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爭議
作者:隨遇而安寫手      更新:2022-03-25 13:34      字數:3396
  “蔡校長,你發這樣的告示,為什麽沒有和我們教育部討論。沒有我們教育部的同意,你擅自發這樣的告示,會讓我們處於嚴重被動你知道嗎?”

  熊希齡現在也是非常著急。

  他才剛剛從範源濂那裏接過教育部部長,現在還不到一年的時間。竟然就發生了這樣的事情,讓熊希齡感到臉麵無光。更讓他難堪的是,蔡元培還是自己親自選擇的。

  在何燏時離開之後,熊希齡給北大找一個校長。

  找來找去,認為蔡元培最合適。他留學日本、留學德國、留學法國,學習教育。更重要的是蔡元培有足夠的名氣,所以才會選擇讓蔡元培成為北大校長。

  誰知道會出現這樣的事情。

  “熊部長,既然你們選擇我當北京大學的校長,那麽北大的事情就是我做主。北大怎麽招生,那是我的權力範圍。難道不對嗎?”

  蔡元培一點沒有熊希齡麵子。

  蔡元培五十八歲,從滿清進士到後來光複會的會長,經曆的事情多了去了。南京臨時政府成立的時候,蔡元培還是教育總長。

  在學界來說,蔡元培絕對是頂級人物。

  一點都不懼怕熊希齡。

  “蔡校長,你應該明白一點。那就是北京大學是國立北京大學,是我們教育部撥款的大學。何燏時校長在的時候,我們教育部對於北大已經是有我們的計劃,我相信你應該看過那份計劃書。那是何燏時校長和我們教育部共同製定的計劃。你既然答應擔任北大校長,難道你不知道這回事情嗎?”

  熊希齡甚至是氣急敗壞。

  倒不是熊希齡真的很看重現在的教育部部長的位置。

  熊希齡在北洋政府時期,就是絕對重量級人物,連財政總長這樣重要的職位都幹過。甚至很多人認為,如果北洋政府沒有倒台,那麽熊希齡甚至能夠成為政府總理。豈會看上一個區區教育部部長的位置。但他不能讓人看笑話,在自己擔任教育部部長的時候,出來這種事情。

  其實熊希齡並不是很在乎理工科和文史類的比例。

  但既然決定了,你擅自改,那就是赤裸裸的打臉。

  “這都是我當校長之前的事情。既然我現在當了校長,那麽我有權利按照我的想法打造北大。如果你們隻想要一個傀儡當校長,何必過來找我。”

  蔡元培脾氣很大。

  讀書人都是如此,更何況是蔡元培這樣的大牌人物。因此他毫不客氣的堵住了熊希齡的話。

  “蔡校長,既然是國立大學,就應該服從國家的需求。”

  “大學,大學是研究學術的地方,不是政府隨意幹涉的地方。學術自由,這是一個大學必須的。你們政府用行政命令本來就是錯誤的。我既然成為了北京大學的校長,我就必須要保證大學的學術自由。我不可能接受你們的行政命令,就算北大需要教育部的撥款也一樣。”

  熊希齡被蔡元培說的啞口無言。

  因此直接道:“蔡校長,這是國立北京大學。如果你繼續這樣的態度,那麽很是抱歉。我們教育部隻能是換一個北京大學的校長。你說的對,就算是用一個傀儡當校長,我們也不可能用你。”

  “哼,隨便。”

  蔡元培一點沒有屈服。

  反而站起來道:“你們這樣辦大學會出大事情。大學是自由的,大學教育更是自由的。西方那些國家的思想是自由的,而我們國家的思想目前是受到管製的。一個思想被管製的大學,能出現什麽好的成果。你們強製性的關閉那麽多文史類的專業,難道不知道這些專業正在引領國家的進步。正在引領國家思想的進步。一個沒有思想的民族是沒有前途的。西方為什麽比我們發達,比我們強大。就是因為他們有比我們更加文明的思想,比我們更加自由的思想。我們不去學習他們的核心,反而舍本逐末,這是會出大事情的。”

  熊希齡臉色難看。

  蔡元培這根本就不把自己放在眼裏。

  “蔡校長,看來我們之間是談不攏的。那沒有辦法,我是絕對不會允許北京大學擅自改變國家的教育策略。你回去之後,是自己寫辭職信,還是我下發通知。反正我希望一周之內你離開北京大學。”

  本來張學文告訴熊希齡,如果不行自己也跟蔡元培談談。

  但熊希齡已經是完全忍不住。

  蔡元培這個樣子一看就知道是油鹽不進。相比起來熊希齡和蔡元培年歲相當,隻是比蔡元培小了兩歲。而且在中國學界,熊希齡的名氣也不小。

  相比起來張學文還是末學後進。

  還不如自己直接當惡人。

  “不需要如此。我自己辭職。我要做的教育不是你們這種教育。有一天你們一定會後悔的,曆史會證明你們的錯誤。”

