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荒誕劇?五百億撒幣計劃!
作者:笙簫劍客      更新:2022-02-09 09:16      字數:3203
  就在張碩忙著推進百人計劃時,青鳥互娛的雄心卻還在繼續。

  3月16日。

  也就是《腦洞大師》上線的第二天,青鳥互娛就對外宣布,公司以一千萬美刀的天價,獲得暴雪係列遊戲的角色、道具、技能等手遊使用授權。

  咋聽上去很奇怪。

  簡單解釋,就是青鳥互娛可以在製作手遊時引入暴雪遊戲的角色、道具、技能等等,甚至可以進行卡通畫。

  但也僅限於此。

  青鳥互娛不能將暴雪旗下的遊戲直接手遊化。

  這是暴雪的禁區。

  甚至就是使用暴雪遊戲的角色、道具以及技能等等,青鳥互娛改編製作時,也要發給暴雪審核,一旦超出授權範圍,就將被禁止。

  條件非常之苛刻。

  即便如此,青鳥互娛還是付出了一千萬美刀。

  沒辦法。

  誰叫暴雪現在還家大業大呢,又不像十年之後,直接淪落到賣身微軟。

  但其實青鳥互娛也不虧。

  有《爐石傳說》+《刀塔傳奇》兩款爆款卡牌手遊打底,張碩有信心說,將這筆費用數十倍地賺回來。

  當然了。

  《刀塔傳奇》除了要獲得暴雪授權,還要獲得Valve授權。

  就很蛋疼。

  除了Valve,張碩甚至還指示曹嚴華跟拳頭公司接觸,趁著騰達還沒有控股拳頭公司之前,爭取獲得LOL的手遊角色、道具改編授權。

  可以的話。

  甚至也不是不能考慮投資拳頭公司,獲得拳頭公司一部分股份。

  哪怕是給騰達添堵也好。

  青鳥互娛被迫在海外遊戲巨頭身上大把撒錢,隻是為了解決未來的侵權問題,怪隻怪國內遊戲隻知道恰爛錢,完全沒有拿得出手的端遊或者3A大作。

  等到條件成熟。

  張碩倒是想當一回善財童子,不惜成本,將原時空的《悟空·黑神話》提前做出來,免得遊戲科學年年發宣傳片,年年饞人。

  就是有一個問題。

  遊戲科學創作團隊是從騰達出走的,現在還在騰達呢。

  騰達作為業界遊戲霸主,原時空還是走出了不少精品遊戲製作團隊的,除了遊戲科學,還有《刀塔傳奇》的製作公司莉莉絲。

  再就是在海外抄《王者農藥》老底的《無盡對決》。

  “去騰達老巢挖人?想想還挺刺激的。”

  張碩現在麵對騰達這樣的巨無霸,是越來越收放自如了。

  …………

  騰達大廈。

  被張碩惦記的騰達,最近一周很忙,內部也很亂,忙著調整組織架構。

  可這並不妨礙他們繼續關注萌芽。

  經過最初的混亂之後,騰達新的組織架構已經初現端倪,至少已經確定的就是,礽魚將主管互動娛樂事業群,仍舊負責騰達的遊戲業務。

  沒錯。

  此時的騰達互動娛樂業務,基本還隻限於遊戲領域,還沒有拓展到網絡文學、動漫、影視劇等諸多分支領域。

  那又將是另外一個萬惡之源。

  “青鳥互娛在手遊領域的野心是越來越大了,前段時間剛收購了金鏞武俠的手遊改編權,現在竟然已經把手伸向暴雪了。”遊戲業務主管曹習很擔心。

  青鳥互娛的動作實在是太快了,打了他一個措手不及。

  就很忌憚。

  “不用懷疑,狼已經來了!”

  礽魚現在又何嚐不是對萌芽充滿忌憚?!

  對於萌芽,他最忌憚的還不是現在風頭正盛的薇信,畢竟還有ICQ兜底,他最忌憚的還是青鳥互娛這匹國內遊戲界的黑馬。

  經陸建提醒,礽魚已經將更多的注意力投注到移動端的手遊領域。

  可越是琢磨,就越是心驚。

  青鳥互娛在國內手遊市場的統治力,竟然已經超過騰達在端遊領域的統治力,已然是一頭潛伏在冰麵之下的巨獸。

  更恐怖的是。

  這頭巨獸還沒有滿足,還在不斷進食,加速成長。

  “《天天跑酷》製作得怎麽樣了?”礽魚問。

  “最多再有一個半月,就能上線了。”

  曹習也很急啊,為了追趕進度,不惜讓下麵的人瘋狂加班,有程序猿甚至連續工作超過20個小時,破紀錄了都。

  “那就好。”

  礽魚稍稍安心,他現在也急需在手遊領域取得突破,以此來證明自己。至於說底下的人怎麽加班,怎麽吐血,那不是他要關心的。

  他隻要結果!

