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李烈鈞
作者:隨遇而安寫手      更新:2022-03-25 13:33      字數:3688
  “俠如兄,人民黨歡迎你。”

  李烈鈞是很果斷的人。不然二次革命的時候,也不會扔下江西地盤,帶著兩萬人馬進入安慶。

  當他決定退出國民黨之後,立馬是北上來到了北京。其他地方可能困難,但是來北京還是比較容易。他隻要坐船從九江來到漢口,就可以從漢口做火車直奔北京。

  李烈鈞是大人物。

  雖然國民黨那麽多大佬,但是對於張學文來說,北京幾百議員還不如人家李烈鈞重要。

  因為李烈鈞能打仗、能治理地方。

  李烈鈞這些才能在他當江西都督的時候表現的淋漓盡致。他擔任江西都督,整編的那些江西軍隊實力強大,成為了這一次對抗袁世凱北洋軍的主力部隊。

  而且他擔任江西都督,把江西地方治理的井井有條。

  在南方省份當中,除了西南幾省之外,就數江西的局勢最穩定,江西的發展最穩定。這都是李烈鈞的功勞。

  相比起天天在國會吹牛的議員來說,李烈鈞這樣的人物才是實幹派,也是張學文非常需要的人物。因為李烈鈞投奔人民黨,張學文是非常歡迎的。

  “二次革命之前,南雷就跟我談過。三民主義是吸引我和南雷一起投奔同盟會的原因,可是經過這些年我們兩個人都覺得國民黨派係複雜,人員結構複雜,無法實行三民主義。我希望人民黨能夠完成,我也相信人民黨能夠完成,所以我決定加入人民黨。”

  李烈鈞和張學文不熟。

  而且論起來,李烈鈞年級比張學文大。加上李烈鈞的性格,因此很直接的表示。

  張學文點了點頭。

  並沒有因為李烈鈞的話,有什麽不好的印象。因為李烈鈞就是這樣的人。而且張學文心中暗暗感到高興,為當初自己的決定感到高興。

  當初成立人民黨,黨綱內核就是三民主義。

  這就是留了一個尾巴。

  張學文當時就有一個想法,那就是要跟國民黨爭奪同盟會正統地位。並不是說你孫中山、黃興、宋教仁成立國民黨,就可以表示同盟會正統是你們的。因為張學文也是正兒八經同盟會出身。

  就是整個人民黨大部分都是同盟會出身。裏麵同盟會大佬出身的不是一個兩個。人民黨完全有資格,有實力追逐同盟會的正統地位。

  正是因為留了一個小尾巴,所以很多和國民黨不合的人,開始加入人民黨。包括張靜江、李烈鈞、歐陽武這些同盟會大人物選擇加入人民黨,就是因為人民黨黨綱是三民主義的加深版。

  可以吸引那些原同盟會的老同誌。

  “俠如兄,要完成三民主義,以我們人民黨現在的實力是不可能的。需要更多的革命同誌。俠如兄,你能來,我很高興。”

  對於李烈鈞的到來,張學文比誰都高興。

  雖然這一次的事情,讓給人民黨拿到了很多地盤。但是相比起來,江浙滬還有馮國璋、兩廣地區有陸榮廷和龍濟光兩個人。

  而江西位置就非常好。

  其實後世江西的發展並不是很好,很多人都在說是國家不重視。其實江西發展速度慢,自有他自己的問題。說起來江西北鄰長江三角,南靠珠三角。

  應該是最有能力發展的。

  但這個位置也有他不好的一麵。因為他說是北鄰長江三角洲,南靠珠江三角洲。但他最倒黴,就倒黴在他既不是長江三角洲的主要地方,融不進長江三角洲的經濟區域。同樣他也不是珠江三角洲的經濟區域。

  弄得他哪一邊都靠不上,最後什麽都不是。

  而且正是因為他跟這些發達區域太近,有實力的都跑到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帶。把江西孤零零的扔在了那裏。

  同樣兩湖地區雖然是內陸,但是他們可以輻射西南和中間省份。因此反而是比江西地理位置更好。這就造成江西是北不北南不南,地理位置很尷尬。

  經濟上就是如此。

  可是在軍事上的戰略位置就不同。江西北邊就是安徽和浙江,東邊就是福建,南邊就是兩廣地區。隻要張學文控製江西,大兵壓境就可以直接壓製江浙、福建還有兩廣。

  可以直接威脅這些地方。

  讓人民黨的勢力往東南方向前進一大步。因此對於李烈鈞的到來,更是高興萬分。控製江西,就等於是給馮國璋、陸榮廷他們插上一把匕首。

  “俠如兄,我有一件事情想跟你商量。”

  “書記,你是人民黨的書記,我是人民黨黨員。何必這麽客氣。”

  “我知道以前你是反對袁世凱的軍民分治。但是俠如兄,我其實是讚同軍民分治。一個地方如果軍民不分治,容易出現尾大不掉的軍閥現象。我上任臨時大總統,我是一定要在中國推行軍民分治。”

  李烈鈞以前是竭力反對軍民分治的。

  甚至江西民政長的事情,是民國初年中國政壇不亞於唐紹儀內閣垮台的事情。當時為了江西民政長的問題,李烈鈞和袁世凱隔空交手好幾次。

  對於李烈鈞張學文很重視。

  別看二次革命的時候,江西不少部隊投降。但李烈鈞本人在江西的地位很高,影響力很大。如果想要真正的控製住江西,張學文還需要李烈鈞的配合。

  如果李烈鈞反對,無法想通,張學文想要順利控製江西就困難很多。

  “我服從。”

