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二)
作者:伏特加兌野格      更新:2020-05-17 10:07      字數:2621
  ……吃過了早飯,程傑一人踏上了飛往澳洲的航班。

  中途轉場數次進行補給和休息,七八個小時後,星河落在澳洲基地的機場跑道上。

  〔現在是當地時間下午四點二十五,華夏標準時間下午兩點二十五〕

  〔請跟隨武裝護衛隊前往機庫〕

  程傑剛剛走下飛機,兩隊帝國士兵便講他護在中間,走進一輛迅雷。

  艙門關閉,其他帝國士兵登上自己的迅雷,跟隨程傑一同走進地下。

  在通過了隧道之後,廣闊的地下機庫出現在程傑眼前,機庫停機坪上停著巨大的戰艦。

  〔該戰艦長1.2公裏,高140米,艦寬120米,可控核聚變反應堆集群,多艙室設計,機庫預計可停放36架阿波羅戰機,四個彈射井,目前戰機用的加速器已投入生產〕

  〔可下沉式艦橋,能夠在必要時降入艦體內部,用裝甲板為艦橋人員提供保護〕

  〔在平台方麵我們進行了一些更改〕

  〔在兩側留出了更多平台以搭載導彈一類的武器〕

  〔艦體前部的平台被留出,預計裝配主炮等武器〕

  〔艦體內部簡潔了空間分布,留出部分空間〕

  〔根據新加入的蘇聯超級武器資料,我們在這艘戰艦的艦橋上重新部署了鐵幕裝置,範圍可以覆蓋整個艦體,每次可提供約半分鍾的保護時間〕

  〔在核心區,我們對原本存放氫彈的地方進行了削減,並部署了超能波毀滅裝置〕

  〔裝甲方麵,除了常規的材料以外,我們還投入了大量的納米機械蟲,能夠在裝甲損壞時進行修複,同時為了彌補納米機械蟲的消耗,在核心區我們再次規劃處製造廠區域,專門生產機械蟲和各式裝備以及彈藥,做到隻要有材料,就能自產自銷〕

  〔艦體前部留出了可打開的平台,為質子武器或超大規模殺傷武器留出空間〕

  ……華夏標準時間12時,飛機落地,當程傑再次回到安全屋的同時,大量武器開發項目上馬,其中包括點防式激光炮,近防武器,大型雙模式光束炮,神盾防空係統上艦等。

  38座電腦核心和一座科技園區的所有人員同時投入研發。

  同時,在程傑的敲定下,全艦上下各個位置的武器都已經確定了下來。

  而在大批蘇聯工程師入職後,也為各個小組帶來了新血液新思路,針對旭日現有裝備的改進也同時開始。

  蘇聯工程師認為,像鋼鐵浪人和鬼王那樣的平台,隻單一搭載一種武器實在是萬惡的浪費,最少肩部炮是要上的,而且要上倆,但對於這一點,旭日的工程師們則表示反對,並認為自家機甲是為了快速機動,跟上大部隊的速度,一但裝過多武器就會導致行動緩慢等問題。

  綜上所述,當這個問題傳到程傑這的時候,程傑一時間也有點迷惑,這兩方說的好像都對,於是他幹脆讓雙方聯手重新開發一款機甲並給出了幾個關鍵指標——火力凶悍,可折疊,方便運輸,結實可靠。

  對於火力凶悍和結實可靠,蘇聯工程師表示很讚,對於可折疊,方便運輸旭日工程師表示很可以。

  然後,就在第二天,準備改造阿波羅和天狗的兩個小組也報到了程傑這裏,這個問題就比較複雜了,畢竟涉及到掛載加速器等問題,雙方拿出的方案截然不同,蘇聯一方給出的更偏向於防護和火力,為此不惜丟掉速度,他們的解釋是——反正也有加速器。

