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現代大學
作者:隨遇而安寫手      更新:2022-03-25 13:28      字數:3099
  “子清,以後我們是一家人,不用這麽客氣。”

  龍家。

  張家和龍家決定聯姻之後,這是張學文第一次正式過來拜訪一下龍家。見過了自己的老丈人和丈母娘之後,張學文就來到了龍璋這裏。

  龍璋看著張學文非常滿意,也非常滿意這次的聯姻。

  不說張學文一表人才,就看看張學文這些年的布局就知道他的厲害。孫中山和黃興兩個人在兩廣地區頻頻舉事,但都是不過半個月就會失敗,基本上主力很少能夠扛過一周的。

  其他省份也有類似的事情。

  但湖南反而是越來越安靜。湖南革命黨的安靜,以及會黨的老實,都讓湖南巡撫岑春蓂非常滿意。隻要革命黨安靜,會黨安靜,那些學生嚷嚷革命岑春蓂是不在乎的。因此岑春蓂非常滿意張學文的巡警部門對於會黨的控製。

  這讓岑春蓂更加信任張學文。

  讓張學文的巡警係統發展越來越好,支持力度也是越來越大。其實所謂的軍隊也是如此。隻要有足夠的錢,那麽就能夠練出漂亮的軍隊,就算是擺架子。

  現在岑春蓂這個湖南巡撫支持,讓張學文可以在湖南各地都能夠成立巡警局。

  而且因為岑春蓂的支持,有足夠的錢、也有足夠的軍火。很快張學文巡警局擁有的槍支已經是超過了千杆,而且還在不停增長當中。甚至慢慢的張學文的巡警局代替一些機構,包括厘金局都需要和巡警局合作。

  有了一省巡撫的支持,在目前的中國各省份當中,湖南算是巡警發展最快的一個省份。

  這讓龍璋這種知道內情的人,非常佩服張學文。

  這才是好辦法。

  靜悄悄的增長自己的實力。龍璋雖然對於同盟會湖南分會的內部不清楚,但可以肯定新軍、巡防營同盟會都不會放過。

  現在看起來靜悄悄,但一旦發難,就不是孫中山、黃興他們那樣屢戰屢敗。而是會讓所有人都大吃一驚。

  一定會是雷霆萬鈞,掃除一切。

  一方諸侯?

  龍璋看著張學文就在想張學文的未來。他會是什麽?會是湖南王,會是湖南一方諸侯,還是以後有資格去追逐天下。如果成功了,龍家也會有巨大的發展。

  龍璋是支持革命,但同樣他也需要為自己的家族考慮。

  “是。”

  以前張學文以同盟會湖南分部負責人的身份,可以和龍璋、龍紱瑞談,可以是一種合作的身份。但是自從張家、龍家聯姻之後,在他們麵前張學文就小一輩。

  “最近如何?有什麽需要幫忙的嗎?”

  龍璋輕輕地問了問張學文。

  “伯父,我想辦一所現代大學。”

  “大學?”

  龍璋頓了一下道:“是像京師大學堂那樣的?”

  “是,也不是。”

  張學文這個是很早的想法。隻不過之前張學文一直沒有能力、沒精力,所以無法付諸行動。但是現在同盟會的發展很順利,張學文也開始慢慢的接收張家的一些東西。

  特別是隨著張學文要娶龍家女人,張學文在張家的地位無可撼動,肯定是未來的張家接班人。所以張學文能夠支配的張家資源也越來越多。張學文的父親也有意識的把張家的一些資源交給張學文去負責。

  手裏有錢,張學文就開始想的越來越多。不過光是憑借著張家一家,是不可能成功。如果有龍家還有其他湖南士紳的幫忙,才能夠成功。

  因此張學文才會跟龍璋提起。

  “我想要成立的大學,的確是像京師大學堂那樣的現代大學。但也有不同。目前中國的那些學堂,包括我們湖南這邊的學校,他們大部分都是教文科。我想要成立一所偏重理工類的大學。”

  “文科?理工類?這有何不同。”

  龍璋皺了皺眉。

  雖然龍璋是很支持革命,也很支持教育。但他畢竟是舊讀書人出身,對於這些不是很懂。張學文需要龍璋的支持,需要龍家的支持。

  因此立馬道:“伯父,英吉利、法蘭西這些國家之所以比我們強,有很多方麵的原因。當中一個最直接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他們的工業比我們好。他們的工廠比我們多,他們的技術比我們先進,他們的槍炮比我們的好,他們的東西比我們好。而造成這一切的根源就是,我們國家一直不重視科學研究。而理工類,就是研究數學、物理、化學等等。”

