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過往6
作者:一味相思      更新:2022-02-10 19:19      字數:2427
  假的,假的,都是假的,隻要裝作沒看見,這一切就沒有發生過。

  他這輩子自欺欺人了兩回,一次用在衛氏身上,一次用在蘭妃身上,他早就已經拋去了早年的青澀脆弱,但是這一次的痛苦與崩潰卻遠遠大於前者。

  萬歲爺覺得天都塌了,有那麽一瞬,他想不若就隨著蘭妃去吧。

  他突然就想起了先帝,先帝彌留之際,他曾經不甘心地詢問先帝為什麽執意立兄長為太子,卻從未考慮過他,明明他們是一對雙生子,明明他們一模一樣,明明他能力亦不再兄長之下,難道就因為兄長比他早降生了一盞茶的功夫?

  這未免太不公平。

  當時先帝是怎麽說的?

  先帝說:“你是個心思重的,也是個過分重情的,特別容易為情緒感情左右判斷,你這樣的性子,隻適合做情種,不適合做天子,沒得江山都要因此葬送在你手裏。”

  這話他當時如何聽得進去?隻當父皇是在羞辱他,在諷刺他因為一個女人而不惜弑兄奪位,此時此刻,他這才恍然大悟,原來父皇說的都是真的。

  他不想承認卻也不得不承認,比起兄長,他似乎真的並不適合坐上大位。

  他這個一國之君,當然不能為了個女人殉情,他也不能真的讓江山葬送在他手裏,所以他還是熬過來了。

  在外人看來,他這個八風不動的萬歲爺跟從前並沒有什麽分別,後宮多一個少一個女人也的確不該對堂堂萬歲爺產生什麽影響,但是他自己清楚,他大半的心已經隨著蘭妃去了,連帶著還有他所有的溫柔與期盼,他開始變得越來越像是個合格的君王,不知先帝泉下有知,是不是會覺得欣慰。

  ……

  萬歲爺對蘭妃的死因不是沒有過懷疑,後來他也命鹿成林暗中在太醫院內調查過,結果卻是,鹿成林自戕。

  說起來鹿成林也是悲催,先是喪妻,後是嫡女變成殘廢,接著是側室暴斃,再後來是妹妹蘭妃一屍兩命,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接連遭受這一連串的痛擊,鹿成林尋短見也是能夠理解,隻是鹿成林的死,也一並帶走了許多秘密,他當時直覺鹿成林死得蹊蹺,便下令讓嚴玉魁對太醫院的秘密調查,萬歲爺也曾派嚴玉魁私下去鹿府尋找過蛛絲馬跡,可卻是一無所獲。

  不過萬歲爺卻並沒有放棄,後來又讓嚴玉魁跟他提拔上來的施河合作調查,調查了很長時間,也都沒有查出什麽貓膩兒,萬歲爺隻能相信蘭妃之死隻是意外了。

  心裏的鬱結與遺憾隻怕此生都難消退,萬歲爺往後能做的,就是盡可能地善待、保全他與蘭妃唯一的骨肉,五皇子清晚,他是真的疼極了幺子,也是一門兒心思地為幺子的前程做打算,眼看著五皇子一天天長大,看著那張承襲了蘭妃相貌的臉,看著他與蘭妃的骨肉是那般聰慧伶俐,他心裏說不出的驕傲與澎湃,他要為他與蘭妃的孩子鋪路搭橋,為幺子掃平所有的障礙阻攔,順順利利坐上大位。

  不管是誰,都不能成為幺子前路的阻礙,即便是他的骨肉,當然了,也得有人在前頭為幺子探路,擋下前麵未知的危險,而大皇子趙清暄無疑是最佳的人選。

  可隨著薑承的暴露,蘭妃之死的真正原因終於展露在萬歲爺麵前。

  就像他之前懷疑過的那樣,蘭妃並非死於意外,而是謀殺,而幕後主使不是別人,正是當時哭成淚人一口一個“妹妹命苦”的皇後娘娘。

  是皇後害死了他的蘭兒還有他們的孩子,是她徹底毀了他所有關於美好的期待與幻想,他當然不會輕易放過皇後。

  殺了她?

