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後勤
作者:隨遇而安寫手      更新:2022-03-25 13:33      字數:3726
  “才這麽點人。你信不信,老子呼你兩哈。”

  “部長,我們已經盡力了。”

  “狗屁。你沒看到一車一車的傷員,還敢跟老子討價還價。”

  張振武這段時間脾氣很不好。

  為了保障軍隊的後勤,他親自來到山東。目前北京到濟南的鐵路線,都被運送的各種物資占滿。為了調動這麽多物資,張振武都沒有安穩睡過覺。

  為了運送物資,張振武可是雇了很多很多人。

  可是人手依舊不夠。

  從前線下來一批一批的傷員,看著張振武就想起當年漢口保衛戰。這麽多的傷員,如果不能及時處理,會造成大量的死亡。這就是自己的失職。

  該死的小日本。

  “春山兄,你太著急了。”

  “我能不急嗎?我能不急嗎?你看看,你看看。我不急行嗎,現在……”

  “春山兄,你是後勤部部長。那麽多人都在看著你,如果你亂了,整個後勤補給就會亂了。大家都在看著你。”

  蔡濟民在旁邊批評張振武。

  蔡濟民是張學文特意從湖北調到山東的。蔡濟民此人在湖北的時候,先是擔任武漢市長,然後擔任湖北副省長,最後擔任湖北省長。

  能力非常出色。

  特別是漢口保衛戰之後,傷亡情況非常嚴重。當時蔡濟民是武漢市長,作為第一次接受這樣的任務,蔡濟民就做的非常好。雖然也有不完善的地方,但對於第一次負責那樣大規模的傷員,蔡濟民做的讓所有人都豎起拇指。

  在醫生不足、病房不足、人員不足、資金不足,反正各方麵都不足的情況之下,並沒有出現大問題,就是蔡濟民的本事。

  正是因為他有經驗。

  所以張學文任命蔡濟民成為山東省長,管理目前混亂的山東。還有幫助安置那些傷員。蔡濟民和張振武都是出自共進會,彼此之間還是非常熟悉。

  當然蔡濟民別看有這樣豐富的經曆,他今年其實才二十八歲。辛亥革命的時候,他掌管共進會和文學社的後勤,也不過是二十四歲而已。

  非常年輕。

  但非常穩重。

  “抱歉,幼襄。我隻是太著急了。”

  “沒事。”

  張振武冷靜下來之後,道:“你知道嗎?仗打到這個份上,總統那邊都要當褲子了。現在前線要的武器彈藥不說,吃的、喝的,還有傷員的安置,因為戰爭後撤的民眾安置,都需要大把大把的錢。可是現在哪裏有錢。所以我希望找一些自願的,可是找起來太難。”

  一批一批的傷員,濟南已經是裝不下。所以需要撤到京城、天津這些地方。

  還有一批一批的物資要提供,全指望鐵路根本就不現實。這個時代的鐵路還不是很發達,無法和後世相比。那麽多物資,稍微調度錯誤,有可能就會帶來巨大的危險。因此張振武準備征召一些自願的,利用馬車、驢車給前線送物資。

  可是根本就沒有找到幾個。

  “春山兄,這事情是我忽略了,是我的責任。”

  蔡濟民聽到張振武的話,立馬是點點頭。是啊,如果光靠著政府的力量,靠著鐵路的力量根本就不可能運送成功。自己作為山東省長,本來這個事情應該是自己負責。

  而不是張振武負責。

  因為張振武隻是軍隊的後勤部長,很多方麵如果插手太多,反而是越權的行為。

  “動員百姓,動員百姓。總統前些日子還跟我說過,人民黨就是要從人民中來,最後回到人民當中。我忘記了這一點,我們應該發動廣大的民眾。”

  “發動民眾?你想多了。”

  張振武搖搖頭。

  然後歎口氣道:“百姓愚昧,直隸和山東地區更是滿清統治的核心地區。在這裏我們人民黨剛剛開始建立組織,此地的百姓並不信任我們。而且他們懂得什麽,你要是不給錢,根本就不可能有人過來幫你。”

  “不,春山兄,你錯了。”

  蔡濟民立馬反駁張振武,道:“非百姓愚昧,是我們自認為百姓愚昧。所有人都會有一顆最樸素的愛國之心,但他們的愛國之心被現實給埋藏了而已。我們需要的就是激發他們身上最樸素的愛國之情。對,就是如此。”

  蔡濟民站了起來。

  “春山兄,你忙你的。我準備幫你找人。”

  “你真的要……”

  “是。春山兄。”

  看著蔡濟民的背影,張振武笑了笑,然後道:“幼襄還是太年輕。升鬥小民知道什麽,有便宜就上,沒便宜就撤。這就是升鬥小民。還指望他們愛國,真是妄想。”

  然後張振武就搖搖頭,繼續自己的工作。

  …………

  “蔡省長。”

  “蔡省長。”

  蔡濟民來到了自己的山東省政府,因為是戰時機構,所以各部門都不完善。很多本來應該屬於省管的部門,都被張其鍠的前線指揮部管轄。

  如山東省警察廳,已經被內務部和軍情局征調。

  “來,大家坐,坐。”

  很快蔡濟民省政府的幾個重要人物都坐在了一起。

  “現在前線需要的物資太多,光憑借著鐵路遠遠不夠。因此那些物資的運送,除了鐵路之外,還有很多地方還需要人力,需要馬車、驢車。還有從前線退下來的傷病,也需要很多人力。可是我們目前手中沒有多少錢,無法招募更多人。”

