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共進會分裂
作者:隨遇而安寫手      更新:2022-03-25 13:30      字數:3452
  “哼,張庭輔和彭楚藩究竟是不是湖北人。”

  聽到張庭輔和彭楚藩都拒絕了湖北軍政府的命令之後,孫武站起來直接一腳把前麵的桌子踢翻。雖然想到了這個結果,但還是很生氣。

  畢竟張廷輔和彭楚藩都是文學社的人。現在文學社被同盟會合並,張學文又非常器重文學社的人。張廷輔、彭楚藩現在都是位高權重,在武昌威名赫赫。不聽自己話,也是可能的。

  因此很快孫武冷靜下來。

  “招兵的情況如何?”

  “很不錯。我們的宣傳下去了,有很多人湧了過來。兩天之內已經是招了一萬兩千人。”

  “好。”

  孫武大喜。

  這就是差距。

  文學社是依托新軍發展的,因此在湖北新軍有很大的影響。但是離開新軍,文學社就沒什麽名氣。或者應該說離開新軍,基本上沒人認識文學社的人。

  曆史上,蔣翊武他們能有那麽大的名氣,是因為他們是首義功臣。

  那是首義。

  正是因為他們是首義功臣,所以不管他之前地位多低、名氣多低,一躍成為中國最知名的革命黨人。蔣翊武他們憑借著首義功臣的名義,讓中國的年輕人崇拜。他們也是憑借著這個威望,整合了來湖北的眾多軍隊,整合了湖北的學生軍。

  也正是這樣的威望,他們開始的時候,掌握湖北的軍政大權。

  隻不過他們畢竟沒有經曆過大風大浪,也沒有經曆過官場。陡然之間走上高位,被黎元洪和湯化龍這些人玩弄於鼓掌之中,失去了權力。很多人的結局都非常悲哀,死於非命。

  可是現在的首義功臣是張學文,是湖南的這些革命黨。

  加上共進會和文學社領導的武昌起義,成果並不好。反而被張彪逐出了武昌。最後還是湘軍幫助才光複武昌。這樣一來文學社的那些領導,並沒有曆史上的名氣。

  他們一旦走出新軍,根本就沒有幾個人認識他們。

  對於現在很多武昌人看來,張庭輔也好,彭楚藩也好,隻是無名小卒。他們一個是武昌司令,一個是武昌警察局長,但並沒有什麽威望。

  可是共進會不同。

  共進會的領導人,都是湖北鼎鼎大名的人物。劉公、居正、孫武、張振武,都是革命黨經曆很深的人。根本不是文學社那些人能夠比擬的。

  因此當孫武和湯化龍合作宣布成立“湖北軍政府”之後,不少湖北名人都過來充實“湖北軍政府”。共進會的很多人,也是跟著孫武參加湖北軍政府。

  加上共進會在湖北會黨當中一直是聯絡很多,很快不少會黨武裝開始來到武昌。有了這些會黨武裝,又有了湖北士紳的支持,加上招兵情況良好,孫武越來越自信。

  一群湖南佬,還真想占領我湖北。

  因此孫武半躺在那裏,心裏是非常得意。現在自己手上已經有近兩萬人,並不比張學文的人少。等到自己整合湖北革命黨,孫武就要驅逐張學文。到時候隻要有錢,有漢陽兵工廠,自己也是一方諸侯。

  至於革命?北洋軍?

  此時的孫武已經忘得差不多了。

  “報告。”

  “什麽事。”

  “黃申薌求見。”

  “宣。”

  二十八歲的黃申薌,器宇軒昂。

  黃申薌也是共進會的重要人物。黃申薌早年參加過日知會,日知會被破壞後,他在湖北新軍中最早發起組織種族研究會,以後又組織過軍隊同盟會、群治學社等革命團體。共進會湖北總部一成立,他將各團體歸並,加入共進會,並成為主要負責人之一。甚至孫武不在的時候,他主持共進會。

  因此當時共進會有人就說過黃申薌,認為黃申薌是“為革命努力很久,對革命運動最有力者”。

  隻不過黃申薌去年遭到清廷追捕,所以避走上海。當聽說湖南獨立之後,他立馬潛回武昌,參加了武昌起義。他算是共進會少有的軍事幹部。

  孫武和湯化龍成立湖北軍政府之後,把黎元洪請了出來。不過黎元洪畢竟是外人,不是共進會,孫武不是很相信他。

  黃申薌走進來之後,立馬是眉頭一皺。

  因為孫武竟然還是半躺著,並沒有因為黃申薌進來,就起來迎接。孫武在共進會地位高,武昌起義的時候也是總指揮。這一次成立湖北軍政府之後,也是擔任軍事部部長。

  但黃申薌的革命資曆也不低,並不比孫武差多少,而且和孫武的私人交情也不差。

  可是孫武這個態度,讓黃申薌非常不滿。

  孫武看到黃申薌之後,很隨意的道:“委劄接到了沒有。”

  聽到這句話黃申薌是勃然大怒。孫武成為軍事部部長之後,任命黃申薌為近衛一協的協統,率領大約三千人的軍隊。這個位置倒是非常重要,因為近衛一協是共進會招的新兵當中,少有的訓練不錯,而且武器裝備也可以的軍隊。可以說目前孫武手上的近兩萬兵馬,除了這個近衛一協,其他的都是剛剛招進來的新兵。而且不僅沒有訓練過,甚至都是赤手空拳,根本就沒有武器。

  可以知道,孫武其實還是很器重黃申薌。

  可是孫武這種施舍的態度,讓黃申薌非常不滿。畢竟黃申薌也是共進會領導之一,還打過仗的。在共進會地位很高。

  “接到了,我特來感謝你。”

  “協統不小啊。你要好生的幹,聽著沒有。”

  跋扈。

  隻能是這麽說。

  黃申薌大怒。雖然沒有在孫武麵前生氣,但出去之後立馬是氣衝衝的來到了張振武這裏。喝了一口茶之後,忍不住直接摔碎了茶杯。

  “聖養,這是幹什麽?”

