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中東石油
作者:隨遇而安寫手      更新:2022-03-25 13:37      字數:5892
  “好,好。仲愷兄做的大事情。”

  看著德國那邊傳來的消息,張學文忍不住連連讚歎。

  張學文是實在沒有想到。

  這麽短時間之內,廖仲愷竟然是引入了這麽多的教授。目前答應中國,而且已經坐船來中國的第一批德國猶太教授就有六十多人。

  當中有諾特這位天才女數學家,還有詹姆斯·弗蘭克這位在1925年獲得過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實驗物理學家。這一批教授當中,除了自然科學家之外,還有一些醫學家。

  這些人很多都是在世界科學界大名鼎鼎。

  他們這一批人能夠來到中國,對於中國來說絕對是非常好的事情。他們當中大部分都會進入大學,當他們的大學教授。

  而少部分人,要進入研究院繼續他們的研究。

  這還是開始。

  因為廖仲愷表示,這一次他最少能夠給中國帶來兩百名以上的德國教授。而且從廖仲愷匯報的情況,張學文才明白,這些德國猶太科學家的第一選擇並不是美國。

  他們其實是都想去英法的。

  他們都想留在歐洲。

  隻不過英法無法消化這些人,英法的大學根本無法容納這些教授。甚至可以說,英法大學的教授對於他們很是排斥。因為現在大家找工作都這麽困難,這些德國教授如果來到英法大學,那麽原來的那些教授怎麽辦。在英法碰壁之後,他們後來才選擇去美國。

  但是現在中國連副總理都親自出馬,專門引進這些人。所以很多人就選擇來到中國。對於很多人來說,他們的要求比較簡單。

  穩定的工作、安全的環境、高的薪水待遇、社會的尊重等等。

  這些中國都能夠滿足。

  中國是目前世界上少有的政治穩定的國家,也是世界上公開抨擊德國納粹種族主義的少數幾個國家之一。加上中國政府誠意十足,廖仲愷這個副總理親自出麵,然後各個大學都求才若渴。

  因此一些人,那些隻想要一個穩定教學工作的教授,都是接受了廖仲愷的邀請。

  其實這是張學文陷入一個誤區。

  曆史上本來就是如此。當初離開德國的猶太科學家並沒有一窩蜂的去美國。很多人離開德國之後先是去了英法,可惜因為在英法無法找到工作,所以才去了美國。

  就算這樣,離開德國的猶太科學家當中去美國的也不過是占據全體人數的百分之三十而已。還是有百分之二十以上的人去了離德國最近的法國,百分之十以上的人去了英國。也就是說英法美三國接收了離開德國的猶太科學家百分之七十。

  隻不過因為後來美國的科學發展最快,很多人都說這裏麵有猶太科學家的貢獻。所以張學文潛意識一直以為德國的猶太科學家都選擇了美國。

  現在很多國家對於猶太科學家的驅逐抨擊德國政府。

  但也僅僅是如此。

  英法他們無法給這些科學家太多的崗位,其他國家政治不穩定。而且說起來美國對他們也不是想象當中那麽重視。除了一些最頂級的人才之外,普通的那些大學教授,美國大學也沒有想過大力引進。反而是中國,動員所有的力量來吸引這些人。

  甚至中國大學的校長,都是親自去拜訪這些大學教授。當然馬君武最牛氣,不說北京大學是中國最好的大學。馬君武此人曾經在德國上大學,拿到了學位。德語說得好,在德國還有一些同學。說服的大學教授最多。

  “不過單單引進他們還不夠。這裏麵可是有不少頂級科學家。”

