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吞並奧地利
作者:隨遇而安寫手      更新:2022-03-25 13:38      字數:3395
  “德國馬上要吞並奧地利了。”

  “英法?”

  “他們已經放棄奧地利,公開表示不會為奧地利出頭。”

  1937年12月。

  深陷東南亞地區戰爭的英法兩國,為了保住印度開始整軍備戰。兩國都開始往印度地區增派軍隊,想要擋住日本。

  英法是承認日本在亞洲實力更強,但他們絕對是不能丟失印度。現在他們已經丟失了越南、馬來西亞、老撾、柬埔寨這些國家,連緬甸也很難守住。可是就算丟失緬甸,英國也絕對不允許丟失印度。所以短時間之內英國已經是往印度派出兩個師的正規軍,要阻止日本從緬甸進入印度。

  本來對於英法來說,歐洲才是最重要的地方,在歐洲的利益是最大的。可是東南亞也有他們很大的利益,他們為了保住東南亞也是非常努力。

  看到英法開始陷入東南亞戰爭,在歐洲越來越束手束腳,這麽好的機會希特勒怎麽可能放棄。

  本來對於德國吞並奧地利最大的反對派是意大利。可是意大利這兩年派兵到埃塞俄比亞,以及幹涉西班牙內戰,沒有多少精力管其他的事情。

  而且德國和意大利、日本簽訂了軍事同盟協議。

  所以意大利並不繼續反對。

  而英法目前實在是沒有精力管。日本在東南亞已經是把英法都趕入到緬甸、印度,英法目前陸陸續續往東南亞派遣陸軍部隊。而且他們國內的反戰情緒也很大。因此英國和法國直接表示,一旦奧地利和德國發生戰爭,他們是不會管的。

  這等於就是放棄了奧地利。

  美國也是公開表示,支持德國反抗不合理的“凡爾賽條約”。

  英美法三個大國的態度,讓德國是越來越囂張。

  現在的奧地利可不是當年的奧匈帝國。奧地利國內一大堆支持納粹,支持希特勒的人。目前的奧地利政府當中,有一半本來就是納粹。因此德國吞並奧地利的步伐是越來越快。奧地利國內支持和德國合並的人也是越來越多。

  奧地利馬上就要被德國拿下。

  “英法的好日子就要過去了。”

  張學文冷笑。

  對於英法兩國是一點都不可憐。自從希特勒成為德國總理開始,德國的軍事實力擴張是越來越快,陸軍已經是擁有八十萬,有快三千架的戰鬥機。

  軍事力量已經是完全不懼怕英法。

  麵對這樣的德國,英法還幻想著和平。幻想著讓出一些利益,德國就會不選擇戰爭。這種愚蠢的選擇一定會付出代價。

  “是啊。”

  李燮和也是歎口氣。

  張學文、李燮和他們不在意戰爭,特別是對於歐洲的戰爭並不是很在意。但無緣無故的戰爭,大家也不是很希望發生。畢竟都不是什麽戰爭狂人。

  “以鬥爭求和平則和平存,以退讓求和平則和平亡。”

  張學文忍不住說出來偉人的名言。

  這絕對是一個至理名言。團結當中要有合理的鬥爭,才能夠更好的維持團結。如果一味地妥協,那麽最終團結終究會破裂。

  “英法太天真。以英法的實力,在希特勒剛剛成為德國總理的時候,就應該強硬的對待。這才是維持和平最好的辦法。可惜他們已經是失去了最好的機會。德國已經成長到了英法都無法消滅的地步。”

  “是啊。”

  英法實力是很強的。

  雖然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英法兩國的實力下降很多。但相比被“凡爾賽條約”限製的德國來說實力還是非常強大的。

  可是他們一步步的後退。

  造成了現在德國實力繼續膨脹。

  一旦德國吞並奧地利,德國的實力會更加強橫。到時候希特勒就再也不會懼怕英法。

  “奧地利?”

  張學文想了想道:“讓我們的人迅速和奧地利的猶太科學家接觸。反正我們有經驗。”

  德國和奧地利是猶太科學家最多的兩個國家。自從奧地利這邊也開始出現一些支持納粹的力量之後,一些猶太科學家已經是離開了奧地利。

  當中也有來到中國的。

  包括曆史上號稱是“原子彈之母”,第一個理論解釋了奧托·哈恩=核裂變的著名核物理學家莉澤·邁特納,也是因為擁有一些猶太血統所以逃出了柏林。他是奧地利籍的猶太女科學家,是世界上都享有盛名的原子物理學家。她本來在柏林大學當教授。但因為受到納粹政策的影響,本來想要離開德國去奧地利。可是奧地利同樣受到納粹的影響,因此邁特納隻能是離開德國、奧地利,準備去中立國瑞典。

  可是瑞典的研究院並沒有一個地方願意接收邁特納,而願意接收的地方待遇很低。

  正好中國非常有誠意。

  而且邁特納還是中國著名物理學家,目前在清華大學物理係擔任主任的王淦昌的老師。因為中國可是直接給邁特納建立了一個研究室,掛靠在清華大學。清華大學的學生、老師任由邁特納選擇當自己的助手。而且邁特納並不是一個人來到中國,她的侄子核物理學家奧托·羅伯特·弗裏施也跟著來到了中國。

