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爭執
作者:隨遇而安寫手      更新:2022-03-25 13:27      字數:4402
  此次大家入三合會很是順利。

  孫中山的號召力還是很強的。馮自由代表的是孫中山,代表的是興中會,大家都非常給麵子。名氣最大的秋瑾成為了三合會的紙扇,而劉道一也混了個草鞋,也就是將軍。

  劉道一本人很是興奮。

  劉道一最高興的是,孫中山終於重視他們這些人。劉道一對於孫中山有著很深的崇拜,覺得孫中山是中國革命的領路人。他到了日本之後,一心一意就想認識孫中山,想要聆聽孫中山的教誨。

  可惜到現在都沒有見到。

  “健華兄,不知道孫先生什麽時候能夠回到日本?”

  離開的時候,劉道一再次問了馮自由。

  “先生現正在美國宣傳革命。雖然不是很清楚,但是相信今年應該會回到日本的。”

  其實馮自由也不知道孫中山到底什麽時候能夠回來。自從興中會的惠州起義失敗之後,孫中山的興中會完全陷入了低穀。甚至大半的興中會會員也離開了興中會。無奈之下孫中山先是在日本化緣,後來則是到了歐美化緣。

  真的是化緣。

  說的好聽點是為了宣傳革命,說難聽點就是為了化緣。孫中山的興中會沒有其他的收入,經費都是需要其他華人華僑捐助。

  “子清,剛剛我看你很是沉默。”

  回去的路上劉道一很疑惑的問了問張學文。張學文雖然不是那種話很多的人,但也不是閉口不言之人。平常還是很善談的。

  劉道一認識很多人。

  但對於張學文這個好朋友的評價還是很高的。張學文雖然沒有跟其他革命者那樣高喊革命,但對於革命有自己的想法。是一個有自己主張的人。

  像今天這樣有孫中山的代表,有江浙留學生代表,張學文應該有很多話可以講。畢竟今天也算是成立了一個小小的全國性的革命團隊。有兩廣、江浙、兩湖地區的代表。

  “是啊,二哥。你今天太沉默了。”

  “這就是我們的革命嗎?就像是江湖人一樣磕頭拜把子,或者是洪門開堂收弟子。”現在火車上隻有三個人,所以張學文沒有隱瞞自己的觀點,把自己的不滿和不理解都說了出來。

  “我聽說孫先生組織的廣州起義、惠州起義的時候,都是靠洪門發動的。而我們華興會的起義也是你去聯絡馬福益,想要靠著馬福益的哥老會起義。會黨,會黨。靠的都是會黨,這能成功嗎?”

  清末會黨的確是反抗清廷最堅決的一種力量。

  但是會黨弊病太多,張學文是絕對不主張依靠會黨的。不說會黨巨大的破壞性,光是會黨那種低劣的組織性,就無法承擔起義的重任。

  幾次會黨起義,都是起義沒有開始就消息滿天飛。原因其實都是會黨的人口風不緊,到處嚷嚷造成的。這樣的組織力度,怎麽能夠成為起義的主力。

  “子清,你長在高門大戶,對於革命形勢看不清楚。就說說我們湖南,除了我們這些讀書人之外,誰還宣傳革命。但百無一用是書生,我們手無縛雞之力,想要推翻清朝還是需要打仗的。而現在有實力、能夠打仗、而且願意推翻清廷的隻有會黨力量。我們不依靠會黨,還能依靠誰?而且會黨也是最堅決反清的力量。”

  劉道一不同意張學文的看法。

  會黨才是革命的主力。和張學文這樣的湘潭大族出身不同,劉道一他們家並不是湘潭多麽厲害的士紳之家。相反劉道一他們家族和會黨的關係更深。因此他堅信能夠推翻滿清朝廷的絕對是會黨。

  “是啊,二哥。仗義每多屠狗輩,會黨遍布全國,他們的力量很強。隻要用好了他們的力量,我們完全能夠推翻清廷的。”

  王亮附和劉道一。

  張學文搖搖頭。

  “會黨有什麽力量?是,會黨的確遍布全國。如果是冷兵器時代,他們呼啦一下拉出幾萬人是很厲害,甚至割地稱王都沒有問題。但現在是熱兵器時代,現在是槍炮時代。幾萬人手無寸鐵,沒有正規的訓練,就連一千正規軍都打不過的。”

  張學文頓了一下,繼續道:“而且會黨勝利的時候喜歡一擁而上,一旦失敗立馬就會鳥散魚潰。根本沒有一點的組織力量,紀律又非常差,完全不是正規部隊的對手。就這樣的組織你覺得能夠推翻清廷嗎?”