  而旭日一方則注重多用途和速度,他們認為戰機在未來戰爭中的作用不會太大,太注重防護與火力反而會限製多用途發展。

  雙方在線上對對方的祖國進行了一番深入淺出的友好問候,吵的程傑頭都大了,最終,程傑也如法炮製,讓他們自己組團研發,同樣給出了指標——火力,速度,多用途,能掛載加速器,可以放寬對出入大氣層的要求,大不了就是純粹的太空戰機。

  ……而接下來的日子,程傑基本每天都在聽人吵架。

  雙方從主炮開始,吵到近防係統的構成和協作,大到艦體線路的規劃,小到一座點防式激光炮的位置。

  不過,在半年後,這一切得到了回報。

  關於艦體空間的規劃方案12.0,終於塵埃落定。

  除了艦首沒改動什麽以外,其它的都有一定程度上的變化。

  艦體後半段原本是動力室,現在,動力室的空間被壓縮了六分之一,內部防護被旭日方麵重新設計,在原先就有的人臉識別,密封門,自動滅火等基礎上加裝更多道安全措施。

  在原本設計中外露的噴口處那一對仿佛大腦袋般暴露在外的位置,雙方達成了整個設計中唯一一次共識,那就是——把脆弱的動力室暴露在外無疑是在找死。

  於是雙方為這裏套上了裝甲板,但是安裝武器的計劃被程傑叫停,因為這些蘇聯工程師的想法是把這些武器的彈藥一同放進動力室,程傑用屁股想也知道一但一發什麽東西擊穿的外裝甲,那就是全家升天的結果。

  而愈發厚重的裝甲必然提供了更多的內部空間,所以程傑擴大了機庫的空間並增加了兩個彈射井。

  艦橋被整體向右挪動,艦體布局上看有些接近邦聯的航空母艦。

  艦橋所在區域按原計劃安裝了鐵幕,納米蟲群工廠和超能波毀滅裝置,巨大的線纜連接上了艦橋頂端的戰場數據天線,在寒武和阿妮婭的幫助下,全艦的計算能力得到增強,所有不必要的程序都被丟進垃圾桶。

  艦橋,動力艙和機庫以外的大片區域,原本艦體上安裝的幾座主炮的計劃被取消,轉而安置了超過四百個導彈發射單元,而裏麵的彈種,除了常規彈頭以外,還搭載了從蘇聯火箭發射車上獲取靈感二設計的多彈頭戰術核武器,大當量氫彈和少量真空內爆彈,這一點令蘇聯家工程師表示一本滿足。

  近防係統的構成由愛國者,防衛者10式(說白了就是蓋特機炮可切換版)和少量點防式激光炮,三者接入神盾係統,接受統一調度。

  艦體內部除了大量彈藥庫,機庫和不得不占用的空間以外,其它地方分布著乘員艙和休息區,乘員艙主要是就近原則,比如負責動力室的人員自然住的離動力室近。

  得益於可預見的高自動化,艦上人員隻有兩千四百人,而且幾乎都是戰鬥崗位人員。

  裝備的維護基本由自動裝置完成,隻有五百人負責維護自動裝置。

  動力室的看管和維修則占了大頭,以將近一千人的數量榮登排行榜第一。

  五百人的戰鬥人員,他們是戰鬥機飛行員,是機甲的機師,亦或是空降部隊人員。

  四百人是艦橋人員,其中包括了可隨時手動控製大部分武器平台的武器官們,負責協助調度部隊的領航員,負責從戰術層麵指揮部隊的戰術官。

  全艦上下對內幾乎沒有什麽防禦,因為程傑想到了身邊的艦娘們,雖然太空戰能否上場還有待商榷,但是對一空間內保持絕對優勢,艦娘們是完全可以勝任的。

  現在,除了艦首還留著上最少類似於質子對撞炮的武器以外,唯一還需要等待的就是戰鬥機和作戰機甲的實裝。

  當然,還得等圖紙上的一切都落實下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