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戰後外交的選擇
作者:隨遇而安寫手      更新:2022-03-25 13:35      字數:4869
  流感肆虐。

  但歐戰依舊不受影響。雖然雙方的軍隊都受到流感的打擊,但是戰爭依舊。

  1918年3月3日,蘇俄同德意誌帝國及其同盟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保加利亞)在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簽訂了一份條約。

  曆史上稱之為“布列斯特條約”。

  主要內容是,雙方從此刻開始停戰。俄羅斯放棄對波蘭、立陶宛、庫爾蘭、利夫蘭和愛斯特蘭的管轄與主權,俄軍立即撤出阿爾達罕、卡爾斯和巴統地區。

  俄羅斯還承認烏克蘭、芬蘭獨立,立即從芬蘭、烏克蘭和奧蘭群島撤軍,保證同烏克蘭立即簽訂和約並承認烏克蘭同德、奧、保、土之間的和約。俄羅斯還給德國六十億馬克的賠款。

  同樣德國和同盟國成諾,不幹涉俄羅斯內政。

  這份合約對於俄羅斯來說是比較恥辱的。因為這份合約不僅使蘇俄喪失了將近一百萬平方公裏的土地和近五千萬居民,而且在被占領區有占全國煤炭開采量的90%,鐵礦石的73%,54%的工業以及33%的鐵路。

  這份合約在布爾什維克中央幾次都沒有通過,大家都要和德國軍隊決戰,也不能簽這樣恥辱的條約。可是列寧以辭職要挾,最後才勉強通過。

  可是如此恥辱的一份合約,後來卻讓列寧的威望空前,個人威望達到了頂峰。

  也讓列寧成為俄羅斯布爾什維克的真正領袖,再也沒有人可以撼動他的地位。

  因為雖然丟失了這麽多地盤,但是列寧憑借著這個合約,有了喘息的機會。退出一戰之後,列寧開始在俄羅斯打造屬於布爾什維克的軍隊,也就是蘇俄紅軍部隊。

  開始收拾國內的爛攤子。

  而且曆史上列寧等到德國戰敗,戰敗的第二天就把這條合約直接給撕了,把這份合約變成了一個廢紙。這些簽下的條約,蘇俄是一個都不認。

  俄羅斯退出歐戰,影響還是很大。

  德國人立馬從東線把部隊拉回到西線,準備擊潰西線的英法聯軍,然後徹底結束戰爭。德國很是狂妄,從三月份開始接連發動了五次大規模的攻擊,可是英法聯軍別看1917年幾次攻擊德國防線損失慘重。

  但是現在換成是德國攻擊英法聯軍的防線,就輪到德國軍隊損失慘重。

  而這個時候美國軍隊也陸續來到歐戰。從開始的兩個師到十個師,從幾萬人到幾十萬人,上百萬人。美國的動員能力絕對是驚人的。

  不到一年之內,已經是動員了四百萬部隊。

  打到七月份,德國已經是無力再戰。根本就不可能突破英法聯軍的防線,現在加上美國部隊,更是沒有絲毫可以突破對手防線的可能。

  相反協約國這邊的部隊人數是越來越多,戰爭物資更是源源不斷的來到英法聯軍這裏。

  美國來到歐洲的部隊已經是超過了一百萬,而且後續部隊繼續來到歐洲。德國的幾個盟國,都開始絕望。因為本來同盟會現在打英法聯軍已經很困難,加上美國上百萬部隊的加入,大局是越來越明朗。

  “德國已經無力回天了。”

  歐戰越來越激烈,到了最後的時刻。中國政府這邊的會議也是越來越頻繁。歐戰要結束,對於中國的影響會很大。因為一旦歐戰結束,中國的出口就會下降很多,而且也要防備歐洲強國重新回到遠東。

  這都是需要中國政府麵對的。

  至於德國要落敗,是很明顯的事情。

  “大家來說說,一旦歐戰結束,到時候各個強國的下一步動作是什麽。”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要了解各個強國的想法,或者說要了解各個強國的策略,才能夠做好應對措施。找一個最適合中國的方法來應對各大強國。

  “我先說說。”

  陸征祥清了清嗓子,然後率先開口。因為他本身就是負責外交工作的,也有足夠的發言權。同樣陸征祥此人能力很強,眼光非常出色。

  在外交戰線上,能夠清晰的判斷對手的想法。

  “首先,一旦歐戰結束,協約國肯定是要對於同盟國進行審判,瓜分同盟國的財產,也要肢解同盟國的武裝。但是每個國家有自己不同的目的,有不同的利益,到時候的想法都會不同。”

