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書呆子
作者:流年公子      更新:2022-02-24 05:45      字數:3106
  張瑤聞言,心裏不由的微微一動,獨孤澈對她的好,她自是知道的,嘴上不說,心裏卻是牢牢實實的記著的。

  張瑤一把握住張王氏的手,笑道,“母親快別說這些了,殿下做的,咱們都記著便是,別老是掛在嘴上,沒得煩了心。”又道,“咱們三母女好久沒有在一起聚聚了,快別說這些不相幹的了,”

  張王氏聽罷,也不由的笑笑,點點頭直道,“瑤兒說的是,瞧我這,上了年紀了,就是喜歡嘮嗑。”

  張瑤忙道,“母親說什麽呢!母親還年輕的很呢!”

  張王氏便樂的嗬嗬直笑,和張瑤你一言我一語的,而一旁的張月時不時的搭上一兩句話,氣氛和樂融融的。

  從張王氏的嘴裏,張瑤知道了楊如柳的母家的事兒,就因為楊如柳的一個錯誤,導致曾經在江南那般昌盛的一個家族,就此瓦解了,張瑤也是不禁唏噓的緊。

  說了這些低沉氣氛的話,便說了些高興的。

  原來是周蓉的母親,知道張王氏他們要上京,特意差張王氏等人給周蓉帶的一點兒東西來的,還說了一些話讓張王氏轉告,無非便是一些要讓周蓉注意自個兒的身子之類的話。

  張王氏說給張瑤聽了,便又叫張瑤給周蓉轉告,張瑤自是笑著,一一的應了。

  又說起這次上京的事兒,張瑤略微有些擔心道,“母親,聽說你們這次來了上京,便不回江南了嗎?”

  張王氏點點頭,道,“是呢。”又轉眼,打趣兒道,“怎的,你不高興?”

  張瑤忙笑道,“瞧母親,您說的什麽話呢,你們在京都定居了,咱們便離得近了些了,瑤兒又怎麽會不高興?”

  說著,微微蹙起細細的柳葉眉,略微擔憂道,“瑤兒隻是在想,這京城魚龍混雜,方寸之地,說不定就是什麽富貴人家的地兒,若是……”說著,微微遲疑,隨即微微搖頭,道,“咱們家這個情況,若是出了個什麽事兒的話……”

  張王氏一聽,也微微瞥著眉頭,道,“當初母親也是這樣想了的,所以才不願上京來的,可是,後麵兒母親也想了,上了京來,也不盡然全是壞事兒,這一來,咱們一家人也越發的近了,這是個極好的,這二來……”

  張王氏說著,把目光微微轉到一邊兒的張月身上,頓了頓,才道,“你在宮裏,也是不知道,你二妹的姨娘,沒了。”

  張瑤一聽,不由的微微一怔,隨即目光怔然看向一旁的張月,張月此刻微微的低著頭,目光有些濕潤。

  張瑤的心裏不由的便是一軟,心疼的握住張月的手,“母親,這是怎麽回事兒?瑤兒走的時候,姨娘還……”

  張王氏搖搖頭,“世間之事,難以預料,你走後不久,你姨娘便染了病,治也治了,大夫也說無力回天,不過纏綿病榻一個月,便去了。”說罷,微歎了一口氣,道,“你妹妹也是個可憐的,如今也這般的大了,不過一年,便也該要……”

  看著張瑤,意思自然是不言而喻,張月如今十四,再過一年,便該看人家出嫁了。

  “娘如今便把月丫頭記到了我的名下,在便想著帶她出來見見世麵兒,日後找個好些的人家,總歸不置於委屈了她才是。”張王氏說到這兒,慈愛的看了一眼張月。

  張月畢竟是個小姑娘,哪怕沁在生母去世的悲哀裏,可也這麽久了,淡也淡了些,如今一聽張王氏說起自己的人生大事兒,也不由的微微蠕嘴叫了一聲,“母親!”

  張王氏一聽,不由的一笑,道,“瞧瞧,這還害羞了。”說著搖搖頭,又對張瑤道,“在者說了,你弟弟如今也大了,在江南哪個地兒,教學畢竟沒有京都的好,你弟弟是個聰明的,在江南那地兒,沒得糟蹋了。”

  張瑤聽罷,心裏也有些讚同,張月的婚事兒,定不能馬虎,張智的頭腦聰明,呆在京都的話,前途一定是更加光明的。

  搖搖頭,隨即輕輕兒的在心裏歎了口氣兒,點點頭,張瑤便道,“母親決定了便好,瑤兒支持母親的決定,到時候,若有什麽難事兒,母親便差人來給瑤兒說一聲,瑤兒雖然沒有什麽能幫的上的,可是殿下哪兒……”總是能說上一兩句話的。

  這話卻是沒有說出口,張王氏便點頭打斷她,道,“瑤兒你也不要說了,母親都知道的,我們會好好兒的安安穩穩的,你在東宮內,便不要想太多了,如今的你,主要的,便是把肚子裏的孩子,給好好兒的生下來才是。”

