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聲勢
作者:隨遇而安寫手      更新:2022-03-25 13:28      字數:2893
  雖然同盟會本部的事情讓大家很煩,加上共進會的事情也牽扯進來,事情比較多。但隨著收編共進會,張學文這方麵的事情算是告一段落。除了這些事情,還有正常的工作還是要繼續,總不能因為這些事情來影響原來的工作。

  現在最熱門的事情是什麽。

  立憲。

  所有湖南士紳都在期盼立憲。朝廷雖然宣布要立憲,但是他們的計劃時間太長,還要有一段預備立憲的過程。這些心急的士紳他們哪裏有時間等。

  因為大家都知道,一旦滿清立憲真的成功,到時候這些地方士紳的地位大大提高。更重要的是,這些地方士紳的實力也會大大增強。他們能夠直接參與一些政策的製定。

  這些地方士紳都在考慮這個,他們都在積極的爭取屬於自己的權力。

  因此他們開始互相串門,互相聯絡。

  這是最好的時候。

  對於地方士紳是如此,對於張學文來說更是如此。同盟會湖南分部發展到現在,開始出現飽和的現象。按照現在這種暗地裏的發展,規模想要繼續擴大就問題很多。繼續發展下去,就很難保證能夠保密。

  而現在這個時候,出來了立憲的問題。憑借著立憲的東風,完全可以讓同盟會湖南分部的實力再次有爆炸性的增長。因此張學文利用手上的資源,竭力支持同盟會出身的那些有名望的人參與立憲活動。把他們打造成湖南響當當的立憲派。

  一旦有名望,成為響當當的立憲派,到時候做什麽事情都容易多了。

  張學文現階段找的基本上都是學界領袖,以及一些商界名流。

  雖然在湖南已經是發展了兩年時間,但是同盟會湖南分部的觸角並沒有覆蓋全部湖南。張學文現在最後把握的幾個地區,也就是湖南三分之一的地方。

  每個地區,張學文都選出來了代表。

  “懋吾公,謝謝你的支持。”

  李執中。

  作為常德地區最有聲望的人,他站出來立馬成為了常德地區的象征人物。常德地區是出來了不少名流。現任四川新軍協統的林德軒就是出自澧州,畢業於湖南武備學堂。

  還有1884年隨父參加台灣中法戰爭。曆任福寧鎮總兵、陸軍武備學堂總辦、長門統領,以軍功為福建候補道台。新軍成立後,任陸軍第十鎮統製官的孫道仁,也是出自澧州,也就是常德地區。

  除了這些人,包括宋教仁、蔣翊武、劉複基也是常德人。當然張學文在新軍當中最倚重的林祖坤,還有同盟會湖南分部學生代表林祖涵,也就是後來延安五老之一的林伯渠都是常德人。

  張學文感謝的是,李執中放棄自己原來的計劃,接受成為一名立憲派。

  “我並沒有認為你正確。”

  李執中硬邦邦的回答。

  “不管是什麽原因,我都要表示感謝。”

  張學文明白李執中的意思。

  李執中並不讚成張學文的做法,但他作為同盟會會員卻願意聽從同盟會湖南分部的決議。其實李執中讚不讚同,張學文並不在意。

  張學文最欣賞的反而是李執中的態度。

  雖然不讚同,但卻聽從。一個組織要發展就是如此。你如果不讚同上麵的意思,你可以在組織生活之內提出自己的反對,可以努力在組織內部解決問題。但是當組織決定某件事情的時候,身為組織的一員就必須要聽從組織的話。

  這才是一個正常的組織。

  李執中這一點是張學文最喜歡的。

  “懋吾公,你現在是常德代表,但我認為還遠遠不夠。你以後要在長沙立足,我給你介紹幾位。以後會有很多好處的。”

  張學文以龍家的名義,邀請了不少人。

  當然大部分人都是同盟會的人,其實就是用龍家的名義,召集大家,讓大家互相認識,以後在立憲這條路上互相幫助。

  不過除了幾個重量級人物之外,其他人並不知道張學文的同盟會負責人身份。

  大家隻是以為張學文是代表張家出現的。畢竟現在立憲運動高漲,張家作為湘潭大族,也有足夠的資格參與立憲運動。

  “師陶兄,給你介紹前輩人物。常德李執中,懋吾公。”