  “先說說英國。英國是世界霸主,但是這一次世界大戰損失慘重,嚴重影響他們的實力。他們現在肯定是希望趕緊從歐洲抽身,然後重新布局世界形勢,好維持他們世界霸主的地位。而且英國一直以來的外交政策,就是大陸均勢政策。他對於歐洲大陸就是這樣的想法。他既然要從歐洲抽身,又不能讓歐洲大陸的局勢失控。因此雖然英國和法國是盟國,但是英國絕不希望法國統治歐洲大陸,成為歐洲大陸霸主。因此就算是審判德國,英國也不會讓德國變得毫無還擊之力。英國需要留下德國,來抗衡法國。”

  “而法國呢?他們的目標一直都是成為歐洲大陸的霸主,整合歐洲大陸的資源,來挑戰英國的世界霸權。這一次世界大戰法國的損失最為慘重,戰火都波及到了法國本土,讓法國工業受到了巨大打擊。而且法國青壯年死傷嚴重,因此法國肯定是希望把德國一腳踩死,再也不讓德國有翻身的機會。在歐洲大陸,隻要沒有德國,那麽歐洲大陸的事情就是法國做主,法國會成為名副其實的歐洲大陸霸主。”

  “至於美國,這是一個後起之秀。他的工業實力世界最強,他的經濟實力也是世界第一。趁著這一次世界大戰的機會,美國大發戰爭財,在經濟上已經是一枝獨秀。美國肯定是希望能夠挑戰英國在世界的霸權,增加自己在世界的話語權。英國成為世界霸主的基礎是什麽,以前是強大的工業和軍事實力。但現在是廣大的殖民地。美國現在有呼聲,提出‘民族自決’,這就是要瓦解英國的殖民地。”

  聽著陸征祥的話,在座的都是點點頭。

  陸征祥對於目前世界大國,英法美的分析還是相當入情入理。從他們的想法到他們的做法,都做了簡單的剖析。但句句都直指核心內容。

  “日本、意大利、俄羅斯、奧匈帝國、德國呢?”

  把目前世界上幾個工業國家,張學文都問了一下。

  因為能夠決定世界形勢的,就是這麽幾個工業國家。他們才是決定世界秩序的力量。

  “日本,他們的野心很大。他們一直想要真正的和西方列強平起平坐,因此這一次的他們一定會非常積極的參與戰後的會議。也想要參與一下世界秩序的製定。但是因為日本並不是主要參戰國,而且遠在東亞,因此我相信在歐洲不太可能有太大的發言權。”

  “意大利,雖然是參戰國,但是他們的戰績實在是不堪入目,國家實力也有限。我估計也沒有多少發言權,歐洲的問題還是要看英法的博弈。”

  “俄羅斯?那就要看新生政權能不能保住自己的政權。不過就算保住了政權,戰後也會受到協約國的打擊。現在還不好說。”

  “至於,奧匈帝國。這個帝國估計要四分五裂,因為他們本身就是民族很多。強大的時候,沒出現什麽問題,但是一旦戰敗,整個國家都會分裂。以後不會再有強大的奧匈帝國。”

  “德國?”

  陸征祥停頓一下。

  然後才道:“德國應該死不了。英國和美國都不會希望德國真的死去,讓法國徹底成為歐洲大陸霸主。法國成為歐洲大陸霸主,不符合英美的利益。隻要德國沒有完全被打死,其實德國的情況是很不錯的。”

  “怎麽會不錯。”

  有些人質疑。

  現在德國都成什麽熊樣子,馬上就要被協約國分解了。怎麽會說德國的情況還不錯。

  “大家看看歐洲地圖。德國的北邊一直是強大的俄羅斯,而且俄羅斯和德國關係一直不好。可是隨著俄羅斯新政府的出現,短時間之內德國北部的威脅沒有了。還有德國的盟國奧匈帝國,雖然是盟國,但是他們是鄰國。奧匈帝國太強大,對於德國並不一定是好事情。奧匈帝國隻要輸了這場戰爭,那麽就必死無疑,肯定會解體。這樣德國旁邊又一個大國沒有了。”

  “而這一次歐戰主要的陣地就是法國,西線戰爭基本上都在法國國土之內打的。嚴重打擊了法國的工業,很多工業設備都被打碎。但是德國本土目前卻沒有受到什麽打擊,他們的工業保存完整,隻要這一次協約國沒有徹底打死德國,那麽以德國的工業能力,還是能夠重新崛起的。因為他們保存了完整的工業,也不缺少出色的工人。沒有了強大的俄羅斯,沒有了強大的奧匈帝國,打擊了法國的工業,德國的情況不是很好嗎?”

  聽著陸征祥的話,張學文都忍不住點點頭。

  是啊。

  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是輸了,但德國的周圍情況原來變得這麽好了。俄羅斯、奧匈帝國都受到巨大的打擊,讓德國身邊一下少了兩隻老虎。加上法國也受到巨大打擊,轉了一圈發現德國的工業保存的最完整。因為德國本土沒有受到戰爭的摧殘。

  而且以後蘇聯的成立,蘇聯的強大,會讓英法扶植德國對抗蘇聯。因此德國是保留了重新崛起的可能。

  隻要英美法三國這一次沒有徹底打死德國,德國的重新崛起的必然的。

  “德國真的不會被協約國肢解嗎?”

