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正定起義軍
作者:隨遇而安寫手      更新:2022-03-25 13:31      字數:4309
  “子箴,最新的消息。”

  馮玉祥臉色陰沉,腳步很重。

  指揮室當中有起義大都督王金銘,起義軍總指揮施從雲,還有起義軍參謀長白毓昆。這裏麵王金銘和施從雲都是七十九標的營管帶,白毓昆是知名學者,是中國最早期的現代地理學家。

  白毓昆是光複會,後來也進入了同盟會。

  光複會的實力基本上都集中在江浙地區,特別是浙江地區。在北方非常少見。其實不僅僅是光複會,應該說整個革命黨在北方地區的實力都不強。

  因為長江以北地區就是袁世凱北洋軍的地盤。

  而王金銘和施從雲,雖然積極參加這次的起義,但他們真不是革命黨。既不是同盟會,也不是光複會。但他們一直都支持革命,所以這一次在白毓昆的鼓動之下,來了正定起義。

  其實早在張紹曾擔任二十鎮統製的時候,王金銘和施從雲就已經深受革命黨的影響。

  “第六鎮十二協,第三鎮第五協,正往我們這裏而來。”

  “十二協,第五協。”

  指揮室當中所有人的臉色都非常凝重。

  北洋軍的實力,他們很多人作為北洋軍將領當然是心知肚明。他們的二十鎮,在北洋軍體係當中還屬於是實力較為差的部隊。

  相比起老北洋六鎮來說,二十鎮不管是武器裝備還是訓練水平都是差個等級。

  第六鎮、第三鎮都是袁世凱的寶貝,實力非常強大。目前潘榘楹在正定收攏部隊,手上已經有六千人。再加上這兩個協,北洋軍就會超過一萬五千多人。

  相比起北洋軍,起義軍人數就少了很多。

  畢竟這次起義的幾個主要領導都隻是軍隊營管帶。雖然他們平常在軍隊當中也有威望,但畢竟他們的地位太低。如果是吳祿貞或者是張紹曾振臂一呼,那麽雖然這些部隊是北洋軍,但說不定也有很多人響應。

  可惜王金銘、施從雲、馮玉祥幾個人都沒有那樣的威望。

  二十鎮在張紹曾當統製的時候,革命黨相當活躍。但起義之後陸陸續續響應的也不超過三千人。和潘榘楹的部隊硬碰硬交火之後,現在就剩下了兩千來人。

  潘榘楹那裏可是有六千來人。

  其實真正犧牲的不多。部隊轟散的更多。因為二十鎮不少官兵都是東北人,進入關內就不是他們的想法。經過了吳祿貞、張紹曾、藍天蔚的事情之後,也受到了一些歧視和監視。

  本來就有些不滿。

  因此趁著這一次兵變,不少人一哄而散。弄得袁世凱一下就損失了六千多人。其實如果不是潘榘楹想要穩,不想太過冒險。潘榘楹的六千人早就衝出正定,過來殲滅王金銘他們的部隊。

  兩千來人,麵對一萬五千多人的合圍,真心沒有信心。

  “煥章,你的意思呢?”

  馮玉祥是此次起義的總參謀長。而且平常他們交流的時候,馮玉祥也是足智多謀。因此王金銘就直接問了馮玉祥的意見。

  馮玉祥沒有猶豫,立馬就回答。

  “撤。”

  “撤?不行。我們隻要攻破正定,就能夠直指京城。”

  白毓昆搖搖頭,反對馮玉祥的提議。

  “潘榘楹目前就駐紮正定,以我們的實力是不可能攻破正定。就算我們攻破正定,京城有第二鎮。雖然第三協南下,目前在河南,但第二鎮主力還在京城。我們能戰勝第二鎮嗎?”

  在這裏的都是北洋軍軍官。

  雖然都隻是小小的營官,但他們都熟悉目前北洋軍的駐紮情況。陸軍第二鎮,其實就是原來的北洋軍第一鎮。這是袁世凱的嫡係,實力強大,目前坐鎮京城。

  起義軍不到兩千人,根本就不是對手。

  而且不要說陸軍第二鎮,一旦需要的時候目前駐紮山東的陸軍第四鎮也可以迅速支援。正定起義軍根本就沒有機會。

  白毓昆是讀書人,指揮作戰完全是靠著想象。他有滿腔熱血,但打仗可不是鬧著玩的。馮玉祥他們都是軍人,怎麽可能讚成他異想天開的想法。

  打進京城?

