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調停
作者:隨遇而安寫手      更新:2022-03-25 13:33      字數:3337
  張學文和譚人鳳兩個人從會議場所出來,來到了朱爾典這裏。進來的時候,張學文發現朱爾典此人很悠閑的喝著茶。因此走上前去,笑著道:“朱爾典先生,久仰大名。鄙人張學文。”

  “張將軍,你好。”

  朱爾典的漢語說的很好。

  朱爾典這哥們三十七年前就來到了中國。1876年就來到中國,先在北京領事館任見習翻譯員,曾於各口岸學習領事業務。1888年升為北京公使館館員,1891年成為中文書記長。1896年出任漢城總領事,1898年升為駐華代理公使,1901年成為辦理公使,1906年成為駐華特命全權公使。

  可以說朱爾典就是典型的中國通。在中國快四十年時間,他人生的一半時間都是在中國度過的。

  六十多歲的老頭,笑眯眯的看著張學文。

  “朱爾典先生,不知你為何專門來到我們長沙。我一旦進入京城,肯定第一時間去拜訪朱爾典先生的。”

  客氣一下。

  不過的確是如此。如果張學文進入京城,第一個要做的事情肯定是拜訪這些外國公使。而當中和朱爾典見麵,肯定是重中之重。

  “首先恭喜張將軍的部隊進入京城。”

  “謝謝。”

  朱爾典是老牌外交家。

  不過也對於現在的事情感到棘手。對於張學文這個從辛亥革命年代突然崛起的西南勢力,英國人並不了解。因為英國人在張學文崛起之前,從來沒有和張學文打過交道。朱爾典本人也從來沒有和張學文有過交談。

  一直都是英國的漢口領事館的人,和張學文接觸。

  對於朱爾典這樣的人來說,更喜歡和熟悉的人打交道。並不喜歡張學文這樣革命黨出身、年輕、銳利的人打交道。因為這樣的人很容易讓朱爾典聯想起那些民族主義者。

  可惜現在是不打交道不行了。

  這一次張學文突然出手,連京城都給打了下來。袁世凱這個朱爾典的老朋友,就這麽窩囊的死了。袁世凱死了之後,朱爾典都不敢相信。袁世凱此等梟雄,怎麽會這樣輕易的就死了。隨著袁世凱離開人世,隨著張學文的部隊控製京城。張學文的人民黨入主中央,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因此朱爾典必須要和張學文,要和人民黨接觸。

  中國的問題本來就很複雜。

  這是一個大國,是一個號稱擁有幾千年文明曆史的大國。但同樣中國也是一個弱國,是一個農業國,被世界列強輪番蹂躪的國家。這就讓中國的情況變得非常特殊。

  英國人作為一個島國,在歐洲玩的就是平衡。他們對待中國也是如此。他們要和中國的中央政府保持很好的關係,以此來保障英國的利益。

  同樣,他們又不希望中國太強大,以免擺脫英國的控製。

  因此英國人最希望的結果就是,中國的中央實力不高,但中國又不打仗。反正中國保持弱,保證英國利益就可以。

  “張將軍,從李烈鈞將軍在江西宣布獨立開始,這一仗都打了兩個月時間。安慶、九江、南京都是很重要的地方,他極大地影響了各國的利益。張將軍,你的部隊都已經進入了京城,我想你的目標也達成了。戰爭是不是應該結束。”

  朱爾典是中國通。

  也是一個成熟的外交家。但他今天一開口就是咄咄逼人,語氣雖然很是平淡,但內容比較強勢。主要是朱爾典想看看張學文這個人。

  張學文微微一笑。

  並沒有因為朱爾典的話有什麽感到不快。

  因為在張學文的想法當中,朱爾典是英國駐中國公使。趾高氣揚應該沒什麽,誰讓英國目前是世界第一強國。因此張學文笑著道:“朱爾典先生,我們是因為袁世凱大總統違背‘臨時約法’,公然包庇殺害宋教仁的凶手,才會起兵的。至於戰爭何時結束,還要看形勢的發展。我不能說停就停,說打就打。”

  “張將軍,恕我冒昧。不知道人民黨的軍隊要達成什麽樣的效果才滿意,戰爭要到達哪一步才會滿意。如果繼續戰爭,會不會是人民黨和北洋軍部隊的全麵內戰。各國都非常關心現在的情況,擔心一旦發聲全麵的軍事對抗,會影響各國的利益。馮國璋將軍表示,他們和宋教仁的案子沒有絲毫的關係。希望大家能夠坐下來達成停戰協議。”

  到了這個時候,張學文算是明白朱爾典的來意。

  長江。

  沿著長江就是英國人最大的地盤,在這裏英國人的勢力最大。張學文占了湖北,已經是對於英國人有影響。江浙滬更是英國人最大的勢力範圍,英國這是要保護自己的地盤。

  而且這一次的二次革命,南京和安慶、九江都成為主要戰場。而這幾個地方都跟長江有關係。這兩個月的戰爭,給英國的確是帶來了很多影響。

  畢竟隻要打仗,商業就會受到極大地損害。

  現在朱爾典就是希望張學文的手不要伸進江浙滬地區。不過就算沒有朱爾典,張學文也沒有實力打過江浙地區。馮國璋目前把兵力收縮之後,在江浙滬地區擁有八萬多人的部隊。實力非常強大。

  不過打不進江浙滬,但現在張學文要做的是把北洋軍勢力從河南、安徽、江西趕出去。可惜這個時候朱爾典到了。

  “停戰協議?”

