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合作落地,光刻機困局!
作者:笙簫劍客      更新:2022-02-11 08:55      字數:3196
  “還行。”

  張碩遠比顧銘章預想的要淡定。

  “如果你加入萌芽,那麽我將授權你代表萌芽,去跟諾基亞洽談專利許可證的事情。而且還可以將談判成功,作為你留在萌芽的先決條件,怎麽樣?”

  等於是說。

  隻有萌芽拿下了專利許可證,顧銘章才需要真正留下。

  否則隨時可以離開。

  “這……”

  顧銘章是真的被張碩的魄力給鎮住了,也終於是相信,萌芽想要進軍手機行業,確實不是玩票興致。

  而是認真的。

  “伍佘元說你是一個理想主義者,現在萌芽願意拿出至少百億資金為這個理想買單。我實在想不到,你還有拒絕的理由。”張碩笑著補充。

  初創的小咪可是一窮二白起家。

  當然也因為起點低,小咪未來的成長上限也不高就是了。

  “那我試試。”

  話都說到這份上了,顧銘章確實已經退到了牆腳。

  已經退無可退。

  當然也是因為出麵談話的是張碩,如果換做伍佘元,分量肯定又不同。

  “這就對了。”

  張碩終於是笑了,“事先聲明,萌芽係暫時還沒有管理層持股的先例,萌芽可以為你和你的高管團隊提供高薪+績效激勵,但短期內不會有股權激勵。”

  “可以。”

  顧銘章沒怎麽猶豫就答應了。

  倒不是說他高風亮節。

  因為顧銘章這並不算是自主創業,而是以職業經理人的身份加入萌芽,麥粒科技所需的資金、技術許可證等事情,都將由萌芽一手操持。

  這樣的大手筆。

  光憑顧銘章跟他的合作團隊從零開始,是絕對不可能完成的。

  時間也不站在他們這一邊。

  再退一步說,高管們想要得到股權獎勵,最終目的無非也就是實現財富+社會地位的雙豐收,伴隨著企業成長,自身也成為商業巨子。

  萌芽也可以通過績效激勵來做到這一點。

  比如萌芽副總裁兼驕陽控股總經理呂凱,拿著千萬年薪不說,一旦績效達標,還能獲得數千萬的績效獎勵。

  實現財務自由完全不成問題。

  當然了,這種形式的獎勵機製,肯定比不上那些公司上市之後,瞬間就誕生十幾二十幾位億萬富翁來得震撼。

  震撼是震撼,可弊端也很明顯。

  那就是公司上市之前,創始團隊可能還都幹勁十足,一旦公司成功上市,瞬間暴富,那便喪失了繼續奮鬥的動力。

  很多聯合創始人就是在公司上市之後,開始陸續掉隊的。

  因著主要激勵手段就是上市套現,那麽整個創始團隊的工作重點,從一開始就是奔著“上市”這一終極目標去的,難免就會失了初心。

  這也不是張碩所樂見的。

  麥粒科技有萌芽這個最大後盾,也根本不需要像初創公司一樣運營,從一開始,就能放到一個很高的起點上去。

  比如說購買諾基亞的專利許可證。

  這事要是做成了,那等於是站到了很多企業的終點線上了。

  哪裏還需要給高管股權激勵?

  事實上,像騰達、阿狸這種已經發展成熟的互聯網巨頭,哪怕是給高管股權激勵,股份其實也都是非常非常少的,占股遠低於1%。

  未見得就比績效激勵來得優渥。

  遠的不說,騰達內部就有幾位年薪破億的存在。

  不快樂嗎?

  而且所謂的股權激勵,本身也是一種並不怎麽高明的金融遊戲,很多時候都是居心不良的,目的就是為了少交稅。

  這更是張碩深惡痛絕的。

  他甚至都不準備學習華威,實施員工持股計劃。

  員工持股,固然可以大大地提升員工的忠誠度,讓公司創造的利潤惠及到每一位員工,但本質仍然是“讓少數人富起來”。

  萌芽可以為員工提供行業最高標準的薪資、福利待遇,但也就止步於此了,大部分利潤最終還是要回饋給社會的。

  沒理由讓萌芽圈地自嗨,隻養活一小撮人。

  “對了,除了購買專利許可證,你能從諾基亞拉來多少人?要的是能夠取得諾基亞方麵諒解,不設置障礙的那種。”張碩關心問。

  如果因為挖人而得罪了諾基亞,那專利許可證的事情根本就沒得談。

  雙方合作的基礎更是就不複存在了。

  可以的話,張碩當然是希望說,能夠長期跟諾基亞保持良好的合作關係。

  要知道。

  諾基亞可是一座超級富礦,可供挖掘的價值一抓一大把。

  哪裏是薅一次羊毛就行的?

