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六章 轟轟烈烈
作者:官笙      更新:2020-03-02 05:20      字數:2277
  .,

  元宵節一過,乾清宮的旨意就接連下發。

  第一道,就是追思先帝,改元‘安和’,並向上天祈求大明和清,風調雨順。

  第二道,就是下旨變法,詔令內閣以及天下臣民支持,革除弊政,中興大明。

  第三道,就是托政務於內閣,全權處置國內外大小事宜,暫停朝議等大會。

  第四道,就是追功,大肆封賞去年以來的功臣,包括周正在內,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賞賜,不管是名是利,遠勝過小氣摳搜的崇禎。

  周正的班房內,姚童順在敘茶,道:“大人,第四道,是皇上改的。”

  周正嗯了一聲,道:“都準備好了?”

  姚童順放下茶壺,道:“吏部那邊沒問題了,孫侍郎很快會主持吏部關乎考核一塊,李日宣不會幹預。戶部那邊,高尚書已經準備了一千萬白銀,委托了南直隸的八家大商戶,組建‘土地管理司’,已經在著手了。”

  周正聽著,靜靜的思索了一會兒,道:“告訴三司,東廠,錦衣衛,跟進配合。”

  姚童順道:“是。兵部那邊,也已經到位了。”

  所謂的‘到位’,是十三省總兵已經抵達製定位置駐紮,穩固地方。

  周正拿起茶杯,輕輕喝了一口,道:“製定一個計劃表,我要去南直隸走一趟。”

  姚童順一怔,旋即道:“大人,建虜那邊,應該快來了。”

  周正眉頭一皺,道:“那就推遲一點吧,先請戶部侍郎走一趟。”

  姚童順記下,道:“元輔那邊,給了西北賑災二十萬,由陳演去。”

  周正不意外,擺了擺手,道:“不用管他們,咱們專心我們的事情。”

  姚童順抬手,躬身告退出去。

  內閣這邊,看似風波不動,六部,都察院則大動作連連。

  首先是吏部發出邸報,更新了吏部新的考核標準,要求各級官員沉心用事,專心於‘民生’,並且製定了嚴格的考核明細,落實責任到人頭,一個個降罰十分清楚與嚴苛。

  這邸報一出,整個京城就炸開了,不知道多少人叫苦連天,一時間謠言滿天飛。

  更是除了一個‘一言錯,管帽落;一步錯,牢獄坐’兒歌,在滿京城的傳播。

  隨後,戶部丟出重磅炸彈,令京城窒息。

  戶部發出蓋有玉璽,內閣首輔大印的邸報,邸報明確指出了大明的問題根本在‘土地’,將著力改革,計劃用三年時間,收購天下六成以上的土地,由戶部管理,租給百姓,並禁止交易。

  這個邸報一出,偌大的京城一時間竟沒有半點聲音,因為所有人都不知道該怎麽樣反應!

  接著,刑部發出邸報,加大對匪患等的治理,垂直管理地方的緝捕。

  隨之,是都察院,都察院十三道監察禦史再次複位,將要交叉迅速地方,嚴厲打擊貪腐,不作為,潛規則等官場現象。

  兵部,工部,禮部等迅速跟進,一道道邸報發出,傳遍京城,而後通傳天下。

  各省巡撫,總督是早就知道這些的,他們之前已經在製定收購的土地的範圍,多少以及預計的時間。

  周氏票號現在不差錢,幾千萬的現銀,無數的資產沒有處理,可以說極其的財大氣粗。

  有銀子的支持,各地的巡撫是甩開膀子幹,豪氣幹雲,躊躇滿誌。

  ‘逆案’並沒有結束,真有頭鐵的,三司以及錦衣衛,東廠直接拿下,幹脆利落。

  一邊是糖一邊是大棒,周正坐鎮京城,揮舞的整個大明生風。

  正月沒過,京城裏就壓力如山。

  不止地方上叫苦連天,不知道多少人紛紛辭官,更有些人公然跳出來反對變法,引經據典,脫不開‘祖製’二字,卻也令很多人無法反駁,有些理虧。

  收購田畝一事,也遇到了抵製,田畝,向來是最重要的私產,誰人願意賣給朝廷?哪怕是活不下來的百姓,也是賣給鄉裏,熟知的士紳!

  可以說,周正的‘變法’,除了兵改還有些,其他的都遭遇了強有力的抵製。

  這會兒,錢謙益就坐在周延儒的班房裏,麵沉如水的道:“元輔,京城,南直隸也是沸沸揚揚,百姓攜家相哭,士紳道路以目,這變法,弊大於利啊。”

  周延儒神色不動,神情平淡。

  錢謙益繼續說道:“下官總覽古今,變法之圖,鮮有裨益,事後無不被推翻,皆是虛耗國力,於國於民無益啊……”

  周延儒見錢謙益一副憂國憂民模樣,淡淡道:“這些話,你怎麽不去找征西伯說?”

  錢謙益眼神尷尬一閃,道:“元輔是總攬朝政的總理大臣,此事,終究是須元輔點頭的。”

  周延儒神情漠然,道:“你覺得,我能說服得了征西伯?還是你以為,我與他鬥起來,於你有好處?”

  錢謙益臉色微變,連忙道:“元輔,下官絕無此意!”

  周延儒冷哼一聲,道:“我不管你是什麽目的,變法是朝廷的態度,在外麵,你要堅定的表達出來,你若是三心二意,或者打什麽別的主意,別管我不念同鄉之誼!”

  錢謙益的麵沉如水變成了豬肝色,他原本以為,隨著周正的推進,觸及到了周延儒這麽多的利益,周延儒不應該無動於衷,起碼要表達一下存在,製約一下周正才是。

  周延儒,這是什麽意思?

  錢謙益帶著豬肝色的滿心疑問走了,範文景送他出門,看著他的背影,暗自搖頭。

  隻有範文景才會明白周延儒的態度為什麽會是這樣——除了與周正‘井水不犯河水’的默契,還有交換!

  這一次的追功,周正並沒有加封國公,主要就是交易。周正不加公國,換取周延儒在變法的‘沉默’。

  沉默,就是支持!

  與此同時,在京外的新兵營中,周正見到了黃台吉的第四子,葉布舒。以及護送他來的多爾袞。

  之所以是葉布舒,因為他前麵的三個哥哥,全都死了。

  按理說,他最有資格繼承黃台吉的滿清皇帝位,偏偏他的母妃身份卑微,在沈陽皇宮不受重視。加上建虜人沒有嫡長製,使他變得可有可無,成了最佳的質子。

  十四歲的少年,白白淨淨,也有些畏畏縮縮。

  周正不在意他,目光落在多爾袞臉上。

  這是一個很是堅毅的人,從臉角就能看得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