爭當中。因此我們的軍隊也要高度戒備,也要開始進行擴軍備戰的準備。因此軍委的工作會很多。為了加強軍委的工作,我們準備擴大軍委常務委員的名額。增加軍委的決策能力。”

  戰備。

  隨著日本和美國在東南亞作戰,所有人都知道東南亞地區又要不太平。美國現在的軍事實力雖然不能說很強大,但也絕對不算太差。

  美國的海軍實力還是很不錯的。

  不說其他的。光是美國目前駐紮在珍珠港的海軍實力就非常強大。擁有三艘航母,九艘戰列艦,二十艘巡洋艦,六十八艘驅逐艦,二十七艘潛艇。

  從海軍實力來說,美國的太平洋艦隊還是很強大。美國的太平洋艦隊就駐紮在珍珠港,可以很快就支援東南亞的美軍。

  這樣強大的艦隊實力,可不是能夠小看的事情。

  因此大家都相信東南亞會不太平。

  東南亞就在中國南海,這裏不太平,中國也不可能太平。中國也需要整軍備戰,需要準備好戰爭的準備。

  張學文利用這個機會整頓軍委機構,增加一些軍委常務委員是很正常的事情。目前軍委的工作來說,張學文是軍委主席。

  軍委日常工作是副主席張其鍠負責,一般的事情是秘書長徐樹錚負責。本來軍委秘書長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職務。

  但因為目前軍委有一個正主席,四個副主席,所以秘書長的含金量就下降很多。而且徐樹錚畢竟是出自北洋係,而目前中國軍隊主要是出自於當年的革命黨。所以徐樹錚雖然在軍委工作很長時間,但地位、影響力都無法和那些辛亥革命開始在軍隊的革命黨出身的將軍相比。因此讓秘書長的職務含金量繼續下降。

  不過也正是因為如此,張學文才放心讓徐樹錚擔任秘書長。軍委的普通工作都是徐樹錚負責。

  如果是其他的辛亥功勳擔任這個位置,張學文還不放心。

  畢竟這個位置太重要。

  目前軍委的大事情,主要是軍委的五個正副主席負責,五個人擔任軍委的常務委員。中國軍隊的事情,小事情是張其鍠這個專職副主席處理。稍微重要的事情,比如重要的人事任命、軍隊改革、作戰計劃等等,都是需要軍委的五個常務委員討論決定。

  現在張學文準備擴大常務委員的名額,很多人是比較高興的。

  畢竟擔任常務委員,實力就完全不同,地位也不同。軍委常務委員開始就是軍委的實際領導。因為可以參與軍隊真正的決策。

  “軍委秘書長徐樹錚上將,軍委參謀長楊傑上將,總後勤部部長張振武上將,總裝備部部長石陶鈞上將,從此擔任軍委常務委員。”

  “是。”

  軍委常務委員從五個人變成了九個人。

  這幾個人都非常高興。

  因為他們本來在軍方地位就很高,這一次進入常務委員的位置,是真正的成為軍方最高層的領導。甚至有機會衝擊軍委副主席的位置。

  看著一個個很高興,張學文接話道:“我們很有可能也會卷入戰爭,到時候軍委的工作會非常繁瑣複雜。為了加強軍委的工作,張振武上將、石陶鈞上將離開原來的單位,不再負責總後勤部和總裝備部的工作。以後專注於軍委的工作。”

  隨著張學文的話落地,張振武和石陶鈞都是愣住。

  常務委員的位置是好,但也不一定好過總後勤部和總裝備部。他們兩個人負責這兩個部門快三十年時間,在這兩個部門幾乎是一言九鼎。

  就是軍委想要插手都不是那麽容易。

  如主持軍委工作的張其鍠,其他的軍委副主席,以及軍委秘書長徐樹錚他們也不會插手總後勤部和總裝備部的工作。因為張振武和石陶鈞的資曆、功勞都很高。

  兩個人都是參加過辛亥革命的功勳。張振武是共進會的大佬,石陶鈞當年是直接南下加入了張學文的隊伍,都是資曆很老的革命黨出身。這兩個部門從開始建設到現在,功勞非常大。而且這兩個部門下麵的大部分領導,都是他們兩個人提拔的。