  簡直是做夢。

  “煥章,我們往哪裏撤。”

  王金銘是認可馮玉祥的想法。現在根本就打不贏正定的潘榘楹二十鎮,而且四麵八方的北洋軍都圍過來。這個時候不跑,難道就等著被人殲滅。

  “山西。我們退往山西,聯絡山西革命軍。”

  “可是,煥章。你應該知道,山西革命軍被曹錕的第三鎮打的潰散。據說閻錫山的部隊都已經逃往歸綏(呼和浩特),溫壽泉的部隊跑到了晉南。我們上哪裏聯係他們。”

  施從雲搖搖頭。

  山西革命軍開始挺活躍,甚至準備攻占石家莊。可等到曹錕的第三鎮發力,山西革命軍立馬是丟盔棄甲。從石家莊撤退,娘子關丟失,連太原都被曹錕攻占。

  閻錫山一看情況不對,立馬帶領主力部隊往歸綏跑去。而溫壽泉則是帶領自己的部隊往南跑,現在大家都不知道溫壽泉的部隊跑到哪裏去了。

  當然說的很漂亮。

  要光複山西北部地區,要光複山西南部地區。其實就是曹錕的第三鎮實力太強大,根本就不是山西革命軍能夠對抗的。現在大部分山西地盤都落入曹錕的手上。

  “燮卿兄,山西有多大,山西有多少人口。再說說第三鎮有多少人,才不過一萬人。大部分部隊還要追擊山西革命軍,大城市還需要留下部隊維持秩序。這麽大的山西,我們兩千人還躲不過他們。實在不行,我們就穿過山西,進入陝西。”

  北洋軍,是很強大。

  但再強大,北洋軍才幾個人。把所有北洋軍目前控製的武裝加起來也不過十萬人上下。而中國有多大,十萬人撒下去,什麽都沒有。

  中國這麽大,就算是撒下百萬人下去,都不可能完全控製中國。何況隻有十萬人。

  看看北洋軍第三鎮。

  曹錕帶領第三鎮接連攻破陝西的重要城市的關隘,看起來很凶猛。但對於廣闊的山西大地來說,這點軍隊能幹什麽。

  解放戰爭的時候,幾十萬人的部隊在陝西和山西,照樣能夠找到空隙跑掉。甚至國共雙方百萬大軍在陝西和山西。而目前曹錕的軍隊才一萬多人,也就是守著重要城市的關隘而已。

  山西那麽多空地方,怎麽都能跑。

  一萬人,十萬人,三四十萬人也不可能填滿山西。他們兩千人,馮玉祥相信可以跑掉。

  “你就敢保證,北洋軍不會追我們進入山西。”

  白毓昆被馮玉祥搶了一頓,不過也沒有生氣。他本來就是文人,這一次隻是當聯絡人,參與而已。因此他還是問了自己的擔心。

  “不會的。”

  這一次說話的是王金銘。

  “袁世凱看起來占據優勢,但現在的壓力絕對很大。南京那邊雲集十萬兵馬,有些北伐先鋒隊都進入了山東,在徐州跟張勳的部隊交手。湖北那邊也是大軍雲集,跟陸軍第一鎮、禁衛軍對峙。陝西的張鈁部隊在潼關和河南軍隊幾次對抗,安微淮上軍也跟倪嗣衝的部隊幾番交手。”

  王金銘不是同盟會,也不是共進會,平時隻是支持革命。但能夠被推舉為大都督,當然是有足夠的魅力和能力。王金銘雖然不是北洋軍高官,因此具體的北洋軍情形,不可能清楚。

  但他大致能夠分析出來。

  目前北洋軍是四麵出擊,需要防備的地方太多。不說南京那邊的北伐部隊,就是山東那邊的革命黨暴動也是此起彼伏。

  甚至是河北這邊也是一樣。

  就在正定起義之前的前幾天,張家口就出現過革命黨領導的暴動。隻不過很快被北洋軍鎮壓了下去。山東、河北都是北洋軍直接控製的地盤,還如此多事。

  其他地方,湖北前線,雙方都擺上幾萬人對持。為了壓製陝西革命黨,在潼關打的正激烈。在潼關方向,第二鎮的第三協王占元的部隊,就被拖在這裏。倪嗣衝為了壓製革命黨的氣焰,直接進入安微,打的淮上軍節節敗退。

  為了應付這些四麵八方的壓力,袁世凱重兵擺在河南。河南是中原,輻射四方。上可以牽製山東和山西,向東威脅江蘇和安微,向西對潼關虎視眈眈,向南防備湖北軍隊。

  因此河南有袁世凱六七萬的軍隊。

  這些部隊看起來很多,但都不能動用。很多都有自己的任務。他們是很難跟著部隊一起進入山西。最多也就是曹錕的第三鎮部隊繼續跟著他們。

  “不過,煥章。我們還是不能盲目的進入山西。山西的部隊被第三鎮打的進入歸綏,我們是客軍,很難在山西立足。隻能繼續往西走。我們必須要找到一個能夠容納我們,能夠接應我們的部隊。”

  “陝西、甘肅都可以。他們都宣布獨立。可是他們都沒有實力接應我們。最近有一個消息,不知道聽說沒有?”

