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批鬥大會
作者:水金書生      更新:2021-12-25 10:03      字數:3157
  左都禦史王鐸咳嗽一聲,發動了第一輪攻擊,“陛下說過韃子狼子野心,是大明的頭號敵人,為何出爾反爾,與韃子議和?”

  一名禦史馬上附和道:“王大人所言極是,大明乃是華夏正統,豈能屈服於化外蠻夷?”

  兩人一說話,便得到不少大臣的支持,不知道是這段時間沒上朝還是天氣太炎熱,眾人聲音比以前大了許多,聽上去慷慨激昂。

  此時議和之事早已鐵板釘釘,趙君虎不好如上次一般矢口否認,他還是要臉的。

  正在想怎麽應付,王永吉居然也站了出來,委婉道:“議和之事十有八九是韃子的幌子,多爾袞詭計多端,陛下須小心提防,免得中了圈套。”

  右都禦史徐石麟也趁機刷一波存在感,“還有李自成這等賊人,此人賊性難改,燒了鳳陽皇陵,陛下萬萬不可與他議和,否則置列祖列宗於何地?”

  一眾人又是齊聲應和,一直跟著皇帝的倪元璐等幾人保持著對皇帝的盲目信任,一言不發。

  馬士英也不做聲,他是個聰明人,看皇帝這些時日的手段,心知其中必定有些蹊蹺,便打定主意明哲保身。

  趙君虎麵帶微笑,頻頻點頭,表示虛心接受大家意見,“各位愛卿有所不知,此事說來話長,以後再議。”打算先拖一拖,緩解緊張的氣氛。

  在場的大多不是省油的燈,怎會不清楚皇帝在使緩兵之計,哪裏肯依?便是一陣吵吵嚷嚷。

  吳亮忽然出列,義正辭嚴道:“京城被李自成屠戮,山海關將士屍骨未寒,聽聞議和之事,末將痛心疾首,隻恨不能立刻戰個痛快,殺了多爾袞和李自成兩個狗賊。”

  明朝文官與武將曆來不和,吳亮一番話卻引得不少文官頻頻點頭,抗議的聲音一浪高過一浪。

  想不到說話的是吳亮,趙君虎大是為難,敷衍的話再也說不出口,難得大家熱情高漲,可不能傷了他們的心。

  韓讚周想出聲喝止,見皇帝不說話,又縮了回去。

  見整個朝堂都在批判皇帝,史可法和鞏永固急得滿頭大汗,但不敢擅自說出內情。

  倪元璐幫著皇帝解圍,“陛下算無遺策,即便真有議和,其中必有原因,各位大人多慮了。”

  其時戰事的流言在南京傳得滿天飛,雖然趙君虎的保密工作做得極好,除了史可法、鞏永固和王家彥之外,無人知道軍隊的真實動向,但他阻止不了信息傳播,唯一能做的是不承認,不否認,讓人真假難辨。

  左懋第回來後也悄悄躲了起來,誰也見不到他,是以一眾大臣不免有些疑惑。

  王鐸見苗頭不對,忙道:“阮大铖在京城對多爾袞卑躬屈膝,左懋第議和失敗,被李自成下獄,俱是有人親眼見到,還能有假?倪大人覺得原因何在?”

  “這個……”倪元璐也沒有把握,不敢妄言。

  徐石麟道:“此事還請陛下明示,否則君臣失和,於社稷無益。”

  眾人被他二人一鼓動,聲勢又起來了,態度很清楚,皇帝不交代清楚絕不善罷甘休。

  趙君虎自覺已成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看大臣們這般激動,搞不好會弄出個腦溢血之類的事故。

  他現在才明白為什麽曆史上崇禎明知實力不濟,非要與韃子和李自成兩線作戰,最後崩了盤?估計當時也如這般情形,純屬逼不得已。

  眼見吵得不可開交,王家彥出列道:“議和之事都是微臣擅自做主,請陛下責罰。”

  眾臣大吃一驚,正愁找不到靶子,想不到有人送上門來。

  王鐸道:“王大人身為兵部尚書,私自議和,為臣奏請陛下將此人下獄,以正國法。”

  徐石麟道:“議和之事有辱國體,懇請陛下處斬王家彥,一雪國恥。”

  其餘的人也不甘落後,紛紛請求處斬王家彥。

  朱常淓素來知道崇禎的為人,情知王家彥在劫難逃,樂得在一旁看戲。

  史可法、鞏永固惴惴不安,生怕皇帝頂不住壓力,搞不好真的拿王家彥當替罪羊,前任兵部尚書陳新甲就是這麽冤死的。

  “住口!”趙君虎大喝一聲,震得眾人耳朵嗡嗡作響,“議和之事都是朕的主意,與王愛卿無關,你們要彈劾就彈劾朕。”

  一眾臣子麵麵相覷,不對啊,以前皇帝經常找替罪羊,哪有主動背鍋的?

  王鐸一時腦袋轉不過彎來,愣在那裏,畢竟不能直接指責皇帝通敵賣國。

  趙君虎道:“王愛卿,朕明白的心意,以後不必如此。你想想,朕如果殺了你,還不是一樣落個過河拆橋的罵名,反倒讓人寒心?”