  張學文頓了一下道:“我們也不希望戰爭繼續擴大。但是我的軍隊已經進入了京城,我不希望山東地區還有其他的勢力。而且隻要馮國璋將軍宣布支持軍民分治,那麽我想我們的目標也就達到了。並不需要繼續擴大戰爭。”

  雖然河南、江西、安徽的北洋軍並沒有完全清理,但張學文到了現在也不想繼續打下去。隻要拿下山東,保衛京城,那麽這一次的目標也算是完成了。

  朱爾典沒有說話。

  在考慮張學文的意思。

  山東。

  這個應該沒有問題。朱爾典一直關注這場戰爭的發展,目前山東並沒有什麽強有力的軍隊。隻要張學文的部隊進入山東,他們根本就擋不住。

  估計馮國璋還希望山東的軍隊南下來到江浙滬地區。

  軍民分治。

  這個問題就比較大。這是中國統治者都要做的一件事情。袁世凱在的時候是如此,現在換到張學文上去,也是要如此。不過這個問題朱爾典不能答應。

  因為地方勢力,最忌諱的就是中央插手。

  估計馮國璋也是如此。

  “張將軍,這些問題我會告訴馮國璋將軍。中國這兩年戰爭太多,各國都不希望中國如此動亂。這會給中國人民帶來很大的創傷,各國都表示密切關注。為了中國人民,也為了各國在華的利益,我們都對於中國的戰爭感到憂心。希望中國的戰爭能夠早點結束。”

  去你的。

  是關注會不會影響他們的利益。中國人死不死,你們誰會關心。

  但張學文也希望盡快的結束戰爭,因為張學文也是不想打下去了。所以笑著道:“感謝各國對於中國的關心,我們一定會努力保證各國的利益。不讓各國在中國的利益受到損失。朱爾典先生,你也可以轉告馮國璋將軍。我雖然推進軍民分治,但對於馮國璋將軍我很放心,我很相信。因此到時候江浙滬需要的民政長,可以有他來提名,中央任命。”

  軍民分治。

  說起來容易,但是在那些軍閥那裏根本行不通。就如李烈鈞在江西,讓自己的部隊鬧兵變,嚇走了江西民政長。如果張學文隨意的任命一個人去馮國璋那裏,馮國璋一樣可以用這樣的方法。

  既然如此,張學文就讓馮國璋自己提名,然後中央任命。

  這樣估計馮國璋就會答應。

  等到真有人成為民政長,那麽就算那個人不是故意,也會和軍人發生衝突。隻要是人就會有野心。就算他以前是馮國璋的部下,但成為民政長之後,他們的野心也會增大。

  也會希望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民政長。

  到時候一旦發生衝突,就會給張學文機會。

  “張將軍的話我會帶到。”

  朱爾典點點頭,然後道:“張將軍,你馬上就要入主中央。我很想了解一下張將軍未來在中國的政策。當然我並不是要幹涉張將軍未來的施政,隻是我們英國和中國是多年的好朋友。我隻是基於朋友的立場上,希望和張將軍探討一下。我相信各國都非常好奇張將軍未來的執政綱領。”

  噗——

  張學文真想吐出來。

  你不就是想要聽聽新政府是不是承認滿清、北洋政府留下的債務,還有那麽多條約。說的那麽文明幹嘛?誰不知道你們英國人是強盜出身。

  先是在海上當強盜,然後是販賣黑奴,給中國這些國家販賣鴉片。

  可是說這個世界上最惡毒的事情英國人都幹了,在這裏裝什麽文明國家。

  不過張學文現在還不能得罪英國人。

  所以隻能道:“我們從來沒有想過會有一天能夠入主中央,所以具體的都沒有想清楚。不過有一點我是明確的。我會秉承我們國家和各國一貫的友好傳統,希望繼續保持這種友好。特別是和英國,我希望我們國家和英國可以繼續有更多的合作。”

  模棱兩可。

  但對於朱爾典來說已經拿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

  畢竟所謂的友好,就是一個稱號。張學文是暗示,他會全盤承認之前政府的一切東西。隻要這樣朱爾典就滿意。因此朱爾典站起來道:“張將軍,我相信在張將軍的領導之下,我們兩國的友誼會更上一層樓。”

  “朱爾典先生,我相信會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