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湖北(下)
作者:隨遇而安寫手      更新:2022-03-25 13:29      字數:4150
  “懋吾公,聽聞你已經擔任湖南新政府教育委員會的主席。怎麽有空到寒舍。”

  李執中。

  不僅僅是繼續擔任湖南谘議局副議長,還擔任教育委員會的主席。他的工作是要規劃未來五年湖南教育發展的問題。張學文相信一句話,教育才能救中國。張學文目前沒有實力展開義務教育,現在來說隻能是增加對於教育的投入。但到底能增加多少投入,小學、中學、高中、大學應該是按照什麽比例投入,都需要一個完整的規劃。

  這個任務現在就交給了李執中。這樣的教育計劃,算是開天辟地第一次。因此應該說李執中現在很忙。

  因為現在還在打仗,所以他除了教育計劃。還有一項重要工作就是組織學生,還要維持學校秩序。現在整個湖南很多學校都已經停課,也就是大家所說的“停課鬧革命”。不僅僅是湖南如此,四川、雲南、湖北這些地方都是如此。

  十七八歲,二十來歲的學生沒問題。但是再小一點的學生,張學文希望繼續上課。恢複學校秩序。

  因此李執中目前來說,忙的腳不沾地。

  不過一次非他出馬不可。

  因為他找的對象非同尋常。

  “子豳,你是聰明人。應該明白我今天的來意。”

  子豳。

  王正雅的字。

  王正雅,今年四十一歲,比李執中正好小了十歲。王正雅很厲害,這一點沒有人否認。因為這位絕對是滿清末期地方官場當中相當強悍的人物。

  他二十八歲就在雲南當縣令。當然王正雅並不是進士出身。王正雅,幼讀詩書企圖科舉入仕,青年時代赴澧州趕考,卻名落孫山。當時的考官寧鄉縣李瀚昌愛惜其才華,才將他收為附生。而後他們家在官場打點,讓他以附生身份成為了縣令。

  可就是這樣進入官場的王正雅,一路青雲直上。

  十年,僅僅用了十年他就成為了貴州按察使,是正兒八經的正三品。不知道多少進士出身的,一輩子都不可能成為正三品。不說其他,就說說湖南這邊。

  莊賡良,這可是出身莊家,是明清兩代比龍家更加輝煌的家族。這樣家族出身的莊賡良成為湖南按察使的時候,都已經是七十歲。莊賡良還是正途出身,是進士出身。

  而王正雅成為貴州按察使的時間還不到四十歲。

  可以看出王正雅的能力。

  王正雅第一次擔任縣令的地方是雲南富州。富州屬雲南廣南府,地處邊徼,民情複雜。王正雅膽魄過人,到任後,以淩厲手段剪除匪惡,屢建功勳,一時之間整個雲南都知道了他的名氣。他由寶寧知縣升富州廳通判,繼而擢廣南開化知府,幾年之後晉升至蒙自道道員,統領邊防各軍。不久,又授貴州按察使之職。

  如果不是他成為按察使第二年母親去世,他現在說不定都混到貴州布政使。正是因為母親去世,所以王正雅丁憂在家。

  這樣一個人物,在湖南絕對是一個傳奇。

  大家問張學文誰應該負責常德地區政務工作的時候,張學文第一個想起的就是這位。因為這位當官的時候非常開明,是一個支持洋務的官員。對於革命黨也是非常寬容。

  “懋吾公,您這是為難我。”

  雖然隻比李執中小十歲,而且做到了貴州按察使,但他麵對李執中是相當客氣的。因為王正雅當年還上學的時候,李執中已經是常德、澧州地區有名的老師,王正雅還聽過李執中講課。所以王正雅對於李執中還是相當尊敬。

  “子豳,我說一句,可能比較難聽。事情到了這一步,就算以後我們革命黨失敗,就算我們無法匹敵北洋軍。但袁世凱不是曾文正公,一旦有機會是不會讓滿清繼續下去的。滿清的滅亡沒有人可以擋住。”

