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平衡
作者:隨遇而安寫手      更新:2022-03-25 13:28      字數:2912
  “父親,太好了。”

  譚二式興奮的跳了起來。“陳先生在日本投湖成仁、警醒國人,我們皆是憤慨不已。如果他的靈柩到了湖南,而我三湘學子害怕官府,隻擔心自己的安危,不敢給陳先生送葬,那我三湘學子以何麵目麵對天下。”

  譚二式是譚人鳳的二兒子。

  雖然今年才十九歲,但卻已經是湖南學生領袖之一。譚二式才思敏捷,而且繼承了譚人鳳的豪爽俠義,所以在湖南不少學生當中名氣不小。

  這次同盟會湖南分會成立之後,譚二式也是順理的加入了同盟會。

  而且因為譚人鳳是同盟會湖南分會的重要人物,所以需要很多的事情要處理。譚二式就理所當然的成為了譚人鳳的交通員。而且因為譚人鳳曾經可是加入過會黨,所以在會黨那裏的消息很靈通。

  以至於有什麽消息,譚人鳳都是交給譚二式。

  譚二式就會到各處通知。

  所以同盟會湖南分會的高層都知道譚人鳳有一個俠肝義膽的兒子。而且譚二式喜武,中國曆代很多兵書都是天天捧在手上。他目前在湖南陸軍小學堂讀書,希望以後當兵。

  “子清,此人不簡單。”

  譚人鳳從回到家裏之後,就一直都在考慮。

  “子清哥?我最近和他談過熱兵器時代的戰爭。他雖然不是學軍事的,但是很多見解非常獨到。他對於我們中國傳統的兵法進行了新的表達,對於軍隊建設也有很多新的看法。我跟他學習了不少,長了不少見識。”

  看著對張學文推崇不已的譚二式,譚人鳳笑了笑沒有說話。

  其實今天譚人鳳是非常震驚的。

  以前隻是覺得張學文在理論上、實踐上都有自己的一套。但是今天才發現張學文對於駕馭一個組織也有很高的造詣。

  禹之謨。

  譚人鳳和禹之謨的關係不錯。而且譚人鳳也非常佩服禹之謨的領導能力。譚人鳳對於禹之謨的推崇,甚至是超過了對於孫中山的推崇。

  譚人鳳和孫中山、黃興都認識。但是譚人鳳非常不喜歡孫中山,因為在譚人鳳看來,孫中山在組織內太過跋扈。梳理一個組織竟然隻靠著強硬。這樣看似挺好,但反而讓組織離心離德。

  譚人鳳是脾氣很大的人,看不慣就是看不慣。

  因此譚人鳳之前最佩服的就是禹之謨,也非常推崇禹之謨。認為禹之謨是湖南絕對的革命黨領袖。

  但是今天卻發現張學文更厲害。

  組織部?

  這個部門看起來的確是很重要。掌管著整個湖南同盟會會員的資料,這是何等權力。看起來是非常重視禹之謨,但是反而把禹之謨的權力給固定住了。

  因為一旦這次事情鬧成了影響,禹之謨一定會是當之無愧的湖南革命黨領袖。

  動員商界、學界,而且按照張學文的部署參加人數甚至會有上萬人。到時候禹之謨的威望如日中天,成為湖南革命黨和青年人人人敬仰的領袖。

  這件事情之後隻有兩種結果。

  第一是清廷不放過禹之謨。

  法不責眾,清廷無法給所有參加的人都按一個罪名。到時候就會盯著這次活動的領導人,也就是禹之謨。禹之謨會成為清廷的眼中釘,一定會逮捕他。

  第二就是禹之謨成為湖南革命黨的領袖,成為同盟會湖南分會當中實力最強、影響力最強的人,就是張學文也無法和他匹敵。

  不管是哪種結局對於張學文都是不利的。

  如果被清廷抓住了,那麽張學文就會失去一位幹將,同盟會湖南分部會受到沉重打擊。而讓他的名氣升上去,以後張學文就很難保證自己在組織內的地位。到時候張學文自己的想法很難貫徹下去,大家都要看人家禹之謨的臉色。

  所以張學文玩了一個明升暗降的把戲。

  因為禹之謨繼續做外務,那麽聯絡同盟會本部、聯絡鄰省革命黨、聯絡會黨、對外的事情都是禹之謨負責。

  那麽禹之謨本來就超過張學文的名氣,會一直蓋著他。這樣張學文這個一把手就會很尷尬。但是讓禹之謨轉入地下,負責組織部之後,他的影響力就會逐漸的消失。時間永遠是最大的利器。而張學文卻可以用這段時間鞏固自己的地位。

