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 賈元春撫琴禦花園
作者:猿程旭      更新:2022-02-25 20:42      字數:3728
  大明宮。

  永康帝去寧壽宮給太上皇和皇太後請了安後順路去後頭禦花園散步。

  時以深秋,園中花木未免有些蕭索之色,唯獨一處角落裏幾顆黃櫨到了好時候,滿樹紅葉如霞似血煞是惹眼。

  正要往那邊去臨幸一番,忽聽得有古琴之聲悠悠傳來,散音曠遠如遠山,泛音清冷如天籟,按音悠長如人語。

  永康帝不由得駐了腳步。

  聽了一會兒,又聽有女子唱到: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啟居,玁狁之故……”

  歌聲婉轉悠揚,與琴相合,更顯空靈、

  永康帝暗歎一聲,想不到這深宮之中居然也有如此能歌善琴之人,他先前竟不知。

  尋聲走去,果然見一女子一身女史裝扮正在樹下撫琴。

  永康帝輕咳一聲,那女子聞聲止了琴回頭一看,卻是一身常服的天子,唬得忙跪拜。

  永康帝嗯了一聲:“平身。你是哪個宮裏的?叫什麽?”

  “謝陛下。”女子站起身來,垂首道:“奴婢乃是綾綺殿女史,姓賈,名元春。”

  “賈元春?”永康帝一愣。

  遂想起那日去蒔花館時賈瑞曾說起過,自己有個堂姐乃是榮國公之孫賈政嫡女叫賈元春,在宮中當差,擅長音色,不想今日竟遇見了。

  “抬起頭來。”

  “是!”元春將頭抬起。

  永康帝細細一看,隻見元春麵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青絲如雲,眉如墨畫,睛若秋波,唇如激丹,好一個絕代佳人,偏偏舉止又端莊嫻雅落落大方。

  “入宮幾年了?今年多大年紀?”永康帝問道。

  “回陛下,入宮四年,今年二十了。”

  “方才朕聽你所唱的是采薇,可是你入宮年久,思念家人嗎?”

  元春答道:“奴婢生長於忠良之家,又逢此盛世,且今上體天地生生之大德,垂古今未有之曠恩。

  婢有幸入宮服侍貴人,實乃上錫天恩,下昭祖德,雖鞠躬盡瘁難報萬一,唯有兢兢業業盡職盡責以司己職,不敢念家。”

  永康帝聽了點點頭:“果然是名門閨秀,初次見朕也能如此落落大方對答得體,不似那些庸俗粉黛,見了朕或是搔首弄姿或是畏手畏腳言語磕巴。

  倒是和你那堂弟有些相像,難怪是一家人!”

  元春一臉懵圈,堂弟?

  她賈府在神京有八房,金陵原籍十二房,堂弟可多了去了,卻不知皇上說得是哪個?

  當然,她不會傻到去問,她和皇上沒那麽熟~

  永康帝又看了看樹下的古琴道:“果然如你堂弟所說,你的音律是極通的。

  隻可惜才聽了一曲,今日朕無事,你隨朕去鳳藻宮再給我彈奏幾曲可好?”

  “奴婢遵旨……”元春隱隱感覺得到,自己的命運即將發生變化。

  入宮四年,一直未被人正眼瞧過,本以為再混幾年到了年紀便可被放出宮去,沒成想在雙十年紀竟然有此際遇。

  可聽永康帝的口氣,那個堂弟似乎在他跟前提起過自己,這個堂弟到底是誰呢?

  元春的這個堂弟現在在寧府正廳裏看著一臉奸笑的鳳姐在運氣。

  出殯,按禮法自然是要有孝子衰盆打幡兒的,而賈敬唯一的兒子賈珍就在他旁邊躺著呢,唯一的孫子賈蓉不知所蹤,出殯之日沒有孝子怎麽破?

  於是心思靈巧的鳳姐便推薦了一個合適人選:賈瑞!

  賈瑞心說我特麽每個月都給你一千兩銀子了,你這老娘們怎麽還這麽整天給我穿小鞋?讓我去當孝子給賈敬那老扒灰扶靈送葬?