  “什麽消息?”

  “甘肅那邊新任命了平涼鎮守使。”

  “有所耳聞。”

  白毓昆點點頭。

  比起軍中的漢子,白毓昆卻是天津很著名的讀書人。在大學當老師,交遊廣闊,聽說過這件事情。

  “我不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麽事情。但是這一次擔任平涼鎮守使的是程潛。此人是湖南人,畢業日本士官學校,之前在四川新軍擔任協統,後來還在湖北和北洋軍交過手。他本來應該是屬於西南巡閱使張學文的麾下,這一次不知怎麽就成為了平涼鎮守使。”

  馮玉祥有一個舅舅,就是陸建章。

  在袁世凱那裏還是挺受重視。因此知道的比別人多一點,但也僅僅是多一點。他也不清楚甘肅那邊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情。隻知道程潛成為了平涼鎮守使。

  “程潛此人我倒是聽說過。”

  白毓昆是江南才子,當年在蔡元培的介紹之下進入了光複會。後來光複會加入同盟會,白毓昆也跟著加入同盟會。幾年前陶成章和孫中山鬧翻,白毓昆倒沒有退出同盟會。也是因為北方同盟會的力量薄弱,才會來到天津。

  聽說過程潛此人。

  “我聽聞程潛跟西南巡閱使張學文的私交甚好,曾經在日本就是好朋友。是張學文相當倚重的手下大將,怎麽就成了平涼鎮守使。”

  “煥章,你說這個幹什麽。”

  王金銘問了問馮玉祥。

  不明白為什麽馮玉祥突然提起這件事情。

  “我雖然不知道,程潛怎麽突然成為平涼鎮守使。但這表明西南巡閱使張學文的軍隊已經是進入甘肅。現在有能力幫助我們抵擋北洋軍,接應我們的也隻有這位西南巡閱使。”

  “對。”

  王金銘點點頭。

  “我們現在要麽去南京投奔臨時政府,要麽是去投奔西南巡閱使。我們要去南京,道路不通。這樣看來我們隻能是求助於西南巡閱使。”

  “我就是這個意思。”

  王金銘考慮一會,道:“雅雨兄,估計這就要麻煩你。我們需要你過去找西南巡閱使,你要說服他派兵接應我們,幫助我們。”

  白毓昆站起來道:“義不容辭。”

  “雅雨兄,我派一個隊的部隊護送你。不要南下,從山西穿過進入陝西,然後去甘肅找程潛。從甘肅進入四川,最後去長沙找西南巡閱使。”

  白毓昆是一介文人,長途跋涉不是很容易。

  馮玉祥當然要撥給他一個連的部隊保護他。畢竟山西、陝西這些地方土匪很多。別到時候被土匪給滅了,那就真冤。

  “煥章,準備派誰。”

  “瑞伯,讓瑞伯去。他年輕有為,有勇有謀。我再讓韓複榘跟著,此人腦袋瓜靈活。有他們兩個人,準保不會出事。”

  “瑞伯,有瑞伯就放心了。”

  王金銘和施從雲都讚同馮玉祥提出的人選。

  韓福渠他們不清楚是什麽人,但瑞伯指的是鹿鍾麟。鹿鍾麟此人河北望族,因為科考沒過,就參加北洋軍。目前是三十九混成協八十標副官,和王金銘、施從雲、馮玉祥都是認識的。

  鹿鍾麟此人有勇有謀,在八十標名氣很大。

  此人曾經在下麵帶兵的時候,他那一排在訓練當中一天跑動距離超過百裏,達到一百二十裏的驚人成績。可謂是轟動整個八十標,轟動整個北洋軍。也讓八十標的標統車震非常欣賞。

  因為這個年代,急行軍軍隊能跑個四十公裏,那都是相當厲害的。但鹿鍾麟的部隊卻能夠跑六十公裏,在這個年代絕對是最頂級的軍隊。

  “行。子箴,你寫一封信。我現在立馬去找西南巡閱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