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和孫中山密談
作者:隨遇而安寫手      更新:2022-03-25 13:33      字數:3176
  “總理,一路辛苦了。”

  孫中山。

  孫中山從日本回國,先是來到上海。然後坐車到南京,去看了看南京守軍。然後從南京往上走,最後是做津浦鐵路來到天津。從天津做火車來到了北京。

  張學文親自過來迎接孫中山。

  這是必須的。

  甭管大家怎麽說孫中山,他是中國革命黨的領袖,這是毋庸置疑的。雖然國民黨這一次受到了巨大打擊,但國民黨畢竟是國會占據多數。

  要安撫他們,首先要說服孫中山。

  而且更重要的是,張學文出自同盟會。孫中山就是同盟會的總理,張學文應該給他足夠的尊重。他也配得到尊重。

  所以張學文希望能夠說服孫中山,以此來慢慢的吸收一些國民黨黨員。當然不是那些亂七八糟的黨員,而是曾經一同革命的同盟會會員。

  再怎麽說人民黨也是脫胎於同盟會。

  人民黨的黨綱都是三民主義的擴編,相比起國民黨更是同盟會的正宗傳人。吸收國民黨黨員,應該不是什麽問題。

  “子清,你保住了共和。”

  孫中山看到張學文,馬上握住了張學文的手。

  雖然張學文成立了人民黨,但是孫中山對於張學文並沒有太多的惡感。主要還是張學文的人民黨黨綱,裏麵的核心內容就是孫中山的三民主義。

  不過比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更深、更廣。

  連孫中山看完之後,都有相當大的收獲。而張學文當初退出同盟會,成立人民黨的時候可是直接宣布,是因為反對宋教仁成立的國民黨拋棄同盟會主張,因此才會如此。

  所以孫中山反而是不生氣。

  在孫中山看來,張學文是支持自己的主張,支持三民主義。相比起宋教仁來說,張學文更像是自己三民主義的接班人。所以看到張學文沒有任何的惡感。

  “總理,你過獎了。”

  張學文態度放的很低。然後看著旁邊的胡漢民和廖仲愷笑著道:“展堂兄、仲愷兄,兩位好。”

  “你好。”

  正所謂再見麵已經不同。

  廖仲愷和張學文最後見麵的時候,張學文也不過是一個地方勢力。但是再次見麵,張學文已經是入主中央,馬上就要成為民國又一個臨時大總統。

  “總理,請。”

  “請。”

  兩個人坐上車,孫中山就問道:“京城局勢看起來穩定很快。”

  “我來到北平之後,率先就是整編了此地的警察部隊。相比起任何事情,穩定京城局勢才是最重要的。”

  “做的不錯。”

  這是孫中山在辛亥革命之後第二次踏上北京。

  上一次來的時候,袁世凱弄了大陣仗來歡迎孫中山。孫中山當時認為袁世凱就是一代雄主,以至於願意為他奔波。甚至袁世凱步步緊逼,孫中山也都是退讓,轉身去安撫國民黨激進派。沒想到國民黨在袁世凱手上支離破碎。

  這一次來到北京,張學文並沒有弄出什麽大陣仗。

  但張學文親自迎接,也讓孫中山比較滿意。

  “總理,展堂兄本來應該恢複廣東都督。但是現在龍濟光的部隊占據廣州,我也沒有實力驅逐他們。而馮國璋、陸榮廷他們都支持龍濟光,因此我隻能是讓龍濟光擔任廣東都督。這一點我要跟你檢討。”

  柏文蔚的安徽都督,李烈鈞的江西都督,張學文已經恢複任命。

  但獨獨胡漢民的廣東都督無法恢複。

  因為龍濟光得到了陸榮廷和馮國璋的支持。而且胡漢民、陳炯明他們是被自己的部隊趕了出去,這些人目前都是廣東地方實力派。

  張學文對於廣東是鞭長莫及。

  “事實如此,大家都沒有辦法。”

  孫中山歎口氣。

  相比起之前兵敗如山倒,現在的結果已經非常不錯。孫中山來北京的過程當中,是經過南京。韓恢擔任南京都督,開始整編南京的部隊。

  對於孫中山的到來,這些人並沒有太過歡迎。韓恢他們也隻是禮貌性的跟孫中山見麵。讓孫中山明白,國民黨不僅僅是失去了南方各省份的很多地盤,甚至連人心都丟了不少。

  也見過了何海鳴。

  何海鳴和孫中山、黃興、宋教仁他們的私人關係很好,但這一次見孫中山也是冷冷淡淡。拒人於千裏之外的態度,孫中山能夠感受得到。

  …………

  “總理,我雖然被他們推舉為臨時大總統,但管轄的範圍有限。東北的張作霖、馮德麟、孟恩遠,駐紮蒙古的吳俊生、何宗蓮、潘榘楹,江浙滬的馮國璋,河南的段芝貴,湖北的王廷楨,廣東的龍濟光,廣西的陸榮廷,新疆的楊增新,山西的唐天喜和閻錫山都是不服從中央命令的勢力。”

