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周南女中
作者:隨遇而安寫手      更新:2022-03-25 13:27      字數:2511
  “是不是真的?”

  龐鴻書坐在上麵陰沉著臉。

  “是,大人。葵園先生所說屬實,周家純的確要成立一所女子學校。他們名字都取好了,叫周南女子學堂。聽聞在本月十六日,就要舉行開學大典。”

  底下的差役看著龐鴻書的臉色,很小心的回答。

  葵園先生,說的就是湖南的一代文豪王先謙。

  王先謙這個人在學術上的造詣很高。是湖南著名的史學家、經學家、訓詁學家,在湖南士紳當中的名氣很大。而且更是湖南大富之家。但是這個人在湖南年輕人當中卻沒有那麽高的聲望,甚至很多年輕人都非常討厭王先謙。

  究其原因就是王先謙的觀點太保守。

  在戊戌變法的時候,王先謙攻擊梁啟超、譚嗣同、唐才常等人,和當時的湖南維新派的支持人物打了很多次的筆仗。反正他是一個非常老式的讀書人,反對現在的新學的興起。當然是得到很多年輕讀書人的討厭。不過他的學術成就很高,因此在學界的地位還是很高的。

  這一次周家純和唐群英合作要成立一家女子學校,讓舊思想的王先謙非常看不慣。因此就立馬給龐鴻書打了小報告。

  “周家純好大的膽子。難道不知道禁止辦女子學堂嗎?女子學堂,女人都出來上學,成何體統。”

  龐鴻書雖然不算是一個酷吏,但是他同樣也是一個老式讀書人。

  看不慣這種東西。

  女人,女人不在家讀三從四德,都出來上學,成何體統。

  “大人,聽說衡山唐家的唐群英會擔任周南女子學堂的監督。”

  “衡山唐家?”

  龐鴻書握了握拳。

  雖然這些年官路還算是順利,但是也很鬱悶。先是在翰林院當了那麽多年的翰林,然後好不容易到了地方,卻到了天津。天津是什麽地方,那是外國勢力極其強大的地方。很多外國人在天津都有租借區。

  龐鴻書可是傳統文人。

  雖然不敢說自己是正直的讀書人,但也絕對不是昧著良心的讀書人。對他來說最看不慣的就是這些洋人橫行霸道。

  因此在天津吃了一肚子氣的龐鴻書終於到了文風很盛的湖南。但是到了湖南才發現,湖南這裏當官更不容易,比天津有過之而無不及。地方士紳,他們的關係盤根錯節。一個個都是什麽姻親故舊,惹著任何一個都不好收拾。

  湖南的士紳正是牽一發而動全身。

  就如這個衡山唐家,他們在官場關係是密密麻麻。當中很多故舊都是從曾國藩時期的湘軍時代就有了聯係。加上後來他們不停地進行兒女親家,導致他們之間的利益關係是越來越緊密。

  之前的湖南巡撫陸元鼎在湖南失敗,就是因為華興會的事情。可是當時的華興會很多頭頭都是靠著湖南士紳的掩護才逃離了官府的追捕。

  湖南的士紳讓這些湖南地方官都非常頭疼。

  “還有湘潭張家,以及龍家、譚家、俞家、陳家都給這所學校捐資了。”

  每說出一個名字龐鴻書的臉色就暗了一分。龍家和譚家不說,俞家就是目前新軍和武備學堂的負責人俞明頤的家族,俞明頤娶到的老婆就是曾國藩的孫女。而陳家就是戊戌變法時期的湖南巡撫陳寶箴的家族,陳寶箴還有一個大名鼎鼎的兒子陳三立。這幾個家族在湖南都是名門望族,家族勢力之強冠絕整個湖南。

  按照龐鴻書的想法是直接去封了周南女子學堂。

  但是作為官宦世家出來的人,龐鴻書可不能按照自己的性子隨意而來。這些家族聯合起來,就算是龐鴻書也頂不住。

  “你出去吧。”

