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嬴政美滋滋,朕要東巡
作者:魏楚狂人      更新:2022-02-14 18:24      字數:2064
  河東災民與沛縣百姓的反應,隻是一個縮影。

  但是不得不說,經過嬴政這一道明旨,至少隻要不是特別反感嬴政與大秦的地方,都基本上相信了旨意你所說的內容。

  如此一來,這些方士與儒家的那群博士們,可就沒有以前那麽遭人同情了。

  搞了半天,你們這些人是想要對始皇帝下毒,才遭到了這麽慘烈的報複!

  從百姓樸素的善惡觀而言,殺人償命,這是世間真理。

  你們這群人既然選擇了毒殺始皇帝,那麽就不要怪始皇帝反過來將你們盡皆誅殺了。

  當然,這隻是一部分地方,也有很多地方即使是看到了嬴政發下的明旨,也依舊不相信。

  而這些地方,無一例外,要麽就是六國餘孽活動的比較激烈的地方,要麽就是諸子百家影響力極大的地方。

  對於這些地方的百姓而言,至少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大秦的號令,顯然沒有諸子百家與六國餘孽好使。

  但是即使如此,整個天下因為嬴政這道明旨,都不由得對嬴政的印象大為改觀!

  同時嬴政的暴君之名,至少在某些地方,是不成立的。

  如此一來,接下來一連半個月,嬴政高坐與鹹陽宮,然後接到了影密衛首領章邯上傳過來的奏報!

  看到奏報上麵說寫的,許多百姓開始對他的印象改觀起來,嬴政這一段時間的心情那是格外的好。

  這麽多年了,一統天下也快五年了!

  在關中、隴西、巴蜀、北境這些大秦掌控的比較牢固的地方,嬴政的威望可謂天下無雙!

  但是除去這些地方之外,其餘的地方,特別是原屬於六國的土地之上,嬴政在百姓中間的名聲,一向不是很好。

  這其中,雖然最大的因素還在於諸子百家與六國餘孽對嬴政的抹黑,也有嬴政在他們眼中,算是外人的緣故。

  畢竟他們這些百姓,原本要麽是趙國人,要麽是楚國人,要麽是魏國人,現在卻統一成為了大秦子民,這對於這些百姓而言,短時間之內,無法接受,也是正常。

  對此,嬴政明白,但是卻一直很別扭!

  沒有我嬴政一統天下,你們這六國還在彼此廝殺,一年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朕這麽大的功績,你們怎麽就不能理解朕呢?

  現在,當嬴政看到僅僅隻是自己一道明旨降下,整個天下對他的印象就大為改觀,嬴政不由得氣順了不少。

  果然,百姓還是能夠記得他嬴政的好的。

  就說這次河東賑災,那些災民們不就已經開始高呼大秦萬年,陛下萬年了麽!

  美滴很,美滴很!

  就這這樣的好消息,這幾天嬴政隻感覺腰也不酸了,背也不疼了,吃飯都能夠吃一整碗了。

  隻是,當章邯將齊魯之地以及楚地的某些地方百姓的說法奏報上來,嬴政原本就準備出宮東巡的念頭,無疑就變得更加的堅定起來。

  另一方麵,今日的大朝會,一幹重臣本來也很是高興。

  有時候,皇帝高興,下麵的這些臣子才好辦事嘛!

  皇帝心情好,即使你工作出了問題,也是可以從輕發落的。

  皇帝心情不好,指不定就要從重處罰了。

  隻是,這種美好的心情,在嬴政說自己要再度東巡之後,就有些沒有保持住了。

  對於文武百官而言,皇帝這種人,最後就是一天到晚待在宮裏,然後努力造小人,美其名曰天子垂拱而治,居中以製天下!

  說起來很美麗,其實就很簡單。

  如果皇帝總是喜歡往外跑,那下麵的那些官員,可就要提起精神來了。

  從百官之首的丞相,到最低級的亭長,都是如此!

  畢竟即使是李斯,也不可能保證偌大的大秦,不會出現一點問題!

  而但凡出現了問題,一旦皇帝看到了,輕則自然是這個地方的地方官,要遭殃!

  重則,即使是三公級別的高管,也要問責!

  畢竟理論來說,三公統領百官,下麵的官員出了問題,三公自然有著失職之責。

  更何況,現在的天下,並不太平!

  大秦一統天下,才五年!

  誰知道會不會有哪個不長眼的六國餘孽刺王殺駕(說的就是你,張良),那到時候,隻怕整個社稷都會不穩。

  所以這一刻,以李斯馮去疾兩位丞相為首,台下文武百官直接站了起來,然後對著嬴政彎腰行禮道:“為大秦計,為天下計,我等勸諫陛下,停止東巡!”

  不要以為嬴政一統天下,唯我獨尊,這文武百官就會如同傀儡一樣,不管皇帝說什麽,下麵的臣子隻會老老實實地照辦,而且口稱皇帝聖名!

  那是大清,不是大秦!

  特別是秦漢之際,君權其實還沒有想象得那麽至高無上的情況之下。

  三公與皇帝之間,還要相互行禮呢。

  當然,麵對嬴政這樣的帝王,如果是一般的事情,那自然沒有大臣敢明確反對。

  隻是這東巡麽!

  這的確是一件事關國本的事情,文武百官,也有理由上奏勸諫。

  要說曆史上,如果嬴政不是死在了東巡的路上,趙高連同李斯想要那麽輕易地改變嬴政的遺詔,那是不可能的。

  從這個角度而言,在場這些百官勸諫嬴政,倒也不算完全無的放矢。

  隻可惜,嬴政是怎樣的帝王。

  如果他沒有作出決定,那麽他自然會虛心納諫!

  但是現在當他已經考慮到了方方麵麵的事情,做出了決策之後,想要讓他改變原有的策略,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

  自古以來,成就大事與大業的帝王,從性格角度,一定是極度偏執的人。

  不單單隻是嬴政如此。

  劉徹,所以有生之年,就瞅著匈奴不放,從登基一直打到天下承受不住為止。

  朱棣,五征大漠,最後連死都是死在了行軍的路上。

  朱元璋,打小就見不得貪官,但凡貪汙四十兩,剝皮抽筋。

  當這樣的帝王決定一件事之後,就基本上不會有任何的改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