  然而對於鳳姐的這個提議,不管是尤氏還是賈赦賈政,甚至賈母都覺得再理所當然,理由麽,因為賈瑞在寧府葬禮上著實出了大力氣。

  賈瑞鼻子差點氣歪了,這特麽是什麽狗屁理由,自己出力那是為了可卿好嗎?又不是為了這對爬灰父子!

  再者說,出了力就該給人當便宜兒子?這是哪門子歪理邪說?

  出了力怎麽不說給自己點銀子?

  自己給賈敬當孝子,這寧國府的家產給他嗎?

  然而這群人根本沒考慮賈瑞的感受,直接跳過去了他去跟賈代儒商議了。

  賈代儒聽罷一拍大腿:就這麽定了!

  於是賈瑞從偶爾在靈堂客串變成了在靈堂上班。

  看著三口棺材,賈瑞心裏默默叨念:

  “賈敬啊,你的死真的不怨我,如今我都給你當便宜兒子了,你就安心的去吧。

  賈珍啊,你的死……好像是怪我,不過為了整個賈家,我也是被逼無奈,你安心的去吧,寧國府我會幫你照顧好的。

  薔哥兒啊,你的死可是你自己作的,若要怪,你化作厲鬼去找王子騰複仇吧,帶著賈蓉一起我也沒意見……”

  正胡思亂想,卻見銀蝶兒走進來道:“瑞大爺,太太說請你過去,有事商量呢。”

  賈瑞正待得膩味,聽罷起身便跟著銀蝶去了。

  到了內宅,一身素白的尤氏忙起身讓了坐,陪笑道:

  “都不知該如何感謝瑞哥兒了,出了這麽多力不說,如今又要讓你去給大老爺送殯。”

  賈瑞心說都到這份上了你說這些有個屁用!

  “哪裏的話,畢竟敬老爺是我大爺,怎麽好讓他走的時候都沒個人送一送?”

  “如今靈棚裏也少不得你,外頭也得你照料,著實是辛苦了。用過飯了不曾?”尤氏問道。

  “還沒呢,正想去吃口,這不聽說嫂子叫,怕有要緊事,就來了。”

  尤氏忙說道:“那這麽著就在我這裏吃一口吧,外頭怕你吃不好。彩蝶兒,快去讓傳飯。”

  “大嫂子,這就不用了吧,一會兒我去自己屋裏吃一口就得了。”賈瑞說道。

  自打前兩天又打斷了裝病不肯來好好上班的叫丁順的管事之後,賈瑞在寧國府幾乎可以橫著走了,誰敢不好吃好喝的伺候著?說什麽吃不好是完全不可能的。

  這小叔子和寡嫂共進晚餐,若是讓可卿知道了,又得吃醋……

  “你那屋裏連個伺候的丫頭都沒有,自己一個人孤零零的吃有什麽意思?莫不是瑞哥兒嫌嫂子囉嗦了?”尤氏問道。

  “哪兒能呢……嫂子叫我來,不知道有什麽事吩咐?”賈瑞轉移話題。

  尤氏有些不好意思的笑笑:“說來,又要麻煩瑞哥兒了。你以前給你大哥的福祿膏,能不能幫嫂子買些個回來?

  本不想麻煩瑞哥兒的,隻是我差人把幾家藥鋪都轉遍了,人都說沒聽說過。”

  賈瑞不由得一愣,又想想有兩回在尤氏屋裏聞到的香氣,才說道:

  “大嫂子,感情你在抽那玩意?你好好的為啥要抽福祿膏啊!”

  尤氏歎了口氣道:“你珍大哥剛歿那會兒,我哭得頭也疼胸口也悶,渾身不自在。

  後來收拾你大哥常用物件的時候,便看到了他留下的煙槍和福祿膏。

  我想著他生前每天都要抽上幾口,不管有多心煩或者不順心的事,隻要抽上了就都拋到腦後一般,就也試了試。

  頭幾口還抽不習慣,隻覺得嗓子眼裏堵得很,惡心反胃,抽了幾口之後果然覺得頭痛也好些,心裏也不那麽煩悶了。

  難怪你珍大哥在時總誇這膏好,原來真有些好處!