  王家彥磕首道:“陛下思慮周詳,微臣不及。”話雖如此,仍是感動於皇帝維護自己。

  趙君虎再不說也不行了,無奈道:“史愛卿,你說說與李自成議和的情形。”

  史可法依言道出內情,眾人聽得目瞪口呆,馬士英頷首道:“陛下這招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果然高明!”他很快猜到與韃子議和十有八九也是這個緣故,難怪那日阮大铖匆匆不告而別。

  王鐸仍是不肯放過,追問道:“與韃子議和之事呢?”

  趙君虎含糊道:“朕剛才有些不適,還是等下次朝會再議。”

  徐石麟哪肯放過,“陛下不說,莫非是不信任滿朝文武大臣,擔心泄露消息?”

  這就是傳說中的誅心之論吧?

  趙君虎皺眉,順勢轉移話題,假裝怒氣衝衝,“泄露消息是輕的,隻怕還有人想殺朕。”

  一眾大臣見皇帝說得嚴重,忙跪倒在地,“微臣對陛下忠心耿耿,絕無二心。”

  “忠心耿耿?”趙君虎索性裝到底,又想起那神秘的安統領,半真半假道:“說不定朕哪天就死在你們之中某個人手上。”

  李岩心中激蕩,皇帝真死了,自己哪裏找得到如此明君?

  他因自己的出身一直很低調,竟一反常態,慨然道:“陛下雄才大略,內修德政,體恤民情,實乃大明之福,末將願以死護衛陛下。”

  易海峰、張鵬翼等人齊聲應和,朱常淓做賊心虛,悄悄望了望四周,見不少人眼睛到處亂看,像是要找出對皇帝不利的人,連忙低頭。

  馬士英覺得皇帝杞人憂天,看皇帝這段時日的手段,誰能殺得了他?

  “行了,都起來!”趙君虎揮揮手,雖然假戲真做,也不想把氣氛搞得如此沉重。

  恰好殿外傳來聲音,“阮大人覲見!”

  趙君虎一愣,忙道:“宣!”

  見到皇帝的阮大铖激動萬分,跪地道:“微臣阮大铖參見陛下!”

  趙君虎冷笑道:“聽說了你投靠了韃子,想不到還敢回來。”

  “微臣所作所為,全是為了陛下,”阮大铖獻上一個木匣,“德州取得大捷,這是副帥巴哈納項上人頭,可惜豪格跑了。”

  他為官多年,很清楚皇帝喜歡聽什麽樣的消息,一路晝夜趕路,經過濟南府的時候連高傑也不見,生怕被別人搶了功勞。

  韓讚周接過木匣呈了上去,趙君虎將信將疑,見裏麵有顆人頭栩栩如生,也不認識,便將匣子給群臣觀看。

  阮大铖口綻蓮花,道出經過,說得自己如諸葛複生、劉基再世,至於豪哥被他驚走自然是不提的。

  王永吉和張鵬翼等人久居遼東,認得巴哈納,確認了身份。

  “此番大獲全勝,阮愛卿居功至偉。”趙君虎大喜,本來是死馬當活馬醫,沒想到阮大铖把事情辦得妥妥當當,也不介意他自吹自擂一番,隻是惋惜兩名虎賁衛無辜喪命。

  還是馬士英反應得快,拜倒在地,“陛下運籌帷幄,略施小計,便收回山東和河南大部,此乃大明中興的吉兆,微臣恭賀陛下萬壽無疆,國運昌盛!”

  眾臣雖各自有些想法,也不得不佩服皇帝這一出瞞天過海,稍有常識的人都清楚這兩地對大明何等重要,如今輕而易舉便拿到手,一起跟著馬士英齊聲稱頌皇帝英明。

  趙君虎也有些飄飄然,忽然一人道:“阮大人雖立下大功,但毫無廉恥,竟對多爾袞自稱奴才,有損大明的顏麵,其罪當誅!”

  趙君虎認出他來,便是上次指責自己禁止女子纏足、喜歡談論道德的言官張鬆陵。

  “又是你?”趙君虎淡淡道:“朕當時送你的話你可記得?”

  “微臣記得,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張鬆陵連忙解釋,“微臣在此情形之下,必定會痛斥多爾袞狼子野心,絕不向他低頭。”

  “你可知這麽做的後果如何?”

  張鬆陵凜然不懼,“微臣知道,身為大明的臣子,為陛下去死,本是分內之事。”

  一番話引得東林黨人齊聲叫好,趙君虎不悅,“你死了倒是成全了忠烈之名,可是多爾袞即刻發兵打下山東,你知道再去奪回來,要死多少人嗎?“

  朝堂上一片沉默,就算是外行,也知道攻城和守城的區別。

  張鬆陵卻道:“大明將士當馬革裹屍,以死相報,才不枉為七尺男兒。”

  趙君虎再也忍耐不住,勃然大怒,“你給朕聽好了,大明的將士可能會犧牲,但絕不會為了成全你或者某個人的名聲作無謂犧牲。”