  李執中很聰明。

  如王正雅這個年紀,這個經曆的人來說,考慮的和那些二十來歲的年輕人完全不同。現在革命黨那些人很多都非常年輕,他們為了夢想可以獻出生命。可是王正雅不同。沒有利益的事情,王正雅這樣的人是不可能同意的。

  畢竟王正雅在丁憂之前可是正三品的官員。在滿清前途大好。

  要斷了他的念想才可以。

  “子豳,你是一個大才。現在時局變化這麽快,如果你沒有把握住時機,很有可能就這樣沉寂下去。難道你就願意這麽浪費你的才華。你現在加入我們,你也是革命元勳。以你的才華,未來必能夠封侯拜相。新政府需要你這樣的大才。”

  王正雅絕對是大才。

  能文能武。

  在雲南和貴州當官的時候,他即當過地方官,甚至還練過兵。

  現在同盟會就缺這樣的人才。湖南同盟會實力強大,擁有超過五千人的會員,幾萬外圍組織成員。但最多的就是二十來歲的年輕人。就算年紀稍大,也是三十歲上下而已。

  這些人有激情、有抱負,當然也有才華。但最缺少的就是經驗。

  治國的經驗。

  就算是年級比較大,能力比較強的禹之謨、譚人鳳他們也沒有做官的經驗。對於治國大家都是菜鳥,比不得這些人。雖然他們隻是給滿清當官,但也都是能力相當強的人。

  因此如王正雅這樣的人很稀少。

  很多人不是學生就是軍隊的人,他們很少有人做過地方官。讓這些人直接擔任一些地方官,其實是非常冒險的。

  不然張學文也不會專門派李執中來說服王正雅。

  “我能做什麽?”

  王正雅很隨意的問,但李執中心中大喜。因為這句話的意思很簡單,那就是你們同盟會開出什麽條件來吸引自己。

  李執中稍微舒口氣,這一次的任務看起來能夠解決。因此笑著道:“湖北那邊需要支援,因此我們湖南軍隊可能要進入湖北作戰。因此常德、澧州、嶽州會成為一個大後方,我們需要一個人坐鎮這裏負責後勤。我同盟會西南支部負責人張學文希望,子豳你擔任湘北指揮使。全權負責常德、澧州、嶽州三地的民政,讓這裏快點恢複正常情況。當然特殊時期,也希望你能夠保證軍隊後勤的問題。”

  王正雅沒有立即回答。

  他要考慮。

  考慮得失。

  …………

  “玉麟兄,情況如何?”

  “士氣有些低落。如果我們不能盡快攻克武昌,我們的彈藥就會出現問題。”

  “該死。”

  孫武忍不住拍了桌子。

  “堯卿兄,你是總指揮,不能這樣心浮氣躁。”

  張振武立馬批評孫武。

  被人趕出了武昌,大家的心情都不好。本來聽說宋教仁、劉公他們要成立中部同盟會,因此他們還邀請宋教仁、劉公他們到湖北指導革命。

  可是誰能夠想到革命發展會這麽快。

  湖南獨立了!雲南獨立了!貴州獨立了!

  湖北這邊也按耐不住,所以提前舉行了暴動。新軍當中參加這次起義的人數開始就有三千多人,後來陸陸續續參加的有六千多人。超過了目前駐紮武昌周圍的新軍一半。

  加上湖北武昌陸軍中學上千人的學生,還有共進會聯絡的會黨,總數是超過萬人的。

  沒想到第八鎮統領張彪能力不差,在打得措手不及之後,還能夠組織反擊。最後反而是把共進會和文學社趕出了武昌。

  當然第八鎮因為也是措手不及,所以傷亡慘重。甚至有不少第八鎮革命黨還跟著其他部隊一起從武昌跑了,第八鎮參加起義、傷亡、逃跑加起來損失一大半,現在留在武昌城內的還不到三千人。

  可是三千人也很多。

  因為二十一混成協、加上第八鎮的革命黨、還有武昌陸軍中學的學生,本來人數不少。但是經過一晚上的戰爭,也是損失慘重。參加起義的上萬人,目前收攏的兵馬加起來也不到四千人。

  雖然還在不停的收攏潰兵,最後人數應該是能有五六千人。但從上萬人到剩下一半,武昌還在滿清朝廷手中,這怎麽能讓起義總指揮孫武不生氣。

  “湖南那邊難道沒有消息?”