  也不怕你笑話,這一個多月府裏生出這麽多事,若是沒有福祿膏支撐著,隻怕我還真扛不住呢。

  好兄弟,好歹幫嫂子淘換些個來吧。”

  說著,尤氏從袖中取出一張銀票放倒賈瑞跟前。

  賈瑞隻覺得一陣無語。

  本來就是想坑賈珍的東西,沒想到到最後賈珍因煙癮發作失態間接害死了賈敬,而後又直接毒死了賈珍,如今又讓尤氏染上了毒癮。

  賈珍是死有餘辜,尤氏卻是有些無辜了。

  本來就被賈瑞害得從堂堂寧國府管家太太成了無助的寡婦,如今又抽上了福祿膏,賈瑞還真覺得挺對不住尤氏的。

  但是他現在能怎麽辦?總不能說這玩意抽著上癮,讓尤氏趕緊戒掉吧?

  既然你知道上癮,為什麽當初給賈珍送來,忽悠賈珍抽?你的目的是什麽?

  而且現在他也不能讓尤氏戒掉。

  很顯然尤氏已經對福祿膏有了依賴,若是現在讓她戒或者給她斷掉,肯定會犯煙癮耽誤事,搞不好還會搞得旁人也知道。

  尤氏因想抽福祿膏而滿地打滾用腦袋撞牆,這事若是傳開了肯定不能善終,到時候一查就知道福祿膏是賈瑞給賈珍的,賈瑞還是逃不掉。

  福祿膏,還是得讓尤氏先抽著……起碼要混過喪事之後才能再想辦法讓她戒掉。

  賈瑞隻能安慰自己:當年東北張少帥吃喝嫖賭抽,又是福祿膏又是馬啡的,不也活了一百多歲麽!

  想到這裏,賈瑞便將銀票收了,說道:

  “既然這麽著,我明兒就去給大嫂子買一些回來。

  隻不過這福祿膏再好也是藥,大嫂子若是覺得不痛不癢的,還是別用的好,是藥三分毒麽。”

  尤氏見賈瑞答應了心中歡喜,忙說道:“我知道了。”

  賈瑞又問道:“大嫂子,這福祿膏你還給過別人嗎?還有人知道你用這個藥嗎?”

  尤氏道:“沒給過人,兄弟怎麽這麽問?”

  賈瑞道:“我隻覺得一個女人家用煙管子抽這個有些不雅觀。”

  尤氏臉上一熱,道:“我也是這麽想的,所以都是背著人用。”

  賈瑞聽了這話才放下點心來,好在事情還不算嚴重。

  時光荏苒,不覺中賈敬停靈已經七七四十九日,到了該發引的日子。

  因早已商定好,將賈敬、賈珍、賈薔三人同時出殯,故而也熱鬧。

  好在銀子還算富裕,寧國府的下人們懾於賈瑞的淫威不但湊了幾千兩銀子出來,做事也都盡力。

  連平日不都不出屋,不肯去行禮的惜春都乖乖的在奶媽和小丫鬟入畫的陪同下坐了車加入了送殯的隊伍,整件事倒也順利。

  素白的送殯隊伍從寧國府大門走出,浩浩蕩蕩往城外賈家家廟鐵檻寺去,惹得臨街百姓都來看這個熱鬧。

  一來一回足足四天,終於把這件大事辦妥當了,寧榮二府的人都鬆了口氣,個人卻又有自己的想法。

  榮國府賈母、賈赦等人掛念的自然是賈家族長的位子。

  如今長房隻剩下個賈蓉生死未卜,族長一職自然是懸空未定,可賈敬賈珍喪事才完,也不好現在就急忙忙的說這事。

  尤氏則是在為往後的日子怎麽熬而發愁。

  自己雖然是寧府長媳,可嫁過來幾年無出,膝下無子便是尤氏永遠的痛。

  榮國府的那些人能不能容下她這個寡婦?

  按常例,她這種年輕又無子女的寡婦,即便是改嫁也在情理之中,不會太引人非議。

  而賈瑞則是發愁喪事結束了,自己便不能再賴在寧國府裏夜不歸宿了,同可卿見麵的機會也就少了。

  不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