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26.李青哥哥是我的
作者:夜聽雨      更新:2022-02-19 15:36      字數:2227
  “係統係統,打開升級麵板。”

  李青在腦海裏呼出麵板。

  現有名聲:1326/2000

  現賺進利潤:68.5/50萬美元

  “看來還有名聲,我的小說風頭過了嗎?名聲上漲居然暫停了。”

  “不過名聲這回事,這個好辦。”

  係統:“嗯,請宿主再接再厲,馬上就可以升級了。”

  李青:“係統,你能不能切換一下聲音,我想聽禦姐音。”

  係統:“……”

  “聲音切換中……”

  “聲音切換完畢!”

  係統禦姐:“李青,都這個時候了怎麽可以偷懶呢,趕緊提升名氣呀!”

  李青: “不錯,我喜歡。”

  “等……等一下!”

  係統禦姐:“怎麽回事了,別大驚小叫的,像沒見過世麵一樣。”

  李青道:

  “這個利潤65萬……潘興先期支付的5萬隻手表,每隻利潤3塊美元。合計15萬美元。”

  “加上大陸石油公司支付的先期頭款50萬,共65萬。”

  “還有哈珀柯林斯支付的3.5萬版權費,不過已經被花掉了,是這麽多嗎?”

  係統禦姐:“是這樣的。”

  李青道:

  “怎麽可能這麽少,我挖的石油,按那個油儲量,起碼值1200萬。”

  “大陸石油公司的100萬占股7%,這公司起碼值1429萬,我的資產應該不會這麽少吧。”

  係統禦姐道:

  “聽我說,首先,我們的升級條件是賺進利潤50萬,而不是你的資產達到50萬美元。”

  “其次,我們計算的利潤是以當下一定時期內能拿到手的、或能在短期內折現、變現成錢的利潤,采油是長時間工作,不可能一下子全部變現到手。”

  李青:“好吧,你說的算嘍。”

  係統妹子:

  “這裏頭的確有一套挺複雜的算法,我就不解釋給你聽了,你這榆木腦袋恐怕得想個三天三夜才能明白!”

  “趕緊提高你的名聲,升級往上吧。”

  “交流到這裏為止,關閉鏈接。”

  李青:“提升名聲這種事,對我而言到不困難。”

  係統:“哦,對了!”

  李青:“媽耶,你不是關閉了嗎,怎麽突然跑出來嚇人,會被你嚇傻的好嗎?!”

  係統:

  “你的簽到地點在舊金山,你家裏的房間,就算你在這兒滿足升級條件,還不能升級哦。”

  “任務傳達完畢,關閉本係統。”

  李青:“……”

  李青在拒絕標準石油派來的人以後,當天消息就傳到了洛克菲勒那兒。

  紐約,米國無線電公司大廈。

  洛克菲勒辦公室。

  洛克菲勒緩緩放下手中的咖啡,道:

  “這個李青,真是膽大包天呢,以為擁有一座石油產地,就真的是暴發戶了。”

  小約翰·D·洛克菲勒:

  “父親,據說咱們派去的談判員,被掃地出門。”

  “而且,他還把那座油礦賣給了大陸石油公司,老摩根旗下的企業。”

  洛克菲勒道:

  “真當我退休了以後,就不管事情了嗎,必須給他點顏色瞧瞧。”

  助手弗雷德裏克·蓋茨道:

  “聽說那小子在芝加哥開了間新工廠,而我們在那邊有些人……”

  洛克菲勒立刻理解他的意思,道:

  “可以,這件事就交給你了,弗雷德裏克。”

  另一邊。

  紐交所對麵,摩根商行。

  JP摩根(老摩根)把玩著手中的手表,它來自芝加哥的李-奧布裏製表廠,是一位升任大師的製表師傅的傑作。

  手表上鑲嵌的鑽石,在黑夜中會發出綠黃色的熒光,美輪美奐。

  戴上這隻表,老摩根便想把自己的懷表扔了。

  這種手工製作的手表,其技藝比機械批量生產的手表還要高出幾分。

  老摩根道:

  “這小子真是太有意思了,居然敢拒絕老洛克菲勒的出價。”

  哈裏·戴維森,摩根財團的合夥人,道:

  “他最近在紐約的文學界,聽說還掀起過熱浪,出版了一本熱門的小說。”

  “據說新式手表,正是他發明出來的。”

  老摩根道:

  “油礦的生意選擇和我們合作,就這點來看他不傻。”

  “不錯,我看是值得拉攏的角色。”

  說完,他叫來了秘書,給李青發送了一張邀請函。

  “李青先生:

  您的表我收到了,它可以算得上是巧奪天工。

  如果你有空,歡迎來紐約散散心,我很願意和你聊聊天。

  祝:事業順利。

  JP摩根。”

  李青收到信後,回複:“以後會有機會的”。

  當下的重點,不在於去哪裏散心。

  除了和大陸石油公司的交接以外,他得想辦法提高自己的知名度。

  李青打電話給《紐約時報》的老板阿道夫。

  阿道夫聽到是李青的聲音,態度馬上恭敬了幾分:

  “老哥,是什麽風把您吹來了。”

  李青道:“阿道夫先生,《紐時》在埃文斯頓市有沒有駐站記者。”

  阿道夫道:“當然,全國每個大地區都有咱們的記者。”

  李青道:“我需要《紐時》的記者幫我辦一件事情。”

  阿道夫道:“什麽事情,您請說,能幫的上忙的我都會幫。”

  李青不僅是《紐時》的頂梁柱,還是股東,在報社的身份地位現在不一樣了。

  李青道:“對大家都有好處的,來報道報道我挖石油這件事情。”

  ……

  第二日,不僅《紐約時報》,其餘報社和雜誌紛紛報道了埃文斯頓市的傳說。

  《紐約新聞》:製表少年又出奇跡,埃文斯頓市發現油礦!

  《世界報》:李青:魔戒不算什麽,挖石油才是正事。

  《亞特蘭大憲法報》:不會挖石油的作家不是好的手表設計者。

  《華盛頓郵報》:來自華夏少年的又一次奇跡!

  《時尚雜誌》:今年可以命名為“李青年”!

  就這樣,李青在埃文斯頓市挖油的事情,通過媒體大肆在社會上傳播了。

  《紐約時報》怕老板還不夠出名,居然寫上了這樣的題目:敢於拒絕洛克菲勒的少年老板!

  瞬時間,李青的名號再次在全國引發大麵積的討論。

  “天啊,沒想到,《魔戒》的作者居然跑去挖礦了。”

  “聽說他才12歲,要是我的兒子也像他那般就好了。”

  “他可真是個了不得的奇才,要不是我年紀太大我還真想嫁給他。”

  “那可不行,李青哥哥是我的。”

  “是我的!”

  “天啊,我覺得他以後的成就不會比洛克菲勒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