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當,清君側!
作者:吉言至此      更新:2022-02-15 23:26      字數:2796
  天雄軍已經建立九十八年,即將一百年了。

  這漫長的歲月中,天雄軍一直是作為大夏的國寶級別的軍種或者戰略級別的武器對待,建立至今還沒有經曆過戰爭。

  由於皇室的放養政策,讓天雄軍近百年肆意的發展,可以說他們是把軍隊發展成了類似於家族一樣的三個派係,承三足鼎立的形勢。

  畢竟從“從天雄軍”創立至今,沒有任何一個在位皇帝出手幹涉他們的發展,如果不是柳於藍這個“新天子”上位覺得皇位不穩,也不會去對“天雄軍”下手。

  他們隻要吃好喝好不斷繁衍,“天雄軍”的戰鬥力就會越來越強。

  現在的“天雄軍”最高之人有一丈五,再過個百年會不會人均一丈五?

  這還不提有極個別的甚至能突破兩丈之巨。

  在大夏曆代帝王的心裏,隻要“天雄軍”不斷壯大,大夏就不會滅亡。

  太過放飛自我的發展讓天雄軍已經從軍隊發展成了家族,主要被張、王、李三個家族掌控。

  這三方對皇室的態度也各有不明,其中張氏最早是鎮邊軍的精銳,被鎮北王賜名姓張的,鎮北王就是張皇後的爺爺,軍戶出身,張氏這一脈相對來說更親皇室一些。

  李氏就是麗妃家族的旁係支脈,雖然遠的不能再遠,但好歹也能沾親帶故上。

  他們這支旁係雖然被分離出去多年,可還是想認祖歸宗。

  畢竟皇城李家,說出去多有麵兒?

  而李家也很饞“天雄軍”的戰鬥力,二者互相瞅一下,就看對眼了。

  剩下的王家就真的就是從平頭老百姓中挑選出來的,吃飽訓練啥事不管,也不站隊,算是中立一方。

  李家伸手在兵部掐斷了“天雄軍”的糧草和軍餉。

  基本就是讓朝廷把天雄軍得罪了個遍,甚至差點引起了“天雄軍”的嘩變。

  這一手也算是神來之筆,一方麵獲得了天雄軍的好感,畢竟對這些頭腦見到的軍戶來說誰給飯吃跟誰走,甭管借著誰的名頭。

  李家的舉動也算動了任何一代皇帝的逆鱗,如果煬帝不是讓柳於藍幹掉,絕對會蓄積力量準備對李家下手。

  從饒啟賢準備的情報就能看出來,如果不是煬帝準許,麵對世家就算那什麽李家小公主侮辱過他他也不敢調查的這麽細致。

  天雄踞。

  天雄軍的議事廳在聽風閣中,閣樓高有五層,每一層都有數丈之高,壁瓦紅簷,層台疊嶂。除此之外前有樓台庭院,後有竹林片片,竹葉在一片灰白的天地間隨著寒風輕撫而搖曳。

  李遵義最近心情不錯,前段時間朝廷遲遲不放糧草和軍餉,本來天雄軍就人均魁梧強壯,吃的就多。

  手下兵卒差點就嘩變了,別扯什麽皇帝,朝廷,天雄軍三大家族,最底層的士卒吃不飽飯的時候誰都是仇人。

  還好李家的錢糧來的快,讓他把握住了大局,之前天雄軍基本都是由張氏一方把持。

  由此一劫後,天雄軍內部中低層將領都若有若無的倒向他李氏一脈。

  當初煬帝他爺爺雖然沒打算插手天雄軍,但還是留了一個心眼。

  在天雄軍中設立了三個統領,根本沒有設立大統領,這也是天雄軍能發展成三足鼎立最主要的原因。

  平常都是張氏做大,畢竟是鎮北王的人,在軍方的勢力可比李家大太多了。

  不過這次李家出手,可謂不出則以,一出驚人。

  直接掐斷了天雄軍的補給,是李遵義萬萬沒有想到的。

  即使放任想象力發散,但是李家的影響力仍舊超過了李遵義的想象。

  說著,李遵義看向了張連城,張氏一脈的統領,之前是可沒少被這家夥打壓。

  可現在天雄軍的風可不朝他吹了。

  “張兄,張統領,此番朝廷雖然已經下發了錢糧,但是軍營嘩變的事情肯定引起了聖上的注意,不知張兄有何良策?”

  摸了摸山羊胡,張連成眉毛擰成一塊。

  這次的軍營嘩變,他覺得背後肯定有李遵義的影子。

  但是他真這麽有把握,李家能保住他嗎?

