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8 章
作者:冬沙      更新:2022-05-01 19:51      字數:4227
  當然親切了, 畢竟胤礽在挨老婆打這件事情上麵,孤獨前行了這麽多年,直到今天終於找到同伴了。

  這種“世界上終於不止我一個人挨老婆打”的感覺實在是太好了, 好到胤礽當場就對保泰釋放了親近的信號“放心吧,孤會替你轉達的。”

  “論關係, 你我既是堂兄弟,又是連襟,所以孤與你說句推心置腹的話, 夫妻相處之道貴在坦誠和包容。”

  “這次的事情你別怪太子妃多事,她作為過來人, 知道你們小兩口肯定是礙於麵子一事, 所以才把事情拖到至今都沒有和好的。”

  “孤相信你並非是那種愚孝之人,是非曲直, 相信你也有所了解了,該怎麽做,你自己決定。”

  保泰又不傻, 自然聽得出來胤礽這話裏麵包含的真心實意了

  他是真的在與他推心置腹的。

  意識到這一點之後,保泰一時之間竟然有點受寵若驚。

  按理來說,胤礽是康熙最偏愛的兒子,而保泰又是裕親王實際上的長子,板上釘釘的裕親王世子,兩人的關係應該很不錯才對的。

  因為康熙和裕親王這對同父異母的兄弟關係確實是好,至少比和恭親王要好很多。

  但是胤礽和保泰的關係似乎並沒有受到父輩們的影響, 不管是在他們還是堂兄弟,又或者是已經成為連襟之後,兩人的關係幾乎沒有怎麽改變。

  這大概和兩人的年齡有關。

  胤礽是康熙十三年出生的,而保泰呢, 則出生在康熙二十一年,兩人相差將近八歲,這個年齡差放在同父同母或者同父異母的兄弟裏麵或許還好一些,但是放在異父異母的堂兄弟當中,真的很容易讓他們沒法親近起來。

  尤其是胤礽如今都已經是三個孩子的阿瑪,甚至替康熙監過國的人了,而保泰呢雖然已經娶妻了,但是仍然還在尚書房裏讀書。

  所以即便保泰娶的是幼雙嫡親的妹妹,但是胤礽和他的關係並沒有因此而親近多少,頂多就是碰麵時能多說兩句而已。

  要是兩人關係真的親近的話,剛剛在見幼雙的時候保泰也不會張嘴就喊幼雙“大姐姐”而不是“嫂子”了。

  “弟弟謹遵太子二哥教誨。”保泰也不傻,之前胤礽不搭理自己的時候,他沒打算上趕著去巴結他沒錯,但是既然現在胤礽主動表示親近了,他不接著才怪。

  “弟弟早就聽聞太子二哥和二嫂鶼鰈情深,夫妻成親數載卻恩愛如初,可謂是我輩楷模。”保泰笑著道,“看來弟弟日後得跟太子二哥您多學學了,還望太子二哥不吝賜教。”

  “好說好說。”胤礽心想有他在的一天,他就絕對不會眼睜睜地看著保泰和幼怡這小兩口漸行漸遠的。

  至於原因

  懂的都懂。

  保泰確實懂,他覺得幼雙罰他抄寫佛經還得給他阿瑪嫡額娘這是重點和額娘送去的目的很簡單,就是把這件事捅給兩個長輩知道。

  畢竟論身份的話,確實是幼雙比較尊貴,但是論輩分的話,便是瓜爾佳氏是側福晉,可也是幼怡正兒八經的婆婆,是裕親王的女人。

  所以幼雙固然可以出麵教訓瓜爾佳氏,但是她能不顧裕親王的麵子嗎同時教訓了瓜爾佳氏之後她就不再是幼怡的婆婆了嗎

  不能,也依然還是。

  所以不管是因為不看僧麵也得看佛麵,還是因為怕打老鼠傷了玉瓶兒,這件事幼雙都不宜親自出麵。

  那麽該由誰出麵更合適呢

  那麽當然是裕親王和裕親王福晉了。

  保泰確實不是一個愚孝的人,不知道內情是如何的那就算了,可是現在他已經從幼雙那裏知道了整件事的來龍去脈,也明白了自己生母瓜爾佳氏在整件事當中並不是充當無辜的角色,相反,整件事都是她挑起來的

