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火鐵第三部第56章總第四百五十七章
作者:何斌      更新:2020-03-02 05:57      字數:2179
  果然,就在他躊躇滿誌的時侯,中路岡本大佐首先給他報來喜訊:發現敵酋嚴鐵英的行蹤。嚴鐵英騎著大白馬,帶著不多警衛部隊在固村呆過。

  石井立即指示岡本,一定要釘死嚴鐵英,不能讓她逃脫。

  接著右路的笠原中佐也來電報告,已經追上了新四軍的太西一團。支那軍掩護著大批的老百姓,行動遲緩,正欲向筆架山的叢山中逃竄。

  石井告訴笠原,立即衝上去截住它,消滅它,千萬不能放虎歸山。笠原表示明白。

  最後鈴木也來電報告,他們已經順利地到達興長公路,正準備沿路北上。

  石井高興極了,為自己如此神奇的謀略,為即將取得的蓋世奇功,他一連飲了三大杯家鄉橫濱的清酒。

  如此迅速而又順利的進展,石井決定不在喬陽鎮坐鎮指揮了。他吩咐衛隊,立即啟程向固村進發。

  這時正是下午兩點鍾光景,冬日的陽光無力地照耀著大地。不到兩個小時,石井就驅車進了固村。

  這裏和喬陽鎮一樣,村子是空的,家家戶戶門上一把鎖,不見一個老百姓。顯然這裏也堅壁清野了。

  而在臨街的牆壁上,照樣寫滿了“打倒日本帝國主義!”“驅逐韃虜,還我河山”之類的標語。

  這些標語在西斜的冬陽下顯得分外刺眼。

  石井惱羞成惱。他立即命令手下放火燒房子,嘴裏還氣咻咻地罵個不停:“八啦牙魯,叫你寫,叫你寫……”

  不一會兒,整個村子火光衝天,連半個天空都染紅了。

  突然,在火光中,通訊參謀興衝衝拿了一份電報跑進來,一進來就報告:“報告將軍,笠原中佐發來電報,他們生擒了喬陽縣"抗救會"會長段仲良。”

  通訊參謀把一份電報遞到石井的手中。

  石井看了電報,很高興地說:“好哇!笠原君終於替我出了一口惡氣了!”

  又對通訊參謀說:“你的,快快回電,叫笠原中佐趕快將段仲良押往喬陽鎮,聽候發落。”

  “哈依!”通訊參謀立即離去。

  原來是段仲良在隨政府機關轉移時,不想老胃病發作,走不了路。這便耽誤了時間。結果被迅速追擊的笠原追上了。

  再說嚴鐵英。

  嚴鐵英帶著輕便的指揮機關,從固村出發,在朝陽還沒完全升起來的時候,過了豐饒河,穿過肥沃的豐饒河穀地,進了坐落在豐饒山半山腰的合水城。

  這個合水城是蘇皖浙邊抗日根據地的唯一一座縣城。三個多月前,這裏還被日軍盤踞著。

  也就是說,當周圍鄉村都成了抗日根據地時,這個合水城被日軍占領著,就像一顆毒瘤一樣長在根據地健康的軀體上。嚴鐵英用了差不多一年的時間才把這個毒瘤剜掉。

  因為它的位置突出,地形獨特,嚴鐵英很想把太西指揮部移至合水城。

  但石井也惦記著合水城,這不,他的中路大軍首先奔的就是這個地方。

  原來,這個合水城是兩條河流的交匯處——豐河與饒河。這兩條河流分別從西南邊的雲山和西北邊的霧山流下來,流到一片窪地便停留下來。

  起先它們把這片窪地變成了一片澤國,形成了一個不小的湖泊。後來它們在東邊找到了一個突破口,它們又擁擠著往東趕,終於擠成了一條河——人們有趣地把這條河叫做豐饒河。

  這條河左衝右突,曲曲折折,最後注入了另一個更大的湖泊——太湖。

  合水城建造在豐饒山的半山腰,可見它的建造早已豐饒河的形成,應當是豐饒河穀地還是一片汪洋的時候。

  那時的合水城規模並不大,也許僅僅隻是一個漁村。合水城規模大起來並最後成為一座縣城,完全是因為豐饒河穀地。

  豐饒河穀地真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米糧倉——穀地除了有條寬闊的豐饒河,還有無數條小溪流,經絡般網張著。它們灌溉著穀地裏肥沃的土地,使得這裏的莊稼年年豐收。

  現在嚴鐵英就要率領根據地的軍民,利用這種獨特的地理形勢,來保衛這座合水城,保衛根據地。

  但是,奇怪的是,她手下的三個團都沒有放在此地。如果要算兵力的話,她在這座合水城裏,僅僅放了一個獨立營——這支部隊組建也不過兩個月。

  可是你看見的合水城卻擠滿了人。街上擠滿了人,豐饒山的山頭上擠滿了人——他們都在做工事、挖戰壕。

  還有運木頭的,運石頭的,人喊馬嘶,紅旗招展,一派臨戰前的繁忙景象。

  而嚴鐵英呢,她騎著大白馬,身後跟著木英,還有寶義帶的警衛排。她一會兒出現在山頭上,一會兒出現在城頭上,一會兒出現在街道上。

  她不時地對人們講著話,做著鼓動性的發言,指揮人們幹這幹哪,事必躬親,儼然是一個大管家。

  “報告指揮長,第十一大隊到了。”木生領著一個人來向鐵英報告,“這便是第十一大隊大隊長魯道生同誌。”

  “好哇,你們路途最遙遠,這麽快就趕來啦?辛苦辛苦。”嚴鐵英高興地握住魯道生的手說。

  “報告指揮長,為了打鬼子,不辛苦!”魯道生立正警禮道。

  “行啊,有一股精氣神啦!”嚴鐵英不由得誇了一句。

  “嘻嘻……”魯道生倒不好意思起來了。

  嚴鐵英攤開地圖,指著城南的一塊高地說:“魯大隊長,你們就防守在這裏。工事都挖好了,你們再整理一下,一定要做得更好。誒,我說你們一共有多少人呐?是怎樣組成的呢?”

  “報告指揮長,我們第十一大隊有二百一十二人,是由縣大隊、區小隊還有基幹民兵組成的。”

  嚴鐵英點著頭,她知道,她發電報給特委,請特委用一定的形式把根據地的地方武裝組織起來。

  現在看來,特委做了大量的工作,在這麽短的時間裏,竟然按照軍事單位,將它們組織成了十一個大隊,二千餘人,且冠名為蘇皖浙邊東路抗日遊擊支隊。

  這真是了不起呀!

  她真想對著趙大叔說聲“謝謝啦!”可是現在大戰在即,她隻能把這種感謝壓回心底。

  “很好!魯道生同誌,你們十一大隊和其它大隊一樣,都是臨時組建起來的。希望你們加強思想政治工作,以發揮更強的戰鬥力。”嚴鐵英叮囑魯道生道。

  “是,我們決不辜負指揮長的期望。”魯道生說。

  “好!去吧。”嚴鐵英信任地點著頭。

  魯道生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