  張瑤聽罷,也不由的一笑,點點頭,道,“瑤兒省的了,母親你們也不要太擔心,瑤兒在東宮內,一切也都很好的。”

  張王氏點點頭,這些從方方麵麵,她自是能感覺的到的,不管怎麽說,張瑤過的好,便好了。

  母女幾人便又一起說了些話,倒也樂得自在。

  ………………

  而在前殿兒,獨孤澈的書房內。

  獨孤澈正在看折子,之前因為他受傷,上朝的折子已經有了好些堆積,幾個月的堆積起來,向座小山似得。

  雖然天元帝也處理了些,可還是林林總總的,被送到了他這兒來。

  如今也是他繼續在把持著朝政,揉了揉緊皺的眉宇,放下手中的一個折子,正準備拿起另一個,外麵兒福壽兒的聲音便傳來。

  “殿下,張淑女的父親和弟弟已經帶到了。”

  獨孤澈聽罷,手微微一頓,隨即端坐正,輕聲的“嗯”了一聲,隨即道,“那好,請他們進來。”

  福壽兒應了一聲,對著張秀才和張智笑笑,“殿下有請。”說著打開門兒,對著兩人點點頭。

  張秀才禮數極好,先是謝過一番福壽兒,隨即領著張智慢慢兒的走了進去。

  福壽兒便把兩人一路帶到了獨孤澈的桌案前。

  走進去,便見的獨孤澈端坐在桌案前,眼睛深幽深幽的,嘴角帶笑,一副溫和的樣子看著他們,渾身的氣質卻出奇的令人心頭產生畏懼,這是一種與生俱來的王者之氣。

  便是張秀才一路都是平平淡淡的模樣,此刻見得獨孤澈,麵上也出現了些微的浮動,拉著張智,跪下對著獨孤澈道,“草民見過太子殿下。”

  獨孤澈見狀,忙道,“張老爺這是作甚,說起來,你也算是本宮的老丈人,都是自己人了,不必這般多禮,快快請起吧。”說著,對著一旁的福壽兒打了個眼色,福壽兒會意,趕忙的上前的就扶著張秀才和張智起來。

  張秀才也不是那般繁瑣的人,也由著福壽兒起了身。

  可獨孤澈說的老丈人一言,卻是不敢苟同,普天之下,能被稱作太子的老丈人的,除了太子妃的娘家人,其他的還真就算不上了。

  是以,張秀才心裏微微一驚,忙就拱手道,“殿下一番好心,草民心領了,隻是這規矩禮儀不可廢,草民應當如此。”

  獨孤澈見狀,目光緊緊地盯著張秀才,隨即眼中閃過一絲讚賞之色,他想要提攜張瑤的娘家,自然便是打聽了一番的,也要看看這張瑤的娘家人,是否值得他來提攜?

  張秀才不過一個秀才之明,為人卻是斷的清正,這倒是叫獨孤澈高看一眼,心裏也越發的滿意,張秀才越出色的話,他到時候能幫的,便也就越多,如果是個爛泥巴扶不上牆的,那他便是有心,也是個不成器的。

  可是此刻見得張秀才如此,獨孤澈便很是滿意,心裏便些微的盤算了起來。

  點點頭,卻是不說這個了,便道,“張老爺也不必緊張,今日叫你們前來,也不過是想和你們嘮嗑嘮嗑,沒別的事兒。”說著指著前麵兒的座位,道,“別站著了,坐。”又對福壽兒道,“給張老爺和張公子上茶來、。”

  福壽兒恭恭敬敬的應是,退了下去。

  張秀才也不矯作,拉著張智謝過恩,便在獨孤澈的對麵兒做了下來。

  獨孤澈見狀,眼眸裏微微的閃過一絲笑意,轉頭卻是看著一雙眼睛,亮晶晶的盯著他桌麵兒上的書本兒的張智,笑道,“張公子在看什麽?”

  張智聞言,忙就把頭微微一低,小心的看了一眼一旁的張秀才,見張秀才沒有管他,便又拿眼去看問他話的獨孤澈,小聲道,“回殿下……我,在看殿下的書本兒呢!”

  書這個東西,在他們哪兒,還算是個稀奇東西,因著張秀才是個小夫子,家裏的書本兒倒是比其他人家的多些,可也架不住張智的好讀。

  張智曆來便喜歡書本兒,不管什麽樣兒的,都能拿到手上研讀一番,一進屋,便被獨孤澈這桌案上的滿桌子書給吸引住了。

  獨孤澈這兒這麽多的書,他可還是第一次見到呢!

  當下便連在進來前,母親和父親等人交代的,在殿下麵前兒,不可失禮的話,都給拋到了腦後麵兒去了。

  心裏麵兒的緊張也沒了,滿眼裏都是想把那些書本兒拿到手裏好好兒的翻看研讀一番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