  在軍方還真沒有幾個人的資曆、地位可以壓倒他們。包括目前的幾個軍委副主席,張其鍠、程潛、尹昌衡、沈鴻烈都沒有足夠的資曆壓倒他們。

  平常更不可能隨意的插手這兩個部門。

  因此他們才會很驚訝。

  其他一些人也是比較驚訝。可是張學文麵無表情,也不去看大家的反應。禹之謨也好、劉道一也好、仇亮也好,他們的意思都非常簡單。

  那就是張學文在離開總統位置之前,必須應該處理好辛亥功勳的問題。

  不然張振武、石陶鈞他們在總後勤部、總裝備部幹了三十年時間。總後勤部下麵的各個部門,總裝備部下屬的各個軍工單位,哪一個不是在中國威名赫赫。

  而這裏麵不少人都是張振武、石陶鈞他們的嫡係。

  除了張學文,哪一個上去的敢幹涉這裏的事情,敢於得罪張振武、石陶鈞這樣的辛亥功勳。而目前中國各部門來說,向他們這樣絕對不在少數。

  一個個都在一個部門當一把手十幾年、二十幾年時間。

  關係都是盤根錯節。

  一旦處理不好,那麽未來這些部門的領導隻能是一直從他們自己嫡係當中產生。這樣問題就會非常嚴重。

  張學文想了很久。

  相比起政府機構,軍隊更加重要。穩定住軍隊,那麽政府機構的改革可以慢慢來,但軍隊出現問題,那麽政府機構的改革就會很艱難。

  所以這一次張學文要對軍隊先開刀。而軍隊當中,張學文並不是對於一線部隊開刀,而是從總後勤部和總裝備部開刀。因為這兩個部門絕對是軍隊的重中之重。國家控製軍隊,這兩個部門是最重要的。

  而張振武、石陶鈞在這兩個部門時間太長。

  從辛亥革命開始的時候,從在武昌進行軍改,後來在西南巡閱使下麵,一直到人民黨入主中央,他們兩個人都在負責這兩個部門。

  近三十年時間。

  在這裏的關係太多。絕對成為了一個水潑不進的部門。

  而且以他們兩個人的資曆,以及他們兩個人的威望來說,張學文也不好處理他們。總不能他們還不到年齡,就強製性的讓他們退休。這樣反而會引起反彈,到時候張學文自己都不好處理。其實很多人都已經默認,他們兩個人一定會做到退休為止。

  但張學文準備打破這一點。

  所以才會以增加軍委常務委員的名義,把他們兩個人都調上來。給他們升官,然後讓他們讓出這兩個位置。

  張學文不會惡意的猜測張振武和石陶鈞兩個人。

  因為他們都是國家的功臣。

  可是相比起信任他們的節操,張學文更願意這樣處理他們。現在這樣大家還能夠平平安安的退休,如果真的最後發生衝突,那是誰也不願意看到的事情。

  因此張學文也不願意繼續放任他們在總後勤部和總裝備部,這樣對張學文、對國家、對他們個人都有好處。

  張學文不管他們有沒有消化,繼續道:“總裝備部副部長兼任武器工業部部長的楊宇霆上將,調任總後勤部擔任總後勤部部長。”

  楊宇霆。

  主持建設太原軍工廠,後來調任漢陽兵工廠廠長的職位。軍委在總裝備部成立武器工業部之後,擔任武器工業部部長,後來更是兼任總裝備部副部長。

  楊宇霆是一個能力很出色,個性很鮮明、風格比較強硬的領導。

  讓他去擔任總後勤部部長,正好可以改一改總後勤部。

  “擔任中原軍區司令員的張廷輔上將擔任總裝備部部長,韓麟春擔任總裝備部副部長兼任兵器工業部部長。”

  短時間之內就公布一係列變化,讓很多人措手不及。不過這是張學文和幾個副主席討論之後的結果。

  這樣重要的任命,當然不可能是張學文一個人做出來。

  不過這也是禹之謨和劉道一、仇亮他們寄希望於張學文的原因。除了張學文,還真沒有一個人敢於對張振武、石陶鈞他們開刀。

  其他任何一個接班人,都隻能是看著他們到年齡之後退休。

  一旦讓他們再幹十年,那麽到時候這兩個部門就真的不一定聽軍委的命令。

  “楊傑、張振武、石陶鈞。”