  孫中山聽這些話,臉色是越來越難看。

  是啊。

  地方勢力何其多。

  這些人都不服從中央的命令,把持著地方軍政大權。

  孫中山在南京也是擔任過臨時大總統的。知道這些地方實力派的想法。孫中山當時和後來的袁世凱一樣,根本就收不著錢。

  雖然是臨時大總統,但誰聽你的話。

  “可是,總理。我們中國在幾年之內已經是接連有了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整個國家本來是需要休養生息,但戰爭一直不斷。民眾也已經是厭惡戰爭,我本人也沒有能力短時間之內讓他們都聽從中央的話。更沒有實力用武力去平定他們。”

  “恩。”

  孫中山點點頭。

  然後道:“子清,你直接說吧。”

  “總理,既然這些都是現實的情況,那麽我們必須要正視。我的想法是這樣。在現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我們是不是成立一個政治協商會議。就是邀請各方勢力,包括各個黨派,都派出代表。大家不要打仗,有什麽問題就在這裏協商。中國目前需要和平,需要建設。老是兵戎相見,會耽誤中國的未來。能談,就好好談。”

  張學文拐彎抹角的說出了自己的意思。

  如果直接說,自己要成立一個政治協商會議,孫中山他們肯定不會同意。畢竟已經有一個國會,在成立政治協商會議有什麽用。

  不過張學文說出這樣的理由,就非常正正當當。

  “政治協商會議?”

  新名詞。

  孫中山之前根本就沒有想過。

  可是張學文的意思孫中山聽明白了。這些形同割據的軍閥,張學文沒有能力平定。既然無法平定他們,大家就坐下來一起談談。

  然後取一個好聽的名字。

  政治協商會議。

  “是,總理。這樣大家有什麽要求,有什麽需要商量的,就在這裏麵商量。兼顧各方利益,包括各黨派利益。不是太嚴重的情況,就最好不要動用武力。”

  “這個想法倒是不錯。”

  孫中山點點頭。

  對於張學文的想法非常讚同。

  “總理,如果成立政治協商會議,沒有人比你更合適領導這個機構。就由你來調節各方,坐鎮政治協商會議。這樣的會議需要總理。”

  看到孫中山同意,張學文心中大喜。

  隻要孫中山同意,那麽就沒有任何的問題。那些地方實力派巴不得張學文給他們這樣一個機會。至於那些小黨派更是如此。就是共和黨、民主黨他們也會讚成。

  因為在國會國民黨是老大,如果能夠另立一個相似的機構,他們肯定會非常讚成。

  唯一反對的估計隻有國民黨。

  畢竟國民黨已經是國會第一大黨,如果成立政治協商會議,還不知道是什麽情況。但孫中山同意,那麽就沒有任何的問題。

  “我?”

  孫中山搖搖頭。

  然後道:“我不行,我也誌不在這裏。本來這種組織鈍初是最合適的。季新也不錯。”

  “如果汪兆銘願意,那當然是求之不得。”

  相比起孫中山,汪精衛主持張學文當然是更加高興。

  孫中山不管如何,畢竟名望高,而且性格強硬。有時候容易走極端。相比起來汪精衛就圓滑很多。而且自從暗殺載灃進入過一次監獄之後,他的性格是越來越軟弱。

  當然也正是汪精衛這樣的性格,才會在後來被人家蔣介石打的潰敗。一個同盟會成立時候的大佬,辛亥革命之後就開始掌握同盟會黨務工作的大佬人物,被一個上海灘跟著陳其美混的蔣介石奪取了權力。就如汪精衛的妻子陳碧君說的那樣,汪精衛是同盟會頂級大佬的時候,蔣介石還是上海灘的青幫小混混。

  本身就是一個荒唐可笑的事情。

  一旦有壓力的時候,汪精衛往往就會選擇妥協。這樣的人容易控製。

  “總理,國民黨的一些人希望總理去說服他們。其他的黨派和地方實力派,我派人通知他們。我希望一個月之後召開第一次的中國協商會議。我希望未來幾年當中,中國能夠穩定下來,進行建設。”

  “沒有問題。”

  和孫中山談,張學文有一種負罪的感覺。孫中山此人真的是有些幼稚,並不是玩政治的人。

  張學文的政治協商會議,聰明人很快就會想到張學文的意思。

  可是孫中山卻完全沒有發現。

  張學文有些歎氣。孫中山應該做一個革命先行者,做一個革命理論工作者。但是領導一個革命黨派,就不是一個合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