  揮了揮手,打法了差役之後,龐鴻書閉上眼睛倚在了椅子上。

  深深地歎口氣。

  湖南這些地方士紳?想起了他就咬牙切齒。

  …………

  陰曆二月十六號,西曆1906年3月10日,周南女子學堂正式成立了。

  唐群英的號召力的確很強。

  或者說是唐家的號召力真的不錯。唐群英成為周南女子學堂的監督,然後把帖子送到湖南各個鄉紳之家的時候,就顯現出唐家的號召力來了。

  包括龍家、譚家、俞家、陳家都給周南女子學堂捐款。

  雖然不能算是很多,但是龍家、譚家、俞家、陳家都是捐了三千元。而那些小的鄉紳之家,也有捐了幾十、幾百各不相同。

  這些數目加起來足足有近兩萬。

  周南女子學堂成立的時候很是熱鬧。湖南有名有姓的社會賢達幾乎是聚集一處,給這所女子學堂捧場。

  “子清,來來來。”胡元倓對著張學文招招手。“給你介紹兩位湖南賢達。這是龍紱瑞,字萸溪。這是咱‘湖湘三公子’譚延闓,字祖安。”

  “龍先生、譚先生,你們好。”

  這兩人都是湖南鼎鼎大名的人物。

  先說說龍紱瑞,這是湖南龍家龍湛霖的兒子,曾經和譚嗣同是密友。譚嗣同被清廷處死之後,甚至連譚嗣同的父親原湖北巡撫譚繼洵都不敢為譚嗣同送葬。但是龍紱瑞卻敢為譚嗣同做法事。

  而且胡元倓的明德學堂,支持最大的就是龍紱瑞。

  甚至當年黃興等人能夠逃出湖南,龍紱瑞的功勞也是巨大的。胡元倓把黃興等人帶到了龍家,是龍紱瑞把他們藏在了自家的密道當中。

  而譚延闓就不用說了。

  大名鼎鼎的“湖湘三公子”,譚鍾麟的兒子譚延闓。雖然是譚鍾麟的庶子,但卻是譚鍾麟兒子當中最爭氣的。以庶子之身,慢慢的成為譚家的主事人,可以知道譚延闓的能力。

  譚延闓在二十四歲的時候,也就是前年的時候破了湖南二百年的記錄。他是清朝成立之後湖南二百年以來的第一個會元。

  甚至有小道消息說,譚延闓原來是要當狀元的。可惜慈禧看到譚延闓是湖南人,又姓譚,想到了戊戌年間的譚嗣同,所以沒點他做狀元。

  當然這個隻是小道消息,是不是真的如此,誰也說不好。

  但是不管如何,一個會元讓譚延闓在湖南學界奠定了自己的地位。

  “萸溪、祖安,這是我們三湘後起之秀,張學文張子清。湘潭張公之子,剛剛從日本警官學校學習歸來,現在是湖南巡警學堂的會辦。這次開辦周南女子學堂,就是他拉線的。”

  “子清,你好。”

  比起龍紱瑞,譚延闓雖然隻有二十六歲,卻更有從容的大將風度。說話也是很有大家風範,讓人聽著如沐春風。果然是湖南兩百年來的第一個會元。

  “萸溪兄,看來我三湘學子後繼有人。”

  “嗯,年輕才俊。”

  “嗬嗬,萸溪、祖安,人家子清可是到現在都沒有結婚。你們趕緊找一找,給我們的子清介紹一個。”

  “好啊。”

  譚延闓點了點頭。“以子清大才,也不知我三湘哪家名門閨秀會有此運氣。”

  龍紱瑞和譚延闓隻是簡短的和張學文聊聊天,然後就應酬其他人。他們兩個是湖湘名人,到哪裏都會有很多人要跟他們交流。

  “龍家,譚家。”

  張學文嘴裏不停的說著這兩家。想要在湖南立足,龍家、譚家都是繞不開的。

  “子清,萸溪過一會之後,希望想要和你見一麵。”

  “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