  李烈鈞是軍人。

  在聽完張學文的話之後,立馬上站起來。

  “俠如兄,坐。我這不是命令,我是跟你商量。”

  “我知道。書記,我就是這麽想的。我並不是陳炯明,我並不讚成地方自治。隻不過我們和袁世凱之間一直都是矛盾重重,因此我拒絕袁世凱,隻是為了保護我們國民黨的實力。不過我既然是加入人民黨,我服從命令。”

  “太好了。”

  聽到李烈鈞的話,張學文很高興。

  “俠如兄,那麽我就開始安排江西的情況。你聽聽有什麽不對的地方,就立即提出來。你擔任第十軍軍長,胡謙的贛軍第一師改編為二十八師,胡謙擔任師長。張貫夫的獨立第三旅改編為第二十九師,張貫夫擔任師長。殷承獻第八師改編為第三十師,歐陽武擔任三十師師長。譚二式的部隊改編為軍直屬獨立旅,譚二式擔任旅長。”

  “歐陽武的三十師坐鎮九江,胡謙的二十八師駐紮撫州,張貫夫的第二十九師駐紮贛州。譚二式的軍直屬獨立旅駐紮南昌。你看還有什麽可以補充的。”

  李烈鈞剛來,張學文很尊重他的意見。

  李烈鈞點點頭,道:“我服從。”

  李烈鈞明白,張學文的勢力肯定是要全麵進入江西的。張學文可是給李烈鈞足夠的麵子,不僅讓李烈鈞擔任第十軍軍長,剩下三個師長當中兩個都是他的同學。

  歐陽武、胡謙,都是跟他認識十多年的老朋友、老同學。

  “至於第十軍的裝備部、後勤部的負責人,我會很快任命的。關於我們人民黨軍隊的一些情況,歐陽武應該給你介紹過。”

  “是,我知道。”

  李烈鈞是很厲害的人。

  跟袁世凱幾次隔空交手,讓袁世凱都吃癟的人物。人民黨的情況他一看就知道,這是張學文收權。李烈鈞明白張學文是推崇中央集權的。

  李烈鈞準備投靠人民黨的時候,把張學文以前的文章,還是之後在西南報紙上發表的文章、人民黨的黨綱都了解的很透徹。李烈鈞就是這樣的人。

  因此他一點都不意外。

  “我認命賀國昌為江西省長。你看如何?”

  “賀國昌?當然好了。”

  李烈鈞點點頭。

  自從知道軍民分治之後,李烈鈞也在考慮,要來江西擔任省長的會是誰。聽到是賀國昌,李烈鈞舉雙手同意。賀國昌是在滿清做過二品大員的人。

  賀國昌本身就是江西人,他父祖都是當官的,他們家也算是官宦世家。不過賀國昌是一個非常特立獨行的人。二十五歲中秀才,後在自家族學的私塾當中當了十二年的老師,三十八歲那年中舉人,開始做官。

  任湖南沅江縣知縣,後任祁陽、瀏陽知縣,清正愛民,百姓尊稱為“賀青天”。因為他出色的能力,所以在湖南官場賀國昌名氣很大,作為江西人,在湖南官場都是豎拇指的。

  1904年,四十八歲的賀國昌選擇留學日本,學習巡警。而此人竟然在這個時候思想變得非常激進,以五十歲的年紀加入了同盟會。

  1905年回國,考察湖南警官學校,還擔任湖南省礦務局提調,1907年任直隸(今河北省境內)知州,同年奉調入京師,任民政衛生處簽事。不久托辭請求外調獲準,派往貴州省任巡警道道台,旋任貴州提學使。很快他被滿清升官到二品大員,要成為貴州布政使。

  不過還沒有成為布政使,辛亥革命就爆發。

  他是支持孫中山的,而且地位太高,因此一直沒有加入同盟會西南支部。南京臨時政府成立的時候,他去了南京,南京政府任命他擔任江西省政事部長,後任民政長(省長)。

  不過他反對孫中山他們把總統位置交給袁世凱,更不同意國民黨的成立。因此他回到了湖南。

  張學文任命他擔任貴州省長。

  不過為了控製江西,張學文要派賀國昌擔任江西省長。李烈鈞和賀國昌很熟悉,有段時間兩個人還合作過。因此很高興這樣的安排。

  聽完之後,李烈鈞看張學文的目光完全不同。

  張學文能成大事。雖然開始插手南京,但也給自己足夠的麵子。真的是足夠的麵子,不僅讓自己擔任第十軍軍長,下屬的師長有兩個是自己同學、朋友。任命的省長也是和自己搭檔過的。

  因此李烈鈞站起來道:“書記,那我說一些我的意見。”

  “說。”

  “江西直接麵對馮國璋、龍濟光、陸榮廷三方勢力,因此我認為應該派一個強悍的將領坐鎮。我認為頌雲兄不錯,他坐鎮江西,是最好的。”

  “可是頌雲兄目前是第九軍軍長,擔負保衛直隸的重任。”

  “我相信你一定有解決的人選。”

  當然有。

  張學文很想成立一個直隸軍區,軍區的司令有兩個人選。一個是張其鍠,一個是程潛。如果程潛調到江西,那麽張學文就會把張其鍠調到京城來。

  對於李烈鈞張學文很滿意。

  此人性格剛毅、能力出眾,而且很有眼力勁。明白他自己在江西影響力太大,如果再回去擔任第十軍軍長,就有可能然張學文不放心。

  所以他主動提出離開江西。

  反正張學文肯定會給他另外一個好位置。

  “你的意見我會考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