  不,他不要她死,他要她活著,一直活……受罪。

  隻是便宜了薑承,一死了之,讓他沒有機會折磨報複。

  可薑承也就罷了,不過是枚被人利用殆盡後的死棋,他是斷不可能放過薑承背後真正的元凶巨惡。

  萬歲爺對秦王是真的一直都沒有過多的關注,一個跟自己相差近二十歲的幺弟,一個他登基的時候才在牙牙學語的幼兒,怎麽能引起他的主意?他甚至幾乎是將秦王當做兒子看待的,或許是因為手上沾染了兄長的鮮血,他心裏不自覺地就帶了一份虧欠,這虧欠就被用到了秦王這個幺弟身上,萬歲爺對於秦王這個幺弟極是疼愛。

  萬歲爺對秦王的懷疑是從秦王有意反對大皇子與表妹衛氏靜姝的婚事開始的,秦王與大皇子一道長大,名為叔侄可實為兄弟,兩個人感情極其深厚,按說大皇子想做的事兒,秦王不說支持卻也一定不會反對,尤其還是大皇子鍾情衛靜姝,非衛靜姝不娶,秦王就更不該反對了,但是讓萬歲爺意外的是,秦王竟然意圖阻止大皇子的婚事,雖然秦王當時隻是暗中小動作,並非引起什麽水花,但是萬歲爺卻還是敏銳地察覺到了。

  這是這位向來不起眼的幼弟第一次引起他的注意。

  秦王到底為什麽要阻止大皇子迎娶衛靜姝?他究竟有什麽理由?

  萬歲爺思來想去,最後腦中湧上了一個令人不安的念頭,或許秦王阻止大皇子婚事的理由跟衛老國公是一樣的。

  說白了,秦王其實是為了大皇子、也是為了衛靜姝著想。

  這是萬歲爺能想到的最合理的解釋,既然如此,那秦王必然是知曉內幕的,可秦王又是從什麽時候知道關於大皇子還有元後的隱秘的呢?

  太後自然不可能外泄的,衛老國公也是一樣,大皇子自己都不知情,所以唯一的解釋就是……秦王幼年無意之中或許聽到了他與太後的密談,隻是那個時候秦王不過才……

  三四歲吧。

  那麽小的孩子,誰又會在意呢?

  可若是那個孩子是個早慧的呢?而天家皇子的早慧跟尋常人家孩子,又怎麽能一樣呢?

  可秦王如果真是如此早慧的話,那為何後來卻表現得如此平庸甚至是紈絝懶散?

  那就隻有兩種可能了,其一是,為了藏拙,他這位早慧的皇子,隻有便就見識到了天家之殘忍,他也知道自己的皇兄是個對親生兄長都能毫不留情舉起屠刀的,所以為保自身安全,他打一開始就假裝平庸,盡可能地不引起皇兄的注意和戒備。

  其二就是,伺機而動,秦王意圖深遠,說白了就是要扮豬吃老虎。

  萬歲爺明顯更傾向於後者,畢竟哪個皇子不惦記那張龍椅的?而他跟秦王都不例外,當年他能對自己的兄長舉起屠刀,秦王難道就不會嗎?他就當真從來沒有過這樣的念頭嗎?

  一旦疑心的種子種下,萬歲爺再看秦王便就處處可疑了,所以他不會將秦王外放出京,非得看在京師、自己的眼皮子底下才會覺得放心,好在秦王當真老實聽話,這些年來並沒有表現出任何異常,尤其是對朝政更是一點兒興趣都沒有,終日沉溺玩樂,萬歲爺都開始疑心,是不是自己想錯了,是不是自己疑心病過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