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西藏問題
作者:隨遇而安寫手      更新:2022-03-25 13:32      字數:3839
  禍水東引。

  西藏出了問題,所以英國人來談判,他們找了袁世凱,提出了他們的意見。

  第一:中國在西藏有宗主權,而無主權,也即中國可派駐藏大臣駐拉薩,但不能幹涉西藏內政。

  英國人想要分裂西藏,想要讓西藏獨立。可是法理上,他們先要找一個借口。不能說我想占你的地方,我就占你的地方。這也太野蠻。

  到了二十世紀,英國這個強盜出身的國家,也要開始講文明。因此他們要找借口。

  那就是中國對於西藏沒有主權,中國隻是西藏的宗主。和越南、朝鮮半島一樣。一旦中國這邊確認這一點,那麽中國就會失去對於西藏的控製。

  因為西藏到時候隻是一個附屬國,而不是中國的土地。隻要中國承認這一點,那麽以後西藏獨立就有了法理基礎。

  第二:除駐藏大臣擁有純屬禮儀性的小型衛隊外,中國軍隊不得駐在西藏。如果說第一條是法理上的,是要從法理上獨立出西藏。而第二條是要創造西藏獨立的事實。

  英國人是用大炮轟開全世界的。

  比誰都相信實力,相信火炮的力量。因此限製中國軍隊進入西藏,然後他們就有足夠的辦法處理西藏問題。其實這種條款不稀罕。

  後來日本人也是學這個。

  就如1.28事變之後的淞滬停戰協議,日本人就規定中國軍隊不能進駐上海。還有“何梅協定”都是有這方麵的條款。先用條款規定你不能駐軍,然後他們卻開始用部隊慢慢的占領這裏,擴大自己的影響。

  第三:除駐藏大臣及其屬員外,中國文職官員不得駐在西藏。

  這就是英國人的條件。

  袁世凱是什麽人,老奸巨猾,英國人的野心看的非常明白。辛亥革命是中國民族主義的發端,不管是同盟會的三民主義,還是張學文人民黨的黨綱,第一條都是民族主義。

  這絕對不是隨隨便便出現的。

  是中國人的民族主義抬頭,在這種思潮之下才會有這些黨綱的出現。目前正好是民族主義高漲的時候,就是袁世凱也不會傻了吧唧的承認這些條款。

  而且袁世凱也不願意承擔這樣的罪名。

  這些日子袁世凱正看著張學文不順眼,所以就直接把事情推給了張學文。告訴英國人,西藏是西南巡閱使管的,你們可以直接找張學文談判。

  就這樣袁世凱把事情推給了張學文。

  “談。”

  張學文想了想之後,隻能是接受。畢竟袁世凱是大總統,而且西藏的確是自己管轄範圍。自己還真是必須要管。如果西藏亂了,還會影響四川、青海、雲南等地的安穩。也會直接影響張學文在西南地區的統治基礎。

  英國人的野心可是很大的。

  “譚老,你帶著一些人就跟英國人談。一個月談不下來,就談兩個月。兩個月談不下來,就談半年。半年談不下來,就談一年。一年談不下來,就談兩年。”

  “隻有一個字,那就是任何的書麵條款都不能簽。口頭上的承諾,你盡可糊弄他們。但是絕對不能有書麵上的任何簽字。隻要沒有書麵上的條款,口頭上的任何承諾,我們都能隨時推翻。”

  譚人鳳笑著點點頭。

  他明白張學文的意思。書麵上的條款一旦簽訂,那就是證據。不管以後怎麽弄,這都會是一個大麻煩。因為法理上的東西,很容易帶來扯皮。

  可是口頭上的承諾就是放屁。

  對於玩政治的人來說,口頭上的承諾都是準備隨時推翻的。多少人早上說的話,晚上就可以否定。

  “子清,談歸談,該做的準備還是要做的。”

  禹之謨輕輕的提醒張學文。

  “當然。”

  張學文站起來,到了地圖的旁邊,道:“西藏這些叛亂勢力,我們要給他們一點顏色。不然讓他們做大,以後事情就不好辦。而且跟英國人談判,也要給他們弄一個既成事實。我相信英國人也想看看他們支持和訓練的西藏叛亂部隊的實力,不會阻擋我們進軍。隻有那些人頂不住的時候,英國人才會跳出來。”

  “西藏的問題我很早就考慮過。四川這邊有雅州鎮守使羅長琦的獨立第四旅,他們的部隊是從西藏撤回來的。不僅了解西藏的情況,而且戰鬥力極其強悍。我準備讓他們再次打頭,進駐西藏。然後是雲南這邊,讓薑梅齡帶著一支加強團,組成入藏支隊,從雲南進入西藏。讓尹昌衡擔任入藏部隊的總司令。”

  英國人在西藏畢竟沒有自己的軍隊。

  他們隻是煽動西藏本地勢力,武裝本地勢力。估計英國人也想看看他們訓練的西藏部隊實力如何。如果他們能夠擋住中國軍隊當然最好,那樣談判就有利很多。

  隻有擋不住的時候,英國人才會赤膊上陣。

  “這個安排不錯。不過既然是入藏的總司令,應該給尹昌衡更多的自主權利。進入西藏之後,不能讓他束手束腳。”

  尹昌衡,這可是大家心目中的名將。

  畢竟是第一個敢於伏擊北洋軍第五協的將軍,而且取得了輝煌的戰果。他進入西藏,大家都是非常放心。

  “除了沒有權力和英國人私自談判之外,其他的他都可以自己決定。”

  “子清,和英國人談,你要什麽結果。最起碼要有一個底線。”

  譚人鳳最後還是問了問張學文。

  張學文看了看會議室,隻有人民黨高層七個人,還有會議記錄員。張學文揮揮手讓記錄員離開,然後小聲道:“結果?我什麽結果都不期望。這個世界上任何的談判,需要的都是實力為基礎。沒有實力的談判,永遠不可能對我們有利。因此譚老,我的要求就是拖。現在歐洲那邊的局勢緊張,幾個歐洲強國都在整軍備戰。估計也就在兩三年之內歐洲就會有一場大戰。隻要歐洲那邊打起來,那麽他們再也沒有實力幹涉我們中國的事情。到時候什麽談判不談判,軍隊進入西藏之後,我倒要看看他能幹什麽。”

  “打仗?”