  歐洲動蕩,這些科學家都能夠感受得到。

  猶太人被排斥,他們也都明白。因此很多人都選擇避難。英法這樣的歐洲強國,瑞典這樣的中立國,中美這樣遠離歐洲而且政治穩定的大國,甚至是蘇聯這個被西方國家譽為是邪惡的國家,都有很多歐洲科學家當做是避難的地方。

  中國因為下手最快,因此吸引了不少人。

  美國大學也是後來才開始搶奪人才,但已經比中國落後很多。現在德國要吞並奧地利,又會有很多奧地利的猶太教授會受到影響。

  其他不說,奧地利可是有四五百猶太教授。在奧地利整個教授群體當中超過三分之一的教授都是猶太教授。這些人肯定也要亡命。

  這是好機會。

  和歐洲這些國家不同。德國、英國這些國家才有多少人,整個國家才幾千萬人口,能有幾千教授級別的專家就不錯。

  但中國不一樣。

  中國是一個擁有八億人口的大國,光是人口規模來說超過歐洲國家之和。國土麵積一千二百多萬平方公裏,和歐洲的麵積一樣。

  正是因為這樣,中國的工業總量的發展是驚人的。隻要開始發展工業總量就可以輕鬆的超過英國、法國、德國這些老牌工業強國。工業總量甚至直追美國,幾年之後超過美國也不是難事。

  因此中國需要的人才是這些歐洲國家的好幾倍,十幾倍。英國、法國他們無法容納太多教授,因此對他們不積極,但中國不怕。

  容納上千、幾千的歐洲科學家一點都不多。因為中國需要的不是一千、兩千的科學家群體,而是幾萬、幾十萬甚至更多的專家群體。

  “好。”

  “看來歐洲再一次的戰爭不遠,我們要做好一切準備。歐洲這一次一旦打起來,整個世界形勢就會出現大變化。歐洲沒落,未來世界如何變化,就要看我們這一次的選擇。”

  “恩。”

  …………

  “這是誰的意思?”

  “稽亭公,總統已經表示不參加下一屆的總統選舉。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李根源副總統和張靜江副總理是最有可能的。”

  “繼續說。”

  七十二歲的禹之謨已經是徹底離開政壇。

  但如禹之謨這樣的大佬,並不是說真的離開政壇就沒有實力。相反禹之謨從同盟會湖南分部成立開始就是二把手,甚至一段時間實力、威望都是遠遠高過張學文。

  後來成立同盟會西南支部,人民黨,最後入主中央,他都是二把手。作為辛亥革命的大功臣,作為把持中國政府工作二十年的大佬人物,禹之謨的門生故吏遍布全國。

  別看已經退休,很少出來管事情。但禹之謨依舊是跺跺腳可以震驚中國政壇的大佬人物。禹之謨眯著眼睛看著眼前的楊永泰。楊永泰今天來的用意,禹之謨已經猜了出來。

  張學文和李燮和的任期快要結束,李燮和那邊目前最強有力的接班人就是廖仲愷。廖仲愷三年前開始就擔任常務副總理,接班人地位是板上釘釘。

  特別是廖仲愷作為孫中山最得力的左右手,和當初的國民黨不少大佬關係很好。他們不少現在都是政府重量級人物,或者是軍隊的重量級人物。

  而且張學文、李燮和都是肯定廖仲愷的接班資格,因此廖仲愷的位置是比較穩固的。

  但張學文的總統位置競爭卻非常激烈。

  接任總統位置的候選者不少。有能力、有資曆的候選者也不少,可是很多人都有很多原因無法接任。陸征祥先天不足,劉道一、譚延闓他們都是湖南人。

  因此最有可能的是李根源和張靜江。

  現在已經有人開始拉票。因為中國是總統製,總統的權力很大的。

  “稽亭公,國家發展到現在,大家都認為該是繼續發展經濟。因此需要一個能夠繼續發展經濟的總統。”

  “恩。”

  禹之謨點點頭,表示明白楊永泰的意思。

  楊永泰看到禹之謨點頭,知道自己不用說的太明確。大家都是聰明人,簡單說一下就知道各自的想法。禹之謨隻是聽楊永泰幾句話,就知道他是為張靜江來拉攏盟友的。

  “稽亭公,你的意思是……”

  “你讓我想想。”

  “是。”

  禹之謨送走了楊永泰之後,坐在椅子上閉目養神。禹之謨明白張學文表態不參加下一屆總統選舉之後,不少人都是蠢蠢欲動。

  可是現在並不是時候。

  世界形勢變幻莫測,這個時候中國政壇不應該出現太大的風浪。

  退?

  這不是張學文應該退的時候。本來禹之謨退出政壇之後,本來是不想管事情。但今天見到楊永泰之後,禹之謨明白自己還真無法完全抽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