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硝煙的味道
作者:隨遇而安寫手      更新:2022-03-25 13:36      字數:5266
  “高考必須要在五月份結束。就放在五月初考試。”

  “總統,這有些不合規矩。本來我們計劃高考是七月份考試。而且當初公布的時間也是七月。”

  “不行。”

  張學文搖搖頭。

  具體的國家策略,張學文不好說出來。因此張學文道:“高考是大事情,是國家教育大計。而且這是第一屆,一定要辦的成功,要動員所有的機構,保障第一次高考的成功。不過到了六月一日,會是關東州、南滿鐵路他們租借到期的時候。一旦到時候中日談判不順利,國內的情緒會達到沸點。學生是最容易受到影響的一批人,我們不能讓他們因為這些事情影響他們的情緒,進而影響他們的考試。這些學生是我們國家的未來,任何事情都不能影響他們的考試。”

  六月份、七月份。

  一旦到時候中日談判不順利,整個東亞都會處在火山口當中。中日之間一定會出現巨大的衝突。

  年輕人,特別是學生。

  最容易點燃各種情緒。而且高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東西,那是需要全國各個機構都去保障。但是到了六月份、七月份的時候,中國中央開始到地方政府所有的精力都要保障東北的問題。

  就如高橋是清說的那樣,這是一場決定兩國國運的戰爭。

  因此是不可能去考慮高考的問題。

  所以張學文隻能是提前舉行中國第一屆的高考。五月初的時候就舉行高考,不至於影響這一批學生的情緒,也能讓第一屆的高考圓滿結束。

  “可是這樣有可能打亂學生的考試計劃。”

  “現在開始還有幾個月時間。提前公布,提前準備,不會有問題。那些學生一般到了四五月份,準備會很充分。沒有必要一定等到七月份。如果六月份我們和日本的關係緊張,一旦有任何的事情,都會影響高考。因此在這之前必須要考完試。任何的事情都不應該影響高考。”

  “應該如此。不能讓兩件事情趕在一起。”

  高考也好、東北的事情也好,都是國家大事情。兩件事情如果趕在一起,對於政府的壓力太大。先解決一個,在解決另外一個。

  因此禹之謨也同意張學文的意見。

  雖然這樣跟教育部的計劃有衝突,但特事特辦。

  “仲愷兄,這件事情你要負全責。高考是國家大計,學生是國家的未來,你一定要主持好。各地方政府,對於高考都必須要重視起來。高考出現任何問題,當地的政府部門都要負責任。”

  “是。”

  廖仲愷點點頭。

  高考是中國教育走向正規化的最關鍵一步。曆史上北大、清華招生的時候,有很多民國大師他們的數學成績是零分。但依舊被考官賞識,進入了大學。

  被很多後來人推崇。

  認為是不拘一格降人才。

  可是張學文卻是絕對不會同意的。大學自主招生目前來說,很容易出現私相授受的情況。而且一個數學零分的所謂大師,現在的中國真不需要。

  就算是泰戈爾級別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如果高考數學零分,那麽也絕對不會錄取。雖然這樣有可能錯失這樣的文學大師,可是一旦這樣的風氣蔓延,那麽中國的科學發展就會停步。

  你一個國家連數學都不重視,國家怎麽可能發展。

  因此就算是因為高考扼殺了一些怪才、偏才,張學文依舊要大力推廣高考。因為未來的工業,分工是越來越細致。一個產業以前是一萬人就能夠做的事情,未來會需要幾十萬人、幾百萬人。

  而且需要的是海量的工程師和技術工人。

  培養海量工程師和技術工人,就需要國家培養大規模的理工人才。

  “高考的時候,軍隊係統也要介入。第一,保障考試的公平。第二,保護學生的安全。考試的時候,考場之內就是當地政府領導、教育部門的領導,都不許進入。除了監考,隻有各個省份派出的巡視員可以進入。巡視員到了當地之後,不允許和當地領導接觸。當地醫院、警察部門、教育部門,都要在外麵待命,保障高考的順利進行。”

  “是。”

  高考。

  古代就是科舉。

  中國古代已經有非常詳細和完整的考試程序,現在的高考需要的就是學習。但張學文總是不太放心,因此再次強調了幾句。

  有些羅嗦。

  不過大家都知道張學文這樣的毛病,因此也沒人說什麽。

  …………

  高考已經開始,全國的注意力都在第一屆的高考之上。這一次全國參加高考的學生有六十多萬人,全國教育部直屬的大學錄取人數在兩萬人上下,加上省屬大專,總共錄取也不超過五萬人。