  “所以我想看看大家有什麽辦法。”

  吳醒漢、吳大洲、薄守德。

  幾個人當中吳醒漢是湖北人,是參加過武昌起義的人。一直跟著蔡濟民,在共進會的地位也不低。本來也是跟著孫武的,後來離開孫武,加入人民黨。

  吳大洲和薄守德,兩個人都是山東當地人。

  也是山東革命黨的領導者之一。

  在山東曾經組織過幾千人的民軍,在山東革命黨當中威望還是很高。目前都是山東省政府的重要人物。

  “省長,現在因為打仗後撤的人很多,是不是可以從他們中間組織一批人,擔任後勤部隊的作用。可以輸送彈藥,還能夠運送傷病。”

  薄守德想了想道。

  蔡濟民搖搖頭,道:“因為國家積貧積弱,讓他們的家園遭受了戰爭的摧毀,讓他們隻能是背井離鄉。國家應該賠償他們,豈能讓他們無償擔任後勤部隊。”

  蔡濟民否定了薄守德的想法。

  “我說兩句。”

  吳醒漢忽然開口,道:“我小時候家裏很窮,父親在油榨作坊當榨油工,後來積勞成疾去世了。很多和父親一起工作的人,他們本身就非常窮,家裏還有一大堆人靠他們吃飯。但他們還是籌錢給我們家,讓我們家度過了最困難的時候。”

  幾個人都不明白吳醒漢到底要說什麽。

  說起來蔡濟民、吳大洲、薄守德幾個人家境都不錯,不然也不會從小讀書。但吳醒漢跟他們的經曆完全不同。吳醒漢的家是真的窮,參軍就是為了混口飯吃。隻不過進入軍隊之後,當時的湖北新軍革命黨非常活躍,因此他在新軍和革命黨接觸,才慢慢的知道什麽是革命,什麽是共和等等。

  最後加入共進會,成為共進會的骨幹之一。

  “這些人都沒有讀過書,為了生活平常都會斤斤計較。但他們都有最樸實的是非觀念,最樸實的想法。我們想讓他們幫助我們,你就應該讓他們明白,跟他們宣傳。告訴他們,我們必須要戰勝日本人,我們必須要擋住日本人。隻有這樣他們未來才有好日子過。告訴他們保家衛國的重要性。這樣他們自然而然就會幫助我們。”

  出身不同,看問題的角度也不同。

  就如張振武,這是一個老牌革命黨,是共進會的領導。但就算是如此,在他看來那些目不識丁的愚民,都是隻看眼前利益的小民。是一群需要人民黨去領導的群體。

  可是吳醒漢就不同。

  “厚齋兄,具體說說。我們應該怎麽得到他們的信任。”

  “了解他們的生活,了解他們的想法,傾聽他們的聲音。也就是說,要先跟他們做朋友,是做那種真正的朋友,而不是施舍的朋友。我們人民黨很多都是讀書人出身,他們都是高高在上,都非常清高。嘴上說的好聽,但基本上沒有人真正的去了解這些人想什麽,這些人需要的是什麽,沒有人會去傾聽他們的聲音。從骨子裏其實是瞧不起這些人。你對他好不好,大家都能夠感受到。你高高在上,他們怎麽會親近你,怎麽會相信你。”

  蔡濟民聽著吳醒漢的話,慢慢的點了點頭。

  平常一直以為自己這位老友是莽漢,沒想到他想的這麽多,這麽深。一瞬間蔡濟民都有些慚愧,自己的這位老友從一個大老粗,一直都不忘學習。

  看看現在。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應該說的就是自己這位老友。

  “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不管大家說的多麽好聽,那種高高在上的東西,是不可能隱藏的住的。大家又不是傻子,這種高人一等的做派,他們當然也能感受得到。你瞧不起人,他們也不會把你當作是自己人。”

  吳大洲附和吳醒漢的意見。

  “想要讓人幫助我們,我們就應該放低姿態。而不是一種施舍的態度,一種高高在上的態度。厚齋兄說的太好了,我們應該以平等的態度,應該以真正朋友的態度去對待他們。用我們的真誠,換取他們的真心。”

  吳大洲是一個非常出色的人。

  在山東倡導革命多年,在新軍、在會黨、在學校都有過他的身影。對於如何宣傳、如何組織,他都有自己的想法。他非常讚同吳醒漢的一句話。

  那就是你要首先把你要爭取的對象當作是你的朋友,是那種真正的朋友。讓他們信任你,然後你才能夠宣傳自己的思想。他們也才能夠用心聽你說的話。

  如果你從心底裏就認為他就比你低,那麽你在說話、行動的時候,不知不覺當中都會流露出來。他們怎麽會信任你,怎麽會聽你的話。

  “好,好,說得好。”

  蔡濟民大喜,吳醒漢也好、吳大洲也好,都說出了自己的意思。因此蔡濟民道:“總統開會的時候常常都說,我們是人民黨。從人民中來,要走到人民中去。我們人民黨有做過軍事工作、學校的工作,但獨獨沒有做過這些普通市民的工作,獨獨沒有做過這些中國最底層人民的工作。但中國四萬萬人口當中,大部分才是他們。因此他們的工作是我們必須要抓住的。”

  “佐周兄,你熟悉山東的情況。你們幾個人一個地方一個地方的去宣傳。不要怕辛苦,要真正的融入到他們中間。一定要在短時間之內,動員更多的百姓支持我們。我們現在缺人,缺很多人。”

  吳大洲點點頭。

  “省長,你放心。我現在就去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