  “到。”

  “你們三個人從現在開始訂製作戰計劃。軍委需要一個完整的計劃,一旦中國卷入戰爭,到時候我們需要後勤、裝備、作戰為一體的計劃。”

  “是。”

  …………

  “春山兄,坐。”

  張振武。

  已經是六十二歲,年齡來說已經很大。其實已經到了退休的年齡。1940年的時候,其實他就應該退休。不過張振武此人有些官迷,不願意痛痛快快的退休。

  害怕退休之後就人走茶涼。

  張振武此人在總後勤部可以說是一手遮天。

  現在把他調離,他心中是非常不滿意的,非常不痛快的。石陶鈞此人反而很平靜的接受調離總裝備部的事情。正是因為如此,張學文才會專門找張振武談談。

  畢竟張振武此人在軍方地位不低,資曆、威望都很高。如果他鬧情緒,不僅大家都不好看,而且會影響總後勤部的工作。

  張學文和張振武認識三十五年時間,從辛亥年間開始工事也有二十八年時間。

  張學文不希望雙方最後隻剩下齷齪。

  如果張振武真要鬧事,不去痛痛快快的配合工作,那麽張學文就算是當一回惡人,也要讓他在明年的選舉當中強迫退休。

  當然張學文不希望發生這樣的事情。

  因此麵對張振武,很給他麵子。親自給他泡杯茶,讓他坐下來。

  “春山兄,從現在開始你的工作要變得繁忙。你不僅要擔任軍委常務委員,要參與製定作戰計劃。而且我們希望你擔任國防部長。未來我們一旦參與戰爭,到時候需要和其他國家的軍隊協調,需要國防部長這個職務。我想目前的軍隊當中,也隻有你有這樣的資曆可以擔任。”

  恭維。

  張振武此人喜歡聽別人的恭維。

  讓他離開總後勤部,張學文可是下足了功夫。不僅讓他擔任軍委常務委員,還讓他擔任國防部長。雖然國防部長隻是象征性質,並沒有多少實權。

  放在其他國家國防部長都是軍隊最高領導機構。雖然中國有軍委這個領導機構,導致國防部是虛設的一個單位。

  可是名稱好聽。

  張振武的官迷,還別說就喜歡這些東西。

  “我?可是我都沒有和其他國家軍隊接觸過,沒有這方麵的工作經驗。”

  這個時候張振武反而謙虛起來。

  張振武年輕的時候脾氣暴躁,和孫武一樣。可是經過這麽多年,而且麵對當了快三十年總統,威權日重的張學文,也不會跟年輕時候一樣。

  雖然心裏不痛快,但也不會直接說出來。

  而且張學文態度已經是相當好了。

  張振武就是如此。

  除了官迷,最重麵子。張學文作為總統,態度如此好,給自己足夠的麵子,張振武心情的不爽也就好了一半。

  “春山兄,開玩笑。我們當年可都是把腦袋放在褲腰帶上,幹的是造反的勾當。後來我們和日本打過仗,和法國打過仗,什麽大風大浪沒有經曆過。還害怕一些小場麵。”

  “對。”

  對於這一批辛亥功勳來說,辛亥革命是他們最值得吹噓的事情。因為正是辛亥革命的功勞,才會讓他們舒舒服服的當高官。

  “春山兄,你沒有忘記當年我們是怎麽從日本回國的。”

  “怎麽可能忘記,我這一輩子都不會忘記。”

  聽到張學文提起當年從日本歸國的事情,張振武就非常生氣。當年幾千留學生從日本歸國,無數同盟會會員從日本歸國。

  這裏麵有張學文、仇亮、寧調元,也有眼前的這位張振武。

  張振武是第一批同盟會會員,算得上是最老牌的同盟會會員。當年和張學文他們一樣,也是因為悲憤,所以回國的。

  想起當年的事情,張學文也好、張振武也好,這些當事人依舊感到非常生氣。

  “現在的中國已經不是當年的中國。春山兄,你作為國防部長,就要堂堂正正。以後和外國的軍隊交流,一定不能墮我們的威風。讓他們看看,現在的中國是多麽的強大。”

  “是。”

  張振武年紀大了,脾氣收斂很多,但聽到張學文的話依舊很激動。

  “沒說的。我一定做好這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