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放水
作者:九幽白      更新:2021-12-25 10:08      字數:2197
  “1025613437”我報出了習戰的電話,隊長隨即幫我撥通,然後把衛星電話挪到我耳邊。

  沒一會,對麵傳來了習戰的聲音:“你好,我是習戰。”

  “習組長,還聽得出我的聲音嗎?你可害得我好慘。”我沒好氣的直接說道。

  電話那頭停滯了數秒,然後很直白地說道:“龍雲飛,我沒想到你會是那樣的人,讓我太失望了,我一直以為你是一心為國,沒想到你會做出那樣的事,你就是我國安九組的一個恥辱!”

  聽這話我肺都氣炸了,媽的,這狗日的現在倒是推脫得很快,現在看來,習戰絕對有問題,不問青紅皂白就忘我身上潑髒水,然後把這件事和他撇得遠遠的,此地無銀三百兩!

  我還是忍住了心中的怒火,深呼吸調整了一下情緒說道:“這事還沒完,咱們走著瞧,我一直相信一句話,邪不勝正,看誰笑到最後。”

  那邊沒有再說話,傳來嘟嘟嘟的盲音,我長歎一聲對隊長說道:“謝了。”

  隊長沒說話,把電話放回背包,淡淡地說道:“邪不勝正,這句話很好,如果這件事和你無關,遲早會查清楚的。”

  我沒說話,和他們繼續向前走著,心裏很不是滋味,等查清楚我早就不知道是死是活,就算是查出了我是無辜的,少不了那是啥時候的事,不知道都吃了多少皮鞭毆打。

  夜裏,一行人沒有找到山洞,於是就找了片空曠的地方紮營,簡單的用過軍用壓縮餅幹後大夥就會帳篷躺了下來。

  當然,值班也是得安排的,畢竟這是深山老林,誰也說不清會有野獸來襲擊。

  我和隊長睡在一個帳篷,臨睡前兩人聊了很多。

  他叫金雕,是獵狐大隊第三小隊的隊長,而我則是問起了他手上的傷疤,令我沒想到的是,他那傷疤是他的親兄弟留下的。

  他親兄弟叫做金鵬,以前和他是一個小隊的,但是後來金鵬背叛了祖國,去了金三角,而金雕手背上的傷疤就是金鵬臨走的時候留下的。

  而金鵬金雕背叛祖國並不是沒有理由,因為一個浪蕩的女人,他一口氣擊殺了三個人,按照法律得判死刑,所以最後他逃了。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不是每一件事都會如我們想的那般前行,其中有太多的變故,有太多的意外,誰也不知道下一刻會發生什麽事。

  睡到半夜的時候,金雕起身出去守夜換班,我正要再次睡過去的時候,帳篷外傳來微小的動靜,一會之後從外麵伸來了一個小腦袋,正是小猙。

  這小家夥居然沒走,還一直跟著我,它躡手躡腳地走到我身後,張著嘴巴就咬我手腕上的繩子,沒想到這小家夥這麽的聰明,這智商堪比七八歲的孩子了。

  沒一會繩子被它咬開,我小心翼翼地將帳篷撕開一個小口子,然後隨著小猙爬了出去。

  帳篷外,雖然金雕是背對著我的,但是我能清楚地看到他的表情,看來他已經知道我要逃跑,隻是假裝不知道而已。

  心中不禁給他說了句謝謝,看來這世界上好人還是不少。

  鑽進山林子,我帶著小猙便朝著西邊跑去,現在又了方位目標,也不用像之前那般像個無頭蒼蠅一樣,雖然不知道湘西龍家是否能夠保住我,但是我的家人都在那裏,我必須得去一趟,哪怕我會被扭送交到北京。

  一直跑到半夜的時候,我才找了個大樹幹睡下,打算,明天一大早起來在繼續趕路。

  第二天一起來,我又踏上了逃亡的路途,路上順道還獵了幾隻野兔掛在肩頭,不過路上我可不敢耽擱時間,就在一處山洞休息的時候,直接將這些野兔都給烤熟,然後帶著在路上的時候吃。

  這幾天的趕路雖然累,但是我的意誌力和體魄得到了很大的曆練,特別是那雙腳板,底下生了一層厚厚的繭,一般的石頭尖還真紮不進去。

  這一趟我直接跑了六天六夜,也不知道是不是到了湘西地界,路上一個人都沒遇到過。

  這一夜,我正在樹幹上睡覺,突然聽到了一陣搖鈴之聲,同時還有一句接一句的人聲:“陰人上路,陽人回避!”

  起初我還沒在意,可是聽了幾遍後,我才突然反應過來,難道是湘西趕屍?

  趕屍是湘西地區苗族的民俗,屬於巫文化,亦說與祝由科有關。清朝就廣為流傳湘西“趕屍人”的傳聞,即趕屍人利用“秘術”,將客死異鄉的人的屍體帶回家鄉,讓他們入土為安。

  趕屍作為苗族一種民俗事項,是巫術的一部分。趕屍,也與蠱毒、落花洞女一起,並稱為“湘西三邪”。

  “趕屍”的活動範圍基本限於在湘西山區。一般北至常德不能過洞庭湖,向東隻到靖州,向西隻到涪州和巫州,向西南可到雲南和貴州。

  傳說,這些地方是苗族祖先的鬼國轄地,再遠就出了界,即使老司也趕不動那些僵屍了。據說以沅陵,瀘溪,辰溪及漵浦這四個地方最為盛行。

  在湘西民間,自古就有趕屍這一行業,據說這跟“奇門遁甲”有密切關係。奇門遁甲是道教中的玄學,分法術和占卜兩種,起源於九宮算法。

  清代中期,趕屍技術出現,是把客死四川的湖南移民的屍體運送回家鄉。屍體在最開始的運送過程中,是走的水路,並不需要“趕”的。

  但三峽這一段,水流湍急,旋渦暗礁密布,船隻往往沉沒。古人又迷信,絕不願意搭載死人走在險江之上,“趕屍”這個職業於是就產生了。

  傳言抗戰期間,重慶打銅街一個住家屋簷下,在門框上還貼著一張紙條,上麵寫著“代辦運屍還湘”。

  隨著民智漸開,炸藥的廣泛使用排除了礁石,出現了現代公路和汽車,不信邪的汽船也開始搭載屍體。人們的鄉土觀念也淡化,入川的移民不再要求把屍體運回老家。

  清朝有“秋決”的慣例,各州府縣衙門每年秋分時節都會奉刑部的批文處決死牢中的死囚。本地的死囚處決後自有其家屬收屍埋葬,而欲將被處決的客籍死囚則需搬運回故裏,通常一具屍首需要請四人抬運,花費較大,而請老司趕屍返鄉則相對費用少,並且可以保證中途不腐不臭,因為被抬之屍一天以後就可能腐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