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公審大會
作者:水金書生      更新:2021-12-25 10:04      字數:3158
  青州城幾個百姓無意發現了露宿路邊的士兵,這個消息很快傳遍全城。

  街上貼滿了三大紀律七項注意,短短幾個時辰便為人熟知,連兒童都能倒背如流,但飽經戰亂之苦的老百姓仍是將信將疑。

  這年頭誰不會說幾句漂亮話?皇帝說愛民如子,結果加遼餉稅、加田賦;文官說清正廉明,首輔、尚書、知府貪汙撈錢那叫一個歡;武將說戰死沙場,都督、總兵不戰即降比比皆是。

  接下來的幾天,他們有了更震驚的發現。

  街頭巷尾出現了很多的士兵,都戴白袖章,上麵寫著兩個字“憲兵”,但凡碰見醉酒鬧事、買東西不給錢或者行凶毆打百姓,甭管軍官或者普通士兵,抓了便走。

  三五天後,憲兵的凶名便深入人心,青州城軍營上上下下一見了憲兵便像見了鬼一般,待老百姓破天荒地和善了很多。

  縱然如此,青州老百姓仍然惴惴不安,兵過如梳匪過如篦他們經曆得太多,誰知道皇帝這次是不是心血來潮?後世有個詞更準確——“作秀”!

  “混賬,老子早就說過,這些時日要收斂點,一個個的當耳邊風!”高傑穿著嶄新的軍服,胸口和帽簷上有三顆金星,他來回踱著步子,對一群屬下破口大罵。

  他本來心情挺好的,上將軍銜整個大明獨一無二,江北四鎮平日比來比去,如今全落了下風。

  但這幾天隔三岔五地有人來說情,違紀的人中不乏上校、少將之類的高級將領,多是跟著他出生入死的老部下。

  高傑初時嚴厲訓斥說客,時間長了內心也有點慌,皇帝莫非想先清洗自己的親信,再剝奪兵權?

  他對皇帝是有疑心的,他很清楚這種亂世誰都靠不住,唯一靠得住唯有軍隊的實力。

  濟南之戰雖與豪格硬碰硬,全是因為黃得功浴血奮戰,帶的一個軍幾乎全軍覆沒,加之外甥李本深的犧牲,其實內心深處他想過保留實力。

  一名部下憤憤不平,“他們都是立過大功的,聖上如此嚴酷隻怕難以服眾。”

  高傑腦海中閃過一個危險的信號,這幫人難道想造反?但今時不同往日,崇禎似乎變得深不可測,到時鬧出亂子連累的可是自己啊!

  他勃然變色,作勢拔劍,“大膽,你敢誹謗聖上?”

  “末將不敢!”眾人盡皆變色,高傑雖然喜歡罵罵咧咧,但沒什麽架子,頗受下屬愛戴,拔劍相向是少有的事。

  高傑惡狠狠地警告他們,“史大人的大軍馬上到了,回去都老實點,管好手下,老子自有打算。”

  眾人唯唯諾諾離去後,高傑覺得還是去求個情,以免哪個愣頭青頭腦發熱,真的鬧出亂子,第一個連累的就是自己,何況豪格還盯著青州呢!

  他借著報告軍情的機會來到了中軍營帳,趙君虎正在看戚繼光寫的《紀效新書》,“高將軍有事?”

  “回陛下,近幾日城郊不斷有百姓想進城避難,末將不知道該不該放行?”

  “當然放行,難不成等著被韃子砍頭?”

  高傑小聲辯解,“末將擔心有奸細混入其中。”

  趙君虎放下書,思索片刻道:“不妨事,青州城隻許進,不許出,就算有奸細,送不出去情報也是枉然。”

  “陛下高明!”

  趙君虎似乎沒聽見,“再給他們建些草棚,也好有個棲身之所。”

  能放人進城就不錯了,還要提供住所?

  高傑長大了嘴巴,一臉驚訝,“士兵正忙著修建大軍軍營,隻怕人手不足。”

  “高將軍起初因為流離失所才跟著李自成造反,如今富貴了,怎麽就忘了百姓的辛苦?”

  高傑心裏一震,他當初起兵時,發誓要救萬民於水火之中,不知從什麽時候起,這份初心早就忘得幹幹淨淨?

  他又是慚愧,又是激動,求情的話再也說不出口,“末將遵命。”

  趙君虎卻主動提及此事,“你忘了也罷,為何你的人還要侵害百姓?朕頒布的軍令,你當耳邊風?”

  高傑臉上發燒,呐呐道:“末將再三下令……”

  趙君虎打斷了他,“軍需官勾結奸商倒賣軍糧,你可知情?”

  高傑吃了一驚,他為人粗豪,對後勤之類的瑣事懶得過問,哪裏想得到軍糧也能出事?

  趙君虎冷冷道:“到底是你不把朕放在眼裏?或者你的人不把你放在眼裏?”

  這句話如晴天霹靂,高傑冷汗涔涔,跪地道:“末將一片忠心,求陛下明鑒。”

  大帳內寂靜無聲,高傑就這麽跪著,不敢抬頭。

  良久,趙君虎扶起他,“高將軍的忠心朕當然知道,不然也不會讓你當上將。”

  “謝陛下隆恩!”