  錄取率應該說很低。雖然國家這幾年一直在建設各種各樣的大學,但是同樣隨著教育投入的加大,接受教育的學生人數也是日益膨脹。

  今年有六十萬考生,就可以看出這十來年中國教育的發展。

  全國都在圍繞高考布置。為了這一次的高考,全國動用了近十萬人的部隊,在全國各個考場進行監督。中央派下去的巡視員,省裏麵派下去的巡視員,包括市裏麵的巡視員。

  反正第一屆的高考,大家都是空前的重視。

  而東北的局勢也是越來越緊張。

  從關內到東北的鐵路沿線非常繁忙,每天都有無數的火車通過鐵路來到奉天和吉林。雖然仇亮來到東北之後,整合軍情局、安全部、警察係統,對於東北的日本間諜打擊越來越嚴。

  但日本間諜的活動依舊非常猖狂。

  或者說他們不得不如此,就算是損失越來越慘重,他們也隻能是如此。

  因為東北的硝煙味道越來越濃。中國的鐵路如此繁忙,日本間諜也不知道運的到底是什麽。因為中國目前在奉天大力打造各種工廠。

  鋼鐵廠、煤廠、製造廠,甚至還在沈陽成立了沈陽兵工廠。

  因此日本間諜也說不清楚,中國這麽多火車到底運的是軍火還是各種機器設備。其實就是混著來。一邊進行建設,一邊則是以運送機器的名義,運送各種火炮、機槍,以及炮彈、子彈等等。甚至包括飛機、坦克,都是以運動機器的名氣送到東北。

  中國目前全國擁有的一半火炮、機槍,百分之六七十的子彈、炮彈,以及所有的坦克、百分之七十的飛機都運往東北。

  東北部隊可以說是,目前中國武器最精良的部隊。為了武裝東北部隊,甚至其他一些部隊的換裝都停止。有些部隊本來很快就能夠分配火炮、機槍,但因為東北的事情,全都停止發放。這些重武器都運往東北。

  而日本看到中國的動作也是針鋒相對。

  短短幾個月之內,日本在朝鮮半島的部隊已經是增加到四個師團,加上憲兵部隊、包括武裝日本僑民,以及從朝鮮半島南部征集一些朝鮮偽軍,因此有了十萬部隊。同樣在關東州,日本已經是增加了兩個師團,以及關東軍,人數超過五萬人。

  在海參崴、庫頁島地區,日本的兵力增加也很快。

  目前也有兩個師團,以及一個混成旅團,五萬多人。

  二十萬人的布置,讓日本財政捉襟見肘。他們這麽多部隊出動,對於日本的後勤壓力也非常大。因為海參崴、庫頁島、朝鮮半島、關東州這些地方,都無法在本地籌集後勤物資。都需要日本本土的支持。

  這對於日本財政壓力非常大。

  但高橋是清是果斷的人。

  雖然壓力很大,但他頂住壓力。甚至已經開始在歐美發行國債,想要用世界金融資本來為日本的戰爭籌集資金。當年日俄戰爭的時候,高橋是清就是用這個辦法給日本籌集戰爭資金。

  他這一次也希望如此。

  效果還是不錯的。包括英美法在內的這些世界列強,都在明裏暗裏丟失了在中國很多特殊權利。因此他們都希望日本能夠給中國一些打擊。

  讓中國知道厲害。

  因此他們很多都非常慷慨的買了日本國債。

  也稍微緩解了目前日本財政的壓力。

  而且日本國內目前還在進行招兵,高橋是清要補充完目前的日本師團,讓日本目前的師團全都滿編。隻要戰爭打響,他就要繼續增加部隊。要在戰場上投入十五個師團左右,徹底打垮中國在東北的部隊。

  中國目前在東北和黑龍江,以及山東地區布置了中國一半的部隊,目的就是要防守日本。隻要打垮他們,高橋是清相信中國也是受不了的。雖然中國牛哄哄的表示,自己隨時可以擴軍百萬。

  但高橋是清是不相信的。

  因為中國雖然這些年發展不錯,但依舊是農業國,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國。農業國的動員力和工業國完全不能相比,就算中國的動員能力強,但後勤也跟不上。

  隻有英法德這樣的工業國家,四五千萬人口就能夠動員五六百萬的軍隊。中國這樣的農業國不行,現在維持一百幾十萬的部隊,已經是中國的極限。

  高橋是清是不相信中國能夠動員兩三百萬軍隊,因為中國養不起這麽多的部隊。

  這一點日本非常有感觸。

  日本人口也不少,但在動員能力上、後勤能力上,和英法德這些國家相比差了不止一個檔次。動員十幾個師團,對於日本已經是極限。最大的原因就是工業能力的差距。

  日本。

  這是一個賭徒。

  雖然他們認為中國實力發展很快,但高橋是清也好、日本陸軍部也好,都是豁出命要跟中國打一仗。這一次要好好的教訓中國。一場戰爭戰勝中國,再次奠定日本在東亞的統治地位。

  所以他們才會這樣瘋狂的孤注一擲。

  他們認為他們能夠大勝中國。

  雙方都在增兵。

  “楊廳長。”

  “到。”

  “立馬發布一個命令。從現在開始隻要在鐵路沿線有陌生麵孔出現,一律關起來審問。如果人手不夠,先關起來。”

  “是。”

  仇亮來到東北之後,先重點打擊的還是那些日本商人,以及在窺探軍營、兵工廠、鋼鐵廠這些地方的人。甭管你是誰,好奇心太重,仇亮就都會關起來審問。管你是誰,隻要稍微有嫌疑,仇亮就會抓起來。

