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希特勒
作者:隨遇而安寫手      更新:2022-03-25 13:37      字數:3373
  “幹的不錯。”

  希特勒嘴角上翹,微微一笑道:“不過日本軍隊的實力究竟如何?能不能快速占領印度支那,別被荷蘭給打回去。”

  瘋子。

  很多人都說希特勒的瘋子。

  其實他是不是瘋子,真的是一件難以形容的事情。後世對於他的評價也很多,但真沒有一個完整描述的。因為此人的想法實在是難以捉摸。不過以前的拿破侖也好,現在的希特勒也好,都是有一個共同目標。那就是一統歐洲大陸。

  希望以此來統治世界。

  當然現在的希特勒想的倒不是如何一統歐洲,而是如何擺脫《凡爾賽條約》的限製。畢竟《凡爾賽條約》對於德國的限製太多。

  而且雖然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賠款是一降再降,但對於德國來說依舊是負擔很大。以德國財政來說,很難負擔這筆錢。

  德國想要成為一個正常的國家必須要擺脫當年簽署的《凡爾賽條約》。

  他要試探。

  試探一下英法的底線。看看英法的態度。

  當然他也要準備。

  希特勒是瘋子,但也不是什麽都不懂的瘋子,不是一個盲目的瘋子。他做每件事情都是踩著對手的底線附近。讓對手生氣,但又無法做出劇烈的反應。

  魏瑪共和國的時候,中國和德國的關係不算很好,但也不算很差。雙方之間的經濟交流還是很頻繁,加上中國需要德國的技術,德國需要中國便宜的原材料。所以中國從德國引進大批的技術人才,裏麵就有不少軍工專家。而德國則是從中國進口打折的原材料。

  就算是希特勒的納粹黨上台之後也是如此。

  中國是少數幾個公開抨擊納粹政策的國家之一。抨擊他們的國家政策,特別是抨擊他們的種族主義。而且還大力吸納德國政府驅逐的猶太科學家。

  這些都讓希特勒頗為惱怒。

  但這種惱怒並不妨礙中國和德國做生意。中國的不少民族資本家,他們和德國工廠的合作還是不少的,而且是非常廣泛。因為中國的廠家是需要德國的技術。

  雖然中國大規模從歐美引進技術和人才,但大部分都是國家政策。引入的技術和人才,也都是率先供應給了政府控製的工廠,供應給那些重工業、軍事工業當中。包括每年畢業的大學生、大專生、中專生,基本上都被國家機構瓜分完畢。

  那些民族資本在辛亥革命開始的時候,都是實力雄厚。

  但經過這些年的發展之後,麵對政府強大的實力,搶人才方麵根本就不是對手。隨著經濟發展,如果說他們的經濟實力膨脹了幾十倍,那麽政府的經濟實力膨脹了幾千倍、幾萬倍。因此他們隻能是自己想辦法。

  這隻是民間的交流。

  國家之間的生意更多。

  德國的資源不算太差,但德國工業需要的原材料還是很多。根本不是德國自己就能夠滿足的。而中國是一個資源大國,這幾年中國花費的外匯很多。而中國大部分的外匯,還是靠著賣出資源獲取的。

  因此對於德國原材料的需求,中國是一點都不拒絕。

  隻要給錢,什麽都願意賣。

  所以就造成德國和中國一種很奇怪的局麵。在外交場合,在國聯中國和德國之間互相謾罵,互相批評。但經濟場合,雙方合作卻是非常緊密。

  “荷蘭應該是無法堅持更長時間。荷蘭軍隊雖然號稱是正規軍,但都是臨時湊數的,戰鬥力有限。在當地招募的部隊也是如此。都不是什麽精銳部隊,比不上日軍。聽聞荷蘭修築了不少防禦工事,但應該也堅持不了多長時間。”

  維爾納·愛德華·弗裏茨·馮·勃洛姆堡,德國陸軍總司令,德國的國防部長。

  他本來不是希特勒的納粹嫡係。

  不過在德國總統興登堡死了之後,布隆伯格第一時間帶領德國國防軍向希特勒宣誓效忠,讓納粹在德國徹底坐穩了執政黨的位置。因此布隆伯格得到了希特勒的支持,當然希特勒目前也不想對國防軍大動幹戈。

  畢竟希特勒還需要時間來鞏固自己的地位。

  而國防軍一直以來都是自成體係。希特勒也需要時間來培養忠誠納粹的軍官,這樣他才會慢慢的調整國防軍。

  “日本人什麽時候會攻擊英法?”