  先是想刁難幼怡,後來見刁難不成功,便改為跟他告刁狀,甚至想要挑撥離間他和幼怡之間的夫妻感情。

  如此一來,保泰會替瓜爾佳氏做遮掩嗎

  他不會。

  有時候保泰也想不明白,他額娘為什麽那麽不喜歡幼怡難道她不知道皇伯父給他指這門親事的用意嗎

  幼怡是大姐姐嫡親的妹妹,而大姐姐不出意外的話,就會是未來的大清國母,等真的到了那一天,是幼怡這位皇後嫡妹的身份更有分量,還是他這個宗室之子的

  他阿瑪是皇伯父的親兄弟沒錯,可是一朝天子一朝臣,說句不吉利的話,等皇伯父和他阿瑪都走了之後,他和太子二哥又沒有多少的兄弟情誼,時間一長,他們裕親王府不就泯然眾人矣了嗎

  保泰能夠理解康熙的用意,裕親王也能理解,而同樣的,保泰能夠想到幼雙的目的,裕親王也一樣能夠想到,而且他想得更深。

  作為一個男人,而且又是一個長輩,裕親王當然不可能有事沒事的就去盯著自己兒子的後院了。

  別說是自己兒子的後院了,便是自己的後院裕親王都不太上心。

  所以瓜爾佳氏和幼怡這對婆媳鬧矛盾了,要是保泰不給他送佛經來的話,裕親王還真的是不知道。

  “瓜爾佳氏和保泰媳婦怎麽了”當著保泰的麵,裕親王沒有問什麽,畢竟不管怎麽說,瓜爾佳氏都會保泰的生母,他說與不說,都不太好。

  但是回到正院,裕親王就直接問自己的福晉了。

  “鬧了點小矛盾。”裕親王福晉道,“瓜爾佳氏是什麽性子您也知道,見保泰媳婦對我頗為孝順,她心裏頭難免會有些不舒服的。”

  “胡鬧,你本來就是保泰媳婦的婆婆,她孝順你那是天經地義的事情,瓜爾佳氏心裏不舒服個什麽勁兒”裕親王問道,“難道保泰媳婦不孝順她”

  “那倒沒有聽說。”裕親王福晉幫幼怡說話道,“太子妃的秉性如何,難道爺您沒聽說嗎保泰媳婦是太子妃嫡親的妹子,難不成您認為親家母教導自己的女兒們還會有所不同嗎”

  裕親王一聽,覺得也有道理,他作為公公,和幼怡這個兒媳婦確實沒有太多接觸的機會,但是來正院的時候,他偶爾也會聽自己福晉誇這個兒媳婦心思單純,雖然有些直來直去的直脾氣,但是勝在心地好,是個好相處的姑娘。

  而瓜爾佳氏是什麽性子呢裕親王也確實知道,這麽一想,他就有了決斷了。

  幼雙這麽做,確實不僅僅隻是想讓裕親王和裕親王福晉出麵約束瓜爾佳氏而已,畢竟不管怎麽說,裕親王府上如今僅存的兩個子嗣都是瓜爾佳氏所出的。

  看在這個份上,依照裕親王和裕親王福晉兩人的性子,隻要瓜爾佳氏不把天給捅破了,他們肯定還會繼續容忍她。

  就拿這次的事情來說,幼雙因為是幼怡的長姐,所以自然看不得有人這麽欺負自己的妹妹了,可是在外人看來,婆婆耍點手段刁難自己的兒媳婦是什麽不得了的大事嗎

  顯然不是。

  所以如果幼雙不出麵的話,這次的事情即便被裕親王和裕親王福晉知道了,隻怕他們也會選擇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可惜沒有如果。

  幼雙既然選擇出麵了,那麽肯定就不會讓裕親王和裕親王福晉和稀泥似的把這件事給和過去了。

  “可依著福全皇伯的性子,你要他重罰保泰的生母也不可能的。”胤礽道,“便是他不看重保泰的生母,他也看重保泰和保綬這兩個兒子。”

  重罰瓜爾佳氏,那和打保泰和保綬的臉有什麽區別

  “我要福全皇伯重罰保泰的生母做什麽”幼雙抬頭看了胤礽一眼,然後笑道,“一來,福全皇伯是長輩,我一個做晚輩的,哪好意思逼迫長輩做事”

  “二來,你信不信福全皇伯要是真的重罰了保泰的生母,她前腳被重罰,後腳就敢再找我妹妹麻煩”

  不要問瓜爾佳氏有沒有這個膽子,她要是沒有的話,她就不敢跟裕親王福晉別苗頭別輸了就遷怒到幼怡的身上了。

  “那你”胤礽和幼雙做夫妻這麽久了,不說對她了如指掌,但是七八成的了解還是有的,所以他腦子一轉,就大概猜到幼雙的想法了。

  “你是想讓福全皇伯給保泰改玉牒,把保泰記在裕親王福晉名下”