  “那你的意思是?”

  “學生、軍隊、會黨、地方士紳。用學界造輿論、滲透軍隊當中控製軍隊、聯絡會黨作為輔助、拉攏地方士紳為盟友。”

  “異想天開!”

  劉道一“哼”了一聲。“子清,學界我們倒是可以控製,但學界大多是手無寸鐵的學生。讓他們宣傳革命沒問題,你總不能讓他們去衝鋒陷陣。而滲透軍隊哪裏有那麽容易,拉攏地方士紳更是無稽之談。我們有著現成的會黨力量不利用,要滲透軍隊、拉攏地方士紳這需要多長時間。而且軍隊、地方士紳哪裏是那麽容易就能夠加入我們。這次華興會的起義失敗,最大的原因就是我們聯絡的軍隊沒有響應、還有那個王先謙告密。”

  “你真的是這麽認為的?”

  “當然。這是黃先生和我們所有人的看法。”

  “荒謬。”張學文直接就反駁了劉道一。“炳生,你好好想想。就算是軍隊響應你們,葵園先生不告密,你們就真的能夠成功嗎?就算是占領了長沙,還能怎麽辦?地方士紳會支持嗎?有多少力量可以防禦清廷的反撲?能夠戰勝近在咫尺的湖北新軍嗎?不說湖北新軍,能夠戰勝湖南新軍嗎?甚至能夠戰勝我們湖南的巡防營嗎?”

  聽到張學文如此不客氣的反問,劉道一有些難堪。張學文和劉道一兩個人從小一起長大,情分非凡。但是在觀念的問題上,兩個人都是不會讓步。

  在這方麵兩個人的脾氣都很倔強。

  “好,說得好!”

  一個粗獷的聲音從後麵傳了出來。卻把張學文幾個人嚇了一跳。雖然這是日本,公開宣揚革命的很多。幾乎所有的留學生都在公開場合高呼革命。但是日本這裏不是沒有清廷的暗探,而是非常多。隻不過是因為高呼革命的留學生太多了,管不過來而已。

  相比起洪亮的聲音,人卻有些消瘦,嘴角上麵有一小撮的胡子。

  此人貿然的打擾張學文他們談話,自己也感到不好意思。因此連連擺擺手,道:“抱歉抱歉。在下程潛,聽到幾位的高論忍不住打擾幾位。太過貿然,希望理解。”

  “程潛?”

  劉道一、王亮兩個人相互看了看,都是輕輕地搖搖頭。兩人都沒有聽說過程潛這個名字。張學文雖然也表現出茫然的神情,但是心中卻有些驚訝。沒想到在這裏還碰上了一位曆史名人。

  張學文當年的曆史不算很好,也就是學到了高中的課程,加上偶爾看了一些網上的博文和雜誌的東西。因此像劉揆一、劉道一這種華興會早期的大佬,他們的事情基本上沒有什麽了解。

  但眼前這位可不同。

  程潛,這可是民國風雲人物。辛亥革命的時候,就是風雲人物。後來不僅是國民黨一級上將,而且還為湖南的和平解放做出了很大的貢獻。還做過新中國的湖南省長。

  能打仗、能撫民。

  曆史上這位可是一個上馬管軍,下馬官民的人物。張學文可是還記得看過一個電視劇,就是講述湖南和平解放的事情。

  “程兄,相見即是有緣。過來一起做吧。”張學文邀請程潛。“我們三人都是湘潭人,劉道一、王亮,我是張升。”

  “劉道一,莫非就是華興會的劉道一。”

  劉道一在湖南留學生當中名氣不小。特別是劉道一作為華興會的骨幹,來到日本之後更是積極和留日學生交流。所以在留日學生當中,特別是湖南留日學生當中名聲很大。因此程潛聽到劉道一的名字,立馬就知道是誰。

  “正是鄙人。”

  “劉兄,我很是佩服你們華興會。是我們三湘驕傲。”

  “程兄,不知道你這是?”

  聽到張學文的疑問,程潛才苦笑一聲,道:“忘了自我介紹。我是醴陵人,字頌雲,你們可以叫我頌雲。我在湖南武備學堂讀書,考取了公費留學的機會。現在在東京振武學校學習。聽聞華興會的宋教仁在橫濱,所以想去見見他,沒想到沒見著。”

  “這還不簡單。程兄,我幫你引薦遁初兄。”

  劉道一大包大攬。

  “謝謝。不過剛剛聽到幾位的高論,讓我是不虛此行。”

  “哦。不知程兄有何見教?”