  “應該需要緩一緩。拿下荷屬印度支那之後,日本估計需要消化一下。不過我估計一年之內日本和英法一定會開戰。”

  布隆伯格說出了自己的判斷。

  布隆伯格支持希特勒,其實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希特勒的很多政策符合德國軍隊的利益。希特勒要發展軍隊,要讓德國從凡爾賽條約走出來,都是德國軍人一直渴望的。

  希特勒忍不住大笑。

  完全是失態。

  然後手指點了點德國地圖,道:“非軍事區,非軍事區。該死,元帥,讓我們的部隊準備好。這裏是我們的地方,是我們德國的土地,我討厭非軍事區。”

  萊茵非軍事區。

  希特勒早就想要廢除這裏的非軍事區。隻不過希特勒這段時間要鞏固國內的事情,還要顧及英法的感受,所以推遲了一些日子。

  但現在希特勒已經不怕。

  等到日本在東南亞大動幹戈,當然現在日本已經是動手。隻要日本牽製英法,或者說給英法一些壓力,英法難道還敢跟德國過不去不成。

  好機會,這是一個大好的機會。

  “總統,我們這樣是突破洛迦諾公約,會引起英法的不滿。”

  “英法?”

  希特勒蔑視的冷笑,道:“我們年初擴軍的時候,也沒見他們有什麽反應。他們最多就是抗議一下,根本就不用擔心。而且我也要試探一下英法,看看他們是什麽意思。如果到時候英法反對,我們就謹慎一些。”

  英法。

  希特勒根本沒放在眼中。

  希特勒一步步成為德國總統,當中冒險很多。但到現在為止,希特勒的冒險活動都獲得成功。因此希特勒喜歡這種冒險。包括年初希特勒讓德國軍隊從十萬擴軍到三十萬。

  這可不是小事情,一下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

  希特勒擴軍三十萬,其實也是為了試探一下英法的反應。

  英法他們當然是反對。可是僅僅是反對而已,並沒有什麽有力的措施。這種嘴上的抗議,希特勒豈會在乎。而且英法這一次的表現,也讓希特勒看穿了英法的虛弱,看穿了他們的底牌。

  因此希特勒準備一步一步的完全試探英法的底線。

  “是,總統。”

  布隆伯格是有些反對希特勒的冒險。

  但他本人並沒有堅持自己的看法。

  …………

  “德國動了。”

  “是。”

  1936年1月3日,日本在東南亞動手之後,一直蠢蠢欲動的德國也開始行動。當然現在的德國才剛剛有些起色,軍隊還沒有完全發展。

  加上德國周圍可是有英法蘇三個大國,德國是不可能貿然動手。

  德國做的很簡單。

  那就是進兵萊茵非軍事區。進入萊茵非軍事區,希特勒就是要看英法的反應。

  “英法是什麽反應?”

  “強烈抗議。”

  李燮和說起強烈抗議的時候一臉蔑視。德國一步步的在突破《凡爾賽條約》規定的內容。先是擴軍三十萬,然後就是德國的兵工廠開始開足馬力重新生產。

  現在則是直接進入萊茵非軍事區。

  多麽明顯的事情。

  一旦英法繼續讓步,德國估計會繼續擴軍,繼續加大軍事工業。到時候說不定會出現什麽事情。

  其實這個時候的英法很強,比德國強很多。如果此時英法稍微強硬一點,希特勒一點辦法都沒有,估計還是要乖乖的退回去。可是英法因為各自的利益,隻是口頭上的抗議,卻沒有實質性的反應。

  這讓德國一步步的完成他們的目標。

  “不過德國對於原材料的需求量猛增。”

  “賣。”

  張學文沒有絲毫的負擔,道:“歐洲左右世界已經幾百年時間。可惜歐洲強國都聚在一處,注定他們要沒落。上一次的世界大戰,歐洲強國已經沒有能力左右世界。但英法還是勉強的想要支配世界。現在德國這樣的發展,歐洲再一次戰爭並不會遙遠。等到戰爭再次爆發,歐洲注定沒落。”

  說實話,美國的地理位置很好,中國的地理位置也不差。

  因為在亞洲來說,中國的體量太大。隻要中國不犯錯誤,那麽亞洲就沒有中國的對手。包括日本,要不是中國那段時間沉淪,也不可能會輪到日本在亞洲強橫。

  美國和中國都遠離歐洲,而目前世界強國都聚在歐洲,隻要打仗歐洲必然會沒落。

  這才是中國和美國的機會。

  “上一次世界大戰,我們、日本、美國都是得到了很大的戰爭紅利。這一次也是如此。隻要他們打起來,他們需要的東西就會很多。上一次世界大戰我們隻能是出口原材料,這一次我們可以出口更多的工業品。”

  打仗。

  打仗好啊。歐洲隻要打仗,那麽需要的物資就非常多。而且中國可以出口工業品,可以給他們賣武器。反正隻要能掙錢就行。

  其實張學文渴望二戰已經很久。

  一戰讓中國消除了歐洲列強的威脅,同樣讓中國可以喘口氣,積累工業需要的原始資金。也利用一戰後的經濟危機,以及29年的經濟危機,發展中國工業,發展中國的工業技術。

  二戰。

  二戰是中國徹底成為世界級強國的好機會。

  “恩。”

  李燮和點頭。

  從鴉片戰爭開始沒落,一直到現在快一百年時間。中國是再次站到了十字路口,如果抓住機遇,中國就能夠再次崛起在世界。

  “繼續關注。他們要什麽,就給他們賣什麽。不用顧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