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萌芽組織架構再調整,輪值總裁製度!.
作者:笙簫劍客      更新:2022-03-02 07:34      字數:3196
  中午吃完飯。

  張碩一行並沒有離開拓展訓練中心,一是晚上還有迎新晚會,二是借著高管都在的機會,明天還要召開萌芽集團高管會議。

  趁著這個難得的機會。

  由總裁辦主任陳小婉牽頭,在開會間隙還組織了一次高管團建活動,所以下午的畫麵就是這樣的——

  顧銘章拉著趙曉虎下象棋,蔣悅、陳小婉帶著戴雨桐這個小跟班去做SPA美容,杜瑞文、王岩、曹嚴華在遊泳池裏遊泳。

  至於張碩。

  則是拉著呂凱、趙銘傳、伍佘元三人打牌,裴衛平在一旁觀戰。

  場麵非常之和諧。

  整個下午都是一種非常放鬆、慵懶的狀態,而且都盡可能地不去談論工作,即便要談,聊的也是一些行業八卦消息。

  高管們也是人,也需要徹底的放鬆精神,不可能整天都緊繃著。

  晚上的時候。

  陳小婉又組織了啤酒燒烤自助大餐,很是愜意。

  ………

  第二天上午。

  就在拓展訓練中心的會議室,張碩召開了高管會議。

  “張總,今天會議的主題是什麽?”蔣悅問。

  不止是蔣悅,開會之前,在場所有高管都不清楚,張碩將大家召集到一起,又選了這麽一個特別的地方,到底用意何在。

  就隻被通知要開會。

  “今天啊,咱們開一個務虛會,不談具體的工作,隻是從宏觀戰略角度,對萌芽集團今後的發展規劃,做一個簡單的梳理。”張碩說。

  “那,怎麽一個務虛法呢?”

  蔣悅有些理解為什麽要先搞團建了,敢情這是先禮後兵啊。

  “我先拋磚引玉。”

  張碩順著話題就往下說,“大家都知道,集團隻有夢想基金跟我兩個股東,而且實質上是由我一人決策,因此一直都沒有組建董事會。”

  沒有董事會的好處是,沒人對張碩進行掣肘。

  壞處就是。

  所有的決策都是張碩一人來做,缺乏一個科學合理的集體決策機製。

  因為董事會不僅僅是董事會,還下設了很多專業委員會,常見的有審計委員會、戰略與投資委員會、提名委員會以及薪酬與考核委員會。

  這些專業委員會對於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是有很大益處的。

  萌芽集團就缺失了這一環。

  在不設立董事會的前提下,隻能是另行組建其他機構來代替。

  “我的意見是,在不設立董事會的前提下,組建集團發展與戰略委員會,作為一個常設的決策議事機構,負責對集團的中長期發展戰略以及重大項目投資決策進行研究,並且提出建議。”

  張碩拋出他的想法。

  昨天在來拓展訓練中心的路上,他開玩笑說,要丟下萌芽窩在濱海大學讀研,雖然是玩笑話,但其實也有另外一層深意——

  就是在琢磨萌芽集團的治理結構。

  隨著萌芽規模日漸龐大,哪怕張碩已經很努力,幾乎從不翹班,又有先知先覺,可僅憑他一個人的力量支撐萌芽前進,也是日漸感到疲憊。

  需要有人替他分擔一些壓力。

  發展與戰略委員會,某種意義上,就相當於是古代軍機處一類的參謀機構,為張碩的決策出謀劃策,提供決策支撐。

  當然也是一種變相的約束。

  在此之前,萌芽集團也會召開類似的高管會議,但那都是不固定的,並沒有形成一項製度,無論是會議時間還是參加人員,都有很大的隨機性。

  現在。

  張碩就是要將此事製度化、常態化。

  “發展與戰略委員會主任,由我親自兼任,委員包括萌芽集團總裁、副總裁,以及集團下屬一級子公司負責人。必要的時候,可以邀請外部顧問。”

  張碩沒有提具體人名,而是以職位來定編。

  這樣一來。

  哪怕是萌芽集團人資總監伍佘元、運營總監趙銘傳,都將無法進入發展與展露委員會,可見規格之高。

  而像呂凱、顧銘章兩人,他們既是集團副總裁,又是一級子公司負責人。

  也都隻算一票。

  又比如杜青青,雖然是青橙集團副總裁兼青橙科技總經理,但因為青橙科技已經被降為二級子公司,也無法進入發展與戰略委員會。

  就很嚴格。

  “原則上,發展與戰略委員會每月進行一次固定會議,由我或者是萌芽集團總裁主持會議,總裁辦負責會議組織等相關工作。如果遇到緊急情況,也可以提請召開臨時會議。”張碩補充。