  這個時候的青年革命黨人都是如此。見到同道中人,就毫不顧忌大談革命。劉道一最喜歡的就是交朋友,對於他來說能夠交到誌同道合的革命朋友,是他人生最大的樂趣之一。

  “見教不敢當,說一點我的想法。推翻清朝我覺得軍隊是最重要的。我們應該控製住軍隊,應該要對於那些軍官進行拉攏。讓他們能夠同情革命、加入革命,有了軍隊我們才有了和清廷叫板的實力。我也認為比起會黨,軍隊更加可靠。”

  張學文仔細的觀察侃侃而談的程潛。

  他是一個軍人,非常合格的軍人。和幾個人說話的時候,筆直的身軀、一看就知道是當兵的。而且他談論的內容都是關於軍隊的。

  “不知程兄覺得應該怎麽控製軍隊。控製軍隊可不是容易的事情。我們華興會也接觸過軍隊,但拉攏他們並不容易。”

  劉道一問出了自己的疑問。

  “當然是讓軍隊的高級軍官成為革命黨。現在有不少在日本學習軍事的學生,他們以後回國就有可能都是新軍中高級將領。讓他們成為我們的人,這樣接下來不就變得順理成章嗎?”

  聽到這句話張學文眼睛一亮。

  程潛的確是很有眼光。現在這一批在日本學習軍事的學生,回國之後差不多都會進入新軍,成為新軍的中高級將領。他們在辛亥革命當中都是舉足輕重的人物。隻不過這些人在辛亥革命之後不是成為革命功勳,而是一個個成為了新軍閥。接下來的幾十年當中,這些人和北洋軍閥你來我往,把中國拖入了軍閥戰爭當中。一直到新中國成立,中國國內的軍閥才被一掃而空。

  眼前的程潛,就是湘軍的一個代表而已。

  “不知張兄有何高見?”

  程潛剛剛對於張學文的“用學界造輿論、滲透軍隊當中控製軍隊、聯絡會黨作為輔助、拉攏地方士紳為盟友。”的說法很感興趣。雖然不是都同意,但是身為軍人,程潛是不喜歡會黨的。

  雖然家世比不上張學文的張家,但程潛的家也是一個殷實的耕讀世家。可以說這種詩書傳家的家族,對於會黨都是看不起的。

  而且程潛作為軍人,更是看不起沒有一絲紀律性的會黨。

  “軍隊必須要掌握,但是程兄的做法卻會帶來不安定因素,更會帶來巨大的負麵效果。如果一支軍隊是以高級軍官的意誌為轉移,那麽這支軍隊就等同於是這位軍官的私家軍。就如同現在袁世凱的北洋軍一樣。”

  “你怕將來尾大不掉。”

  劉道一反應很快。劉道一現在隻不過是因為曆史的局限性,因為眼光的局限性,所以隻是把眼光放在會黨身上。但是論起本身的才華,劉道一絕對是這個時代的佼佼者。

  “就是尾大不掉。如果這樣的人多幾個,那麽就算以後推翻了清朝如果這些人都擁兵自重怎麽辦?到時候他們不聽從中央號令,那麽都是軍閥。更大的問題是,推翻了一個滿清朝廷,卻培養了一群軍閥。到時候對於國家的傷害會更大。”

  張學文的話,讓劉道一和程潛都是陷入了沉思。

  “二哥,我們是革命黨。你這樣想我們的同誌是不對的,我們應該相信他們。”

  “相信?嗬嗬。”

  比起劉道一和程潛,王亮天真多了。程潛和劉道一絕對不會問這樣幼稚的問題。

  “易宗,人是會變的。當年曹操討董卓的時候,何嚐又想過自己有一天會成為魏王。王莽寡漢之前是人人稱頌的大聖人,他起初又何嚐要代漢自立。”

  “隻不過他們一步步的走到了那個位置,到了那個位置之後想法就變了。如果我們湖南有一個人在軍中威望很高,整個軍隊隻聽他一個人的。他就能夠成為湖南王。如果到時候他實力強悍,他說不定就想成為兩湖王。進一步可能想劃江而治,或者想要問鼎天下。人會隨著地位的提高,欲望、野心都會增長。就算他本人沒有變化,他手底下的那些人也會把他推到那個位置。‘黃袍加身’不是一個杜撰的故事,而是真正的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