  手機畢竟是極其精密的電子產品,涉及到的技術門類眾多,哪怕說是有諾基亞的專利許可,也要人來設計開發。

  哪怕是小咪。

  創始人團隊裏,那可都是各個領域的精英大拿。

  雷布斯本人就是大佬且不提。

  其他創始人有來自微軟研究院的開發總監,有懂軟件設計的,也有懂硬件設計,工業設計的,還有本身就在手機行業裏呆了很多年的老手。

  所以才能在成立不到一年的時間,就推出第一款手機。

  顧銘章是既懂技術,又懂管理,還懂經營,而且在手機行業呆了十幾年,能力確實比較全麵,能一個頂兩,甚至是頂三。

  但也不可能僅憑一己之力,就將麥粒科技做起來。

  還是需要一個強大的團隊。

  張碩之所以這麽看重顧銘章,除了顧銘章個人的能力,還有就是顧銘章在整個手機行業的地位跟影響力。

  可以相對容易地挖來很多專業人士,迅速搭建起麥粒科技的框架。

  尤其是諾基亞的人。

  諾基亞雖然說在智能手機轉型上是失敗的,但並不代表說,諾基亞的工程師、程序猿、設計師不好。

  恰恰相反,那裏個頂個的都是人尖子。

  “多的不敢說,百八十號人肯定是沒問題的,我指的是骨幹。尤其是在產品研發這一塊,可以挖來一位業內頂尖大拿,足以擔任麥粒科技首席技術官。”

  一旦答應了張碩的邀請,顧銘章就變得爽利起來。

  不再藏著掖著。

  很有一點初露鋒芒的意思。

  “那就拜托了!”

  張碩就很振奮,笑著說道:“在你前往諾基亞總部,跟諾基亞商談專利許可證期間,國內需要萌芽再做點什麽嗎?”

  “先收購一家電子廠吧,打下一個基礎。”顧銘章建議。

  既然麥粒科技要走技術升級路線,那手機生產就不能交給代工企業,最好是能夠自行組織生產,才能夠更加便利地整合上下遊產業鏈。

  “沒問題!”

  張碩也是爽快應下。

  嶺南行省別的缺不缺不知道,唯獨不缺各類電子廠,僅濱海城、莞城兩地,符合顧銘章要求的電子廠就是一抓一大把。

  隻要萌芽舍得花錢,很容易就能完成收購。

  “另外就是要申請一張手機生產牌照。”顧銘章提醒。

  “這個也沒問題。”

  現在又不是十幾二十年前,隨著功能機時代的產能大爆發,在華夏申請手機牌照已經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可比支付牌照簡單的多。

  萌芽甚至可以考慮。

  直接收購一家擁有手機生產牌照的山寨手機電子廠,將牌照+廠房的事情一並都給解決了。

  上百億的預算都花了,也不差這一兩個億。

  …………

  跟顧銘章談妥之後,麥粒科技就算是踉踉蹌蹌起步了,接下來就是等著顧銘章跟諾基亞總部的交涉談判了。

  隻有談妥了專利許可證的事,麥粒科技才算在正式起航。

  至於說購買專利許可證費用的問題,張碩心裏也早就有了腹稿,準備多找幾家金融機構做過橋貸款。

  等到交易完成,創業等級也能順利提升至9級。

  按照慣例,係統到時候肯定會給予一筆非常可觀的創業資金,就算無法完全填補資金窟窿,估計差得也不會太多。

  勉強頂得住。

  畢竟跟諾基亞的談判不會是一兩天就能完成的,就算談成,也不需要說當即支付所有費用,完全可以約定兩年之內付清。

  哪怕是拖個兩三個月,萌芽賬上就能攢下三十多億的流動資金。

  足夠對付了。

  就是這樣一來,為了創立麥粒科技,又要將萌芽的底褲都給掏空了,稍稍會影響到其他子公司的擴張計劃。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手機行業風口就這麽兩三年,萌芽再不把握機會,以後就沒機會了。

  張碩實在無法忍受說,重活一世,再去經曆一遍“華威跌倒,水果吃飽”的人間鬧劇,就想著去改變點什麽。

  雖然這很難。

  因為哪怕麥粒科技能夠做到原時空華威的高度,都還是注定要失敗。

  想要成功。

  就必須要在芯片產業鏈上有多突破。

  而這種突破,並不真的需要全產業鏈大爆發,隻要牢牢扭住光刻機+芯片生產這兩個關鍵環節,就還有一絲轉圜餘地。

  尤其是光刻機。

  因為芯片生產環節,最大的獲益者泰機電,本身也是在未來十年,借助智能手機大爆發的風口,導致對高端芯片需求還暴漲,而一路崛起的。

  現在的泰機電雖然很強,但遠沒有十年之後那麽誇張。

  內陸芯片生產企業如果能夠得到來自萌芽、華威等巨頭的扶持,未必就沒有趕超泰機電的機會。

  唯獨光刻機是一個天大的麻煩,極難獲得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