  李燮和心情不錯。

  特別是李燮和擔任總理以來,中國在世界上的分量是越來越重。這幾年世界經濟一片低迷,中國利用這個機會在各行各業都引進了眾多的人才。

  到目前為止,中國從歐美引進了超過十萬的人才。如果算上私人老板的引進,那麽中國這幾年從世界各地引進了大約十四萬人上下的專家。

  人看起來很多,但對於中國這樣擁有如此工業規模的國家其實並不算多。但對於提高中國的工業技術,卻是有巨大的幫助。

  因為中國的工業現在是規模大,但技術方麵比西方工業強國落後一些。因此他們都是中國急需要的。

  中國本來工業基礎也不差,有了這些專家之後,中國的工業技術發展很快。各項數據非常好看,很多數據已經開始追逐美國。

  這個主要還是中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

  不說別的。

  看看鋼產量的變化就知道。自從中國有足夠的技術,成立了一個又一個大型的鋼鐵廠之後,粗鋼產量簡直是飛躍性的發展。

  到1932年,中國的鋼產量已經是達到了兩千六百萬噸。

  把所謂的英法德日這些國家完全甩在一邊,前麵隻剩下強大的美國。現在美國的鋼產量也不過是四千萬噸,中國卻已經是達到了兩千六百萬噸。

  而且按照現在的發展,中國的鋼產量在兩三年之內就能夠輕鬆突破三千萬噸。

  不僅如此,中國原來隻是粗鋼產量很高。煉鋼技術上相比起歐美強國來說是有些差距的。以至於中國自己建造的重炮,壽命比進口的德國重炮是比較差的。但隨著這一次大批量的引進技術和人才,這方麵的差距也開始消失。中國的軍艦、大炮擁有的鋼材,技術上已經不比國外差。

  中國的煉鋼技術已經是可以比擬歐美強國。

  所以李燮和這個總理當的算是最舒心的。現在李燮和的目標隻有一個,那就是工業產量什麽時候超過美國。至於中國旁邊的日本根本不在他的眼中。因為雙方的工業規模已經不是一個等級線上。

  中國的鋼產量已經是日本的好幾倍,其他各種工業數據是日本的幾倍、十幾倍、甚至是幾十倍。

  日本目前大筆資金投入到海軍,建造軍艦速度不慢。但是和中國相比,日本真是小巫見大巫。中國的基礎是差,但工業能力、財政實力遠遠超過日本。

  日本為了發展海軍,財政收入的一半都要投入到海軍當中。但中國目前財政收入的百分之十,就比日本財政的一半還要多。

  利用這個機會,中國建造各類船,完善中國的造船工業。

  為了搭配航空母艦,中國也是製造巡洋艦、驅逐艦。當然中國的不少戰列艦服役時間有些長,自主建造的沒有幾個。因此從海軍上依舊被人輕視。

  因為這個時代評價一個國家的海軍實力,還是要看他們的主力艦。也就是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的實力。在這方麵中國還是比較落後,因此評價世界海軍實力,中國是比較靠後的。

  但其實這個時候的中國海軍已經在更新換代。

  目前中國擁有五艘航空母艦,當然因為航空母艦出來不久,所以中國海軍目前更多的是進行航空母艦的各種訓練。然後把數據傳給造船廠,希望能夠不停地改造現有的航空母艦。

  因為中國海軍的發展方向就是航空母艦為主的艦隊。

  也有戰列艦的計劃。

  但中國造船廠製造戰列艦,主要是為了整合中國的造船工業。而不是為了中國海軍以戰列艦為主。中國海軍已經是決定以航空母艦為發展方向。

  從航空母艦的數量,中國在世界海軍當中都是排行第一的。畢竟世界海軍目前還是戰列艦時代,對於航空母艦並沒有那麽重視。隻有中國是以航空母艦為海軍絕對主力來發展。中國目前不僅僅有五艘航空母艦,而且中國還在不停地研製航空母艦。畢竟開始建造的航空母艦問題很多,有些甚至需要重新改裝。

  所以對於現在的李燮和來說,考慮的就是如何在工業實力上超過美國。

  李燮和是有信心的。

  畢竟中國有一千二百萬平方公裏的土地,有快七億的人口。相比起美國來說,美國隻有一億人口。李燮和相信中國是能夠超過美國的。

  “對。我們引進這些人來到中國不是為了好看的。這些人當中有不少都是研究基礎科學的,這方麵我們幾乎沒有發展。借著這個機會,國家還是要大力往這方麵投資。建立一些研究院。我們的科學也要發展。”

  “恩。這方麵我們會調整計劃的。”