  “高將軍與將士同生共死,朕十分欣慰。但治軍應寬嚴相濟,寬在利和名,嚴在禮和義,高將軍以為然為否?”

  後半句是曾國藩的治軍之道,高傑細細一想,頓覺大有道理,“末將謹遵教誨!但倒賣軍糧之事,末將的確不知情。”

  “朕相信,不過等史愛卿來了,朕要開個公審大會,讓全軍都知道,什麽是軍令不可違?”

  高傑心中一寒,告退後便帶親兵上街巡邏,再有人來說情,劈頭蓋臉便是一頓鞭子,以示自己的清白。

  短短數日,青州城內秩序大有好轉,雖然大戰一觸即發,但街上行人慢慢多了起來。

  史可法到來時看見城內一片祥和,士兵買東西居然掏錢,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高傑可不是什麽善男信女,當初為了撈油水,率軍攻打友軍駐地之類的破事沒少幹。

  他得知原委後,不禁對皇帝佩服得五體投地,恨不得每座城池都派駐一隊憲兵。

  公審大會的消息很快傳遍了整個青州城,城中到處張貼著犯人的罪狀與罪名。

  人們早早來到了現場,這年頭沒什麽娛樂,隻有看殺人了。

  不知道皇帝是有意還是無意,地點設在富麗堂皇的衡王府正對麵。

  臨時搭建的高台上跪著三十多名犯人,背後插著細長的木板,用墨汁寫著編號。

  在他們身後,一排士兵站得如標槍一般,手上的鋼刀閃閃發光。

  高台之下早已人山人海,一隊士兵如人牆一般,擋在眾人與高台之間。

  “這些人早就該殺了,死有餘辜。”

  “聖上真的會給咱們主持公道嗎?那可是遊擊將軍,還有參將,守衛濟南時立過大功的!”

  “我猜不會殺的,最多脊杖二十。”

  ……

  正午時分,三聲炮響之後,趙君虎攜一眾官員走上高台,在監斬席就坐。

  人群陡然安靜下來,他早已下令免跪,但天威浩蕩,依然無人敢大聲喧嘩,生怕驚擾聖駕,便被抓到台上去了。

  有人在大聲宣讀犯人的罪行,大部分均是違反軍令的將士,還有幾名趁亂打劫的盜匪、囤積居奇的糧商、逼死人命的劣紳,貪贓枉法的官吏,從江湖到廟堂,一應俱全。

  人群開始竊竊私語,趙君虎揮了揮手,一隊男男女女走到高台之中。

  眾人驚訝莫名,隻見一名二十歲左右,身穿孝服的俊俏婦人走到兩名犯人麵前,指著左邊一人哭哭啼啼道:“拙夫是他家的長工,誰知此人人麵獸心,將拙夫推入河中淹死,強行了霸占小女子,小女子告到公堂,知縣大人顛倒黑白,非說拙夫是小女子害死的,還將小女子打入死牢。要不是陛下來了,小女子早已成了刀下之鬼。“

  趙君虎冷冷道:“一個無視王法,一個為了幾百兩紋銀勾結豪強,草芥人命,朕有沒有冤枉你們?”

  “陛下明察秋毫,隻求陛下饒命!”兩人癱軟在地,連連叩首。

  “哼!饒命?大家說說,此等罪行,該不該殺?”

  憤怒在人群中聚集,匯集成驚天動地的的聲音:“該殺!該殺!”

  “民意難違,朕這就為你做主!”

  兩人被拖到高台中間,摘去木板後,鋼刀在陽光下劃出一道弧線,砍掉了頭顱。

  依次便有人輪流出列指證,盜匪等人也身首異處。

  那名糧商是趙君虎查軍糧時順藤摸瓜抓住的,大概自知有死無生,瘋狂大叫道:“糧食早就被我家主人運走了,你能奈我何?”

  旁邊跪著的軍需官瑟瑟發抖,隻恨不能捂住他的嘴巴。

  一眾將士怒不可遏,倒賣的不是軍糧,而是他們的命。

  趙君虎心平氣和,“你家主人叫範永鬥,對不對?”

  “是又如何,他在山西,有本事你去抓啊!”

  範永鬥便是被滿清封為八大皇商之一的山西大財主,明裏暗裏不知為滿清提供了多少戰馬、兵器和糧草?

  “你以為朕拿他沒辦法,不止是他,還有其餘七人,朕要讓他們知道什麽叫生不如死,可惜你看不到了。”

  士兵正待動手,高傑早已怒氣衝衝,拔劍了結了兩人的性命,“再有人敢喝將士們的血,這便是下場。”

  終於輪到違反軍令的將士了,待所有人被指證完畢,趙君虎抓住一人道:“這件衣服是怎麽來的?”

  那人目瞪口呆,不知如何回答。

  “朕替你回答,這件衣服,包括你的鋼刀是用老百姓辛辛苦苦交的稅銀換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