  “還沒有消息。”

  “該死。這個張學文這個人到底是誰?怎麽突然就成了什麽西南巡閱使。還有同盟會哪裏有什麽西南支部。”

  孫武忍不住吐槽。

  說起來孫武在革命黨資曆上,更甚於張學文。畢竟他可是1900年唐才常自立軍起義時候的嶽州司令。張學文這個人真是聽都沒聽過。

  但現在張學文卻成為了整個中國風頭最盛的那個人,成為了和孫中山、黃興相提並論的革命黨領袖。

  不過吐槽歸吐槽,孫武知道現在能夠幫助他們的隻有湖南部隊。所以早在趕出武昌的時候,他就給湖南發了電報,希望湖南趕緊派兵幫助。

  “我倒是知道這個人。當年此人還有一個外號,叫同盟會第一大炮。我也見過此人。當時他的主張不被人采納,多數人都批評他。隻有仇亮、程潛、李根源他們少數幾個人和他走得近。”

  孫武雖然也留學日本歸來,但他很早就回國。先進入了當年的湖北日知會,然後進入了共進會。1909年的時候才加入了同盟會,因此並不認識張學文。

  但張振武不一樣。

  他是同盟會第一批的會員,算是同盟會骨灰級的會員。後來跟張學文他們一樣,都是因為日本那個留學生取締規則,才憤然回國。

  因此他是知道張學文這個大名鼎鼎的同盟會第一大炮。

  隻不過他之前並不知道這個張學文就是那個同盟會第一大炮。畢竟當時張學文用的是假名。

  “現在回想起來,他是對的。總理和克強先生,包括我們在內,我們都是錯的。你看總理和克強先生,在兩廣地區舉行了這麽多次的革命,結果如何。但再看看張學文,不聲不響之間已經是連續促成湖南、雲南、貴州三省革命。他的主張是對的。”

  張振武有些苦笑。

  “那時候的張學文才幾歲。二十一歲?卻沒想到他看的最遠,他的主張才是正確的。”

  感慨。

  真的是感慨。當年多少人背地裏笑話張學文不知天高地厚。所謂的同盟會第一大炮,更多的是一種嘲笑。可是過了六年多時間,回過頭想法就完全不同。

  原來張學文才是正確的,他們是錯誤的。

  “現在說這些沒用。他能來支援我們嗎?”

  “一定會的。”

  張振武點點頭。

  “他當年的主張我還記得一些。他講的最多的就是組織建設,他非常強調組織紀律、組織團結等等。他是一個把團結掛在嘴上的人。而且我們兩湖唇亡齒寒,他一定會來的。”

  張振武其實也不敢確定。

  張振武和張學文兩個人沒有交情,在日本的時候基本上沒怎麽交流過。張學文到底是什麽性格,張振武也不清楚。

  但他必須要這麽說。目前來說,這支隊伍當中孫武的威望最高,是部隊當中共進會目前最高領導。文學社雖然也有領導,但大部分都是小兵、基層軍官,威望無法和孫武相比。

  這一次的起義孫武就是總指揮。

  因此孫武絕對不能失去希望,那樣會動搖部隊。

  “你就這樣跟部隊說,說湖南援軍馬上就會到來。先安定軍心。”

  孫武雖然緊張,但畢竟沒有失去理智,明白張振武的意思。現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穩住軍心。隻要穩住這四千多人的軍心,那麽還有機會。

  “好。”

  “堯卿兄,好消息,好消息。”

  聽到這個聲音,幾個人都知道是王憲章的聲音。現在裏麵的孫武、張振武、鄧玉麟三個人是共進會的領導,而王憲章是文學社的領導。

  “什麽好消息?”

  “湖南有消息了。剛剛張學文派出的信使已經到了。張學文親自帶部隊,離我們隻有不到六十裏地。他的部隊也隨後跟來。”

  “太好了。”

  孫武立馬喜笑顏開。

  他轉了兩圈,道:“叫上吳兆麟、熊炳坤、彭楚藩、張廷輔,我們立馬去迎接湖南的革命同誌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