  李燮和點頭。

  中國這二十年,為了發展工業更多的是投資在工程類的專業。但現在中國的工業慢慢的崛起,也需要發展自己的基礎科學,需要發展自己的科學。

  所以增加投資在科學研究上是必須的。

  “譚總理,這一次的接待工作你要全權負責。來一個人,你就要負責一個。來兩個人,你就要負責兩個人。來一百人,你就要負責一百人。他們的生活、工作,包括他們的家庭安置,就連他們孩子以後要上學,你都要一一負責。絕對不能讓他們感到任何的陌生感,感到有任何的不舒服。來了,就一定要留下。不要來了中國之後,因為不適應、不滿意,最後再離開我們國家。”

  這一次的人才引進,張學文是真的非常重視。

  因為這一次來中國的人才當中,甚至有諾貝爾獎獲得者,以及諾貝爾獎提名的知名科學家。當然還有一大堆的德國大學的知名教授。

  別看他們人數不多,但個個都能夠成為一個項目的負責人。

  “放心。我立即部署這次的事情。”

  譚延闓點頭。

  “一定要當成是頭等大事。”

  …………

  “沙特?”

  “是。目前沙特經濟困難,所以他們想要借錢。可是英國一直都是拒絕,所以美國有個顧問給沙特王室提出了一個建議。那就是把沙特石油的開采權進行招標。這樣就能夠有一筆錢來緩解沙特的財政危機。而且如果真的出現石油,沙特政府就能夠掙錢。”

  石油,石油。

  目前世界上石油最多的國家是美國,美國的石油公司為什麽能夠發展那麽快。那是因為美國的石油儲量很大,美國的石油公司都是有足夠的勘探石油、開采石油的經驗。經過近百年的開采石油、煉油,都讓美國的石油公司有足夠技術、足夠資本,所以才會成為世界石油巨頭。

  包括德國的魯爾區。

  當年為什麽發展那麽快,成為歐洲工業區。那是因為煤炭作為主要能源的時代,這裏發現了豐富的煤炭。靠著豐富的煤炭,德國工業才快速發展,這裏也成為歐洲最著名的工業區。德國的煤化工業在歐洲也是鼎鼎大名。

  都是一個原因。

  因為有足夠的資源,所以為了開采資源,就隻能是提高自己的技術實力。這樣的情況之下,在這方麵的實力當然發展很快。

  中國也是如此。

  因為中國有足夠的煤炭資源,所以當中國開始發展工業之後,發展最快的就是煤炭工業。不管是從勘探、開采,到現在的煤化工業,中國的技術都不比世界工業強國差。畢竟中國現在每年的煤炭開采量都快要達到五億噸。

  目前世界煤炭年產量,中國占據三分之一。

  其實這些又何嚐不是那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目前來說中東還沒有那麽厲害。

  也就是伊朗發現了石油。

  這一地區的霸主是英國,中東是英國的勢力範圍。雖然目前石油的地位快速上升,但英國並沒有完全理解石油的戰略作用。因此沙特想要跟英國借錢,英國才沒有搭理他們。

  因為英國現在的經濟也不好。

  可不會為了一個有可能出現石油的沙特,給他們借錢。而且就算沙特真的有石油,想要勘探、開采,前期的投資非常大。

  所以英國才拒絕沙特。

  “你的意思是……”

  “新澤西標準石油,他們已經準備去沙特拿下這個項目。不過他們希望和我們合作,一起拿下沙特的石油勘探權和開采權。這一次沙特準備拿出四十萬平方公裏作為石油勘探。”

  “為什麽找我們?”

  “因為這一次美國的好幾個石油巨頭公司都參加。很多人都確信沙特一定會有石油。新澤西標準石油並沒有絕對的把握,特別是其他的美國石油公司在波斯灣已經有很多油田。相比起來新澤西標準石油在波斯灣地區卻沒有任何的油田,這是他們第一次。因此希望能夠和我們聯手,壓倒其他的美國石油公司。”

  張學文點頭。

  中國是一個後發展的國家,但中國現在的實力已經是舉足輕重。當然英法是看不起中國的,他們連美國都看不起,更何況是中國。可是中國的實力已經不容小覷,這一點新澤西標準石油這些美國公司卻是清楚明白的。中國目前的石油產量已經是達到兩千三百萬噸,而美國現在的石油產量是一億噸。

  其實現在全世界的石油產量加起來還不到兩億噸,除了美國是一億噸,中國是兩千三百萬噸,委內瑞拉是一千八百萬噸上下,蘇聯的石油產量也已經是突破了千萬噸。

  這四個國家的石油產量就達到世界石油產量的百分之七十多,快八十。

  加上這幾年中國在世界經濟一片低迷的時候發展很快,特別是工業發展迅猛。所以手上是有錢的。

  再怎麽說中國也是一個國家。

  實力肯定是比美國的任何一個石油公司實力強大。因為現在的中國財政收入已經是突破了四十億美元。有中國資本的支持,新澤西標準石油認為可以擊敗任何的對手。

  “你的意思呢?”

