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71.養浩然之正氣
作者:夜聽雨      更新:2022-02-19 15:37      字數:2136
  但有人感到不適合,就又改成了——

  “是華夏人,就加入洪門,一起做兄弟姐妹!”

  多了“姐妹”兩個字,意味著女性也可以加入。

  於是乎,洪門出現了許多女性的身影,有不少女性也被定為骨幹培養。

  至於李青所提出的第三項改革,陳功在第二天就開始著手辦理。

  他到唐人街找到了一位六十多歲的男人王談。

  王談在唐人街的一間餐館打工,餐館的老板是他的兒子。

  王談在20年前拖家帶口來到了米國。在淘金熱中積攢了一些資本。年歲老去以後開了飯館,用僅剩的精力和體力為兒子工作。

  反正坐著也是無聊,找點事做還挺有趣的。

  陳功找到他的時候,王談大吃一驚。

  “啊,你找我,當教書先生?”

  王談以為自己聽錯了,用手指摳了摳自己的耳朵,摳出了一坨耳屎。

  “老先生,沒有找錯,找的就是你。”陳功道:“有工資有報酬,肯定比你在餐館幹強。”

  “嗨,”王談歎了一口氣道:“我已經30多年沒有教書了,三十年前在北平,那時我隻是一個並不成功的私塾老師,這麽多年我都沒看過書,也沒做過學問。”

  “早就生疏了呀。”王談道。

  陳功卻道:

  “嗯,雖然生疏了,但是你的人生閱曆和底蘊肯定比30年前的你還要深厚。”

  “試想,30年前的你理解書籍中的道理和現在是否有所不同?”

  王談道:“那是自然不同。30年前我死記硬背四書五經,為了就是能在金鑾殿上一睹龍顏。”

  “現在看來,簡直是可笑至極,浪費了不少時間罷了,還不如好好經營生活呢。”

  陳功道:“要的,就是您這一份大徹大悟。”

  “若是年輕一點的讀書人、書呆子,我才不選他呢。”

  陳功回憶起了李青給他交代的一些選人細節,照著李青的話說道:

  “必須得是大浪淘沙,通過生活的層層苦難而篩選出來的。能活得好的,有本事的人才能當教書先生。”

  “因為唯有經過困難和痛苦的洗禮,這樣的人對書本的道理感悟的才比較深刻。”

  “中年的困頓,老人的看透世事,正好在60多歲這個年紀,能完美的在你身上浮現。”

  “你以生活解書,以閱曆教人,這不比隻會使讀書的八股文老先生還要厲害嗎?”

  王談一聽,這個自稱是洪門副幫主的來客,不僅身上沒有半點江湖漢的魯莽之氣,談吐間還一語中的。

  真是難能可貴。

  王談被這一番說辭打動了,殊不知是背後的李青教陳功說的。

  陳功從包裏拿出了一本書,《曾國藩日記》。

  王談拿過來翻了幾頁,略看一眼,便道:“沒錯,這的確是一本好書,可以用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陳功仔細想著,李青囑咐給他的話,忽然想起他漏了一句沒說,便道:

  “希望老先生能夠結合實際情況,站立在米國這塊土地上,來教書。”

  “可千萬不要變成死記硬背的八股文,我們要的是能夠實用的道理。”

  王談立即道:“明白。交給老夫,這麽多年,我可不是白混的。”

  當天下午,王談便跟兒子辭了工,來到加州的洪門總部。

  在洪門,大夥為他選了一間開闊的教室,供他上課。

  “既往不戀,當下不雜,未來不迎。”

  “凡人做一事,便須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見異思遷,做這樣,想那樣,坐這山,望那山。人而無恒,終身一無所成。 ”

  “多躁者必無沉毅之識,多畏者必無卓越之見,多欲者必無慷慨之節,多言者必無質實之心,多勇者必無文學之雅。 ”

  “唯天下之至誠能勝天下之至偽;唯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 ”

  “男兒自立,必須有倔強之氣。”

  “舉止端莊,言不妄發。”

  “君子之所人不及,在君慧眼善識人。”

  “仕宦之家,由儉入奢易,由奢返儉難。”

  洪門總部的教室裏傳出了朗朗讀書聲,在這裏上課的不僅有洪門的骨幹,還有一班的幫眾。

  王談上課並不拘泥於一格,並不以考試為基準講解其中的內容。

  而是結合了米國的國情,以及他個人的人生閱曆和對社會的思考,將其中的道理為洪門弟子一一解說。

  其中還夾雜著大青以及米國之間的差異對比,深入淺出。

  內容以實用為標準。他講得栩栩如生,堂下的幫眾聽得津津有味。

  王談上課越講越有精神,似乎找回了年輕時候的一種狀態。

  養浩然之正氣。

  快哉。

  舊金山地區的一位白人牧師謝菲爾德,在這天下午同樣受到了一份邀請。

  邀請的內容是,請他到洪門總部給聽眾們講說《聖經》的基本教義。

  謝菲爾德感到不可思議,因為華夏人在他眼裏,或者說在教會眼中屬於頑固的、不可同化的羔羊。

  沒想到他居然收到了洪門副幫主之一李英豪的邀請。

  李英豪不是教徒,但他去過幾次教堂,知道有謝菲爾德這號人。

  謝菲爾德思考一二,便答複道:“這是主賦予我的使命,我願意去你們那兒講說。”

  “那就有勞謝菲爾德先生了。”李英豪道。

  說完,他從口袋裏掏出一個信封,裏麵裝有一些現金。

  謝菲爾德卻做推辭。

  李英豪則道:“謝菲爾德先生,這就當是我奉獻給主的。”

  謝菲爾德於是勉強收下。

  謝菲爾德原本半信半疑,但是李英豪的這一些舉動,讓他有了一定的信心。

  “看來這些華夏人這次是要動真格的了。”

  到了第二天八點半,謝菲爾德從教堂走出來,準備打車車前往洪門總部。

  按照約定,他將在九點鍾在那兒講說。

  “謝菲爾德牧師,我在這裏已經等候您多時了。”

  馬車的車夫脫下了帽子,向他致敬。

  謝菲爾德仔細看去,原來是一個華夏人。

  但這位馬車夫並不像其他的那樣,反倒身上有一種彬彬有禮的氣質。

  “請上車吧,謝菲爾德牧師,我將會把你載到目的地。這是我們李副幫主要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