  德國這一次弄了這麽大的事情。

  難道協約國真的放過他?

  “應該不會。英國和美國會讓德國付出代價,但他們都不希望看到德國徹底趴下。”

  張學文支持陸征祥的看法。

  如果英美法三國利益一致,一定要滅了德國,那麽德國現在真的沒有反抗之力,真的會被他們他們幾個國家肢解。但是英美法三國各有各的小心思,各有各的利益。

  英美兩國是絕對不會允許法國把德國真的肢解,然後法國成為獨霸歐洲大陸的強國。

  “總理,你就說說這樣的情況之下我們應該怎麽辦?”

  “八個字。遠交近攻,聯弱抗強。”

  “具體呢?”

  “遠交近攻和之前差不多。那就是和美國聯手,在遠東地區慢慢的抗衡日本人,把日本人的勢力擠出去。聯弱抗強,在遠東地區來說,就是和美國這個後起之秀聯合,對抗英日聯盟。想要抗衡英國,把美國拉到遠東是非常好的辦法。”

  “也就是說,和美國合作是最好的辦法。可是我們有什麽東西,可以讓美國看上的。”

  說實話,美國對於中國沒有太大的需求。中國是資源大國,但是人家美國同樣是資源大國,不缺乏資源。其他資金、技術什麽的,中國更是什麽都沒有。

  說來說去中國好像除了市場之外什麽都沒有。

  但是張學文又是不可能把中國市場讓出來。現在中國民族工業才剛剛發展,張學文必須要保護好他們。說競爭可以促進發展,那也要看情況。

  想要競爭,你最起碼要有競爭的本錢,然後再談競爭。可是現在的問題是,中國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國。隨著這幾年一直發展工業,雖然有了長足的發展。但是和美國這樣的工業強國相比,狗屁沒有。美國的工業品隻要進入中國,短時間之內就能夠徹底衝垮中國的民族工業,毫無懸念。

  因為現在的中國民族工業,才剛剛誕生,不具備競爭的能力。

  既然市場不可能開放給美國,那麽聯合?

  美國憑什麽和中國聯合,重要要拿出足夠的條件吸引美國才可以。

  “日本、東南亞。”

  禹之謨輕輕的說了出來,讓張學文的思路大開。是啊,中國雖然還是農業國家,在世界列強眼中的弱國。但中國也有自己的優勢。

  中國是大國,再弱小,在東亞地區也是舉足輕重。

  中國在陸地上可以牽製日本,給日美在遠東、太平洋的競爭當中足夠的幫助。

  另外就是東南亞。

  東南亞是英法的勢力,美國隨著實力的增加,也希望能夠和英法平等對話。可是英法始終不給美國好臉色。東南亞是英法的殖民地,但是此地最有影響力的都是華人富豪。

  特別是這一次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加上中國這幾年的發展,這裏的頂級華人富豪,身家超過百萬美元的很多,不是一個兩個。甚至有些華人富豪,身家已經是幾百萬美元。

  這些人現在是壟斷了東南亞的經濟。東南亞地區的富豪階層,百分之九十都是華人。

  這些華人富豪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如果有他們的幫助,美國在這一地區可以發展自己的勢力。在這方麵,中國是可以幫助美國的。

  “不錯。”

  “除了和美國合作,聯弱抗強,這弱裏麵還包括德國。德國世界大戰落敗,肯定要過一段非常難熬的日子。德國貨幣會崩潰,德國經濟會崩潰。到時候德國的糧食、工業都會處於停頓狀態。這是好機會,我們可以給他們提供糧食,可以給他們提供原材料,讓他們度過難關,讓他們的工業可以發展。而我們則是從他們那裏引進技術,也可以大規模的給德國派遣留學生。而且德國窮困的時候,也可以從德國引進很多德國工程師,讓他們幫助我們的工業。而且隻有德國重新崛起,才會在歐洲大陸給英法足夠的壓力,不讓英法來我們這裏搗亂。”

  “嗯。”

  遠交近攻,聯弱抗強。

  其實說白了都是針對英日同盟。對於目前的中國來說,怎樣擺脫英日同盟對於中國的控製,才是最大的任務。和美國聯合,把美國引進遠東地區以及東南亞地區,抗衡英國和日本。

  然後在歐洲和德國處理好關係,讓德國去抗衡英法兩國。

  不錯,不錯。

  和強國合作,比如和英國合作,那麽中國就需要損失一些主權。但是和暫時比英法弱小,或者影響力小的國家合作,就沒有這方麵的顧慮。

  “總理說的不錯,指出了我們外交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