  張振武和黃申薌很熟悉。

  很少看到黃申薌這樣,因此疑惑的問道。

  黃申薌看了看張振武,再看了看坐在一邊的陳調元,哼了一聲道:“堯卿成為湖北軍政府的軍事部部長之後,得意忘形,連老朋友都不放在眼裏。當我是他們家的阿貓阿狗,當我是他們家的奴才。我非殺了他不可。”

  黃申薌是真的生氣。

  以至於說出了要殺死孫武的話。

  聽到黃申薌如此的話,張振武大驚失色。黃申薌在共進會絕對是實力派人物,和湖北會黨的關係很深。在軍隊當中也有自己的實力。

  孫武讓黃申薌擔任近衛一協的協統,也是因為那個部隊的不少軍官都是當年和黃申薌一起革命的人。黃申薌這樣的共進會實力派,在共進會內部並不算很多。

  共進會更多的是劉公、居正、孫武這些讀書人,少了黃申薌這樣的實力派。

  “聖養,發生了什麽事情。”

  黃申薌就把剛才發生的事情說了一遍。

  聽完之後,張振武也是勃然大怒。張振武的脾氣也不好,不敢說是飛揚跋扈,最起碼是不吃虧的性格。聽到孫武如此羞辱黃申薌,張振武也是感同身受。

  孫武現在不過隻是一個掛名的軍事部部長,並沒有什麽大權力,就已經如此蔑視一同革命的老朋友。如果他真的成為湖北都督,到時候該怎麽對待自己等人。

  “該死。堯卿,他豈能如此。”

  聽著他們的話,坐在一旁的陳調元微微一笑。本來說服張振武的事情就非常順利,現在出來這種事情,那就更加順利。

  陳調元是一個有野心的人。

  他當初要離開武昌,是因為他不看好革命黨。陳調元是北洋軍出來的人,深知北洋軍的實力。他不認為革命黨能夠抵擋得住北洋軍。

  但是那天看到張學文之後,陳調元就改變了想法。

  他想觀望一段時間。看看張學文能不能成事。北洋軍人才雲集,甚至已經有了自己的派係。自己雖然是北洋參謀學堂、保定軍校畢業的,但是想要爬上高位並不容易。相比起來革命軍更缺少人才,這裏更有機會一步登天。看看張廷輔、彭楚藩這些人就知道。

  正好自己在陸軍中學的學生鄧漢祥成為了張學文的副官,陳調元就通過鄧漢祥了解了張學文的一些情況。越是了解,陳調元越認為張學文是一個能成大事的人。

  不聲不響之間,已經是整合了川湘滇黔四省。現在又進入湖北,看樣子是不想走了。

  一旦張學文真的控製川湘滇黔鄂五省,到時候的實力絕對不會低於北洋軍。而且最近的情況,革命黨的趨勢不錯。陝西、江西接連獨立,山西也出現革命黨起義。

  導致現在的南方,各個省份都在蠢蠢欲動。

  這些情況都讓陳調元有了投奔張學文的心。他有野心,想要投奔張學文,就要給張學文送一份禮物。聽著鄧漢祥的分析之後,陳調元就明白,自己一旦說服張振武這樣的共進會高層投入張學文的陣營,那麽絕對是一個大功勞。

  不敢說一步登天,但也絕對會受到重視。

  說不定比投效北洋軍更有前途。

  所以他在旁邊道:“我側麵了解過湖北軍政府政事部的構成。所有人都是當初和湯化龍一起鼓吹立憲的人,共進會根本沒有拿到多少位置。這樣孫武還洋洋得意。”

  “是。”

  黃申薌點點頭。

  然後有些生氣的道:“關興的鄂軍師因為打砸搶,被林祖坤的部隊趕了出去,還繳了械。可是狗改不了吃屎,他們竟然在武昌外圍又洗劫了金口鎮。最近已經有很多人過來投訴。那個張學文說的不錯,他們就是土匪,哪裏是革命軍。”

  “孫武和湯化龍他們立足的根本就是,他們是湖北人,張學文他們是湖南人。除此之外,他們現在什麽都沒有。要錢沒有、要兵沒兵、要人沒人。可是他們現在如此縱容會黨武裝,很快就會讓武昌人反感。取死之道。”

  陳調元就在旁邊煽風點火。

  但陳調元說的每句話,都讓張振武和黃申薌沉默。因為他說的完全直指本質,告訴兩個人孫武和湯化龍這個所謂的湖北軍政府根本就不可能成功。

  “雪喧,我知道你很聰明。你跟我說說,我們應該怎麽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