  …………

  萌芽大廈。

  張碩同樣不知道騰達的那點小心思,第二天李明哲到公司報道的時候,還特意請他到辦公室聊了聊。

  “對於百人計劃,你有什麽建議嗎?”張碩問。

  “我不好說。”加入萌芽之後,李明哲才知道張碩的野心,委實不好評價,“不過,我可以試著將我的老師引薦給你認識。”

  “你說的可是陶老?”

  張碩眼中頓時煜煜生輝,那一位可是真正的學術泰鬥,尤其是在基礎學科研究領域,那更是一等一的存在。

  其影響力,絕不是佟院長那種可以比擬的。

  “就是他老人家。”

  李明哲有些遲疑,“不過,老師他不太愛跟企業打交道。”

  “百人計劃隻是針對萌芽,對於如何支持國內基礎學科研究,我這還有另外一個更加宏偉的計劃,你願不願意聽聽?”張碩不置可否。

  “我洗耳恭聽。”

  李明哲對張碩這人其實挺好奇的,總感覺不像是普通的企業家。

  就很特別。

  “為了支持國內基礎研究,未來十年,萌芽願意資助這個數。”張碩伸出一個手掌。

  “五億?”

  李明哲更詫異了,為張碩的大手筆所鎮住。

  “不,是五百億!”

  張碩目光灼灼,想要在基礎學科取得突破,區區五億又怎麽可能起效果。

  “???”

  李明哲都要懷疑是不是聽錯了,或者張碩在開玩笑。

  但並沒有。

  “你是認真的?”李明哲下意識咽了咽口水。

  “當然!”張碩起身,從櫃子裏找出一份文件,正是他草擬的計劃書,遞給李明哲,笑著說道:“不信你看看。”

  “哦,好的。”

  雖然覺得這是天方夜譚,但李明哲還是鬼使神差地接過看了。

  五百億啊!

  這是他之前想都不敢想的一筆天文數字。

  如果基礎學科領域,未來十年真能獲得這麽一筆資金支持,那麽李明哲有理由相信,國內基礎學科的研究必定會往前邁進一大步。

  別看官方每年的教育支出很多,但細分到基礎學科就沒剩下多少了。

  典型的僧多粥少啊。

  並不是說五百億對全國高校而言,真就是一筆多麽宏偉的資金,而是可以成為一劑催化劑,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以此加速基礎學科的研究。

  這便是最大意義所在了。

  張碩也確實沒有胡扯,計劃列的,出乎意料的詳細,在他的設想中,五百億資金大體分為三類使用途徑。

  一是評獎。

  主要就是沃土獎和青苗獎,兩大獎項。

  沃土獎每三年評選一次,用於獎勵國內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基礎領域取得重大進展,或者作出重大貢獻的科學家或者組織。

  單項獎金為一千萬。

  這個在原時空就有先例,不過不是一家企業,而是多家企業聯合出資。

  而且還是多年以後。

  青苗獎每年評選一次,秉承“麵向未來、獎勵潛力、鼓勵探索”的宗旨,麵向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領域,獎勵國內45周歲及以下的青年科技工作者。

  每年遴選不超過50位獲獎人,每位獲獎人將獲得500萬元獎金。

  無論是沃土獎,還是青苗獎,都將由春苗基金資助,獎項百分百堅持公益屬性,不尋求任何的商業回報,而且承諾做到長期運營。

  類似獎項騰達、阿狸其實也都做過,不過也都是在多年之後。

  張碩這個時候提出來,就是要為國內基礎學科研究再多爭取幾年時間,別等到所有人都意識到國內基礎學院研究已經跟不上了,才站出來資助。

  那就有點亡羊補牢的意思了。

  二是獎學金。

  春苗基金將在國內各主要院校,設立春苗獎學金,用以資助數學係、物理係、化學係等基礎學科的本科生、碩士以及博士。

  等於是要在萌芽階段,就為華夏留住人才,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

  以後可以專心做學問。

  同時也可以起到一個正向示範作用,鼓勵更多的年輕人投身基礎研究。

  三是捐贈。

  春苗基金將為中學以及高等院校,每年捐贈大量的儀器、實驗設備等等。

  條件允許的時候,甚至還可以為全國各大中學以及高等院校,資助建設高標準的物理實驗室、化學實驗室以及生物實驗室等等。

  從源頭抓起,從娃娃抓起。

  這麽算下來的話,五百億分攤到十年,其實就沒有那麽不可置信了。

  “萌芽,能拿得出這麽多錢嗎?”

  李明哲為這個計劃震撼的同時,也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如果張碩隻是在畫餅,那根本就是空歡喜一場。

  “現在的萌芽,肯定拿不出。”張碩實話實話。

  就以今年為例。

  春苗基金能拿出個三五億來實施這個計劃,基本也就頂天了。

  畢竟不能涸澤而漁。

  但未來肯定是沒問題的,別說是分十年,如果萌芽能做到騰達那樣的規模,僅一年就能拿出五百億出來。

  可那時已經晚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