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三合會
作者:九幽白      更新:2021-12-25 10:08      字數:2478
  1953年,向前被遞解出境後,社團事務主要由兒子向華炎和向華波負責。向氏家族的其他成員也都有自己的事業,幾乎不參與社團事務。

  說起這兩個香港大幫派,那不得不說一說叱詫風雲的三合會。

  三合會,又稱洪門三合會,為曆史上著名的反清秘密組織,始於清朝康熙、雍正年間。

  洪門三合會,據說是著名反清複明組織洪門天地會在廣東地區的一個分支,以“反清複明”為宗旨。因明朝君主朱元璋年號“洪武”,故取其“洪”字,名為“洪門”。

  “洪”字三點水,因此不同社團“兄弟”,均以三點水“兄弟”相稱。

  三合會的名稱來源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指幫會活躍於南方兩廣一帶,珠江三大支流北江、東江、西江於珠三角匯聚入海,故名「三合會」。

  另一種說法出自潮州幫會,稱當初洪門創始人陳近南與清兵戰死於惠州一帶,接班人天佑洪英領導有方,人馬很盛,號稱「天時、地利、人和」,故曰「三合會」。

  因洪門洪順堂印信為三角形,故該組織使用三角形作為其標誌。而三合會的英文名稱「Triad」,是由香港的英國殖民地政府根據其名稱和旗幟命名的。

  三合會原是在1830年代由廣西邊陲至廣州一帶,包括梧州、肇慶和佛山在內的團練、市鎮民團及村民組織互相自保而成的民間組織。

  經過鴉片戰爭後,兩廣的珠江水係三江民心思變,特別是在廣州、佛山、香山及肇慶的相連的地區,加上鄉勇及團練興起,武裝社團林立,因加入俗稱為洪門的天地會,是為洪門。

  另說則是洪秀全在廣西發動金田起義,演變成洪仁玕、李文茂、羅大綱、陳開等人組成的“反清複漢”組織,聚眾建立太平天國,實行揭竿起義,互稱洪門子弟,進行現稱廣東洪兵起義的革命事跡。

  早於1845年,香港的殖民政府就應清朝要求,封鎖三合會的活動。

  1845年,香港的殖民政府就頒布法令《壓製三合會及其他秘密結社》條例。

  清朝亡後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三合會已經演變成為香港傳統江湖秘密結社的統稱。世界上,三合會一詞一般用來泛指華人的黑社會組織,香港大部份地下秘密組織可追溯於三合會。

  近半世紀以來,三合會的各幫派行為包括收取保護費、販賣毒品、洗錢、非法賭博、經營性產業等所謂黃賭毒的偏門行業。個別成員亦會進行偷竊、詐騙、綁票及恐嚇勒索等犯罪行為。

  香港大型的三合會會員約20多萬人以上,大部分小型街頭幫派裏中有7-10%的黑社會成員是活躍份子,若然統一所有香港三合會和黑幫,可達致50萬人以上,所以香港往往將三合會與黑社會混在一談。

  時至今天在香港,自稱三合會會員或成員、身為三合會會員或成員、拿用任何三合會組織的名字和名稱使用者,同樣當成自稱三合會人士亦觸犯法例,采用任何有關三合會物品入會儀式,采用類似的洪門入會儀式,以及藏有有關攻擊性武器、兵器、看管任何武器庫、兵器庫,藏有任何武器危險物品、物件,可判定其違反社團條例及觸犯刑事罪行,一旦發現,最高刑罰可監禁7年和罰款25萬元。

  加上香港境內和海外秘密結社是有不少有所聯係,有見此及,至今香港警方仍不時及早打擊任何有關三合會活動。

  1854年夏,太平天國定都金陵,號稱“天京”。三個廣東秘密會社應原為水賊的太平軍水軍將領羅大綱主張,在中國南方的潯江發動反清起義,欲攻占廣州城,以固太平天國南方門戶。

  三個社團、包括四十多縣達一百萬的人士參加,並一度圍攻廣州城。因為他們響應洪秀全,自稱為洪兵、亦為洪門子弟。這三個社團的首領包括有佛山的陳開,“紅船”子弟的粵劇藝人李文茂及肇慶的梁培友。

  1854年六月,天地會首領陳開與李文茂在佛山鎮起義,以石灣豐寧寺為大本營,一天之內便攻克佛山,並迅速發兵包圍廣州 ,兩廣總督葉名琛在英國的香港總督寶寧John Bowring援助下,堅守廣州半年不失。陳開等人久攻不克廣州,取肇慶水道轉戰廣西,建立大成國,後於1858年相繼就義犧牲,起義失敗。

  太平天國的起事得到各地幫會的支持,香港境內的天地會及各地的幫派亦紛紛響應。中國的大規模起義使局勢十分動蕩,為了逃避戰火,大批難民自太平天國起義後紛紛湧入香港,鑒於有太平天國成員及天地會成員紛紛隨難民進入香港入境活動,影響香港治安,英國的香港總督文鹹Samuel Gee Bonham又在1854年立例遞解太平天國及天地會成員出境。

  香港三合會組織產生於19世紀40年代初期,作為一種富含亞文化特質的次社會體係,在這一百六十年的繁衍和變遷中,一方麵它繼續秉承了封建民間秘密會社,尤其是清代洪門三合會的某些衣缽;另一方麵,隨著社會的發展,也不斷注入了近現代管理模式和營生手法,逐漸蛻變成為無惡不作的職業化犯罪集團。

  現階段,它不僅影響和危害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經濟運作和社會秩序,而且,對內地的罪惡輸出,特別是對廣東地區進行滲透,或自立門戶或內外勾結,形成一股惡勢力,正日益嚴重地威脅著被滲透地社會治安。

  當今,雖然沒有直接的證據證明香港三合會是內地洪門三合會的分支和附屬,但從香港三合會產生的時間,內部采用的入會儀式、組織製度,早期使用的禁條、誓詞和隱語等,完全可以說它是從內地洪門三合會輾轉移植而成,兩者具有十分密切的淵源。眾所周知,三合會是“天地會” 的別稱。

  “天地會”因該秘密組織“拜天為父,拜地為母” 而得名,又由於該組織強調“天、地、人”合,故名。“天地會”對內稱“洪門”,是清以來會員最多,分布最廣的南方民間秘密會社。

  根據現有史料,在1842年7月,洪門三合會已在香港設立堂口,建立組織。這是迄今為止關於香港三合會產生的最早記錄。

  由於當時香港剛剛開埠,再加上殖民地特有的經濟、政治和社會環境,三合會獲得一個極好的發展時機,迅速滋生和蔓延,逐漸在港島形成一股強勁的地下勢力。

  雖然港英當局從一開始就采取了打擊手段,出動警察逮捕了大批三合會成員,並於1845年 1月製定《壓製三合會及其他秘密會社之條例》,取締三合會等秘密團體,規定凡三合會成員,一律判處3年以下徒刑,刑滿後在右頰製字。

  但三合會組織猶如雨後春筍,再加上有些原係東莞、番禺、順德、香山等地的三合會會眾因遭鎮壓避地香港,至1847年,港島已成為華南地區三合會的重要據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