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火鐵第三部第52章總第四百五十三章
作者:何斌      更新:2020-03-02 05:57      字數:2226
  “哪是什麽部隊?”梁紅玉問,“有多少人?”

  “他們說是19師的部隊,是被日軍打散了撤到我們防線上來的。”文香答,“大概有三百人左右。”

  一個營的建製?梁紅玉知道,19師便是國軍在贛南鐵壁關組成的第二道防線的部隊。

  但他們要撤也隻能往兩邊的大山裏撤,斷斷然不會往第三道防線上撤。

  而且也不可能,因為日軍的推進速度很快,19師的部隊決不會快過日軍。

  “迅速查明身份,把它盯死囉!”梁紅玉叮囑文香。

  可是她在說這話時,同時又考慮到,對方那麽多人,如果真是日軍,單靠文香的特戰隊,肯定是對付不了的。

  於是她又囑咐文香:“文香,你把它盯死了。我會派騎兵連火速增援你們。”

  她說出這樣的話,就已經料定這一定不是自己人。這也許就是井下施展的又一個“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之計,是她在心中一直排解不開的疑慮所在。

  果然到了傍晚時分,文香再次打來電話,說這支冒充19師的部隊是日軍。又說,可能是日軍的別動隊。

  梁紅玉說,不是可能,而是一定。這支日軍的別動隊出現在相思嶺,一定是和獨仙關有關。

  於是梁紅玉告訴文香,她早就料定這不是一般的部隊。騎兵連已經在馳往相思嶺的路上,你現在盡快與湯團長取得聯係,要他派出部隊進行攔截,務必把這股敵人全部消滅。

  梁紅玉剛放下電話,桌上的另一部電話響了。她拿起話筒一聽,激動得笑出聲來。

  電話裏,隻聽到閔小青的聲音:“報告旅座,川康被我們打跑了,跑回富城去了。”

  梁紅玉很高興,她詳細地詢問了戰鬥經過,知道此戰斬獲頗多,川康隻帶了不足一半的人馬狼狽逃回富城去了。

  閔小青在電話裏報告說,戰鬥一結束,他就命令三個營火速馳援玉屏鎮。餘下兩個連打掃戰場並繼續警戒北麵。

  梁紅玉高興地誇小青做得好,並指示他一俟戰場那邊打掃完畢,即刻返回指揮部。

  贛南的事暫且放一放,我們現在來看一看蘇皖邊。

  一九四二年,中日戰爭已經進入到相持階段。日本法西斯狂妄叫囂的“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計劃早已成為泡影。

  從一九三七年“七七”事變到現在,五年過去了,日本法西斯不僅沒有滅亡中國,反而使自己深陷於戰爭的泥淖之中,等待它的隻能是慢慢地沉沒、沉沒……¥愛奇文學 #¥最快更新

  皖南事變後,新四軍的軍部重新在蘇北鹽城組建。

  那時為了便於領導大江南北的新四軍、八路軍,經中共中央批準,新四軍軍部成立了江北、江南兩個指揮部,分別領導長江南北的新四軍、八路軍部隊。

  顧震東被任命為江南指揮部副指揮長兼特一旅旅長,嚴鐵英任特一旅副旅長,趙明任蘇皖邊特委書記兼特一旅政治委員。

  一九四二年的九月底,江南指揮部為了打通皖東與蘇皖邊兩塊根據地,遂發動了“武高戰役”。

  武高戰役共進行了二十五天,基本上達到了預定的戰略目的:蕪湖以東,武陽以西連成一片。萬福、湯石、黃馬亦即成為抗日根據地。

  根據地擴大了,根據地的建設與鞏固便成為突出問題。

  為了適應鬥爭形勢的需要,一九四二年的十月底,江南指揮部決定組建新四軍蘇皖浙邊太西指揮部,專門負責太西根據地的保衛。

  江南指揮部決定,由嚴鐵英任太西指揮部指揮長兼政治委員,梁誌任副指揮長,周玉昆任副政治委員,何正達任參謀長。

  指揮部下轄三個團:原蘇皖邊警衛團為太西一團,團長葛存瑞,政委曹德輝,參謀長陳新一;原蘇皖邊特務營升編為太西二團,團長曾濤,政委張文。

  這兩個團為主力團。

  將幾個縣大隊和遊擊隊擴編為太西三團,代理團長郝江旺,政委何晉山(小山子)。

  太西指揮部仍駐紮在原蘇皖邊縱隊司令部的駐地——赤岸村。

  成立太西指揮部後,顧震東率領特一旅四個主力團駐紮在萬福、黃馬、湯石、竹簧一帶。不久,新四軍江南指揮部即東移至竹簧鎮的水西村。

  為了統一領導,精簡機構,蘇皖邊特委撤銷,成立了蘇皖浙邊特委。趙明調任蘇皖浙邊特委書記,不再擔任軍中職務。

  特委機關也隨特一旅駐進水西村。

  嚴鐵英將經春來從特委要了回來,任命他為太西三團團長,郝江旺為副團長。

  嚴鐵英擔任太西指揮部指揮長後,主要抓的便是部隊建設。除了原警衛團有較強的戰鬥力,另外兩個團都是新組建的。它們缺乏必要的軍事訓練和實戰經驗。

  特別是經春來的太西三團,其戰力更弱。所以,進入秋季以來,她指示經春來和何晉山,把政治工作和軍事訓練同時抓起來,一邊對幹部戰士進行教育,一邊狠抓軍事技能訓練。

  經春來和何晉山雷厲風行地做起來了,而且做得非常地出色。嚴鐵英不時到幾個團裏巡視督促檢查,看到三團的氣象,禁不住點頭稱讚。

  部隊發展了,根據地擴大了,根據地的建設同樣擺在了突出位置。嚴鐵英雖然主管部隊保衛工作,但對根據地的建設同樣傾注了大量心血。

  蘇皖浙邊特委領導著根據地各區、縣委和抗日民主政權的工作,使根據地的廣大人民緊緊地團結在中國共產黨周圍。根據地的建設在發展中鞏固,又在鞏固中發展。江南的抗日局麵有了很大的改觀。

  嚴鐵英的對手還是駐在常州的石井旅團。

  石井對於新四軍的迅猛發展和共產黨根據地的不斷擴大,心中十分恐慌。他與新四軍對陣多次,每次都是損兵折將,無功而返。

  對於已經不斷做大的新四軍,他實在是頭疼得很。但又實在不甘心。

  他不甘心這些已經成為大日本皇軍占領的中國最富庶的土地,又落到中國人手裏。他要從中國人手裏把這些土地重又奪回去。

  秋去冬來,轉眼間太湖以西的山山嶺嶺已成蕭瑟一片。這一天,嚴鐵英和副指揮長梁誌、參謀長何正達,帶著趙寶義的警衛排,去到離太湖不遠的喬陽鎮。

  這裏駐紮的是葛存瑞、曹德輝的太西一團。他們防守的是太西根據地的東南大門。

  太湖是遊擊區,因為我們沒有水上裝備,還控製不了那一大片水域。可是我們卻在那裏建立了好幾支遊擊隊。

  這些部隊活躍在太湖上,照樣兒打擊日本侵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