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卜卦
作者:九幽白      更新:2021-12-25 10:08      字數:2255
  小花豹應該是對這個名字十分滿意,聽後在我身前又蹦又跳,一副極其開心的樣子。

  一路上我和小猙說了很多話,說白了就是路上太無聊,山林子裏也沒有一個說話的人,十分的無趣,所以它便成了我說話的對象。

  路人我們倆的收獲頗豐,獵了五六隻野兔,一人一獸配合得十分完美。

  本來小猙是吃生的,但是在嚐了我給的一口熟肉之後,再也不出生的了,愛上了熟肉的味道,別看這小家夥個頭不大,但是食量卻大得出奇,大多肉都是進了它的肚子,也不知道那麽多的肉它吃到哪兒去了,也沒有看到圓鼓鼓的肚子。

  夜裏的時候,在睡夢中我又找了陳自謙一遍,向他問了一些關於人死之後的事。

  “人死亡的時候,是不是像科學所說的那樣?人一生的畫麵會在死亡的時候刷一遍?”

  他聽後搖搖頭說道:“可以說是,也可以說不是,因為人死亡的時候的確會回想這一輩子的經曆,不過大體就那麽幾件,人死的時候就是一瞬間,沒有那麽多的時間去想。比如我吧,死的時候就想了兩件事,一件是我之前推算自己的死亡時間是否正確,還有一件則是死了之後會不會進入另一個世界,別的也沒有啥了。”

  而後,我又問到:“陳老,你通曉的那卜卦之術真那麽準確嗎?”

  我是全盤接收了他的記憶還有知識眼界等等,但是綜合在自己的腦子裏之後,並不是百分百的相信。

  陳自謙捋著齊腰的白胡須道:“卜卦所問的事包羅萬象千般,問生死、問財運、問傷病、問出行、問後代、問婚姻等等,準與不準你試一試不就知道了。”

  這占卜之術起源於《易經》,卜卦的方法有很多,有梅花易數、六爻預測、奇門遁甲、四柱預測、排盤、三世書等方法,常用的道具有銅錢、龜殼、蓍草等。

  每一種方法都有各自的特點,如銅錢變化的,是六爻預測,以六枚銅錢來變化出陰陽之爻,從而組出一個卦象來,之後再進行解答。

  再如龜殼來問卜的是根據上麵的龜殼裂縫來讀取相應的信息,從而作出判斷與解釋。但是都是萬變不離其宗,也就是《易經》中的爻辭、爻象,不會偏離在八八六十四卦外,也不會脫離三百八十四爻中,隻是卜卦後根據不同的卜問方法,會有不同的解說,也會因人對卦的理解而給予不同的解法。

  所謂的卜卦,指的是依據事件的征兆之萌生,以心有感通的第一時間,來卜問於事件的發展過程及最後的可能結果。

  第一,卜問的要件或前提,就是某事件的發生,並且這個事件具有迫切性或嚴重性,至少也要令當事人有所掛念。而如果這個事件隻具備略見端倪而已,還沒有發展到一定程度,或者此事件無關緊要,那麽卜問的結果可能會失真。

  比如說,隻跟一位美女剛見一麵而已,就巴不得卜問“她會不會嫁給我?”這未免有點不切實際或空想。

  又比如說,掉了十塊錢的銅板,馬上卜問“能不能找回來?”這未免太鐵公雞了,連十塊錢也舍不得丟掉。

  第二,就卜問的當時來說,該事件已經到了“關鍵”時刻。換句話說,所卜問的事情最好是在整個事件的發展過程中,麵臨著一種“難決”或“疑惑”的困境;而也就是因為正處於“關鍵”時刻,所以才心有所思、所慮、所憂,渴望透過星象的呈現,來獲悉答案的底牌。

  要是關鍵時刻尚未浮現,那麽答案可能不具有內心“掙紮”或“痛苦”的況味,有的隻是可有可無的概況或模糊現象而已。

  第三,順著“關鍵”時刻而來的,就是“心有感通”。這可說是卜卦占星學之據以成立的“神秘背景”。如果你略具占星學知識,就可以知道卜卦占星盤的繪製,是依據“當下”而來的;在此所謂的“當下”,即是“過運”的意思。

  簡單地說,一個人之所以會發生某事,以及之所以會卜問某事,應該具有星象上的征兆,而這種征兆的顯現,主要是展現在“過運”之行星對本命盤上的行星所產生的影響。

  也因為這樣,所以“當下”的星象具有展現心意的作用,並且又透過這個足以代表當事者之心意的卜卦盤,再次應用“過運”的原理,來透視所卜問之事件的發展曆程和結果。

  更神秘點來說,卜卦盤其實就是在某一特定時刻和地點下,一個人針對某一事件的“潛質反應”,而這種“潛質反應”內含著所卜問之事件的答案,所以才稱之為“心有感通”。

  第四,在“心有感通”之下,感通的次數可能是反複浮現的。比如說,你走失了一條愛犬,你很擔心它會不會被捕狗大隊給捉去宰了。

  這時候,當你浮現第一個“它會不會被宰了?”這樣的念頭時,就叫作“第一時間”。而後,你可能會一而再地浮現相同的問題。但往後所浮現的問題,由於是有著同樣的問題內涵,所以不能稱作“第一時間”。

  而在卜卦占星學上,是特別注重“第一時間”的,因為第一時間最具有象征性意義。於是,如果你是自己進行卜問,那麽最好是依據你念頭的第一次浮現時,來作為卜卦盤的繪製依據。假如你是占卜別人所問的問題,那麽應該是以別人“第一次”向你問及問題時,來作為卜卦盤的繪製依據。

  第五,卜卦占星學所強調的是最後之結果的明確性。也就是說,透過卜卦占星學的論斷,是要來判定最後之結果的“是”或“不是”,以及事件在發展過程中可能演變。

  同時,也涉及到要經曆“多少時間”,才可以獲得明確的答案。而有些問題,甚至涉及到方向或地點。

  說起卜卦的發展,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曆史,起初由神職的祝或者巫掌握,但凡遇到天災、戰爭等大事時,都會向他們卜問,地位不低於當時的王。有點類同於西方為皇帝加冕的主教。

  隨後,隨著皇權的逐步加強,這種神職被不斷的削弱,之後便有了欽天監一類的職所衙門,來讓他們供職,遇到天災、人禍的大事時,也會奉旨卜問。

  傳到近代、現代,卦術的範圍得到更大的發展,涉及到社會的各行各業,為一些人指點迷津,信的人,相信他能給指出命運。不信的人,認為卜卦是一種迷信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