  天雄軍隻要清理了他們三大氏族,再由下舉薦三位統領,當朝皇帝便可以更快更輕鬆的掌握天雄軍。

  “哦,李兄如此胸有成竹,難道已有良策?不妨說出來聽聽,雖然你我三氏這些年互有摩擦,但在朝廷的方向看去,你我都是一根繩上的螞蚱。”

  不動聲色間,張連城將皮球踢到了李遵義腳下。

  旁邊的王慶雲也出聲道:“兄長說的極是,三族都是一根繩上的螞蚱。”

  “哈哈……”

  李遵義負手而立,放聲笑了起來。

  “如今聖上自登基以來,日日勤政,廣納賢臣,北抗蒙古,西征匈奴,鑄運河,收天下之兵聚於鹹陽。”

  “不錯,如今陛下聖賢,乃是大夏之福。”

  李遵義翻了個白眼。

  “其實不然,煬帝所做看似為國為民,實則勞民傷財,男丁凋零,暴民不止,大夏看似強盛,實則外強中幹。”

  “你……”

  張連城震驚的看著李遵義,他怎麽敢說出這種大逆不道的話?

  天雄踞距離帝都不過短短三十裏地,天雄軍就算個人戰鬥力強,但都沒見過血,真上了戰場,在大義的壓迫,根本沒有幾分抵抗的力量。

  四下看了看,李遵義看到張連城如此小心,不由笑道。

  “張兄暢所欲言,都是親軍家臣,不會向外流傳。”

  大手一揮,李遵義端起麵前的酒杯一飲而盡。

  “你……你這可是造反啊!”

  “如今大夏的形勢你看不出來嗎?朝廷連天雄軍的物資都放不出來不得已才借助李家。”

  “想想看,大夏邊境的百萬士卒如何?你是鎮邊王出身,邊軍的消息要比我靈通才對。”

  張連城的臉色不由幻變,邊軍的消息他是知道的,糧餉都差了一年多了。

  如今邊軍士氣低迷,如果有敵軍或異族來襲,就算頂得住一次攻擊也不一定頂得住兩次。

  邊境如同累卵危在旦夕。

  大夏也正如李遵義所說,外強中幹啊。

  “看來你是明白的,如今的大夏已病入膏肓。”

  即使他說的都是張連城的心裏話,可是天地君親師,從小學習的大義不允許他這麽做。

  看著李遵義,張連城顫抖著雙手指道。

  “放肆,陛下是有決斷的。”

  “決斷什麽?有用否?一旦被異族踏破國門,你是知道後果如何,你我都是罪人。”

  張連城轉身想離開,卻被李遵義一把抓住了胳膊,後者目光如炬。

  “如此敗壞不忠不義之事,我張連城絕不做!”

  一把甩開李遵義,張連城負手而立,向遠方眺望。

  “不忠不義?非也,我等忠於大夏,忠於皇室,忠於人君卻非愚忠。”

  聞言張連城麵色大駭,不由出聲問到。

  “你知不知道你在說什麽,這是在造反啊!”

  “造反,造誰的反?左右都是帝家的天下。”

  萬萬沒想到,李遵義竟然想造反!

  一邊的王慶雲麵露驚訝,但隨著就恢複了淡然。

  “皇室,帝家,安王還是祁王?”

  坐下獨自斟酒一杯,李遵義笑而不語。

  癱坐在座椅上,張連城臉色不斷幻變。

  “大夏還是帝家的,還是你真想看著大夏的江山被煬帝敗壞?你我都是罪臣!”

  “天雄踞距離皇城不過三十裏,可直搗黃龍。這也算是天雄軍第一次練兵,叩開皇城大門,可錄入史冊!”

  雙手大開,向上擁抱著天,李遵義說的鏗鏘有力。

  哦,原來如此。

  前段時間李家的錢糧不僅是幫助李遵義掌握天雄軍的主動權,還是出兵的物資。

  角落裏,王慶雲輕輕晃動著茶盞,若有所思的想到。

  “錄入史冊?哼,怕是遺臭萬年!毫無大義,後世人戳著你我的脊梁骨罵!”

  “誰說毫無大義,如今陛下聽信小人讒言,大興土木,妄動刀兵,當……清君側!”

  說著。李遵義站了起來,負手緩緩走向大殿前,臉上好像寫著四個字,正氣淩然。

  突然外邊突然一聲高呼,

  “陛下聖旨到!”

  殿內三人麵色大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