  組織部權力的確是很大。

  但是同盟會湖南分部上層重要的人員調動,組織部卻沒有權力。還需要張學文為首的委員會負責。因此真正的權力依舊牢牢在張學文的手中。

  而地方上的人員調動,譚人鳳相信隻能是放權給下麵的組織部。一個組織不可能是上麵管一切,下麵部門的事情,需要下麵的人處理。

  這樣一來禹之謨的權利看起來很大,但其實都是虛的。沒有一把手支持的組織部長,完全是傀儡一樣。禹之謨的組織部,在目前的情況之下,隻是一個收集會員資料的部門而已。而且順便還把禹之謨固定在了組織部這個框架當中。

  按照目前同盟會湖南分會的組織規則,一個部門是不能去插手另一部部門的事情。等於是給了禹之謨一個條條框框。以後禹之謨就不能插手軍隊的事情、教育的事情、會黨的事情、經濟的事情,這樣會讓禹之謨的權力一下下降很多。讓禹之謨既能夠發揮自己強大的組織能力,又不能威脅自己的地位。

  這哪裏是一個二十歲的年輕人,完全是一個老到的玩弄權術的高手。

  譚人鳳不知道該怎麽說。

  譚人鳳相信在場的覃振、仇亮、寧調元、陳荊這些人都是看不出來的。他們都是一時俊傑,但他們都還年輕,沒有真正的經曆過官場,不懂裏麵的微妙。胡元倓、周震鱗這些人隻是一個教書的,更不懂這些。

  譚人鳳甚至懷疑就連禹之謨本人都沒有發現。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不過譚人鳳卻沒有任何的反感。

  因為張學文並沒有為了權力故意排斥禹之謨。而且正常事情也一點沒有耽擱。

  看看對於此次送葬的事情,張學文安排的是多麽的心思縝密。從開始的安排、到送葬的事情、到後續的安排都深謀遠慮。既考慮同盟會的利益、也考慮幾個人的安全,順便還理順了組織內部的權力關係。

  這樣的安排讓譚人鳳反而更喜歡張學文。

  既有謀略、又有擔當、更懂得聰明的選擇,還能在無聲之間梳理組織關係。

  現在譚人鳳隻是希望張學文能夠真正的重用禹之謨,不要隻知道一味的打壓。如果隻知道打壓一個威脅自己地位的人,就不是一個合格的領導者。

  如果張學文知道譚人鳳的想法,肯定是大驚失色。

  張學文的確是這樣想的。

  如果說現在這一批同盟會會員當中名氣最大的肯定是胡元倓。但是他隻是一名教書人,名氣再大對於張學文沒有什麽影響。他未來的位置張學文都考慮過,要麽是大學校長,要麽應該是教育部的部長。而龍璋、龍紱瑞這些人因為家族的原因是不可能成為真正的同盟會中的核心人物的。

  隻有禹之謨不一樣。

  禹之謨是湖南革命黨的實際領導人,和黃興的關係甚好。而且在商界、學界幾乎是一呼百應。禹之謨當年加入過湘軍、參加過甲午戰爭。後來戊戌變法,更是和譚嗣同、唐才常這些人關係甚好。

  所以也參加過後來唐才常的自立軍。華興會成立的時候,又參加了華興會。不僅如此禹之謨搞實業,幹的是有聲有色。在去年八月抵製美貨運動中是領導人。被推舉為湖南商會會董和教育會會長。

  張學文現在雖然有本部任命,有一起留學歸來的人員支持,但是在實力上一點不占優勢。在湖南本地革命黨當中,禹之謨的聲望幾乎可以和黃興相比。

  所以張學文才會用這種手法進行調配。

  不過張學文僅僅是為了保持自己一把手的位置。一個組織當中絕對不能有兩種聲音。現在同盟會要不是黃興顧全大局,不然一旦孫中山和黃興意見不合,同盟會立馬就會散架。

  張學文可是不能允許這種情況。

  對於禹之謨張學文是很佩服、很欣賞的。

  禹之謨是真正的全才人物。

  甚至和禹之謨接觸過之後,張學文認為禹之謨有宰相之才。所以張學文是要讓禹之謨先冷一冷,以後肯定是要倚重他的。

  張學文這點小心思,卻被老辣的譚人鳳完全看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