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看書送豬肉
作者:一不語      更新:2020-03-28 09:48      字數:2235
  周東來在家裏有沒有看電視,尾巴有沒有翹起來,李江一家並不知道。

  但是接下來的一條新聞快訊卻吸引了他們的目光。

  “下麵緊急插播一條新聞,因受豬瘟疫的影響,生豬存欄率大大降低,現多地出現豬肉緊缺現象,豬肉價格很快將會大幅度漲價!”

  豬肉漲價,竟然都上新聞了,李江忍不住感歎了一聲包宏誌的大手筆。

  不過既然新聞這樣報道了,國家一定會盡力調配儲備豬肉來壓價格的。

  一切的一切都沒有逃出過包宏誌的算計,而自己隻要在這邊和秦老爺子對接好,不僅包宏誌會獲得國家的重視,自己同樣可以大賺一筆。

  “可惜咱們家的豬還沒有到出欄的月份,要不然趕上豬肉漲價,咱們又能大賺一筆了!”

  李廣山有些惋惜的說道,卻不想李江隻是笑了笑說道:“估計明天就會翻五倍左右。”

  “不能吧?這麽貴的豬肉,那誰吃得起啊!”韓淑雲忍不住感歎起來,她有些不信的說道:“李江,你可別瞎說,那豬肉撐死漲一倍就不得了,還能翻五倍去啊!”

  李江這次隻是笑了笑沒有說話,他知道翻五倍這的確有些聳人聽聞,但是這就是事實!

  明天的報道出來後,不僅母親會驚呆,估計易鳳軒的那些人也會驚呆吧!

  與父母閑聊了一會兒,李江便回到了辦公室休息去了。

  這一夜他思考了許久,並不是思考豬肉的問題,畢竟這事兒包宏誌已經替自己想好了。

  他在想著如何帶動村民們閱讀的積極性。

  次日一早,李江已經從手機的各種信息轟炸當中清醒了過來。

  他先是隨便看了看幾篇有關於豬肉價格的推送,隻見豬肉的價格從10元一斤左右,僅僅是一夜的功夫便已經翻了一番。

  個別地區的豬肉價格已經達到了見30元一斤左右。

  這隻是一夜的時間,估計當那些賣肉的人得知現在的肉聯廠已經沒有了豬肉的時候,價格還會繼續飆升。

  根據包宏誌的推斷,豬肉的價格最終會在國家儲備肉的調控下穩定在50元左右。

  而達到姐姐的時候,就是秦老爺子來到蘆花村的日子。

  看完了這些推送之後,就是村民群裏關於豬肉的討論,村民們紛紛表示豬肉吃不起,一些冰箱裏還存著一些豬肉的,紛紛大快朵頤拍照上傳。享受著其他村民羨慕的眼光,以及“大戶人家”的誇讚。

  李江笑了笑,隨手點開了另外一個易鳳軒高管群,裏麵更是一片目瞪口呆。

  “李董事長英明神武啊!這能力簡直算得上可以預知未來了。”

  “李董您真是的,知道豬肉要漲價您可以跟我們說啊,您不跟我們說還讓我們挺納悶的。”

  “你少自作聰明了,跟你說你信嗎?你昨天不是還推斷豬肉價格是慢慢漲的嗎?一夜翻了三倍你會信嗎?”

  李江笑了笑在群裏回複了一個笑臉說道:“大家好好工作吧,運營部多宣傳宣傳咱們的平價實惠的肉菜!賺一筆還是不成問題的。”

  眾人一片響應,甚至有的人還覺著李江的定價有些低了,菜量有些大了。

  與昨天他們私底下討論的內容,那是大相徑庭,不過他們並不覺著臉被打的很疼,畢竟飯店多掙錢,他們也能多拿一些獎金。

  說完肉菜的事情後,李江單獨聯係了物流部的陳樂清,讓他來運菜的時候,捎過來500斤豬肉。

  他要以豬肉為誘惑,讓大家多讀書!

  “全體村民們,咱們蘆花村的閱覽室開了,歡迎大家前來讀書!”

  李江再次在廣播室裏廣播了起來。

  周東來吃著早飯,忍不住嘀咕道:“誰沒事兒回去看書啊!有這時間多幹點活,還能多掙一口肉錢呢,現在肉這麽貴,都吃不起了呢!”

  張華琴撇了撇嘴說道:“我可不看!我一看那麽多字,我就頭暈的不行。再說了現在人誰沒有個手機啊,想看什麽在手機上看不就得了。”

  “誰說不是呢!”說著周東來打開了手機,刷起了快首,而張華琴則刷起了鬥音。

  兩個人頓時就耍的忘記了下地幹活這碼事兒。

  而同樣的情況,則在蘆花村不同的家庭當中重複的上演著。

  現代人有了智能手機以後,更是完全摒棄了書籍,殊不知智能手機上的閱讀多是碎片知識。

  而人們關注的願意去看的,都是一些吸引眼球的短視頻。

  吸睛的視頻,固然很好看,可是卻無法養成讓人獨立思考的能力,更別說是培養出蘆花村的文化底蘊了。

  李江當然知道村民的想法,他緊接著在廣播當中喊道

  “在閱覽室閱讀30分鍾者,可以到牛主任處領避孕套一個,閱讀1小時可領豬肉二兩!閱讀後能夠寫一篇800字感想的,可領豬肉3斤!另外寫出建議購買書籍並寫出原因者,可領豬肉半斤!”

  李江這段話在廣播室裏重複喊了兩遍,整個蘆花村都驚呆了。

  現在豬肉價格暴漲至此,李江竟然在白送豬肉!

  白天裏家裏的壯年都在地裏幹活,或者在李江的公司工作,可家裏總有小孩或者老人。

  這些人也是可以來閱讀領肉的,李江並不是要讓全體村民都來,他隻是想要讓家裏的個別人先養成閱讀思考的習慣。

  由一個人帶動一家人!

  隻有農村人重視起讀書來,大家養成了讀書的習慣,蘆花村的整體文化素質才會變得更高。

  其實郭筱筠之前曾經做過一些調查,整個蘆花村的文化程度普遍在初中文化一下,甚至許多上了年紀的人都隻是小學文化。

  他們大多都是義務教育上完之後,便直接不上了,要麽出去打工,要麽回家種地。

  而充斥著這樣的文化的村子,根本沒有任何發展前景可言。

  哪怕自己再富有,再有錢,把蘆花村建設的再好,村民們也永遠都是給自己打工的,甚至在自己的公司裏連一個高管的職位都混不上。

  張華琴停止了快首的劃動,周東來也停下了鬥音的刷新。

  那可是一斤三十多塊錢的豬肉啊!

  白送!

  哪怕去了不看書,呆也要呆一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