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收回開灤煤礦
作者:隨遇而安寫手      更新:2022-03-25 13:34      字數:3932
  “經查,公曆1900年7月30日,德璀琳得到當時開平礦務總局督辦張燕謀的授權,全權代表開平礦務局,胡華(胡佛)代表英商墨林公司簽訂合同,成立‘賣約’,將開平所有產業並應享權利、利益,一並賣予、移交於胡華。其中,包括唐山、林西兩煤礦,承平銀礦,天津總局房屋,天津、塘沽、上海、香港、廣州等地碼頭以及運河、地畝、輪船等,秦王島(秦皇島)港口也附帶移交,建平、永平金礦股份、洋灰廠股份、津唐鐵路股份一起賣給胡華代表的墨林公司。”

  “公曆1901年2月19日,張燕謀代表開平礦務局和墨林公司簽訂了‘移交約’與‘副約’。把開平所有產業、權利‘一並允準、轉付、賣予、移交、過割與該胡華,或其後嗣,或其所派辦事掌業之人’”

  “凡交易買賣,須有價格。但經查,胡華代表英商所買的開平的產業和權利,賣約上並無價格,開平礦務局亦未收到絲毫現金。所以,雖然名為買賣而實際上是無償贈送。法庭認為這是一個騙局。”

  “再者‘移交約’隻有英文合同,並無中文內容。任何的合同,都本該是中英兩種文本,但隻有英文合同,因此法庭不予承認這份合同的有效性。”

  “最後開平煤礦係涉及到國家主權、土地、產業的重大問題,當時必須是直隸總督,或者朝廷的批準才可以生效。開平礦務總局督辦張燕謀,沒有權利和人簽訂一份授權書,也沒有權利對於開平的產業進行私相授受。”

  “故,本法庭宣判。德璀琳、胡華兩個人勾結張燕謀,以騙局謀奪中國開平財產,罪名成立。從此刻開始收回開平的所有資產。”

  “這些年從開平獲得的利潤,用墨林公司、東方公司的財產,以及納森的私人財產做出賠償。對於目前開灤礦務總局的幾個英國董事,立即逐出開灤礦務總局。”

  “本判決,即日起有效。”

  “退庭。”

  納森是傻了。

  中國政府竟然敢如此就剝奪自己在開平的權利。開灤煤礦總局,這可不是簡簡單單的幾個煤礦,而是資產非常龐大。他涉及到的資產是方方麵麵的。

  開灤有自己的港口、碼頭、運河、輪船,有鐵路、機車、車皮,有自己的發電廠、電報專線,有自己的銀行、保險公司,還有自來水廠、磚瓦廠、缸磚廠、水泥廠、煉焦廠、印刷廠,以及布匹、糧食、雜貨等商業。

  而且在天津、唐山、秦皇島等地有大批大批的地。

  在秦皇島開灤就有八萬多畝的地,塘沽、胥各莊等地都有幾萬畝的地。加起來擁有三十多萬畝地。光是在天津、塘沽、秦皇島擁有的三十萬畝地,價格就是幾百萬,甚至能夠達到近千萬。

  因為這裏是天津,是秦皇島。地價本來就高。

  而且開灤擁有的碼頭,除秦皇島港口外,在天津、塘沽、新河、上海、煙台、營口、香港、廣州均有碼頭。開灤自備有輪船17艘,專供運煤。還有兩艘遠洋巨輪“開平”、“廣平”,為運載焦炭赴日之用。

  這還不是結束。

  為了運煤,開灤有自己的運煤專線。由唐山至秦皇島車站,開灤鋪設雙軌,為運煤專線。自備機車40台、車皮800餘輛,煤可以由礦區直接開入海邊碼頭裝船,運輸極為便利。開灤煤、焦炭均由此出口,平均每天約在萬噸以上。

