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群情激昂
作者:隨遇而安寫手      更新:2022-03-25 13:28      字數:2785
  有了朱德裳和王文豹的加入,張學文在巡警學堂的事情就簡單多了。

  朱德裳和王文豹兩個人本來就是湖南學界的大人物。

  兩人當年宣傳革命的時候,張學文還在家裏享受著少爺生活。因此他們兩個人來到了學堂之後,張學文已經是感覺到輕鬆了很多。有了他們兩個人就可以輕鬆地掌握巡警學堂了。

  張學文和朱德裳、王文豹兩個人商量之後,對於巡警學堂的老師也有了大致的人選。現在這麽好的情況,這些先生當然要從同盟會或者是傾向革命的人當中選擇。

  選擇完了老師之後,張學文現在準備的是巡警學堂第三批入學生的問題。

  “子清,發生大事了。”

  晚上仇亮來到了張學文的家裏,表情很是凝重。“姚宏業投黃浦江了。”

  “什麽?”

  張學文聽完之後大吃一驚。

  姚宏業怎麽也自殺了?姚宏業他也是湖南人,在明德學堂上過學,算得上是黃興的學生。此人能力出眾,也是中國第一批提出要保護路礦權利的人。為了保護路礦權利,他不僅自己呼籲,還組織了一大批人示威,就是希望能夠保護路礦。

  他也是去年一怒之下從日本回國的。

  到了上海之後一直在為中國公學的成立努力。

  姚宏業和秋瑾是中國公學出力最多的人。而且他也是在日本投海的陳天華摯友,兩人相識甚早,關係莫逆。

  “怎麽回事?”

  張學文立馬問仇亮。

  自殺,又是一個自殺。張學文接到這個消息,心情很差,不是一般的差。為什麽都要選擇這樣剛烈的方式。所以趕緊問了仇亮。

  仇亮搖搖頭。

  “具體我也不清楚。聽聞是因為中國公學辦得不順利,經費、校舍困難、誹謗流雲也甚多。所以星台兄的遺體到了上海之後,鬱憤之下跳了黃浦江。”

  張學文長長的歎口氣。

  湖南的確是人傑地靈,出來了無數可歌可泣的人物。

  隻是可惜。

  陳天華也好、姚宏業也好,性格都太過剛強。為什麽就要選擇這樣極端的方法。

  為什麽。

  張學文和姚宏業不熟悉,甚至沒說過幾次話,僅僅有過那麽幾次的見麵。但就算是幾次簡單地見麵,姚宏業都給張學文留下了很獨特的印象。是一個激情四射,永遠都是充滿鬥誌的人。沒想到他也會選擇自殺。他的跳江自殺,讓張學文的心裏沉甸甸的。這些人都應該是祖國的人才,可惜卻這樣死了。

  死的不值?

  張學文不能,也不想這麽說。但真的是如此。

  不管是陳天華還是姚宏業,都是滿腹才華。以他們的才華,本來應該可以為這個多災多難的國家貢獻更多。可惜他們都選擇這種最極端的方式。

  哎——

  “什麽時候的事情?”

  “五天之前。”

  張學文閉著眼睛想了一會。消息傳的不是很快。五天之前就是3月7號的事情。

  “對了,上海那邊希望把他們兩人送到湖南安葬。”

  “嗯,應該。”

  這一點張學文沒有什麽太大的看法。畢竟落葉歸根是這個時代所有人的想法,或者說是中國人所有的想法。死了之後回到家鄉安葬,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不過仇亮怎麽專門說這個問題。

  張學文抬頭看了看仇亮。

  “蘊存兄,你說說到時候我們湖南人會是什麽態度?”

  “悲憤!”

  張學文點點頭,已經是明白了仇亮的意思。“蘊存兄,這樣我們開個會。通知所有部門的總幹事和副幹事,明天晚上開個擴大會議。”

  …………

  “大家應該都知道了。我想聽聽大家的意見。陳天華和姚宏業兩人要回到湖南安葬,大家覺得我們應該如何對待兩位同誌的葬禮?”