  張學文給李執中介紹的是和現在的場合完全格格不入的一個人。能夠參與立憲的,都是湖南士紳階級。他們要麽是學界領袖,要麽是商界名流,還有不少人是大地主。

  一個個穿戴都是非常講究的。

  隻有他一個人非常矚目。穿著草鞋,衣服也是破破爛爛的。但是他毫不在意,一點沒有因為自己的不同,就左顧右盼,感覺不好意思。相反他非常坦然的和旁邊的人說話。

  聽到張學文的介紹,他立馬是彎了半腰,道:“學生徐特立,見過懋吾公。”

  對。

  張學文給李執中介紹的,就是延安五老之一,主席和田漢的老師,更是新中國教育戰線的傑出人物徐特立。徐老原名徐懋恂,他改名還有一個故事。

  1893年的時候,徐老還是很年輕的時候,有一次乘船去南嶽衡山,同船有一個鄉官小吏覺得船夫劃行得太慢,暴怒異常,對船工拳打腳踢。後來回家之後,徐老就改名叫徐特立。“特立獨行,高潔自守,不隨流俗,不入汙泥”這個意思,更決定不當官,當教書匠。

  當然徐老出自偏僻的寧鄉,雖然讀書很好,但年輕時候不可能有什麽名氣。他第一次出現在湖南學界當中,是1905年的時候。那一年清廷明令取消八股取士,改考經義,並加曆史、地理。28歲的徐老參加考試,在3000名考生中名列第19名。雖然後來因經濟困難而又不願接受富家子弟的資助而放棄了複試,但他的名聲不脛而走,各處學堂爭相聘用。

  也就是這一年他第一次讓湖南學界認識。

  張學文認識徐老,那是因為徐老後來在周南女中當老師。

  當然如果徐老,隻是一個湖南學界一個小小的人物,張學文當然不可能把他交給李執中。現在的徐老,已經是湖南學界家喻戶曉的人物。

  就在今年,清政府向外國屈辱妥協的教案時,徐特立在學校作時事報告,講到激憤之處,熱淚如傾,竟拿菜刀把自己的左手小指砍掉,蘸著血寫了抗議書,寫完當場暈倒。這一“抽刀斷指”的舉動,頓時蜚聲全省,徐特立也被當時有進步思想者譽為最有血性的激進人物。

  這個時代很多人最尊重的就是這種熱血之人。

  徐老的這個舉動,讓他成為整個湖南學界爭相稱頌,一躍成為湖南學界大佬人物。不知道多少湖南學生都把他當成是自己的偶像,也讓同盟會開始真正的關注他。也正因為如此,這次清廷要立憲,很多湖南學界的人都推舉徐老。認為現在就需要這樣血氣之刃。

  “原來是那位抽刀斷指的徐特立。”

  “不敢。”

  “懋吾公,最近要成立長沙師範學校,培養一批老師。師陶兄就是這所學校的校長。”

  隨著湖南教育的發展,老師不足的現象非常明顯。為了緩解這個,湖南布政使莊賡良批準成立師範學校。不過官府的撥款有限,還需要其他地方士紳的支持。

  張學文可是大股東,給這所學校投入不少錢。準備聘請的學校校長就是徐特立。

  因為張學文可是知道,徐老可是新中國教育的大功臣。

  “好事情。”

  介紹了徐特立之後,張學文又是喊了一聲:“柱中兄,這裏。”

  張學文叫的是李燮和。

  李燮和現在可是湖南商界鼎鼎大名的人物,立憲這樣的事情當然也少不了他。“懋吾公,這位是李燮和,李柱中。民豐公司的總經理,可是著名的大財神,在我們整個湖南都排的上號。”

  “懋吾公,學生李柱中有禮了。”

  李執中,當老師的時間太長。像李燮和、徐特立他們的朋友當中,不少人都是李執中的學生。因此他們聽到李執中的名字,都是執學生禮。

  “不敢。”

  李執中謙虛。

  不過看著張學文介紹的人,一個個都是目前湖南鼎鼎大名的人物。而且看張學文的意思,很明顯是讓李執中成為領頭的,這些人以後都會幫襯自己。

  因此李執中非常高興。

  當然也從另一個側麵看到了同盟會湖南分部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