  “這樣不好嗎”幼雙反問。

  好自然是好了,一來幼怡日後就不用再把瓜爾佳氏當婆婆,專心孝順裕親王福晉就可以了;二來保泰以後就是裕親王福晉真正的兒子,和瓜爾佳氏再無關係了;三來保泰日後以嫡子的身份承爵的話,裕親王府不用改為裕郡王府了。

  “你當福全皇伯不稀罕這個親王爵位嗎”

  所以給保泰改玉牒的話,對多方都是好的,但是要問對誰不好的話,那麽肯定就是瓜爾佳氏了。

  “王爺要給保泰改玉牒”瓜爾佳氏見裕親王今日來自己的院子,正暗暗高興呢,結果誰知道還沒有高興多久,裕親王就表明了自己的來意。

  瓜爾佳氏一聽,第一反應就是反對,“不行,我不同意”

  雖然保泰自幼就被抱到裕親王福晉膝下撫養,因為這個原因,所以瓜爾佳氏和這個兒子並不太親近,但是不管怎麽說,那也是她的兒子,隻要他一天不改玉牒的話,那麽他都得喊自己一聲“額娘”。

  可是如果改了玉牒的話,那麽就不一樣了,以後保泰這個兒子就真的和她沒有任何一點關係,他那一聲“額娘”就隻能衝著裕親王福晉喊了。

  見裕親王因為自己的反應而皺起了眉頭,瓜爾佳氏連忙斂住了心神,然後跟他打親情牌道“王爺,您也知道保泰雖然沒有養在我的膝下,但是卻是我十月懷胎生下來的。”

  “當年他那麽小就要被抱到福晉身邊,便是我知道福晉一定不會虧待他的,可保泰是我親生的呀,哪個額娘經受得住這樣骨肉分離的痛”

  “可是我知道那時候福晉正經曆著喪子之痛,而且念著福晉平日裏對我們的寬和跟仁慈,所以再是不舍,我也同意了王爺您的決定,把保泰送去正院給福晉撫養。”

  “每次看到保泰和福晉親如母子,卻把我當做是外人的時候,王爺您以為我不難受的嗎我心裏疼得如刀割一般。”

  “可是我也忍了,想著福晉撫養了保泰之後可以漸漸走出陰霾,也想著保泰跟了福晉之後可以過得更好,我便是心痛那也是值得的。”

  “可是王爺,您當初已經把保泰從我身邊抱走了,如今還要把他的玉牒改在福晉的名下,您這不是硬生生地斬斷了我和保泰之間最後的牽連嗎”

  “王爺,您不能對我這麽狠心啊。”

  不得不說,瓜爾佳氏對裕親王大打親情牌確實是正確的,因為這些年來她之所以能夠在裕親王府過得這麽滋潤,不僅僅因為保康和保綬兩個孩子都是她所出,更因為裕親王和裕親王福晉都念著她的功勞和犧牲。

  因此很多時候,他們對她的所作所為都選擇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隻是改個玉牒而已。”裕親王對瓜爾佳氏道,“你也知道,保泰如今已經成親了,爺正打算給皇上上折子給保泰請封世子。”

  “這個時候給他改玉牒,是為了叫他被冊封得更順理成章一些。”

  放屁

  要不是還有點理智在的話,瓜爾佳氏都想直接罵人了,別以為她不知道,依照王爺和萬歲爺的關係,便是不給保泰改玉牒,隻要王爺不改變主意的話,那麽他也是板上釘釘的裕親王世子。

  當然了,如果王爺要改變主意的話那麽更好。

  因為府上除了保泰之後,就隻剩下保綬一個兒子,而這個兒子更加親近她這個額娘。

  所以如果可以選的話,瓜爾佳氏當然更希望保綬當裕親王世子了,可是她也知道這不現實,除非保泰不在了,否則的話保綬根本沒可能。

  不過好在保泰還記在她名下,即便他不是她養大的,對她也不如對裕親王福晉那麽親近,但是他一樣也得孝順她。

  這也是瓜爾佳氏敢遷怒幼怡的原因。

  可是保泰一旦被改了玉牒,不再記在她的名下的話,那麽別說幼怡了,便是保泰不再孝順她,明麵上也沒人能說什麽。

  因為那時候裕親王福晉才是他真正的額娘啊。

  所以瓜爾佳氏絕對不會同意的,可是她也知道裕親王的性子雖然寬厚,但一旦決定了的事情,他很少會改變主意的。

  那她能怎麽辦呢

  瓜爾佳氏突然想到了一個辦法。

  作者有話要說  同樣都是兄弟,康熙顯然對福全更好,同樣都是庶子,但是保泰承爵的時候還是裕親王,而常寧的兒子是降等承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