  今天來的依舊是那麽幾個人。

  隻不過多了一個經濟部總幹事李燮和。

  “他們都是我三湘俊傑,用他們的生命給國人敲響了警鍾。我想我們作為他們的同誌應該給他們一個最好、最高規格的葬禮。”

  寧調元沉重的語氣說道。寧調元和陳天華以及姚宏業的關係都很好。

  很早之前幾個人就已經認識了。

  當年第一次赴日本的時候,寧調元是跟陳天華一起去的日本。而且寧調元、陳天華、姚宏業都是宣傳好手,在日本的時候也是來往頻繁,私人關係非常好。對於好友的選擇,寧調元沒有資格評價對錯。可是對於他們的死亡,寧調元是非常傷心。

  “我也是這樣認為。我們要讓所有人都知道,陳天華和姚宏業兩人是我們的革命誌士,我們三湘同誌是不會忘記他們的。”

  彭邦棟也是讚成寧調元的看法。

  張學文沒有表態,而是看了看禹之謨。“稽亭兄,你的意思呢?”

  如果說同盟會成立,孫中山是憑借著積累十年的名氣、黃興是同盟會實力派。那麽同盟會湖南分會也是這種情況。張學文是靠著仇亮、寧調元幾個人的鼎力支持,加上在同盟會東京本部任命的會長職務,成為了同盟會湖南分會的會長。

  但是論起在湖南本地的實力,禹之謨是真正的領袖。

  在湖南商界、學界,禹之謨都有一呼百應的號召力。目前來說,禹之謨比張學文更有實力,更有號召力。因此很多事情張學文必須要和禹之謨討論,聽聽他的意思。

  “辦,風風光光的辦。”禹之謨一字一字都重若千軍。“我們應該動員全湖南的學生一起為他們兩人送葬。包括湖南開明士紳。我們要動員最大的力量給他們送葬,而且他們應該埋在嶽麓山。因為他們是我們三湘驕傲,我們要以此活動擴大我們的影響力。”

  禹之謨的話剛出,所有人都是極其的震驚。

  動員全省學生,光是長沙的學生就有好幾千人。如果全省學生加起來那可是超過萬人的。

  這是多大的魄力。

  “這樣是不是太過招搖了。我們一定會成為官府的目標。”就是讚成給他們兩人風光送葬的寧調元都有些遲疑。

  仇亮也是擔心。

  在場的那些人都是非常擔心。

  “的確是太招搖了。”

  譚人鳳也不同意。“我們在第一次會議的時候,就已經是決定大家慢慢的積聚實力。如果一旦我們真的這樣做了,官府必然會震怒,然後把目標放在我們身上。到時候我們就直接在他們的眼皮子底下,我們如何發展革命。”

  譚人鳳此人話不多,卻是很有分量。

  譚人鳳雖然年紀大,但一腔熱血,幹革命從來不怕危險。但是同樣譚人鳳卻多了一絲絲的穩重。

  大家都發表自己的看法,覃振、陳荊是讚同禹之謨的主意、而譚人鳳、仇亮、寧調元幾個人覺得太張揚。大家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之後,都是看著中間的張學文。

  因為誰的意見也無法占據絕對優勢。

  但是大家心中的想法都差不多。

  張學文一定是反對禹之謨的想法的。畢竟張學文一向主張穩,特別是主張保護自己、消滅敵人。張學文成為了湖南分會會長之後,湖南同盟會幾個重要的骨幹還是看過張學文寫的一些文章。

  認為張學文是真正的穩健派。

  禹之謨也是這麽想的。

  他心中暗暗歎氣。其實今天自己的想法原來是能夠獲得很好的支持率的,覃振、陳荊都是支持自己。但是譚人鳳的反對,讓禹之謨很是失望。譚人鳳的分量很重,他和仇亮、寧調元反對,立馬讓局勢有了微妙的平衡。如果張學文再反對,那麽幾乎是沒有什麽通過的可能。

  當然禹之謨的號召力來說,完全可以撇開張學文他們,自己組織一場聲勢浩大的送葬儀式的。

  但是一旦那樣就是公開和同盟會湖南分會決裂。

  禹之謨是不會做這種事情的。

  因為這對於大局有害無益。禹之謨是一個很有大局觀的人,他不希望湖南革命黨出現分裂。因此一旦這次會議否決了他的決定,他一定會接受。

  “辦!而且要大辦。要辦得全省都要知道,甚至全國都要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