  幾個人麵麵相覷。

  他們都沒有想過歐洲的事情。現在大家管中國國內的事情都來不及,誰有空管萬裏之外的歐洲事情。所以大家都沒有想過歐洲打仗的事情。

  不過張學文肯定的道:“英國、法國都是老牌強國,把全世界能夠打下來的地方都打了下來。如果我們中國不是地方大,而且最起碼還有一個滿清朝廷這個統一王朝,他們也早把我們國家也給打下來了。而德意誌是一個後起的工業大國。但是現在世界市場都被英國、法國他們弄到手,德國豈能甘心。德國也需要這些殖民地,所以他們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大。前幾年英國、法國、俄羅斯達成‘三國協約’,就是為了應付德國這些新崛起大國組成的軍事同盟。按照現在的情況,戰爭在歐洲已經是一觸即發。”

  “要是能打起來就好了。”

  寧調元忍不住發出了感歎。

  歐洲這些強國對於中國的壓榨,讓中國人真是敢怒不敢言。因為他們太強大,而中國太落後。他們帶給中國人的壓力,真的是太大太大。

  包括這些革命黨也一樣。

  對於歐洲這些強國有本能性的畏懼。

  “仙霞兄,你放心。一定會打起來的。而且他們的軍隊都是上百萬來數,而且一旦動員部隊那麽擴充到幾百萬都不成問題。他們的軍隊比我們多,武器比我們好,一旦打起來就不是短時間之內能夠結束的。而且一旦打起來估計就是幾十萬、幾十萬的傷亡。不過他們打的越激烈,對我們越有利。隻要我們安心發展,等到他們那邊結束戰爭,再想過來欺負我們中國,就再也沒有機會。因為他們也需要長時間的舔傷口。”

  “子清,如果真如你說說,歐洲要打仗。那麽庚子賠款,我們要緩緩。絕對不能交上去。”

  禹之謨立馬想到了另一個問題。

  庚子賠款。

  這可不是一個小數目,而是一筆驚人的數目。賠款總數為4.5億兩,年息4分(4%),分39年還清,本息合計982238150兩,以關稅﹑常關稅和鹽稅作抵押,通商口岸的常關也歸海關管理。正是這次的賠款,讓中國的關稅徹底落入到外國人手中。

  但就算是如此,滿清朝廷也付不出來。

  既然付不出來,滿清朝廷就給各省份分攤。而張學文控製的西南五省,湖北120萬兩、湖南70萬兩、四川220萬兩、雲南30萬兩、貴州二十萬兩。加上張學文目前慢慢控製的甘肅和陝西,甘肅三十萬兩、陝西六十萬兩。

  這筆錢全算上那就是五百五十萬兩。

  這可不是小數目。

  嚇死你。

  中華民國自從成立以來,就承認滿清朝廷簽下的所有的合約,因此庚子賠款自然是中華民國接受。南京臨時政府的時候,他還沒有一統中國,所以還沒有權力。

  但是自從袁世凱成為臨時大總統之後,名義上他已經是中國最高元首。

  因此他已經給各省下了命令。

  分攤的庚子賠款必須要如實上交。這部分的錢,很多省份都不敢扣留。因為這筆錢並不是直接交給袁世凱,而是交給指定的銀行,然後轉交給這些國家。很多省份都不敢得罪外國人。

  現在張學文這樣肯定的表示歐洲一定會出現戰爭,禹之謨立馬就想到了庚子賠款。

  一年五百五十萬兩,這是多大的數目。如果這筆錢投入到建設當中,可以產生多大的效果。如果投入到軍隊當中,能夠擴軍多少。

  所以禹之謨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不付這筆錢。

  “恩,說得對。庚子賠款本來就是列強強加給我們的。我們挺一挺,挺過一兩年時間。等到歐戰爆發,到時候什麽庚子賠款,一個子都別想要。”

  張學文點點頭。

  曆史上庚子賠款可是一直賠到二十年代。本來是要賠近十億兩,不過隨著結束賠款、退款等等。還有一戰中國是戰勝國,因此戰敗國的庚子賠款不用賠。所以總數並沒有到十億兩。但賠款的數目依舊驚人,到最後中國總共是賠了6.64億兩,扣除一些退款等等,實際支付給帝國主義的賠款數額共五億七千六百多萬兩。

  現在張學文來了,張學文可不會繼續賠庚子賠款。

  如果繼續賠款,中國十年之內都被賠款壓的喘不過氣。隻要等到一戰開始,還想跟中國要錢?

  “譚老,因此你的任務很重。你就給我拖,拖時間。還有可以擾亂一下他們的視線。就說我們西南準備建設的川漢鐵路,因為缺錢,準備從英國借款三千萬。”

  現在英國人就是典型的產量過剩,在世界各地投資。

  貸款。

  是英國人最喜歡的方式。如果張學文說,為了修築鐵路貸款,估計英國商人樂壞了。這隻是談判轉移視線的一種小花招而已。

  “我明白你的意思。”

  “那就好了。幾位,總之一句話。現階段跟這些列強是能拖就拖,隻要拖到歐洲這個火藥桶爆炸,那麽我們就安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