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揚名
作者:庭前木      更新:2020-03-28 13:04      字數:1311
  盧陽鄉最有名的就是徐家。

  徐家在建國前是走駝幫的,絲綢之路沿途還有徐家自己的貨棧,規模不小,見多識廣。當年半個盧陽鄉都是他們家的長工和佃農。

  並不是所有的地主、東家都如同黃世仁一樣刻薄,土地越是貧瘠的地方,地主與佃農的關係就越為和睦。駝幫裏和東家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也多出自佃農家裏,每逢災荒或是遇到其他難處,徐家都會照料一二,所以徐家在這裏的名聲極好。

  喜憂參半的是,建國前的一代當家老太太們都好抽一口鴉片,就是再大的家業也經不住罌粟的霍霍,就這麽著敗落了下來。也是因著這樣,建國後隻定了個富農,徐家當年的富庶和仁義,也就隻能在老輩們偶爾的敘述中探知一二。

  徐家再一次揚名,是在國家恢複高考那年。那一年,徐家舅舅連帶著外甥,一共考上了四人,轟動一時。其中一個叫徐仁,是徐家最小的兒子,其他三個考上的都是他親外甥。

  一個是他二姐的兒子苟春年,另外兩個是他大姐的孩子,男的叫化木生,行二,女的是他二妹化木輝。

  恢複高考前,上大學、工作全靠國家分配,一家一戶最多一個名額,這四人就都隻能留在家裏幫著幹農活。

  化家也是個書香門第,徐仁大姐夫化篤誠是化家的長房長孫,小的時候家裏條件還好,很是讀了些書,一手毛筆字寫的極好。

  建國後,化篤誠東拚西湊了15個銀元做聘禮,這才求娶到徐文的大姐。

  徐文大姐徐穎,雖然沒讀過書,但是有長輩們的口傳身授,是十分有魄力的一人。

  在閨閣的時候,徐穎吃飯都是幾個妹妹端來請著吃,嫁了人後也不含糊,下得了地、做得手好飯、爬得了火車、扛得動糧食,養活一家人的工分全靠她和化篤誠弟弟化玨兩個人掙。

  “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這句話說的就是她吧。

  當年家裏困難,供大兒子化木成一人讀書就很不容易,化篤誠本來想著讓化木生緩緩再說,多虧了徐穎有魄力,當即就把兒子送到了學校,這才有了化木生後來的事。

  化篤誠有七個兒女,算起來隻有大女兒化木蘭沒有讀書,前有兩個哥哥,後有四個弟弟妹妹。

  本來二女兒化木輝也是上不了學的,說來也是運氣。

  化木輝7、8歲的時候出去玩,路上撿了5毛錢,那時候正好是小學開學報名,她就湊熱鬧,自己給自己報了個名,從那以後家裏也就供著她讀了書。

  再後來,化篤誠平反,做了校長,化家情況逐漸好些,就咬牙把幾個孩子都送去讀書了。

  隻是後麵三個孩子都不大用功,沒有前麵哥哥姐姐肯吃苦的勁頭。

  眾人隻知道徐家一次考了四個大學生,羨慕嫉妒之餘,再感歎幾句基因的優益。不知道的是他們四個就為了問道題,每每騎車子走二三十公裏夜路去老師家。

  後來徐仁學醫有成,回縣裏做了兒科大夫化木生被分配到武威做了老師苟春年出國留學,就留在了外麵化木輝回了縣上,在人民銀行工作,嫁了個丈夫,是搞農業生產的。

  化木岩是家裏最小的兒子,下麵還有個妹妹化木歌,兩人湊在一起最是頑皮。

  化篤誠管教不了小兒子,幹脆把他送到了化木生家。

  化木生長得板正不失帥氣,眼睛一瞪下麵的弟弟妹妹都不敢說話,木岩自小最怕二哥。

  有次剛考完試回去,進門就受了化木生迎頭一巴掌,問他物理怎麽連一半都沒有答對,嚇得愣怔住。也多虧了化木生的管教,他才能考上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