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不氣餒
作者:隨遇而安寫手      更新:2022-03-25 13:27      字數:2470
  “子清,子清!”

  彭邦棟看了看外麵。雖然不知道來的是誰,但是在張學文的家裏如此大呼小叫,肯定是張學文的摯友。彭邦棟很好奇,畢竟在他看來張學文能力很強。能夠和張學文交朋友,肯定也是能力很強的人。

  張學文聽到有人大聲叫喚笑著搖了搖頭。

  能在張學文這裏大呼小叫的隻有那麽寥寥幾個人。劉道一、王亮之外就是仇亮了。自從和張學文一起完成了這篇文章之後,張學文和仇亮之間的關係迅速升溫。

  仇亮幾乎每天都會來一次張學文這裏。

  兩人對於時局、革命組織的建設問題、革命的方法、甚至連以後國家的建設問題都會時常進行討論。張學文和仇亮兩個人都沒有這樣的經驗。但是張學文有後世百年的曆史經驗,而仇亮此人更是天縱奇才,眼光很遠。

  因此兩人雖然有時候談問題的時候因為觀點的不同吵起架來。

  但是兩人的關係卻越來越好。

  “蘊存兄,快進來。頌雲兄、你也來了。這位是……”

  不僅是仇亮來了,程潛也來了。除了他們兩個人後麵還有一人,留著長長的胡子讓你看不出到底是多少歲。

  “子清,給你介紹一下。李根源,字雪生。是雲南人,看到了你的文章所以想見見你。雪生兄,眼前這個人就是張升張子清了。”

  仇亮的確是交遊廣闊。

  他不僅僅是和湖南留學生關係很好,其他地方來的留學生他都認識。說起來雲南的留日學生很少,加起來也不過幾十個人。但仇亮連雲南留日學生都認識,可以看出他在留學生團體當中是有多麽的活躍。

  “你就是這篇《革命的朋友和敵人》的作者?”

  李根源好奇的看著張學文。

  “正是。雪生兄,請多多指教。”看到仇亮這麽叫李根源,張學文也是跟著叫了。

  “指教不敢當。我想問一下你的年齡?”

  “快到二十一歲了。”

  “二十一歲,二十一歲。”李根源搖搖頭。“天縱之才,天縱奇才。我今天算是見識了何為天縱奇才。這篇文章寫得太好了。子清,受我一拜。”

  李根源突然之間對於張學文深深一拜。

  這一拜可是嚇著了張學文。

  眼前這個也不知道多少歲的人,竟然幾乎是彎腰九十度,這可是讓張學文完全受不起。

  “雪生兄,不敢當不敢當。”

  “雪生兄,你可是嚇著了子清。子清,你不要看他留著這麽長的胡子,看起來四十歲的樣子。其實他今年才二十六歲。不比你大多少。”

  “二十六歲。”

  張學文真是無語。開始看李根源還真以為他快到四十歲了呢?沒想到才二十六歲。

  “蘊存兄、頌雲兄、雪生兄,我給幾位介紹一個人。這是彭邦棟,字梓厚,是我湖南老鄉。”張學文拉出彭邦棟,給幾個人介紹。“梓厚兄,這位……”

  “不用介紹。我認識。我們湖南留學生當中大名鼎鼎的仇亮仇蘊存,我豈能不認識。”

  仇亮的確是湖南留學生的一麵旗幟。

  在華興會大佬來到日本之前,在湖南留學生團體當中交友最廣闊、名聲最大的絕對是仇亮。湖南在日留學生幾乎沒有人不認識仇亮的。

  因為仇亮此人人脈甚廣,因此有些留學生有什麽事情無法解決,就會找仇亮幫忙。

  “梓厚兄,過獎了。”

  總共才五個人,所以很快就聊到了一起。

  聊天當中才明白李根源竟然也是少年天才,十九歲就中了秀才。而且現在是在日本士官學校上學。眼前的仇亮、程潛、李根源三個人都是學軍事的。

  彭邦棟是在日本東京政法大學學習。

  他們幾個人都是非常讚同張學文關於革命朋友和敵人的分析文章。

  李根源更是直接道:“革命如果連朋友和敵人都分不清楚,那就妄談革命。我聽不少人議論說,朋友和敵人這麽容易分辨的東西還需要寫。說這篇文章裏麵全是扯淡的。我隻能說全是狗屁不懂。”

  “到底誰是朋友,誰是敵人,我們真的很清楚嗎?前幾年孫先生他們還想和康有為合作,不就被梁啟超給耍了嗎?了解了朋友和敵人,我們才能針對性的做出對策,我們才能夠知道我們的力量和敵人的力量對比。”

  李根源很善談。

  第一次見麵卻侃侃而談,而且對於自己的想法是一點都不隱瞞。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不知道朋友和敵人,怎麽能算是知己知彼。子清,不要理會別人的看法。曆史上往往是少數幾個人的答案才是正確的。不然怎麽會有聖賢的存在。”

  雖然隻有寥寥四個人、當然還加上寧調元總共才五個人同意張學文的看法。但是張學文已經是非常高興了。

  看大家聊得差不多,彭邦棟就說起來張學文的革命領導權的問題。對於這一點李根源是更同意了。“子清,你這個說法太好了。我在雲南接觸很多的會黨,對於會黨的破壞力我比誰都清楚。”

  “我是學軍事的。紀律,會黨缺少的就是軍隊的紀律。我們就算是革命,革命之後也需要秩序。但是會黨卻是秩序的破壞者,絕對不能把主動權交給他們。但是現在大家卻完全倚重會黨,我就認為不對。就算是倚重會黨,也應該是我們來指揮。”

  …………

  張學文的家逐漸的成為了一個討論室。

  主要的幾個人就是張學文、仇亮、程潛、寧調元、彭邦棟、李根源六個人。當然偶爾也會有一些其他的留學生也來到這裏,但是他們不是常客。他們當中有些人過來卻是反駁張學文文章的。

  而張學文在寫了《革命的朋友和敵人》這篇文章之後,也陸續寫了一些自己對於革命的看法。

  包括對於國家政體、法律、政黨建設的問題。

  但是反響都一般。

  和幾年前引起轟動的革命文章完全不可同日而語。就像華興會陳天華寫出的《猛回頭》、《警世鍾》,可以說是風靡全國知識界。甚至當時有種說法是隻要是讀書人就沒有沒讀過這兩篇文章的。

  當然這是誇大其詞。

  但是也可以看出陳天華兩篇文章的影響力。

  還有因為《蘇報案》死於獄中的鄒容的《革命軍》,這些都是影響力巨大的革命文章。

  和他們比起來張學文的文章幾乎是無人問津。如果不是靠著寧調元和仇亮兩個人的麵子,張學文的文章甚至都無法登上《新湖南》報紙上。

  但是張學文一點都不氣餒。

  而且這個時候張學文也找到了學校。張學文原來是想要進入士官學校的。畢竟未來的反清是需要新軍這個最主要的力量的。有一個士官學校的畢業證,很容易能夠混進新軍當中。

  可惜現在進入士官學校太難了,張學文又不是官派的軍事方麵的留學生。

  所以張學文就入了支那學堂學習巡警,當然張遠也是跟著一起進入了學堂。進不了新軍當中回國也可以幹警察,這也是一個武裝力量。

  對於張學文的做法,仇亮也是非常支持。

  就在這個時候黃興來到了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