  這是多麽龐大的資產。

  十五年前,也就是庚子年的時候,開平煤礦的資產就已經超過六百萬。經過十五年的發展,開灤的資產翻了十幾倍,甚至幾十倍。

  因為十五年前德璀琳騙的隻是開平煤礦,而現在的開灤煤礦是開平煤礦和後來的開灤煤礦合作成立的。而開灤煤礦的規模遠遠超過開平煤礦。

  而且這十五年開灤礦務總局新添了多少輪船、多少機車,還有多少土地,以及還拓展多少碼頭,還吞並了周圍的銀礦、金礦。

  納森憑借著自己英國人的身份,在天津、秦皇島、塘沽等地大肆囤地,大肆買賣各種田產、房產。

  如果真算起來,開灤煤礦總局的資產絕對有上億、甚至幾億的資產。這個絕對是一個龐然大物,一個很多人都很難想像的龐然大物。

  井陘煤礦和開灤煤礦總局的資產相比,真的是微不足道。

  納森心疼,真的是心疼。他擁有開灤煤礦總局,這部分資產放在英國都是富豪級別的。可是中國政府隨隨便便就剝奪了自己如此龐大的財產。

  是可忍孰不可忍。

  納森在宣判當天就放了出來。中國大批大批的軍警進入開灤煤礦總局,而且中央也開始派人,清點關於開灤煤礦總局的資產。實在是因為開灤煤礦總局的資產太過龐大,需要一一進行清點。張學文要成立開灤煤礦集團公司,其他的碼頭都要收歸國有,其他部門負責。

  還有那麽多的房產、地產、輪船、機車,以及他們控製的銀礦、金礦,都需要重新整頓。

  “叔叔。”

  小納森過來接自己的叔叔。小納森雖然是靠著自己叔叔在中國混飯吃,但這哥們還是正兒八經的英國劍橋大學畢業生的高材生。

  “現在情況如何?”

  “叔叔,情況很不好。除了我們在英租界的房產和存在匯豐銀行的資金之外,其他在中國的產業都被中國政府給凍結。包括墨林公司、東方公司的資產,以及我們的私人財產都被沒收。”

  “狗屎。這一群東亞病夫,竟然敢凍結我的資產。”

  納森什麽時候有過如此的屈辱。

  在天津、唐山、秦皇島這個地方,納森就是土皇帝。當年就算是袁世凱見了納森都要給他三分麵子,都要笑臉相迎。現在的中國政府實在是太不知道天高地厚。

  敢封自己的產業。

  “走,去找朱爾典那個老頭子。”

  …………

  “約翰,你這個總領事是幹什麽的。難道你就這樣看著無辜的英國公民,在中國受到欺淩。要是這樣,你這個總領事活著幹什麽,你在中國幹什麽。”

  納森是生氣了,真的生氣了。

  因此氣衝衝的來到朱爾典這裏,指著朱爾典的鼻子罵。

  那是多麽龐大的資產。

  就算是用英鎊來計算,那也是有幾千萬英鎊的資產。每個月的利潤都有幾十萬英鎊,特別是現在歐戰正酣,每個月的利潤更是高的離譜。

  這個時候丟失了這麽多資產,而且中國政府還凍結了自己在中國所有的資產。

  這個損失就太大。

  自己雖然沒有成為窮光蛋,但也跟窮光蛋沒有區別。除了自己在英租界還有一部分房產,匯豐銀行還有不少資金之外,什麽都沒有了。

  而且開灤煤礦總局的不少輪船,那還是他自己買的。這幾年開灤煤礦總局有現在的規模,自己也是費心費力。可是自己把開灤煤礦總局發展到如此規模,反而成為了中國政府的東西。

  “哼。納森先生,你的那位嶽父怎麽騙走中國的開平煤礦,難道還需要我來提醒你嗎?”