  “我認為可以一試。現在石油的地位非常重要。雖然目前石油價格不高,因此很多強國都不是很重視。特別是歐洲強國認為可以在市場上買石油,所以重視力度差。但可以想象,未來石油的用處。現在我國雖然石油產量超過兩千萬噸,但其實需求量也是跟著猛漲。以我們現在造船工業、汽車工業、飛機工業、石化工業的發展,對於石油的需求會越來越大。我們國內到底有多少石油,我們現在誰也不清楚。現在發現的油田,幾年之後根本就無法滿足我們的需要。我們做過調查,按照現在的經濟發展速度,我們到了1940年對於石油的需求一定會超過一億噸。國內能不能滿足,我們沒有把握。”

  仇亮表達自己的觀點。

  石油。

  其實現在國際市場上,石油的價格非常低廉。日本目前每年從中國引進三百五十萬噸的石油,可這筆錢並不算很多。

  說起來煤炭開采更容易,而且更掙錢。中國目前每年給日本出口四千萬噸煤炭,拿走日本巨量的黃金儲備。

  正是因為石油價格低廉,因此歐洲強國雖然也重視石油,但重視程度有限。

  不然英國也不會拒絕給沙特借錢。

  再看看美國的石油公司,在全世界都在圈地。

  “對於沙特那邊的情況,我已經和不少我們的學者談過。很多人都認為那裏應該會有石油。一旦在那裏真的發現石油,對於我們一定有巨大的好處。不管是經濟上的,還是政治上的。”

  張學文當然明白。

  沙特未來的外號就是狗大戶,石油多的讓人嫉妒。進入二十一世紀,沙特光是親王就有幾千人,其他的王族成員有幾萬人,十幾萬人。

  一個個都吃沙特財政,沙特照樣是最富裕的國家。

  因為石油太多。

  “可以同意。不過僅僅跟新澤西標準石油談判落了下乘。和美國政府接觸,和羅斯福接觸。他們美國人野心可不小,他們的石油公司在波斯灣地區到處找石油。看起來是找石油,其實是在擴大他們國家的影響力。如果中美兩國聯手在波斯灣地區勘探石油,說不定能夠壓製英國在那裏的勢力。”

  “好。”

  “還有,要做就要做得最好。告訴新澤西標準石油,大家幹脆合作成立一個新的公司。要多少資金有多少資金,中國這邊不會計較投資。這一次一定要拿下沙特大部分地方的石油勘探區、開采權,而且時間要長。二三十年太短,既然要開始就直接要九十年,七十年。絕對不能少於五十年。”

  沙特的石油。

  一旦拿下來,那就是手握著聚寶盆。

  以後可以源源不斷的給中國提供石油,也可以讓中國獲得數不清楚的利潤。以前是實力不足,當然現在也是如此。中東地區實在是太遠,中國的軍事實力根本無法輻射那裏。

  美國也一樣。

  但中美兩國一旦合作,那麽在世界上的影響力就不是一般。兩個國家的工業實力加起來,那是輕鬆超過世界一半。

  而且張學文也不會真的認為,幾下之間中國就成為世界強國。

  隻要在那裏釘釘子,有一個正式文件,那麽未來怎麽都好說。

  “我知道了。”

  “沙特,沙特。英國活該沒落,作為世界霸主級別的強國,竟然沒有發現石油的重要性。石油未來一定會成為戰略性武器。你再看看美國的石油公司,在全世界都在勘探石油、開采石油。未來石油成為最重要能源的時候,就是美國左右世界經濟、左右世界政治的時候。我們同樣也要未雨綢繆。”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