  特殊時期的特殊手段。

  抓了一批又一批的日本間諜。

  包括拿著日本人的錢充當眼線的。

  現在時間已經是到了五月份,全國都在關注高考的時候,仇亮在東北卻是不眠不休。離六月一日隻剩下二十來天時間,仇亮的動作開始越來越大。這個時候仇亮已經來不及一個一個審問。

  有懷疑的,先抓起來再說。

  包括一些活躍的日本商人,以前還顧及他們日本商人的身份,到了這個時候已經不管你是誰。都抓起來再說。

  因為最後時刻,中國各種軍事物資來往就更加頻繁,部隊調動、各種命令也是越來越頻繁。仇亮要更加注意鐵路沿線的安全。

  “仇部長。其實現在看起來間諜很多,但他們最終的情報匯集點其實隻有一個地方。那就是日本駐沈陽領事館。”

  “我知道。”

  仇亮點點頭。

  目前日本在東北的間諜隸屬機構其實很複雜,有些是隸屬於外務省,有些是直接隸屬於陸軍部,甚至有些是隸屬於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就連關東廳在東北也有很多間諜機構。

  可是歸根結底,大部分的情報都是要集中到日本駐沈陽領事館。

  因為日本駐沈陽領事館,以前是隸屬於關東州管轄,也受外務省管轄,屬於雙重管轄。以前東北的情報,大部分都是關東州管理,也就是日本駐沈陽領事館他們在管理。甚至日本駐沈陽領事館連日本陸軍部的間諜機構也能夠領導。可以說他們就是目前日本在東北間諜的總指揮部。

  可因為他們是日本正式的領事館,所以仇亮隻是監視,沒有做什麽。不然仇亮早就端了這裏,怎麽可能容忍他們到現在。

  “大的抓不了,我們抓小的。”

  “說說。”

  “仇部長,你看。日本的情報,除了他們潛藏東北多年的高級特工之外,大部分都是他們用錢收買的一些地痞無賴。這些人的任務也簡單,有些人就數來了多少趟火車,有些人就觀察我們各個廠子有多少大卡車進出。每個人的情報都很散,看起來沒什麽用處。但一旦把他們集中起來分析,就能夠大致的分析出我們的鐵路運送多少機器進入工廠,又有多少軍火沒有進入工廠。而且他們會按照我們鐵路的運輸量、公路的運輸量,判斷我們的武器最終去了那支部隊。可是這些人太多,想要一個個抓,實在是太難。”

  仇亮點點頭。

  這就是最難的地方。日本在東北經營時間太長,和本地不少幫會、地痞無賴、商人他們關係太深。很多東西平常沒看出來。

  但當日本需要的時候,這些關係就讓人眼花繚亂。

  仇亮這一次來到東北之後也是嚇了一跳。和當初在山東相比,東北的情況非常不樂觀。很多潛伏東北幾十年的,甚至老婆都是中國人,還有一大家子,在中國生活多年,跟中國人沒什麽區別。

  沒有人會懷疑他們不是中國人,就是他們的鄰居也是如此。

  可是突然之間就會發現,這都是日本高級特工,潛伏在東北已經二三十年。

  他們對於東北實在是太了解。

  而日本情報機構根本就不把那些地痞無賴放在眼裏。給他麽錢,讓他們幹的事情也非常簡單。甚至很多普通的市民,給他們錢他們也不知道自己幹的是間諜活動。為了錢,把看起來非常簡單的一些東西泄露給日本情報機構。可是這些看起來很簡單沒什麽價值的情報,當日本情報機構對這些簡單的情報進行匯集,就能夠分析很多東西。

  這就是日本情報機構的辦法。

  這也給仇亮帶來的巨大的麻煩。

  “仇部長,我在東北這幾年,對於這些地痞無賴也建立了一個完善的檔案。他們的上線也了解不少。他們是一層一層的,最後到達駐沈陽領事館。我們就從中間掐斷他們這條線。一旦這條線斷了,那麽日本想要重新連上,就沒有那麽容易。我們把和這些最底層間諜有聯係的那一批人抓起來,那麽這些情報就不知道怎麽往上走。日本駐沈陽領事館他們一時半會是不可能聯係這些人。”

  “好辦法。”

  仇亮點點頭。

  其實這些上線都是日本人,而且是隸屬於沈陽領事館。一直以來仇亮都不好動他們,可是現在臨近六月份已經沒有那麽多顧及。

  隻要不是去關閉日本駐沈陽領事館,那麽抓幾個日本人這個時候大家都沒空搭理。

  仇亮看了看年輕的楊維。

  三十五歲。

  負責東北的警察係統,這幾年一直在和日本間諜鬥智鬥勇。難怪張學文說楊維是四川奇才,解決問題都是直至本質。能力不錯。

  “這個就由你來負責。動作要快,不要給他們反應的機會,讓他們徹底斷了這個情報通道。”

  “是。”

  仇亮看著楊維的背影歎口氣。

  東北,東北。

  一旦這一戰勝利,中國就能夠重新崛起。但如果失敗,後果不堪設想。希望上蒼憐憫我多災多難的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