  朱爾典的心情也不爽。

  朱爾典的年紀比漢森大了不知道多少,資曆更是深。你一個靠著嶽父提攜,混到現在位置的,也敢這樣指著自己鼻子罵我。

  該死的。

  幸虧你還是一個英國人,不然中國政府肯定槍斃你了,還能讓你這樣穩當的坐在這裏跟我說話。

  “約翰,你就是一個無能的總領事。你作為英國駐華總領事,難道連這點事情都無法解決。你簡直是丟盡了大英帝國的臉麵。”

  錢。

  那都是錢。

  對於納森來說,他一個人想要和中國政府抗衡,那是不可能的。他之前在中國耀武揚威,並不是因為他實力有多強。納森雖然在開灤煤礦總局培養了五百多個打手,但是那些人欺負欺負礦工還可以,跟全副武裝的軍警相比,什麽都不是。

  大家給他麵子,是因為他是英國人。

  因此納森明白,想要把自己的財產要回來,還是需要大英帝國出麵。所以才會找朱爾典。

  “約翰,你應該以大英帝國駐華總領事的身份警告中國政府。你應該要讓中國政府明白,我們是大英帝國的公民。中國這個東亞病夫沒有資格沒收大英帝國公民的資產。你要讓中國政府知道事情的嚴重性。讓他們趕緊把吞我的資產給我吐出來。還要讓那個抓我的警察,審判我的法官,統統給我辭職。中國的總統、總理要給我道歉。不然大英帝國是不會答應的。”

  看著納森在那裏癲狂的瘋叫,朱爾典沒有絲毫的表情,隻是憐憫的看了看納森。

  等到納森說完了,朱爾典才道:“納森先生,我聽說中國政府給你一周的時間離開中國。我想你應該還是回去整理整理你的資產,不要到時候手忙腳亂。”

  “約翰,你什麽意思。”

  納森大怒。

  納森是根本就沒有想過要離開中國。納森還想要拿回自己的財產,怎麽會這樣離開中國。可是看朱爾典的樣子,這是讓自己放棄財產。

  “納森先生,實話告訴你。現在帝國需要中國,需要中國給帝國提供更多的戰爭物資。你應該知道中國是鎢、銻、煤這些東西的第一出口國,豬鬃、桐油更是隻有中國才有。帝國是不會因為你這點事情和中國鬧翻。你想要拿回你的資產,現在是完全不可能的。等到歐戰結束,當帝國重新回到遠東的時候,或許你的財產真有可能拿回來。”

  你納森算什麽。

  現在中國政府對外是越來越強硬,想要的各種權利也是越來越多。目前為了海關的問題,中國和英國談判已經是進入了非常激烈的地步。

  中國是一定要收回海關,而英國人是不想。

  為了打擊英國控製的海關,中國不僅把出口關稅剝奪,還自己設立了一個海關,讓中國的貨物從這裏出口。而且在英國控製的海關後麵設立第二道屏障。

  隻要是從英國海關那裏進來的貨物,雖然進口稅率才是百分之五,但是到了後麵這些貨物都會收重稅。以前這些貨物隻要進口,中國政府是不能收稅的。

  正是因為進口稅率低,進入國內又不用交稅。所以弄的進口商品,比國內商品還要便宜。但現在張學文就打破了這個默契,進口商品一樣收稅。

  “哼。約翰,回到國內我要狀告你。”

  “隨便。”

  朱爾典揮揮手,讓納森滾蛋。

  你有錢你是大爺,你現在都快成為窮光蛋了,也敢在自己這裏咋呼。

  中國,張學文。

  朱爾典明白,張學文這是在一步一步的逼迫英國,把英國在中國的那些權利交出來。同時也在試探,試探英國的底線。等到真的觸碰英國人的底線,張學文就一定會停止。

  這是一個很聰明的混蛋。

  太被動。

  是不是應該給張學文弄點壓力。國內目前肯定是不會同意,因為他們不同意遠東地區混亂。如果不行,就鼓動一下日本人。可是想了想還是搖搖頭。

  日本人和中國一樣,都在發戰爭財。

  才沒有功夫跟中國對抗。就算是和中國對抗,也是一戰結束,拿到足夠好處之後。

  哎。

  歐戰,你來的真不是時候。

  如果歐戰持續幾年,等到帝國重新回到遠東地區,情況就會大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