  蔡元培也是氣衝衝。

  生氣。

  他從國外學習教育學,回國就是希望要發展中國的教育。但不是目前中國政府這種教育情況。

  蔡元培立馬離開了熊希齡的辦公室。熊希齡看著蔡元培的身影,深深地歎口氣。希望這次的事情能夠輕鬆解決,不要出現其他的事情。

  …………

  1916年4月28日,曆史上稱之為“北大演講”。

  北大的大廣場。

  從熊希齡那裏回到北大之後,蔡元培在北大發表了他著名的“北大,再見”的演講報告,轟動整個北大,轟動整個中國。蔡元培自身的名氣很大,成為北大校長之後,他喊出的很多口號得到了北大師生的喜愛。

  相比起何燏時和胡仁源他們兩個校長和副校長,蔡元培更受師生的喜愛。因為何燏時性格比較激進,對於北大的改變很多,受到了巨大的非議。胡仁源的性格又是比較保守,對於治學非常嚴謹,而且對於思想的控製也比較嚴。

  何燏時和胡仁源都是學習技術出身。

  因此他們在北大的時候,對於學習抓的很嚴,並不是很關心思想的發展。甚至胡仁源並不是很喜歡一些新派思想。這讓目前這個大變化時期的學生非常不滿。認為他們壓製思想的發展。

  所以何燏時和胡仁源並不是很受北大學子的喜愛。

  而蔡元培不同。

  他是鼓勵北大各種思想發展。

  他認為思想的發展,才能夠帶動中國文化的發展。也隻有文化的發展,才能夠帶動國家的發展。所以蔡元培雖然來到北大才幾個月的時間,但是北大思想的發展還是很快的。

  因此北大師生很喜歡蔡元培。

  蔡元培公開演講,吸引了很多的北大師生。

  “大學為純粹研究學問之機關,不可視為養成資格之所,亦不可視為販賣知識之所。學者當有研究學問之興趣,尤當養成學問家之人格。”

  “想要培養學問家之人格,想要讓大學發展,需要的就是思想的自由。思想的自由,才能夠帶來學術的自由。而學術的自由,才能帶來大學真正的發展,也是我們辦大學真正的目標。因此思想自由,是世界大學的通例。一個國家大學發展是最重要的,因為他是一個國家培養人才最重要的一步。”

  蔡元培每段話,都會得到師生巨大的歡呼聲。

  歡呼。

  他們認為蔡元培說的非常正確,非常符合這些年輕學生的要求。經過了上千年的封建王朝之後,大家認為共和就是一個自由的空氣。

  沒有自由,就不是共和。

  他們喜歡蔡元培。

  喜歡蔡元培這樣的校長。

  歡呼聲不斷。

  “可是我們的政府,他們肆意的插手我們的大學教育,肆意的插手大學的發展。他們用行政命令的方式,來幹擾正常的大學辦公,來隨意的調整大學的學科。這是任何一個文明國家都不會出現的事情。隻有在我們中國才能夠出現的事情。”

  政府。

  可能有些人害怕,但是對於蔡元培這個地位的人來說,想說就說,他們才不會真的在乎。論革命經曆,張學文都是他小輩。

  當年光複會的陶成章、章太炎、秋瑾、徐錫麟他們都在的時候,蔡元培就是光複會的會長。

  脾氣很大。

  特別是熊希齡的一些話,深深地刺激了他。國立北京大學是政府投資的,政府撥款的,你必須要聽政府的話。這樣的強製性,讓蔡元培是最難以忍受。

  蔡元培在德國留學多年,後來又在法國留學。

  他心目當中的大學,就應該是一個自由的、開放的,而不是國家隨意的插手幹涉。就算這是國家教育部撥款的大學也不應該是如此。

  “但我們的政府就是如此。就在昨天,教育部告訴我說,要麽按照教育部的意思調整,要麽就讓我走人。我本人絕對不能繼續擔任不自由的大學校長。”

  “我的同學們,我要走了,我要離開北京大學。但是我要告訴大家,你們不能失去自由的一切。因為沒有這個,就無法到達學術領域更高的位置。自由才是大學發展的根本。”

  “我的同學們,你們的校長沒有能力繼續帶著你們,也沒有能力保護北京大學的一片淨土,但我會一直祝福你們。”

  轟動。

  蔡元培在北大的演講,轟動整個中國學界。在場的北大學子都是高呼“蔡校長不要走!”,“蔡校長留下來!”。

  北大。

  北大的學生是驕傲的。雖然目前中國還沒有進行統一的高考,但目前的中國北大依舊是最好的大學。畢竟他可是從京師大學堂開始改變過來的。

  後起之秀的大學雖然發展很快,但在名氣上依舊是不如北大。

  而且北大,成立京師大學堂的時候,北大有些類似於當年的國子監。因此北大學生考慮的就是不同,他們是敢說敢做的一群人。

  “我們要蔡元培,不要教育部!”

  “我們要自由!”

  “蔡校長,不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