  可見不是他臨時起意。

  關於設立戰略委員會的想法,其實早就在他的規劃之中。

  對此。

  大家自然是沒有意見的。

  尤其是像曹嚴華、杜瑞文、趙曉虎這種沒有兼任集團副總裁的一級子公司總經理,進入發展與戰略委員會,其實是地位的提升。

  在這之前。

  他們隻是分管各自一攤的工作,對於其他子公司的事情,包括萌芽集團的整體發展戰略,除非張碩主動詢問,否則是不便發表意見的。

  很多情況總裁辦也不會向他們通報傳達。

  現在有了發展與戰略委員會這個平台,就可以光明正大,名正言順地參與到萌芽集團的所有重大戰略決策當中去。

  即便是沒有決策權,那也是有建議權。

  當然了。

  發展與戰略委員會,本身也會是一個協調議事平台,為各家子公司負責人,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溝通平台,盡可能地避免不必要的內耗。

  哪怕是彼此有分歧,也能挑明了講。

  “另外一件事,就是關於萌芽集團總裁的,也該有個定論了。”

  顯然。

  張碩不準備再在這件事情上拖延了,因為已經拖不下去了。

  諾大的萌芽集團,沒有董事長也就算了,竟然連個名義上的總裁都沒有,全靠張碩一個支撐門麵,實在是有些說不過去。

  也太寒磣了些。

  不知道內情的,還以為萌芽集團是個草台班子呢,難免要鬧笑話。

  而且。

  隨著下半年張碩讀研,就更需要有人能夠站出來主持工作了。

  “刷!”

  張碩話音剛落,所有人的目光就都對準了蔣悅。

  這一刻。

  蔣悅的心跳甚至都快了半拍。

  同樣的,呂凱的眼角跳了跳,隨即又恢複平靜,至少麵上看不出什麽。

  “我的想法是,借鑒華威的做法,設立輪值總裁製度,大家覺得怎麽樣?”張碩給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答案。

  “呼!”

  不知怎麽的,全場焦點的蔣悅,突然悄悄鬆了一口氣,率先站出來表態:“我支持設立輪值總裁製度。”

  蔣悅這一當事人都表態了,其他人自然更沒意見了。

  呂凱甚至悄悄握緊了拳頭。

  “那就這麽定了。”

  張碩之所以這麽做,既是借鑒華威的成熟做法,其實也是出於無奈。

  他雖然中意蔣悅,但是事實證明,至少在現階段,蔣悅無論是資曆還是能力,都難以完全勝利集團總裁的職位。

  強行推上去,未必就是什麽好事。

  可如果撇開蔣悅選呂凱,也是不妥當的,一則呂凱的業績恐怕難以服眾,二則海外事業部還需要呂凱坐鎮。

  也不合適。

  因此,在總裁難產的情況之下,張碩也隻能采取一個折中之策,希望借助輪值總裁製度,實現對高管們的曆練作用。

  最終的目的。

  是蔣悅等人任何一個挑出來,都可以勝任總裁職位。

  那張碩就真的輕鬆了。

  “那麽,誰有資格擔任輪值總裁呢,是不是發展與戰略委員會的所有成員都可以?”張碩隨即又拋出一個問題。

  “我想,咱們還是既民主,又集中。”

  “現階段,就由高級副總裁蔣悅,副總裁呂凱,以及副總裁顧銘章三人,輪流擔任萌芽集團總裁一職。之後,再視情況做出改變。”

  張碩直接就一錘定音。

  如果發展與戰略委員會的每一位成員都能參與輪值,固然可以曆練高管,但也會顯得有些兒戲,甚至是擾亂集團的正常運轉。

  現實就是。

  像杜瑞文、曹嚴華這樣的,暫時並不具備執掌萌芽集團的能力。

  更不用提朱正洪了。

  事實上這一次高管會議,朱正洪從一開始就是被排擠在外的,萌芽置業更像是萌芽集團旗下的一個職能部門,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一級子公司。

  因為並不創造利潤。

  反觀蔣悅、呂凱、顧銘章三人,段位都夠,一個擅長行政,一個擅長投資,一個擅長企業管理,個頂個都是頂尖好手。

  都很具有代表性。

  三人本身,也是集團總裁位置的有力爭奪者。

  設立輪值總裁製度,事實上,也是消弭了三人之間的競爭與分歧,或者說,是給了三人充分展示自己能力與水平的平台。

  因為輪值總裁是有時間限製的,每人擔任半年。

  這樣一來。

  輪值期間誰幹得好,誰幹得不好,那就自有公論了。

  當然了。

  張碩這麽決定,肯定會讓像曹嚴華這種有點野心的高管,感到一些失落,但是沒辦法,這已經是目前的最優解了。

  裴衛平都還沒叫屈呢。

  畢竟青橙集團可是萌芽集團旗下一級子公司中,第一家改名重組的集團企業,裴衛平都沒撈到一個萌芽集團副總裁的職位。

  且等著吧!

  張碩也說的很清楚,這隻是眼下配置,將來還能再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