  張學文給龍璋詳細介紹工業化的作用,介紹現代化技術的發展。

  工業。

  工業並不是建立幾個工廠就可以的。他需要的是海量的技術工人,以及海量的科學家、工程師。在曆史上從洋務運動開始發展工業,一直到新中國的建立,中國的工業都處於最初級階段。甚至經過幾十年的戰爭之後,新中國成立時候的重工業,甚至還不如晚清末期。洋務運動時候建立的很多工廠,在新中國成立的時候,大部分都已經停工。

  這個從大學的分類就能夠看出來。

  在新中國成立的時候,中國的所有大學基本上都是文科,理工科少的可憐。就如當時中國最好的清華、北大,他們百分之九十以上也是文科。

  而新中國成立之後,大規模的進行工業化,工業人才非常缺乏。因此新中國就完全變化,一直到八十年代、甚至九十年代初為止大學大部分都是理工科。特別是新中國初期的時候,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大學科目是理工類,甚至一些社會類的專業都被直接砍了,從大學科目當中消失。為了工業化,新中國縮小了文科類,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理工人才。

  一直到二十一世紀,新中國也是每年都培養幾百萬的工程師。正是因為有了這樣海量的工程師,中國的工業才能夠迎頭趕上。雖然技術上還無法完全超越歐美強國,但工業規模在張學文來這個世界之前,已經是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

  而現在的中國教育卻不同。

  雖然朝廷終止科舉,但大部分讀書人依舊是畢業之後想要進入官場,最起碼進入政府部門工作。因此現在的學校培養學生,跟以前幾乎是沒有區別。大學幾乎沒有教理工科的。

  張學文想要改變這個。

  辛亥革命之後,不能隻是打仗,還需要建設。特別是未來想要和列強對抗,不被他們欺負,中國就必須要工業化。但工業化絕對不是那麽容易的事情,絕對不是吹吹牛就能夠變出那麽多工廠。隻要是想建立工業,那麽就必須要很多理工類的人才。隻有足夠的理工類人才,才能夠發展工業。

  所以張學文才希望成立一個專門的理工類大學。

  龍璋聽完了張學文的解釋,並不是很理解。不過他也明白張學文的意思,想要讓中國的槍炮和西方一樣好,就需要足夠的技術員。而想要有足夠的技術員,就需要專門的學校培養他們。

  龍璋雖然不是很明白,但也是很支持。龍璋非常願意支持教育。

  龍璋曾經在泰州當官的時候,收了一個當地著名的神童為學生。那個人就是目前在英國留學的丁文江,也是後來中國著名的地質學家。他就是當初龍璋一手幫助留學出國的。

  “錢不夠?”

  “不僅僅是錢不夠。更多的是人才不夠。中國在這方麵太落後,真正學習理工類的人很少。想要成立這樣的一所大學,需要的老師很多。可是我手上沒有那麽多人才。”

  “那麽你的意思是……”

  “伯父,我希望你能夠出任這所大學的校長。當然雖然偏重理工類,但也學習曆史、哲學、法律等等。隻不過是增大理工類的比例而已。”

  “你呀你。”

  龍璋笑了笑。

  龍璋已經是明白了張學文的意思。

  雖然龍璋對於文科和理工類的分類有些糊塗,但也知道一點。那就是隻要有錢,目前來說還是可以應聘不少老師的。畢竟留日學生與日俱增,特別是留日學生很多的湖南,招聘幾個人當老師很輕鬆。

  但那些人去日本學的基本上都是政治、軍事這些方麵。

  真正學理工類的,在留日學生當中很少。真正學習理工類的都是留學歐美,而這方麵湖南很少。大部分都在江浙地區,還有湖北地區。

  而張學文的實力不夠,人脈也不夠。而龍璋不同,龍家本來就不是影響力僅限於湖南的小家族。龍璋父親那一輩光是做到知府位置的就有好幾個,龍璋的父親龍汝霖和叔叔龍湛霖,兩個人更是曾經在滿清朝廷有巨大的影響力。而且龍璋本人也在江浙當過官。

  因此一旦龍璋出任這所大學的校長,是有很多辦法可以引進一些老師。

  “伯父,中國要崛起,工業是必須的。要完成工業化,就需要出眾的理工類人才。說不定我們今天要成立的大學,會成為中國曆史上最好的大學,會在曆史上留下濃重的一筆。”

  “讓我考慮考慮。”

  “是,伯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